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總 理 談 國 事 (五)
前面四篇的題名——“問總理”,來自傳媒的響亮口號——“我有問題問總理”。但是有些網站不發表,或者發表了又撤下來。現在,我改為“同總理談國事”,好接受。這個口號是昨晚從中央電視臺聽到的。
《四問總理》提到“深層次矛盾”是什么,今天我就同總理談這個問題,只是從表現形式上談。
我認為,在“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6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5.5%,年均增長10.6%,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這個成就里,伴隨著的“深層次矛盾”是,沒有立足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 這不僅表現在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高,還表現在我國的生產力對外國技術的依存度高。這個“深層次矛盾”使我國經濟受國外經濟狀態的影響較大,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都影響到我國的獨立自主。
“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增長1.71倍;外匯儲備超過1.52萬億美元”的“深層次矛盾”是分配問題。
超過1.52萬億美元的外匯作為儲備,不能轉化為發展國內生產力的資本,實際上就是中國在為外國打工,為外國謀利。
迅速增長的財政收入,既可以用來增加政府調控實力,持續穩定發展生產,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但是也可能成為貪腐之源,越來越重的剝奪人民和社會,形成政府與人民及社會的對立。
我認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的“深層次矛盾”是,掩蓋著越來越大的貧富懸殊和越來越嚴重的階級分化,掩蓋著社會不穩定的根源。
我認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的“深層次矛盾”是,掩蓋著個人承包制的小生產的農村生產已經拖了整個社會生產發展的后腿問題;只要分析一下增加的1664元的構成,就十分清楚了。這不是靠發展生產來的,是靠所謂“城市反芻農村”和犧牲城市勞動者的生活水平來的。中國、不只是中國,現在世界的農業生產如果沒有國家的照顧和補助,很難維持下去。應當在謳歌“取消農業稅,終結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的時候,也要看到這還是宣告小農經濟發展歷史的終結。
……
我不否定成就,所以不一一分析每一個“重大成就”后面都藏著的重大問題。我只是辯證地看事物,拋磚引玉,引起人們思考。
我也不在這里更深入地分析。我只是講了“實事”,進一步的“求是”,理論性的問題,以后和總書記探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