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正面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到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社會主義新聞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的輿論工具,必須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對于新聞宣傳而言,堅持黨性原則,堅定政治方向,是實在的而不是虛幻的,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要更加自覺地把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新聞宣傳的基調應當是昂揚向上的,給人民群眾以信心和力量;宣傳內容應當是光明的、積極的、健康的,激發人們奮進的勇氣;工作的出發點應當是以社會效果為最高標準,看是不是對黨的事業有好處,對國家發展有好處,對人民生活有好處。要改進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主題宣傳等,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要大張旗鼓地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宣傳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宣傳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宣傳先進典型的善行義舉和感人事跡,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好,把社會進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眾的心聲反映好,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正能量。
做到吃透“上情”與把握“下情”相結合。吃透“上情”,就是要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透徹了解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把握“下情”,就要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真切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吃透“上情”是前提,可以保證正面宣傳的正確方向。把握“下情”是基礎,可以保證正面宣傳“接地氣”。搞好正面宣傳既要緊緊盯住“上情”,又要密切關注“下情”,搭建上下通暢的“連心橋”,形成良性互動的“共同體”。一方面,要及時、全面、準確、生動地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推動其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另一方面,要及時、全面、準確反映人民群眾的感受、情緒和愿望,表達他們的意見、呼聲和要求。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做到內容與形式相協調。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任何成功的宣傳必然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沒有具體內容,僅僅追求形式和技巧,就是矯揉造作;沒有合適的形式和技巧,宣傳內容難免枯燥乏味。必須增強正面宣傳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使正面宣傳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圍繞重大主題主動設置議題,大局著眼、小處著筆,以小見大、平中見奇,根據不同內容,采用連續報道、系列報道、深度報道、現場直播、適時刷新、互動交流等方式,實現報道題材、體裁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要處理好“說什么”、“怎么說”的問題,點面結合、合理布局、疏密適中。要增強受眾意識,摒除“我說你聽”、“自說自話”的模式,及時回應百姓關切。要善于運用人民群眾樂于接受的形式搞報道、做節目,用群眾語言、大眾表達宣傳重大主題,寓理于事、以理服人、情理交融。克服用孤立的、靜止的方法描述事實,缺乏可信度、公信力的問題;克服居高臨下、空洞說教,對政策文件、領導講話照抄照搬、簡單圖解,生動鮮活不足,群眾敬而遠之的問題;克服形式上轟轟烈烈、豪華艷麗,但影響力、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克服宣傳手法老套,缺乏創意新意,形式刻板,親和力、貼近性不夠的問題,努力增強正面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
做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融通。主流媒體是社會輿論的“風向標”、“定盤星”,搞好正面宣傳,主流媒體責無旁貸。要進一步強化陣地意識,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發揮主流媒體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公信力影響力,使主流媒體成為正面宣傳的輿論高地。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新興媒體具有開放多元、實時交互、信息量大、多媒體傳播等優勢,受眾群體龐大,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要旗幟鮮明地把黨管媒體原則落實到新興媒體建設和管理之中,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要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同向而行,共同唱響正面宣傳大合唱,奏出時代最強音。要整合正面宣傳資源,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各種媒體的優勢,形成多樣式、多層次、多維度的正面宣傳格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