媚權:中國知識精英的墮落
近幾年來,隨著“盛世”主旋律的風靡,知識界再次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不止一位社會名流振臂高呼復興中國傳統文化。2004年10月發表《甲申文化宣言》,號召重評和重建文化傳統,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近兩年,一群中年“儒者”提倡所謂“王道政治”,煽起“少兒讀經運動”,還有人再次狂妄得目無地球,寫出名為《儒家文明整合全球》的專著;同時,國人開始玩起祭祖宗運動,從“祭黃帝”到“祭孔”,排場華麗和造勢夸張。《2005中國曲阜孔子國際文化節祭孔大典祭文》,也是民族主義和盛世的雙重奏:“小康初成,大同在夢。欣逢盛世,強國威風”。
乞望中國精英與民眾之間能彼此理解,為建立成熟的公民社會而攜手
精英被誤解誰之過
[中國精英年度報告][精英們為何被誤解]
[大眾虐待精英的傳統][精英承擔責任太少]
神州處處性文化
[裸體不分高低貴賤][破除神秘還是走火入魔]
熱點:[誰成就史上最毒后媽][當超女遇見兵]
事實上,在今天的中國城市里,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越來越遠離傳統,特別是高喊“民族復興”的權貴和知識精英,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賺錢方式和消費方式,他們的家居用品和學術工具,早已“西化”到大多數生活細節,甚至細節化到內衣內褲。
上世紀八十年代,知識精英們充滿改革激情,但其后屈從于官權的收買,致力于權力、金錢與知識的合謀,變成跛足改革的受益階層之一,精英的御用化和戲子化與人文精神的小品化和犬儒化同步泛濫。精英們無法為大眾提供良知示范,也無法為社會提供高品味的文化產品.所以大眾文化的風靡,既是官方意識形態崩潰后的正常現象,也表征著知識界的無靈魂狀態的急遽普遍化——既是道義良知的匱乏,也是知識誠實的空白(學術腐敗的泛濫)。
由于知識精英無法為民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粗俗平庸的大眾文化來填補空白,也就勢在必然。致力于權力、金錢與知識的的合謀知識精英們,沒有資格苛責趙本山們、木子美們、芙蓉姐姐們、超女們、新民謠的作者們、迷戀氣功和商業娛樂的大眾。
本該在精神上“先富起來”的知識分子,即本該承擔社會批判與公眾啟蒙的責任的知識分子,一方面成為執政集團的附屬物,成為操縱大眾的辯護工具;另一方面變成了文化商人,操縱著精神鴉片的生產和銷售。他們在自艾自憐地感嘆人心不古和知識分子邊緣化的同時,卻仍然以獨霸的話語地位進入權力的中心和文化市場的旋渦,既當執政黨的高級幕僚又做大資本家的高級馬仔,通過出賣學術誠信和道義良知來完成了知識與權力與金錢的結盟,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私人資本積累.
在商業娛樂越來越成為官方主旋律的包裝的小品化時代,知識精英還營造出一種盛世美感和暴君美學,兩者共同使用著以古頌今的獻媚技巧,臆造漢武、盛唐、康乾的盛世狂歡,重溫狂歡中的大一統夢想,煽起夢想中的英雄主義和救世主義。比如,2005年春節晚會的開埸歌舞名曰:《盛世大聯歡》,收場節目名曰:《盛世鐘聲》,首尾呼應地突出當下中國已步入“太平盛世”的主題。此一主題,早在以古頌今的古裝戲熱中得到煽情的表達:“統一秀”、“天下秀”、“明君秀”、“青天秀”……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等帝王成為影視界搶拍的對象,由此生發的對歷史的再現和詮釋,完全基于成王敗寇而毫無是非善惡的極端功利主義的價值觀,用重溫“帝王夢”和“帝國夢”來凸現當下“大國夢”。
他們制造的文化產品,不再具有任何批判意識與啟蒙功能,而墮落為辯護意識與休閑消費,因為全民調笑有助知足常樂心態的普遍化。當學者和作家變成了小康時代舞臺上的明星戲子,學術和藝術自然蛻變為裝點繁榮盛世的晚會上的小品。所謂精英的平民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知識分子的戲子化和人文精神的小品化;所謂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不過是知識人放棄知識而進入文化市場而已;知識明星成為小康時代最醒目的文化標志。
后現代的技巧包裝著前現代的腐尸,御用文人的生花妙筆如同閃亮而柔軟的絲綢,編織出大紅頂戴和明黃龍袍的鮮艷,審美的視覺效果是何等醒目!利用現代媒體傳播前現代價值和獻媚于當權者,巨大投資、百般雕琢和鋪天廣告所堆砌的古今王朝,它們的精致也把審美上的粗俗和陳腐推向新高。
同時,知識精英也身體力行地加入腐敗行列,九十年代以來的學術腐敗泛濫之所以變成醒目的社會毒瘤之一,就在于知識精英已經淪為金錢和權力的雙重奴隸。一方面,他們成為執政集團的附屬物;另一方面,他們變成了文化商人,操縱著精神鴉片的生產和銷售;所謂精英的平民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知識分子的戲子化和人文精神的小品化。
所以,知識界找出的種種自我辯護的理由,不過是推卸責任的借口而已:掩蓋自身品質的腐爛和創造力的萎縮。文人們把“人文精神”的萎縮歸咎為“商業文化”所帶來的惟利是圖,道德家們把“肉身展示”的性放縱歸咎于全球化所導致的西方文化入侵,學者們把文化產品的低俗化歸咎于民眾的文化素質和欣賞品味的低下……暴露的恰恰是知識精英已經喪失“精神創造”和“文化重建”的能力,中國的制度也喪失了鼓勵誠信的內在機制和培植高品味精神的文化底蘊。精英和中產白領所提倡的“環保秀”、“民粹秀”、“振興本土文化秀”等人文精神,不僅絲毫無助于精神危機的緩解和恢復文化原創力,反而在加深這一危機和文化創造上的無能。精英們對“人文精神”的所有言說,不過是靠制造人文精神假相來掩蓋無靈魂的生存。假煙假酒假藥假食品假處女與假文憑假學術假良知假批判正好般配。
“正在崛起的中國”,一部分人在物質上的確“先富起來”,但并沒有與之同步的精神上“先富起來”。恰恰相反,“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在物質上已經“富足、太富足了”,而在精神上又“貧困、太貧困”了,錢包的超厚度與靈魂的超干癟形成鮮明的反差。
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權力、金錢和知識之間的同謀。這樣的知識精英群體只能是社會精神墮落的主動幫忙者或被動幫閑者,根本不可能成為社會良知的象征和填補靈魂空白的啟蒙者。所以,大眾娛樂明星的名字對平民階層的巨大魅力,既證明了官方意識形態灌輸的失敗,也凸現了知識精英的啟蒙思想和知識品格的貧困。與其沒完沒了地譴責社會精神的庸俗化和痞子化,不如拿出自省的勇氣和負責的理性來檢討知識精英自身的犬儒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