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常常會以為,人才、創新才是企業成長的原動力。不少企業登報、作廣告尋找人才,但在我看來,企業只要開始尋找人才,這種企業的未來基本上是悲觀的?!边@是著名經濟學者郎咸平在第四屆“海峽青年論壇”上的驚人發言。此論調是在否定人才嗎?是在否定創新嗎?實踐告訴我們,郎教授并不是在否定人才、創新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強調長期以來人們忽視了知識技術的積累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那么忽視知識技術積累的后果是什么呢?
忽視知識技術的積累在企業發展上所表現出的后果就正如郎教授所說的那樣:“但在我看來,企業只要開始尋找人才,這種企業的未來基本上是悲觀的?!倍@種后果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則表現為這個國家發展動力的長期不足。那么,知識技術靠什么來積累?我們毫不猶豫的會想到知識技術靠教育的發展來積累!確實,知識技術的積累是靠教育的發展。透過目前教育的發展形勢,愚認為我們應該樹立引領社會發展的教育新思維!
什么是引領社會發展的教育新思維?教育新思維首先必須能成功地承擔起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雖然我國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我國有非常豐富的潛在的人力資源。所以,中國的持久發展需要一批批高素質人才才能彌補其先天的缺陷。因此,我國的教育在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輩出是科技興國的關鍵,也是知識技術積累的核心力量。培養一批批高素質人才是現代教育的神圣使命!
結合目前教育發展的現狀,要完成上述教育發展的神圣使命,愚認為,引領社會發展的教育新思維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應引領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
教育應該成為引領社會發展的先導,而非被社會發展所領導。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教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長期以來,教育的發展一直被政治的需要而引導著。一項政策出臺之后再由學術界來論證的時代應該結束,而應該增強教育研究機構的真實的積極的研究能力且能為國家發展而制訂切實可行的政策能力而非政策出臺后的論證能力。
2、建立學術懲戒委員會,凈化學術研究氛圍
為創造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鼓勵各學科學人的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增強為社會發展的政策制定能力,必須對那些剽竊他人研究成果的學者給予嚴厲的懲戒;對那些無用的偏離現實國情(比如對孫悟空到底是哪國人的研究等)的研究給予限制;對那些無學術研究能力的教授撤消其教授職銜,制訂新的晉升教授評價條例,確立知識創新或知識傳承在評價教授中的重要地位。
3、培養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在我們的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以及大學教育中被廣泛采用。目前,教育界及國家領導人已經意識到這種教育模式的弊端,于是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但“什么是素質教育”這個問題仍存在不同的理解,致使素質教育走向形式化。
反思近幾年的教育發展狀況,培養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因此,大學教育應該改變目前的“填鴨式”教育模式,而應該把培養探索精神的教育模式應用到大、中、小學校教育中去。培養具有探索精神的新世紀人才。
4、建立跨學科研究機構,加強各學科學術研究的配合
一個國家的發展強大,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而是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否則就是蹩腳的發展,這樣的發展也注定不會持久。
在一次討論中,老師告訴我,美國的政策制定、執行、反饋及修正的過程是非??茖W的。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的學術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比如,當法學界向政府提出一項政策且施行時,若該政策在社會實踐中出現了問題,其他學科的學術研究機構就會積極主動的去研究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修正的方案而非就此進行相互漫罵、攻擊。我們應該從他國的發展中吸取好的經驗教訓,積極倡導良好的學術研究環境,強化各學科研究的配合。本著胸懷祖國,獻身科學研究的精神積極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行跨學科學術研究,建立各學科研究機構的配合機制而非一味的進行毫無意義的學術謾罵乃至進行人格侮辱。所有的學科都是一個不可偏廢的整體,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有機體。文科知識和理科知識同等重要。值得可喜的是,和諧社會的提出表明黨中央已經開始認識到人文研究的重要性,把人文研究放到了和理科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了。
5、建立科學、合理地大學招生制度
顧名思義,大學招生制度就是通過考試把優秀的學生招錄到大學里來進行深造的一種制度。愚認為,目前的大學招生制度仍然沿用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招生模式。這種招生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招生學校根據某些指標把的招生名額分配到各省中去。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這種模式為國家的穩定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招生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弊端之一就是招生名額分配的不公平,特別是國家名牌大學的招生名額在各省的分配;弊端之二就是各省的招生錄取分數線相差懸殊,即使在同一個省的不同地區錄取分數線也不一樣。這樣的招生錄取辦法是不利于人才的充分選拔的。目前,一部分省市擁有了高考試題命題自主權的這一事實更加劇了當前的招生制度的弊端;弊端之三就是使教育區域不均衡發展加劇。在山東,某考生勉強可以上普通大學,但在新疆他卻可以考上國家重點大學。
歸納為一點就是目前的招生制度已經不能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充分的選拔人才。根據我國大學教育經費的來源,大學的類型可以分為國家直屬高校(國家級重點大學)、中央部門與各省共建高校和省屬大學。根據高校教育經費來源的不同,目前的招生制度可以做出如下改革:
(1)國家級重點大學的招生必須面向全國統一分數線進行錄取優秀人才。既然國家級重點大學是由國家財政撥款投資的,那么國家級重點大學必須面向全國統一、公平的招生而非把招生名額偏向某一省市,以保證把全國的優秀人才錄取到國家重點大學里來深造。
(2)其他兩種類型的高??梢詫嵭心壳暗恼猩贫?。因為這部分的高校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資興建的。
總之,新型的大學招生制度必須有利于人才的充分選拔和有利于國家長遠的穩定的發展。
6、重新確定大學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大學教育的擴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教育的擴招并沒有挽救嚴峻的就業形勢,其原因何在呢?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才的潛力激發出來,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所學來主動適應以及引領社會的發展,主動去創業,而非僅僅為了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而把大學當成一個緩解就業的中間組織。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目前,我們有必要對大學教育的定位給予重新定義。
7、調整教育結構,發展多元化教育
大學畢業就等于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教育結構不甚合理。偏重大學教育,忽視各種職業技術教育。這幾年的高級技工的嚴重缺乏就是一個明證。一個合理的教育結構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綜觀各發達國家的教育結構無不是各學科協調發展。從某種程度講,目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就與不合理的教育結構有關。教育結構的各方面猶如人的身體眾多器官一樣協調工作,一旦忽視某一方面(比如社會學)而過分的重視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就會出現發展不平衡現象。所以,調整教育結構,發展多元化教育勢在必行。
8、創新大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用什么樣的指標來衡量大學教育質量的高低呢?大學教育質量的高低和教育設施(比如藏書數量)及師資力量的強弱有關,但更為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學校培養出對社會有用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長期以來,教育評價體系過于重視教育設施的數量等一些外在的評價指標,結果造成了部分高校盲目引進一些昂貴的教學設備,不管是否真的需要。據有關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教學設備被荒廢(具體數據已忘記,抱歉!)。為了適應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有必要重新審視已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并且制定更加適合國家發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評價體系。
9、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提高國民的人文素質和能力素質,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必須樹立大教育觀念,為那些不能夠進入學校受教育的和為了提高自身技術的民眾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就像某學者指出的那樣“賦予每一個公民進行學習的基本能力(基本教育)和其中的一部分公民進行高級學習的基本能力的基礎設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提高一個國家的學習能力。同時他更加強調研究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指出“研究基礎設施(研究機構及其人才和設備等等)是國家發展最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這是因為研究是獲取新知識的唯一方法,國家擁有的研究基礎設施是國家進入研究型學習階段的必要基礎。”這些基礎教育設施包括:書店、圖書館、報刊雜志、網絡等。不僅要注重城市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更要注重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因為它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質量的高低。
同時必須降低民眾享用教育基礎設施的成本。堅決反對教育贏利化傾向,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為民眾創造一個接受教育機會公平的環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