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熱播影片《狼圖騰》的導演讓·雅克·阿諾就是《西藏七年》的導演
春節期間,鋪天蓋地的電影廣告都是電影《狼圖騰》的,據說該片票房過億了。
一開始不知道,后來有網友揭發,《狼圖騰》的導演讓·雅克·阿諾就是《西藏七年》的導演。這個讓·雅克·阿諾和達賴打得火熱,宣傳納粹、宣傳藏獨。
《西藏七年》是什么玩藝?是宣揚分裂中國,宣揚納粹的記錄片,1997年《西藏七年》上演時引起轟動,引起中國政府的抨擊。
該片講述兩個奧地利登山家流落到西藏七年的經歷,期間受到達賴的寬待,他們和達賴成為好朋友,互相影響的故事。但這兩個登山家就是納粹,其中一人是黨衛軍。
在百度百科查到如下內容。
“1997年,法國導演阿諾在好萊塢將這段往事拍成電影《西藏七年》,美化由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哈勒。及至那個金發碧眼的黨衛軍于2006年死去,達賴急急乎破門而出,為其百般辯護,稱已故老納粹是他“入門西方和步入現代化的啟蒙導師”。達賴一直公開稱1939年——1945年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為“前世報應”,對哈勒感恩戴德。1994年,他在倫敦召集支持西藏獨立的西方著名人士,其中就有作為登山運動家的哈勒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人種學家布魯諾·貝格兩個前納粹黨衛軍,以及接近獨裁者皮諾切特的原智利駐印度大使米蓋爾·索拉諾。由此不難明白,達賴為何于1999年呼吁英國政府釋放在倫敦被捕的法西斯分子皮諾切特,其意識形態傾向昭然若揭。”
1998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泰去年年底在美國訪問,12月15日在洛杉礬舉行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影片《在西藏七年》是捏造西藏歷史之作,無真實性可言。
他說,影片描述的40年代西藏那段歷史也完全是歪曲。影片中的西藏是一個世外桃園,一個充滿和諧與寧靜的社會。但歷史事實是,西藏實行的是黑暗的封建農奴制,百分之五的封建領主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產資料,對百萬農奴有生殺予奪大權,農奴沒有任何權利可言,他們比美國南北戰爭前黑奴的處境還要悲慘。
影片描寫他目睹解放軍進軍西藏的情況完全是捏造。影片對當年與中央政府談判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晉美的人格極盡歪曲污蔑之能事,對中央政府代表張經武和解放軍將領張國華、譚冠三也多方進行人身攻擊,令人十分氣憤。影片末尾說當年有100萬藏人被屠殺更是彌天大謊,因為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統計的西藏人口才100萬。(見評電影《在西藏七年》)
姜戎寫的《狼圖騰》本來就是逆向種族主義作品,被波恩大學漢學教授顧賓稱為納粹作品,他說:“‘狼圖騰’對我們德國人來說是法西斯主義。這本書讓中國丟臉。”他很奇怪怎么會在中國流行?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稱《狼圖騰》篡改蒙古民族文化:“狼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薩滿后佛教。狼是蒙古人生存天敵,狼并無團隊精神兩窩狼死磕,狼貪婪自私冷酷殘忍,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衛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
“我可是說了好多年……著名蒙古族老作家瑪拉沁夫還找組織反映過,我們一直在呼喊,發我們的聲音。可在狼圖騰形成的利益集團面前,我們深感到聲音何其微弱!” (見“狼圖騰?蒙古族作家批篡改民族文化”)
《狼圖騰》剛出版的時候,原本是以宣揚草原文明貶低農耕漢文明的面目出現的,有逆向種族主義色彩,后來才發現其真正動機是宣揚海洋狼文明,以西化為目標以顛覆中華文明分裂中國為手段。
而讓·雅克·阿諾對納粹一直情有獨鐘,納粹怎么會去西藏?1933年時,英國出版了《失去的地平線》,發現了香格里拉傳說。當年希特勒要尋找純種雅利安人起源,就找到了西藏……
在今日,納粹陰魂不散,而藏獨受到西方勢力的鼓勵。故而,有法國導演親自來操刀。這真是臭味相投,內外勾結。
前兩個月,廣大愛國憤青還在抵制港獨臺獨分子彭浩翔、九把刀、杜汶澤、黃秋生的新電影,讓這些獨們拍攝的影片血本無歸,而今日卻讓雅克·阿諾蒙混過關,論惡劣影響,《西藏七年》以及導演阿諾比以上幾位都大得多,中國人就那么健忘,那么傻?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的確存在砸鍋黨,主管文化的官僚們,麻木不仁,對西方勢力在文化上的滲透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警惕,更嚴重的是某些人就是在吃共產黨飯,砸共產黨鍋。
砸鍋黨勢力很大,揭露讓·雅克·阿諾面目的文章在主流媒體根本見不到。好像《西藏七年》從來沒有上演過,而在論壇上,揭露讓·雅克·阿諾是反華導演,是《西藏七年》的導演的帖子,根本無法發出來。
有網友吐槽: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想贊美一下先烈,想紀念一下抗美援朝和志愿軍,乃至開國領袖毛主席,那么難。但是迎親外國人來搞意識形態滲透,來挑撥民族分裂,國家機關總是洞開國門,奉若上賓。
網上以及電視盒上,到處都是讓·雅克·阿諾拍攝的《狼圖騰》的廣告,估計票房一定不低,上映之后,內蒙直接獨立算逑。
相關文章
“圖窮匕現,由香港“普選風波”試析自由派數十年來的文化韜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