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理論:21世紀最風行的思想
郭春孚(“槑”。“槑”)
用多少美輪美幻的文字來構造“囧理論”大廈都不過分,因為這是21世紀最風行的思想。
網絡上曾經流行“雷”字。在網絡語言里,“雷”另有新解,形容人在不知情時受到驚嚇,如“你被雷倒了嗎?”“你被雷得嚴重嗎?”更有意思的是,根據被“雷”的程度,可以分為輕傷、中傷、重傷、腦殘。
紅火了一陣子,“雷”又被最新的網絡娛樂流行語“霹靂”所取代。據說,“霹靂”一詞源自《情深深雨蒙蒙》,劇中女主角聽到自己好友被拋棄時非常震驚,脫口而出:“怎么會有這么霹靂的消息!”
網絡流行語來得快,淘汰得也快。一度暴紅的“俯臥撐”(出自俯臥撐事件),很快被“槑”取代。知道“槑”的意思是很霉、很呆嗎?”“槑”字在網上大行其道,“雷”倒不少網友。
“槑”這個字,怎么念?不會的人,在年輕的網民眼里,已經落伍了。“槑”是古漢字,部首為木,讀音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記載。這個字由兩個“呆”字所組成,醒目逗趣,以形致意,形容人不僅呆,而且“很呆”,又稱“特傻”。
從“很好很強大”到“很黃很暴力”,又到“關我鳥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網絡流行語,平均只有幾十天的壽命。但“囧”的流行與以前的網絡流行語或流行字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的意思含量越來越大,因而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什么是“囧”?
“囧”本義為“光明”(英文:light或bright)、鳥飛(英文:bird flying)。“囧囧”即光明的樣子,“冏然”即鳥飛的樣子。韓愈在《懷秋詩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蟲鳴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戶明亮。從2008年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絡社群中,“囧”被賦予郁悶、悲傷、無奈等意思,在網絡聊天、論壇、博客中最頻繁地使用,被稱為“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
數學函數上有一些函數圖象很像“囧”,這類函數人們生動地稱為囧函數。當我們在函數的外側加上一個正方形的時候,一個具有數學意義的“囧”就誕生了。
“囧”字從字典里復活,被賦予的新意是:郁悶、悲傷、悲憤、困惑、無語、無奈、窘迫、為難、悔恨、無力回天或極為尷尬的心情等等。它的內涵就是: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在失意體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也常常表示郁悶的表情,或用來形容一個人變態猥瑣;示意很好很強大。要理解“囧”的意思也不難,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張人臉,那么“八”就是兩道因悲傷或沮喪而下垂的眉毛,“口”則是張口結舌的那個口。當一個人說“我很囧”的時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樣。而“囧”字的發音和“窘”完全一致,并同“窘”一樣表示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極為窘迫的心情。簡直再完美不過了。
在不同語境下,“囧”的意思是不同的。“囧”字最典型的用法是在被甩(失戀)的時候。在被廣泛使用后,涵意逐漸增加,除了一開始惡搞的“無可奈何”或“失意”之外,開始引申為正面的對人拜服、欽佩的意思。
“囧”是窗戶,還是祭壇?
在甲骨文中已有“囧”字。關于“囧”的形義,目前主要有六種說法:
1.窗戶說。“囧”是一個象形字,象征窗戶。許慎《說文•囧部》:“囧,窗牖麗廔,闿明也。”
2.倉廩說。屈萬里認為:“囧字,當為倉廩一類之物,于此則作動詞用,‘米囧’意謂新米已入倉廩也。”
3.祭名說。于省吾認為:“囧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
4.地名說。有些人認為,從“囧”字的形象來說是“窗戶”的意思,從辭義來看“用作地名”。
5.牛耳說。殷康《古文部首》一書提及“囧”為“牛耳形”,并作圖釋。
6.眼睛說。對中國文字頗有研究的流沙河認為,“囧”是一個象形文字,代表一只眼睛。本來外邊是一個圓圈,作眼眶,中間的“八”是耷拉下來的睫毛,“口”是指眼珠,形容人目光炯炯。
可見,在“囧”的取形上窗戶說是影響最大與最久的,而于辭義則越到后來越趨向于地名說。但是究竟為何種地名則仍無明確說法。
“囧”是一個象形字是不成問題的。甲骨文與金文的“囧”字均作圓形,無一例外。圓形刻銘較方形難,如其字本來不是反映圓形圖像的,是不必費力弄成圓形的。也就是說,從象形上看,如果“囧”為“窗”,則應像圓形之窗,可是已發現的商代房屋窗戶多為方形和三角形。即使商代房屋有圓形的窗戶,那也不會比方形的多。由于方形窗的制作比圓形窗容易,一般房屋的窗戶都是方形的。那么《說文》所謂“囧”為窗牖玲瓏象形便說不過去了。因為文字的取形應該是以事物的常見形象為代表,用一個圓形表示窗,令人難以置信。
“囧”在卜辭中為地名,是確切無疑的。僅從“囧”所處卜辭的句式語法就可以定論。在我所見到的有關“囧”的可以成文連讀的卜辭中,“囧”只能當作地名理解。那么囧是一個什么地名呢?可能是祭祀的地方。這是典型的農業民族的祭祀方式。“囧”有可能是指用于祭祀的臺子。古人祭祀都要用土或石頭壘筑高臺,然后在臺上進行祭祀活動。這個習俗最早起于黃帝,在堯、舜、禹時期開始盛行。
祭祀制度起源于“萬物有靈”的思想以及由此產生的自然崇拜,以后被統治者接受并加以改造,融合了儒家“敬天法祖”的思想,形成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祭祀特定神祇的官方祀典。并為歷代政權所遵從,成為帝制時代最重要的典章制度。
最初的祭祀活動在天然的山丘或土丘上進行,后來發展為夯土和壘石筑臺。臺是最早出現的建筑形式之一。漢代以后,除了祭祀自然神的專用建筑稱為“祭壇”外,臺出現兩種變體:一種是建筑物的基礎部分,叫“臺基”;另一種是連接建筑的梯狀通道,叫“臺階”。
中國著名的祭壇有王屋山主峰天壇山(瓊林臺),這里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的地方,傳說黃帝在此告天,感動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于是戰勝蚩尤。還有西安天壇(古代叫圜丘,又名圓丘)、北京天壇、地壇等。
古人認為祭壇“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所以祭壇上不建房屋,也沒有內部空間。這是祭壇的通例。
在古代中國,“天圓地方”的觀念源遠流長,因此作為祭祀地祗場所的地壇建筑,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為幾何母題而重復運用。從地壇平面的構成到墻圈、拜臺的建造,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復出現,與天壇以象征蒼天的圓形為母題而不斷重復的情形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這些重復的方形,不僅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而且還創造了構圖上平穩、協調、安定的建筑形象,而這又與大地平實的本色十分一致。
由此推斷,“囧”是指祭壇,而且祭天的習俗遠古時代已經有了,祭地的習俗產生的較晚,“囧”很可能是特指祭天的圜丘。
大多數人以為“囧”來源于現代,是利用電腦程序拼接而來,其實古已有之。
失意體前屈
Orz——失意體前屈
更多orz:
Prz——長發垂地的orz
@rz——呆滯垂地的orz
srQ——換一邊并舔地的orz
圙rz——這是老人家的面
囿r——這是追追做出orz
囼rz——這個是沒眼睛的
囜rz——沒有眼和口的
圀rz——這是歪嘴的
囶rz——這是無話可說的
苉rz——這是女的
匫——這是被人捉奸在床的表情
Ora——衍生用法,不過腳是跪著狀態
or7——尖屁股
Oroz——這是有小腹的
Orz~——這是賽亞人失意體前屈
:◎:rz——這是張大嘴巴嚎啕大哭的
oΩ——背部隆起的
……
“囧”已深入生活
無論“囧”字經歷了多么復雜的歷史,遭受了多少青睞或冷落,現在它卻受到熱烈歡迎,甚至有點狂熱。現在地球上出現了一些分布在各地卻有一個共性的人群,這些人都有一些很費解的能力。有些人稱他們為壯士,但更多的人稱他們為“騷擾者”或“失敗者”,其實他們是“超囧英雄”,盡管他們沒有意識到,但“囧”是他們的宿命。
有一個“一日一囧”專輯,設置在比較流行的“優酷”視頻網站中。所謂“一日一囧”就是一天一個短片,一個短片表達一個意思,時間長短不等,有“穿大褲衩的女人”、“費解的司機”、“采水果的小朋友”、“愛干凈的女人”、“上課不許說話”等,共有20多篇。每一個短片基本是漫畫的形式,而這些漫畫中無處不顯示出“囧”字演變出來的各種心態。這個“囧視頻”短片的總點擊量遠遠超過百萬。
目前,網絡上可以點開的“囧論壇”有500個以上,類似的“大囧村”、“囧字營”更是層出不窮。“囧”這種難以把握的東西,在虛擬的網絡中成了聚合性的力量,成為區分網友類別的依據。
2008年4月18日,囧論壇發布了新的獎懲制度,在這個獎懲制度中,“囧”成了量度單位,“囧值”的積分單位為“囧”,主要用來獎勵對論壇有貢獻的會員,論壇根據注冊會員在論壇的發帖量以及在線時間,對他們進行“囧值”的評定,“囧值”與會員的等級以及所享受的權利密切相關,0~100分為小囧;100~500分為囧民;500~2000分為隊囧;2000~5000分為團囧;5000~1萬分為牌囧;1萬分以上為濕囧。
湖北大學西門外有一家“囧”字奶茶店,門店上方的招牌上,印著大大的“囧”字,讓南來北往的人不時停下腳步仔細端詳著問:“這是什么字啊?”奶茶店老板的目的達到了,他說:“競爭激烈,奶茶主要面向學生,肯定要時尚一點了。”奶茶店老板一開口,就知道他是典型的網絡達人。
如果只是招牌上玩玩伎倆,似乎也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不過據大家介紹,“囧”字奶茶店的奶茶真的有特色。要一杯這里賣得最好的“特色囧奶茶”,喝一口,有點咖啡、有點茶的奇怪感覺。同行的朋友,臉上的表情早就擰巴起來,似乎真的成了一個“囧”字,“難喝也是一種味道啊!”有人認為“囧茶”應該就是這個味兒。
窘迫就是使人苦惱、處境困急、十分尷尬,尤指使經濟困難,而“囧”的新意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在“囧”字熱的帶動下,窘迫被囧魄替代了。甚至有人直接用囧魄做了一個網站,以互動性為主,具有囧魄特色,而且還有很多種獎勵方式,這個囧魄網的點擊率節節攀升。
“囧”是90后網友的獨特標志?
這個字,只要會上網的90后多半都認識,它似乎已經成了90后網友的一種標志。“上學期英語59!”差一分及格的事如果在90后群體中出現,周圍估計立即就會發出“囧”的感慨。年輕人認為,在網絡中,“囧”這個字是可以用來判斷、分清“敵我”的。
網友“水管工”是四川大學一名副教授,他認為用“囧”表達情緒,體現了中國式的智慧:“古老的文化和現代網絡的完美對接,這是件讓人驚喜的事情。”他說,在大學低年級課堂上說出“囧”字時,感覺一下就和90后學生親近了很多。
北京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在日本學習了兩年媒體,她并不認同“囧”字符為90后網民獨享的說法:“至少我就是個70后。”她說,像在現實生活中,人悲傷了會哭一樣,在網絡中,人有了悲傷或者崩潰的時候,就會“囧”,情緒顯然是和年齡無關的。
網絡代表了新技術和新文化,在這個平臺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隨著舊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網友們把古老的漢字翻出來,再賦予新鮮的含義,讓人看到古老和現代的巧妙對比。囧”字的構成在漢語造字法里屬于“象形”,網民在使用“囧”字的時候,也是采取“象形”,用它來象征人臉。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際,都能迅速接受這個字的網絡新含義?因為他們接受的不是某種從天而降的新發明新創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應用。同時,又因為傳統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認同了這種新鮮的詮釋。由此可見,漢字的字形只是外殼,它的內核是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當漢字出現之后,中國人習慣了文字和形象之間的直接關聯。所以,盡管時光流逝,“囧”字已經幾乎被人們完全遺忘,但是一旦有機會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又可以恢復鮮活的生命力。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這一點,就讓人情不自禁地為之感動。一定有什么東西是所有中國人共通的,它不隨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變化而消亡,所有中國人可以憑借它而彼此相認,永不相忘。
漢語之所以始終有鮮活的生命力,是因為人民始終在參與這個語言游戲,并且在其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一個把“囧”和人臉聯系起來的人,發明了一個新解讀,然后為大家所接受。也許一段時間之后,《新華字典》里會增加一條新的解釋。而后人在1000年后翻出這個字,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現在的感受。想到那么久以后漢語還依然存在,讓人覺得很寬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讓人覺得非常的囧。
今天你“囧”了嗎?
“囧啊,如果你不懂‘囧’就會更‘囧’。因為這是個很‘囧’的世界。”
語言都有不同的應用群,一種特定的語言屬于一種特定的環境。比如我們過去上學時在宿舍、班級甚至學校都有自己的流行語,行業語言也有其特定的專業術語,大眾聊天有其特定的生活用語,而網絡語言是屬于網絡的一種專有術語,也屬于我們社會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在語言使用上,大家應有開放包容的態度。
網絡語言普遍存在以下類型:一類是正常用語,與現實語體相對應的;另一類是互聯網專業術語,與現實中行業相對應的;第三類是一般大眾聊天的原生態語言狀態;第四類是正常語言的變異,比如火星文;第五類是把廢舊古體字賦予獨特網絡意義的,比如“囧”字。
網絡語言的一大功能就是展示人的智慧、新穎、獨特和與眾不同的地方,一般帶有很大的娛樂性。在網絡環境中交流會有一種參與感和被認同感,同時也能感受到語言所帶來的娛樂感。這是語言功能的一種發揮,無非是在網絡上體現得更充分一些。現在,網絡流行語言如火星語、字母詞等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生活中,進入公眾視野。這也說明了社會在進步。
“囧”流行引發爭議
據說“囧”字最先在臺灣的BBS社群上開始流行,與另外一項次文化——“好人文化”有關。隨后在中國大陸快速普及,并傳入香港。隨著網絡次文化的興起,主流媒體開始嘗試引入“囧”字作為新聞元素,“囧”也在電影和廣告產業產生效應。
“囧”字以其楷書外觀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聯網上迅速流行。在香港,有網民將電視劇《亂世佳人》中的一個演員胡杏兒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樣與“囧”字相比,評論其演技,進行惡搞,促使“囧”字在網絡上更加流行。普通話的“囧”與“窘”同音,讀起來的感覺也很容易跟窘境、窘況聯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飛快。又用其字的形象來表示“尷尬”、“無奈”、“真受不了”、“被打敗了”等意思。一些網民受到“Orz”的啟發,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體前屈的頭部更加寫意,寫作“囧rz”,甚至寫作“囧rz=3”來夸張地表達無奈的意思,更加形象。“囧”很快被用到了許多詞匯中,以前的窘迫甚至也被替換成了囧魄。
“囧”字在網絡上的流行,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應該尊重漢字,用來惡搞不妥,有損中華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認為對“囧”字這樣的生僻字的關注,有利于漢字文化的傳播。網絡語言對漢字、方塊字的重新解讀是一種積極的文化傳播現象。重新拾起漢字的原生態思維,對豐富和激活傳統文化具有時代價值。
2008年5月11日,殷旵教授在北京大學作了一場別有意味的講座《是誰把漢語撕成了碎片》,讓人恍然明白,原來我們天天在用的漢字里藏著如此多的智慧和博大的文化。比如“北”在甲骨文里是兩個“人”相背等。殷旵說:“中國人造字把人生解讀得如此細膩,這種選擇是非常不容易的。”
殷旵認為,“囧”的流行說明漢字本身的魅力。今天有些文字里的信息已經被漸漸丟掉,漢字的原生態思維也在一點點被丟掉了,這種返璞歸真的趨勢值得肯定。至于說古文字的這種流行方式,是有利于文字的健康發展,還是糟蹋了古人智慧,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李宇明認為,語言需要增添活躍因素,它有自我調節機制,會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有用的吸收,沒用的就自我淘汰掉了。語言是最堅強的,就像民族一樣堅強。
何宛屏說:“對于辭典編輯者而言,我持積極觀察態度,網絡上的語言是活躍的,各種語言現象和社會生活相符合。”
“囧”是一種象形存在,內含著復雜性。
天陽地陰,天地人合一。你是祭壇,我們看見古人在圓臺上祭祀上天,祈求天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我們還看見祖先在方臺上祭地,祈盼萬水潤澤大地,五谷豐登。你是窗戶,將光明送人屋里,將視線送向遠方……我們看見一個人站在光明的窗前,極目眺望遠處的高山和地平線。他心中想著孤獨的太陽,還有河一樣的星星,以及可愛的孩子們。
“囧”外面的“口”,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生活的空間,是我們工作的單位,是我們生在其中的社會,是我們存在的天地;里面的“八”像眉眼,“口”像一張嘴,既像人跪下祭祀天地,又像一個人無奈、悲傷、窘迫、為難、尷尬的表情。失意總是難免的,失敗也是常有的;傷心總是有害的,窘迫也會遠去的……
“冏然”即鳥飛的樣子,我們可以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來飛去,至少我們的心是一只飛翔的鳥,或大或小;“囧囧”即光明的樣子,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黑暗,但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必將回到人間。只要我們的心是光明的,我們就可以化解黑暗、穿越黑暗,飛向光明。
“囧”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也是普遍的社會現象,還是人、自然、萬物和宇宙的一種存在狀態。“囧態”是人態,也是物態和宇宙態。
“囧”有無窮的魅力,囧是一種態度,囧是一種哲學;囧是平凡的,但是囧然一看,又包含著萬般語言;囧是神奇的,囧中有著對世界規律性的探索和表達;囧就是囧,用其他的語言無法表達囧的萬分之一……
“囧”在說:“超感謝你,讓我重生。”(作者系一名“網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