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撤退弱化國民性潔癖者登場
李振忠
《廣州日報》9月8日報道:9月6日,編劇劉毅在其微博上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
《藥》有人血饅頭,《阿Q正傳》鞭撻了愚昧,企圖改造國民性并喚醒國人的戰斗意識,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則渲染了暴力,《背影》刪除的理由竟是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橫穿軌道,這不是教材“潔癖”又是什么?
患潔癖者兼有精神疾病,這種病與精神強迫癥有點相似。患這種病的人大約見不得血見不得淚也見不得恨,即便是才子佳人小說吧,鴛鴦蝴蝶派吧,也不能見到黛玉式的吐血,因為這在教材潔癖患者眼里“不干凈”,當然也得“拿下”。
再比如荊軻式的人物,取人頭于千里之外的劍俠人物,統統都不合潔癖患者的“潔”之口味,當然不宜在教材中出現。日前關于《誰是最可愛的人》也要撤出教材,其血淋淋的程度恐怕比荊軻等人有過之而無不及,那當然不宜教學,統統換上干干凈凈的才子佳人吟風弄月吧。
教材潔癖源于教育思維潔癖,先有患了教育思維潔癖的教材編纂者、謀劃者,后有教材潔癖。
培養“淑女”“紳士”,是一種當下流行的教育理念,在貴族學校中相當流行,高爾夫是這種貴族學校的首選課程。這種紳士淑女教育理念與教材潔癖患者其實說的是同一種理念。潔癖者認為,受教育者不得談斗爭不得談血腥不得象朱自清父親一樣“違反交通規則”,豈不知《藥》恰恰是魯迅那個年代國人最需要的精神鈣片、精神食糧,豈不知朱自清的父親只是做了千百個父親同樣的愛子舉動?豈不知魯提轄正是見義勇為的英雄?
教材等于一桌精神飯菜,苦瓜與辣椒,有利于胃腸消化,而過多的蜜糖奶油則并不利于人體及精神。教材潔癖患者,恰恰是因為他自己患了思想癌變思想潔癖癥。“魯迅大撤退”,未必學生們會買賬,硬塞進些不倫不類的大路貨廉價品,恐怕絕不會長久,并且,對青少年精神脊梁的“逆鈣化”,只能萎靡他們的思想。“魯迅大撤退”,與魯迅精神反其道者弱化國民性的潔癖癥編纂謀劃者們,未必就能“登場”或者青史留名。
2010-09-0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