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們還會看到現實題材電視劇嗎?答案是:很難。日前從國家廣電總局2011年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中看到,截至11月中旬,將于2012年播出的現代題材劇首次出現“零備案”!古裝劇占上報備案總集數的70%以上,而這些古裝劇絕大多數又是帝王戲。新一輪的帝王將相將占據明年的熒屏,看來平民是沒有歷史的了。
在歷史這個舞臺上能“走幾步”的都是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在我涉獵的學問中,最勢利小人的以我之見就是“歷史”了。它寧愿把江洋大盜、土匪流氓請進自己的殿堂,也不會為平民百姓在旮旯的一角放一個馬扎。即便曾記錄過一個村落,一個小鎮,一戶人家的繁衍生息,衣食住行,繳稅納糧,但多半也是進入不了大眾閱讀的視角的。
就連古代的文學作品也如我們的“歷史”一樣勢利眼,多情的媚眼總是拋給帝王和英豪,其次便是才子佳人了。偶爾有人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也都被打入“小說”之類,小說在清朝之前乃下里巴人之作,是市井俗人看的閑書,算不上“主流文化”。對老百姓的藝術形象從來都缺少寫實的現實主義塑造,有幾個形象也都攪到了半是神話半是傳說的故事之中。比如那個董永的老婆七仙女,就一半是人,一半是仙;許仙的老婆白娘子,也一半是人,一半是妖,而更多作品中市井百姓的老婆都是一些臉譜化的人物。
所以當今之人對中國古代老百姓都是怎樣春耕、夏鋤、秋收、冬儲的只知道個大概,見不到詳細的記載,更少見用文學的形式再現出一幅洋溢著人氣、人味的風俗畫面。寫帝王也只是寫他們篡位奪權,梟雄爭霸,腥風血雨,而少見他們相親相愛,有點兒人味的故事。好像五千年的文明就是一部宮廷篡權,王侯戰爭,農民造反,才子佳人纏綿的歷史。
其實篡權、戰爭的日子都加在一起有幾百年夠了,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太平盛世的,那么在那些“和平發展”的歲月中,我們老百姓的日子都是怎么個過法?小的地方不說了。就說唐代的長安、北宋的汴梁、南宋的杭州,這樣世界級的大“都會”吧,那里的市民們在沒有發達工業的時代都靠什么生活?我們除了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開酒樓、青樓,開藥鋪、當鋪,就是掛馬掌的了,古代的市井之人生活再簡單也不至于就這幾件事兒吧?
推翻了帝制,皇帝被歷史判為人中最壞的人,封建王朝被認定為腐朽的王朝之后,我們滿腦子被灌進來的古代生活,仍是皇帝金碧輝煌的宮殿,娘娘那曲徑通幽的后花園,大臣們的三叩九拜,官宦人家的花天酒地,大富大貴人家的三妻六妾。我們的文藝作品是懷著眷眷的情懷,戀戀的情結,在向我們的人民炫耀著——這就是我們祖先的輝煌。
毛澤東當年就說過:我們的文藝舞臺是被帝王將相霸占著。但那時舞臺上的帝王將相哪有現在多,或許我們的文字記載中缺少市井百姓的生活歷史,使我們的歷史文學創作史料不足,但不會是沒有吧,正因為稀少,我們一旦能挖掘出來那豈不更彌足珍貴了,但是沒人去做。
這不光是一個歷史缺少記載的問題,更多的是我們的民族文化中的皇帝將相情結,英雄崇拜依然是那塊臭豆腐,都說臭,但愛吃這口的人卻不少。
改造我們的文化就如改變我們的口味一樣,有時是必須要做的,少吃鹽、少吃生,少吃油炸,少吃腌制的食品,如今許多人不也都接受了嗎?我們的知識分子有責任再現我們民族歷史的真實,再現一下我們的祖先——市井百姓的真實生活,因為我們沒有幾個人的祖宗是皇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