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怔找家(小故事)
陶 冶
我想起小時候聽鄰居老爺爺講的一個小故事:
有個老魔怔(就是精神不正常的人)覺得自己的家不盡如人意出走了。他走多遠自己都說不清楚,走得又累又餓,可是沒人供他飯吃。幸好有個人認識他,就把他送回家來。他到家門口相看了一會兒怎么也不進去。送他的好心人奇怪了,問他怎么不進院;他說這里不是他家。送他的人更奇怪了,可是忽然想起來他精神不好,反正給他送回來了,也算盡到責任了,就隨他去了。
老魔怔見送他的人走了,就又上路了。也不知道他轉轉了多遠,又有一位熟人看見他,便問他干啥去;他回答是要回家,人家告訴他是方向錯了,南轅北轍了。他不相信,還繼續走。不知道又走多遠,他也沒找到自己的家,才覺得方向出了問題,但是仍不認為是走反了,可能是走偏了,于是自己開始注意腳下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開始檢點了,并且也是開始懷疑自己的方向問題了。就在他不知道怎么邁步的時候,突然烏云蔽天雷聲大作,眼看大雨即將淋頭了,他慌忙尋覓躲避的地點。想不到雷聲過后滴雨未下,他又繼續上路了。他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長時間,就覺得自己饑腸轆轆,很想吃點東西;但是路上沒什么可以充饑的,只好忍著饑餓向前走。他走著走著終于看見一個院落很像是自己的家,可是仍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覺得相似不等于就是。他從前面轉到后面,發現了這個院落后面的茅樓兒跟自己家的一樣,也是木頭架子搭的,上面是板皮罩的蓋子,茅樓兒旁邊的糞堆大小也跟他家的差不多。他覺得這里大概是自己的家了。于是從茅樓兒邊上把杖子扒個豁口進入院落,先在茅樓兒蹲了一會兒,把負擔減輕了,伸手到箭桿瓣兒筐里取出兩根兒用了,心里踏實了。因為這些箭桿瓣兒都是他劈的用來揩屁股的,盛箭桿瓣兒的小筐也是他用麻繩吊在茅樓兒柱子上的,他堅信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
老魔怔走丟了,自己回來了,家里人自然都高興了。而他吃飽喝足后,又要出走,說這個家不是他心中的家。家里人問他發現什么不對勁兒了,他說,他記得茅樓兒是在房子的后面,怎么竟然到房子前面了?這時候家里人才明白,他是從后面進入院落的,把朝向弄反了。于是就領他到大門前去觀看,但是他還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說自己走了好遠好遠的路程,終于來到這里,即便是自己的家,也不是原來的了。為了跟原來的那個家決裂,再搞個新家,他建議把門前的道路挪后面去,從后面再開個大門,把現在走的大門堵死;把房門也堵死,從后墻再開個房門。家里人為了讓他承認這里就是他的家能安心住下,就讓步了,按他的意見辦了。只要他不再瘋瘋癲癲地出走,耗費點兒資財和人工也值得。從此這個人家就轉了向口,把面南改成面北了。這樣一來,出門上路向右就改成向左了,向左也改成向右了。其實就是個稱謂不同,而實際沒什么兩樣,這個家還是原來那個家。
那么,為什么老魔怔自己還認為是一直朝前走,而且走了老遠老遠才找到這個家呢?原來是雷聲把他震轉向了,他是照原路走回來的。所以,有時候雷聲也是好事,能把執迷不悟的人給扭轉到正確方向上來。如果,不是雷聲大作,他是不肯走回頭路的。那他就越走離目的地越遠了。
2012年2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