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我的祖父陳友仁與“五四運動”鮮為人知的關系,值此“五四運動”93周年之際,將這次講演、其中的啟示與筆者的忠告獻給全國新聞工作者。2012年3月21日《中國新聞圖片網(wǎng)》新聞圖片與文字說明“3月21日,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災害史專業(yè)委員會顧問、英籍華人陳一文先生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邀請,為該院學生作題目為“老一輩新聞工作者對當代新聞工作者啟示--陳友仁與陳依范“的演講。陳一文先生利用電子課件圖文并茂講述了祖父陳友仁與父親陳依范的新聞從業(yè)經(jīng)歷與他們的新聞觀,并闡述了新聞與外交的關系。”
《中國新聞圖片網(wǎng)》發(fā)布的新聞圖片與文字說明:
2012年3月21日《中國新聞圖片網(wǎng)》(www.CNSphoto.com)發(fā)布新聞圖片:
圖文說明:
3月21日,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災害史專業(yè)委員會顧問、英籍華人陳一文先生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邀請,為該院學生作題目為“老一輩新聞工作者對當代新聞工作者啟示--陳友仁與陳依范“的演講。陳一文先生利用電子課件圖文并茂講述了祖父陳友仁與父親陳依范的新聞從業(yè)經(jīng)歷與他們的新聞觀,并闡述了新聞與外交的關系。(中新社發(fā)郭海鵬 攝2012-03-21)
|
祖父陳友仁與“五四運動”的關系與父親陳依范與中國知名攝影師沙飛的關系
鑒于祖父陳友仁與“五四運動”的關系,以及父親陳依范與中國知名攝影師沙飛的關系(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2012年5月4日開幕《百年沙飛—紀念沙飛誕辰百年攝影作品捐贈展》),值此“五四運動”93周年之際,將這次講演介紹給全國新聞工作者。這兩層關系如何,演講稿揭曉。
美國《紐約時報》1918年4月29日的報道回顧陳友仁擔任老《京報》主編時曾經(jīng)發(fā)表過《出賣中國》的文章揭露的事實。
1927年3月10日,國民黨中央在漢口南洋大樓舉行二屆三中全會。第一排右邊第三人為陳友仁,陳友仁身后(第二排右邊第三人)為毛澤東。
孫中山先生去世前留下三篇遺囑:一、國事遺囑“:“余 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jīng)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二、 家事遺囑。三、致蘇聯(lián)政府遺囑。該遺囑由陳友仁用英文起草,念給孫中山獲同意后,眾人簽字,再譯成中文獲孫中山同意。經(jīng)簽字的英文提交給蘇俄政府,國內(nèi)沒 有保留。2009年中蘇友好60周年活動期間,受俄羅斯政府委托,俄中友好代表團將孫中山致蘇聯(lián)政府遺囑英文原本贈送給宋慶齡基金會,現(xiàn)保存在北京宋慶齡故居。
三聯(lián)書店出版《民國外交強人陳友仁—一個家族的傳奇》的作者陳元珍是我的繼母。這本書中個別處描寫我是反對的,對曾祖父(一位太平軍將士)中對他的描述缺乏歷史依據(jù),但是除此之外、祖父陳友仁以及父親陳依范的一生做了比較詳實的描述。
八寶山革命烈士墓中有一個“陳友仁同志之墓”。伯父陳丕士(香港著名大律師,全國政協(xié)委員)說這是新中國人民政府為紀念陳友仁所立的墓,但是八寶山革命烈士墓檔案中對這個墓沒有歷史檔案。
順便指出,我們在歐洲某國國家博物館找到了這次全球巡回展中國畫家全套原作。
陳依范生前享受外國籍“中國革命干部”待遇。
特此向協(xié)助組織這次講演的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老師與美國朋友Mark Levine先生
相關研究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xli.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bug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