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先生墓前(演講稿)
陳福康
同志們,朋友們!今年,是魯迅先生誕生130周年;明天,是偉大領袖毛主席118周年誕辰。
我們,來自各地的崇敬魯迅、崇敬毛主席的紅色網友,站在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魯迅先生之墓”前舉行活動,心潮澎湃,難以自已。
魯迅,是我們中國人最堅強不屈的脊梁;魯迅,是我們中國人最智慧深邃的大腦。毛主席說,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然而現在,有些人連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想否認,有人說某漢奸姘婆的文品以至人品都比魯迅高;更有一些人公然地完全否認魯迅是思想家和革命家。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有些主流媒體,也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地不敢引用毛主席對魯迅先生的經典評價。他們彎來繞去,絞盡腦汁,使用了很多“新式”術語和生造的似通不通的言詞,試圖各面討好,但就是諱言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當然,這樣的否認和討好其實都是徒勞的。毛主席關于魯迅“三個偉大”的評價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在魯迅紀念日前后,一些精心制作的“主題發言”和報刊約寫的文章,不僅那些討嫌魯迅的人不要聽不要看,我們也不屑一顧,就連制作者本人也是臺上(紙面上)言不由衷,私下卻羞于認可的。
魯迅精神的本質是什么?魯迅先生自從投身愛國斗爭和新文化運動,誓言“我以我血薦軒轅”,他的一生就是堂堂正正的革命,就是改造舊中國,就是為勞動人民講話,就是揭露漢奸賣國賊,就是要消滅奴役和剝削。今天,如果不堂堂正正地談論這些最本質的東西,試圖繞過這些最本質的東西,而要來“紀念”魯迅,其實只是逢場作戲,甚至是背逆魯迅而已。
有人說,現在談魯迅要“淡化政治”。但是,講這種話的人本身不就充滿了濃濃的政治味嗎?而魯迅先生的一生,本來就是投身于進步的政治活動的一生。他的革命的色彩,本身就是鮮明的,濃烈的。我們怎么來“淡化”呢?再說,當今中國的思想界、學術界的一些掌門人搞的還不算“淡化政治”嗎?但是大家想想,即使如此,國內外那些敵對政治勢力對我們的敵視“淡化”了沒有?
魯迅先生的思想,他的革命的業績,他的戰斗的文章,至今閃閃發光,至今指導著我們,并沒有過時。毛主席對魯迅先生的正確評價、科學評價,不僅是他自己長期研究魯迅的心得,也是他對黨內其他領導同志和魯迅研究界的研究成果的精辟總結和創造性提高,至今同樣也沒有過時。我們現在,就是要堂堂正正、理直氣壯地運用毛主席的經典評價,來理解魯迅,學習魯迅,宣傳魯迅。
魯迅先生很早就說過這樣的話:“我的應時的淺薄的文字,也應該置之不顧,一任其消滅的;但幾個朋友卻以為現狀和那時并沒有大兩樣,也還可以存留,給我編輯起來了。這正是我所悲哀的。我以為凡對于時弊的攻擊,文字須與時弊同時滅亡,因為這正如白血輪之釀成瘡癤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則當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證明著病菌尚在。”
魯迅先生當年的像匕首、像投槍、像顯微鏡、又像解剖刀的雜文,至今仍被事實證明大多具有強烈的現實性。魯迅先生當年攻擊時弊的文字,事實證明大多并沒有“滅亡”,因為當年他所攻擊的那些時弊和病菌“尚在”,甚至現今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魯迅先生如果泉下有知,當然會因此而再次更加感到“悲哀”的;我們活在今天的人,天天生活在這些時弊之中,就愈加悲憤無已了。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這個問題無比嚴峻地擺在每個中國人的面前。我想,我們只能學習魯迅的著作,學習毛主席的著作,盡量遵照他們的教導去做!
記得烏有之鄉網站上,有一篇長期置頂的文章,題目叫《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了!》。確實,現在有的中小學語文課本,逐步剔除魯迅尖銳深刻的作品,連解放前進步作家揭露殘酷剝削狀況(如包身工)的作品,甚至連古典小說《水滸傳》中反抗壓迫的選段都被刪去了,代之以不痛不癢、風花雪月、人性啊愛啊的文章,以至充滿某種怨恨的人寫的東西,就差將張愛玲、胡蘭成之流的“作品”收進去了。
有人說,被剔除的那些課文(包括魯迅作品),不符合當今提倡“和諧”的要求。現在不能再說階級斗爭了,再也不要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制造仇恨了。但是,令我們想不通的是,有些人特意在課文中加入控訴毛澤東時代所謂“罪惡”的文章,就不是“制造仇恨”了?
我并不認為那個時代沒有失誤。但有的人把中國那十年極端夸大成“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野蠻”的時期,說是什么罪惡滔天的“浩劫”。那么請問,美國滅絕印第安人、販賣黑奴等等算什么呢?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等等算什么呢?德國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等等算什么呢?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殺等等算什么呢?蔣介石“四一二”大屠殺等等算什么呢?毛主席、共產黨有過的錯誤,性質上與這些是絕然不同的,更不用說在程度上也完全不能相比。
其實,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共產黨、毛主席“妖魔化”,就是為了討好真正的妖魔,或者掩蓋他們自己就是妖魔。剔去原先教科書中某些魯迅作品及其他一些優秀作品,就是因為怕學生、教師聯系現實引起聯想,就是想掩蓋一些什么。然而,有人越要想掩蓋些什么,就越說明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的存在;有人越要想否認階級斗爭,就越說明階級斗爭不僅還存在,而且在某些范圍內可能愈加激化而已。
魯迅先生是希望他的文章“速朽”的。可是,現在中國就是仍有那么一些漢奸賣國賊、叭兒狗文人、假洋鬼子、趙老太爺們,偏要做一些魯迅鞭撻過的丑事,所以,魯迅的文章才有現實性,才更加不朽。只要有惡人丑事存在,魯迅先生就一定會像照妖鏡一樣,永遠地照著他們,使得他們真相畢露,無處遁形。想靠刪除魯迅的文章就能安穩地做他的漢奸、假洋鬼子、老太爺,想一直歡呼雀躍,畢竟是辦不到的。
還有人喊出了“讓魯迅回家”的話頭。那也實在太令人驚詫和發笑了。因為魯迅先生自從走出小家之門,立誓“我以我血薦軒轅”,就從來沒有離開過人民的大家。他一直和人民在一起,從來沒有分開過。魯迅是屬于全民族的,并不只屬于某個家庭。黃源老同志生前就對我說過:“魯迅并不是周家門的,魯迅屬于中國人民!”因此,“讓魯迅回家”實在只是一個偽命題。
太陽,是誰也不能遮擋的;空氣和水,也是誰也休想獨霸的。同樣的,任何個人或家庭都不能占有魯迅,壟斷評論魯迅的話語權,也不能借魯迅以謀私利。你可以肆無忌憚地講毛主席評說的魯迅你“不認識”,但是我們都認識,我們都感到毛主席評說的魯迅可親可敬可信。
而且,魯迅先生的著作文獻俱在,他的言談事跡俱在,他的親友的回憶文字也俱在,當年的報道記載也俱在,憑某些人那么一點拙劣的文字功夫,就想按照某種勢力的要求來重新“塑造”魯迅,恐怕沒有這么容易吧?而從他們已經寫出的“魯迅”來看,只能是虛假的,沒有生命力的庸人一個,是不會得到百姓大眾認可的。
今天中國,缺少一位魯迅先生這樣的旗手和主將,更不用說超越魯迅了;但是,早在抗日戰爭初期,一些文化前輩就提出了“以集體的力量來繼承和超越魯迅”的口號。我們現在,當然仍然要以集體的力量來繼承和超越魯迅。值得慶幸的是,當今面對黑暗勢力的猖狂,還是有一些共產黨員、革命同志勇敢地站了出來。如犀利深刻的張宏良老師,辛辣豪爽的孔慶東老師,沉穩雄辯的司馬南老師,還有蘇鐵山、鞏獻田、黎陽、李建軍、秦川牛、一枝清荷、雨夾雪等等同志,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都看到了魯迅精神的閃光,看到了將來的希望。
我們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我們在外國銀行里沒有巨額存款,我們沒本事也不愿意乞討西方的“綠卡”。我們也沒有本事,一面自己大搞貪污腐敗,一面卻高唱反對腐敗;一面在“體制內”窮奢極欲地非法享受著特權厚祿,一面卻咬牙切齒地咒罵共產黨。我們只是根據親身經歷,加上父輩的講述,經過比較,憑著良心,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毛主席等老前輩創建的黨好,還是覺得只有社會主義制度可以依靠。盡管這個制度在建設中出現過問題,更不斷地遭到一些人的破壞,甚至連毛主席等革命前輩為我們爭得的利益有些也被人奪走了,但是,我們仍然只能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并希望它能夠得到修補和鞏固。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總是中國人,我們總要遇見中國事,但我們不是中國式的破壞者,所以我們是過著受破壞了又修補,受破壞了又修補的生活。我們的許多壽命白費了。我們所可以自慰的,想來想去,也還是所謂對于將來的希望。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如果歷史家的話不是誑話,則世界上的事物可還沒有因為黑暗而長存的先例。黑暗只能附麗于漸就滅亡的事物,一滅亡,黑暗也就一同滅亡了,它不永久。然而將來是永遠要有的,并且總要光明起來;只要不做黑暗的附著物,為光明而滅亡,則我們一定有悠久的將來,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將來。”
讓我們在魯迅墓前深深體味魯迅先生的這些話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