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外資與毒品
柳鯤鵬
2007-3-13
近來看了央視《面對面》訪談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的節目,很有一些感觸。溫鐵軍講到有機農業的做法,不給農田施化肥,這樣會造成產量下降,三年后土壤脫毒才會恢復原來的產量。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毒品。
毒品如果極少量的話,本身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不過稍微多一點,毒品使用后,開始若干次會得到極度的快感,等于進入了天堂。很可惜的是,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多,使用毒品的量就要不斷加大才能獲得同樣的快感。更可怕的是,不久以后,如果不再使用毒品,那么就等于進入了地獄,極度的難受——這個時候使用毒品,僅僅是為了治療這個“極度的難受”,而不是享受什么快感了,也就是由地獄回到人間。而要想擺脫毒品的依賴,就只有度過一段極度難受的時期后,才能成為正常的人。這聽起來跟溫鐵軍的農田脫毒的過程完全一樣,所以我這樣聯想,也是理所當然的。
說到這里,自然的老毛病就來了,要總結一下。總結什么呢?給毒品下了一個定義:凡是在一個事物上使用后能夠顯著增加產出,并造成這個事物對其依賴而難以擺脫,而且引起這個事物內部機能破壞的東西,就是毒品。有了這個定義,就忍不住的想推廣一下,很不幸的是,這一推廣就使我覺得外資也是一個毒品,是經濟領域的毒品。
首先,使用外資后,經濟可以得到迅速的發展,產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GDP大大增加。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增長。而極少量的外資,顯然對中國經濟是有好處的。
其次,由于便于外資后大家覺得有了甜頭,自然的就產生了依賴。越多的外資,就帶來越多的經濟發展。顯然,我們也不能就此認為外資是毒品,還要看看對中國經濟是不是有破壞作用。
眾多的外資企業把大量的利潤以各種方式轉移到國外,污染破壞了環境,把寶貴的資源也無度浪費,還產生了很多的血汗工廠。而這一切,給了我們少得可憐的遠遠不能彌補損失的小利,順帶把中國的社會道德也破壞了。這種巨大的破壞作用,只要承認現實,實事求是,就會承認。
于是,外資是中國經濟的毒品的結論,也順理成章了。同樣的,大家知道,到目前為此,沒有任何國家靠外資發展起來的。可見外資至少不是什么必需的東西,又有很多的壞作用,說是毒品并不冤枉。
承認外資是毒品,是一個讓人很不舒服的事情。而眾所周知的是,如果戒除毒品,就要忍受很大的痛苦,之后才能恢復正常。同樣的,要想恢復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戒除經濟的毒品,可能承受經濟停滯乃至衰退一段時間的代價,也可能計劃的好在正常發展中就完成了——請問,政府有決心戒除外資這個經濟毒品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