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大學生,近日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了一些七八十年代的老書,感覺很有意思,寫了一些心得和大家交流。
學校圖書館這些七十年代的書,主要是為批判“蘇修文藝”而發行的作品,選取的都是那個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蘇修大毒草。比如我這幾天正在看的《絕望》、《特別分隊》。雖然是毒草,但也大量刊印出來交給群眾自己評判。這一點上很光明正大,所以說那個時代文藝貧乏的說法是靠不住的。請問哪個國家敢大量出版意識形態上的對手的文藝作品?
這些書的開頭通常都有一段序言,簡評這部作品的作者(蘇修作家xxx)和來歷,然后針對這本書的立場和觀點進行批判。下面總結一下我看過的幾本。
《 特別分隊》:講的是衛國戰爭中一支敵后小分隊如何如何靠“人性”來感化敵人,贏得勝利的故事,宣揚了一個抽象的、高高在上的“人性論”,所謂“人性高于一切”。可是人性也是以階級社會為前提的,蘇修用“人性論”來淡化階級性,為法西斯擴張披上一層溫柔的外衣,對內對外都起著很壞的蒙蔽作用。
《普龍恰托夫經理》:這部書宣揚“誰技術高誰就是英雄”,將主人公這個披著共產黨外衣的權貴歌頌為“當代英雄”,不講階級,不講立場。須知立場錯了,技術再高也有害。這已經被后來的歷史所證明。后來的蘇聯垮臺,恐怕就有這些經理們的功勞。
《逆風飛行》:一名衛國戰爭時期的飛行英雄的經歷,以及如何把權力交給下一代的問題。全書美化了與蘇修同病相憐的納粹,為蘇修的擴張主義辯護,把現在的各種擴張和偉大的衛國戰爭聯系起來,盡可能煽動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
《絕望》:一部扭曲歷史事實的作品,捏造了“哈薩克族人民抵制中國大漢族主義擴張”的所謂“歷史”故事,竭力為沙俄侵略我國西北部地區的罪行進行翻案,為蘇修新沙皇進一步推行擴張主義和霸權主義政策張目。
還有許多作品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作品回避、淡化階級矛盾,以民族主義、帝國主義、資產階級“人性”來替代;完全回避斯大林,如果必須提到,那必定是“七三開”的負面形象;歪曲馬列經典,歪曲歷史事實,為擴張辯護。
看這些書,作者的意思往往很矛盾,既然搞修正主義,原來的革命思想肯定不能要了,斯大林肯定不能歌頌了,那么歌頌誰呢?歌頌彼得大帝,歌頌葉卡捷琳娜,歌頌舊時代的搞擴張的“民族英雄”,歌頌新時代不講階級立場的“技術能手”、“改革先鋒”,但是畢竟還披著共產黨外衣啊,總不能太過火。而蘇修作家們在這一點上火候還是掌握的比較到位的,時不時引用一句馬列經典,或者喊兩句“共產主義萬歲”、“工人萬歲”,表明自己仍然是馬列的繼承者。那么,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其中一篇序寫得很好,作者是任文欣,似乎也是文革中的名人,我把結尾抄下來,大家看看這個預言有沒有應驗:
“今天的蘇修社會帝國主義,是當代最大的國際剝削者和壓迫者。他對內進行法西斯統治,對外到處搞軍事基地,不斷對其他國家進行控制、顛覆、干涉和侵略,并于另一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的霸權。但是,表面上的氣勢洶洶,決掩蓋不了它色厲內荏的虛弱本質。不要看它外表上轟轟烈烈、張牙舞爪,其實內囊早已盡上來了。廣大蘇聯人民蘊藏著無窮的怒火,必將噴薄沖出地面,徹底摧毀那些其在他們脖子上的作威作福的蘇修統治集團。無論是原子彈、導彈也好,還是布科夫的特別分隊也好,都不能挽救它徹底崩潰的命運。它的統治日子不會長久了。謂予不信,請拭目以待。”
十幾年后俄羅斯經過了一番徹底改革,共產黨的馬甲不要了,這下可以名正言順的擴張了,再也不用搜腸刮肚找馬列的話當論據了。啥?斯大林?何止是七三開,簡直是九一開,慶祝時都不準提他的名字!看看!只要把共產黨的外衣丟掉了,以后連“特別是”都不用提了!
而相隔不久的八十年代的書籍,雖然同樣是是引自蘇聯,但是忽然換了一股味道,封面也開始花哨了,內容也開始獵奇了,往往以描寫左傾思想對蘇聯的危害為主,比如有一本,名字叫《日古利汽車廠的冤案》,講的是某個汽車廠因為左傾思想泛濫,導致某個“技術能手”慘遭誣陷的故事。同樣思想內涵的書,在改開年代就成了另一種待遇。大家可以想想是為什么。
當然,什么都要一分為二的看,蘇修再壞,似乎也不會讓自己老百姓吃轉基因,也不會把主權送給別人,所以蘇聯垮臺,多少還是有點可惜的。另外,上面這些書,無論是大毒草,還是為改開辯護,拋開思想性不談,其藝術成就也比現在起點上的網絡小說好一萬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