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不能走!
楊安福
“山爺,我懷疑老九的身份。他現在總是給弟兄們講一些知足常樂的話,還講一些故事笑話,很多兄弟已經著了迷,不思進取,不事操練,精神萎靡,影響休息,嚴重影響我們的戰斗力,我建議讓他離開威虎山......”土匪甲說道。還沒等他說完,土匪乙搶話反駁道:“胡說!老九天天給弟兄們講些故事笑話有什么不好?我們現在一天不聽他講,就渾身難受,覺都睡不著,沒看這個年他有病沒能給我們講,很多兄弟年都沒過好嗎?”“老九不能走啊,老九不能走!”眾土匪齊聲喊道。座山雕:“沒錯,要聽弟兄們的,要走群眾路線,我現在也是,一天不聽老九講,總覺得缺點什么,老九不能走!”
這就是當今中國的現實。社會沒有理想目標,人人貪圖享樂享受,趙本山的東西就好像止疼片,的確能給很多生活的煩心煩累空虛無聊的人們帶去慰藉,帶去歡樂。盡管之后,他們依然煩心煩累空虛無聊,但至少能暫時的快樂高興了,能說趙本山不重要的嗎?趙本山能不大火嗎?
但是,我想和大家說的卻是:首先,我們的社會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使很多人活的壓力很大(主要是市場經濟造成的),煩心煩累空虛無聊,所以整個社會需要調整和改變。否則,生活中快樂的事情太少,靠趙本山的小品給我們快樂,我們一年能樂幾次呢?第二,我們要懂得真正的快樂是什么?如果我們有理想目標,有信念抱負,有很多事可做,并常常事后有收獲(主要是精神收獲),這才是最快樂的。當然如果社會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個人是不會有的。所以,我們首先要使全社會有這些東西。其實真正的快樂是在圖書、科技館里,在事業的奮斗中,做生活的主角,而不是坐在家中等著別人挑逗你樂。第三,我們的社會的確需要振興文化藝術,雖然現在已經提出來了,但做的還差的很遠。毛時代也曾振興文化,比如“文革”時掀起的學習小晉莊熱潮,使全國上下無人不學,無人不藝,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學會京劇的。所以,一個社會要讓人都喜歡高雅,懂得藝術,最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大家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藝術,讓大家增長文化藝術知識,懂得欣賞真正的藝術。否則,就不要怨老百姓不懂藝術,埋怨他們喜歡低級趣味了。有人笑話毛時代的忠字舞,其實,忠字舞能表達思想,而且很多動作也很優美,比起現在的搖擺舞、街舞等要藝術的多。毛時代很多人都能隨時隨意跳上一段舞蹈,都能唱上幾段京劇,所以,大家才會懂舞蹈、懂京劇,才會愿意看舞蹈、看京劇。這些都說明,我們社會現在應該做的首先是教人學藝術、懂藝術,提高人民的藝術素質和素養。cctv平日里就應多播出藝術講座等藝術知識類節目,而少播放迎合低級趣味的娛樂節目。如果人們不懂藝術,這個社會一定會越來越墮落,垃圾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將來會是“下里巴人”不多(因為素材越來越少“江郎”會“才盡”),“陽春白雪”又沒有。我想,與其跟著“下里巴人”亂跑,不如領著他們去看“陽春白雪”,因為連“下里巴人”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們要往哪個方向跑的都有,你永遠不能讓他們都滿意。不是嗎?第四,一個社會如果崇尚“知足常樂”、“平平淡淡才是真”等,那么這個社會會毫無快樂可言,作家會找不到素材和模特,因為沒有能令人感動、激動和快樂的事情,沒有人和事能打動人、感染人,使人有創作的激情、熱情和動力,就不會有很多的藝術作品產生。社會俗,人一定會俗,現在真正高雅的藝術作品不是太少了嗎?大多是遠離脫離生活荒誕搞笑虛無虛幻淺薄膚淺的東西,歌曲連個三段體的都少,這很可悲!第五,現在的官僚主義太嚴重,我們國家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伯樂太少,很多人才難以被發現,即使發現了,不“整”明白,沒人挺你,沒人培養你,為你提供機會和展示的平臺,要被大家認可也并不容易。趙本山就是一個實例。90年左右,我就發現了一位比現在唱女生的李玉剛唱的更好的人,但此人至今無聲無息,沒有被上面的人發現,也不知他現在的情況如何?而且,官僚主義會使文藝工作者們嚴重脫離生活,創作不出貼近基層、貼近百姓、貼近實際的作品,而大多是荒誕無稽無聊虛無虛幻之作。比如現在丑惡腐敗現象很嚴重,正是相聲等藝術大展宏圖的時候,而相聲卻走入了低谷。很多演員演技并無問題,問題是沒有好作品。第六,事實上,并非大家都不懂藝術,比如現在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學習各種樂器舞蹈等,孩子學會了,他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技藝和知識,他們很希望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能看到一些精彩的演藝,也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動力、目標和希望。可惜那些“春晚”的制作人和大導演們并不能懂,他們和座山雕一樣,以為大家都愿意看“老九”的小品,而很少有樂隊樂器美術書法表演等,使一些孩子和家長很是失望。包括本人,很多年以前,我就盼望在“春晚”上能看到樂隊(包括交響樂和電聲樂隊)的現場表演和一些器樂獨奏重奏合奏(如小號、長號、圓號、魔笛、排簫等),但至今也沒“吃”到這一口。現在的舞蹈藝術,也成了歌星的陪襯,連個獨舞都很難看到。國粹京劇等戲曲(包括話劇等)更是連個現代戲都沒有,沒有經典的片段和臺詞。這些都著實令人失望,讓人在年夜的“大餐”上,吃不到可口的“飯菜”。當然,如果大家都看不懂藝術,那么藝術的節目的確應該取締或越少越好,但那樣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不說大家也可以想象的出來。如果全中國人民都不懂藝術,只能靠“老九”的小品打發無聊的時間,那么“老九”的確不能走!
我就納悶了,中國那么多的高等藝術院校,那么多的專家學者教授,那么大的財力物力,竟然培養不出幾個優秀的藝術人才,創作不出幾個優秀的文藝節目,而被一個“老九”干倒了?那么多、那么龐大的“真老九”隊伍與之PK,竟然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這究竟是為什么?盡管今年“老九”沒上臺,但人們使用最高的詞匯卻仍然是“老九”的名字,很多人聽說沒有“老九”的節目,甚至連“春晚”都不看,看過者很多也是大呼失望沒勁。看來現在真正的“老九”們,的確是“臭老九”啊!
2012年1月2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