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著名小說家寫的沈陽解放初期的故事。<BR>值此迎來建軍83周年之際,品嘗一番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四次敬禮
嚴端雄
1951年春天,我們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聯合作戰,占領過前線東部某高地。在那個高地的戰壕里,我聽志愿軍王同志講述一個質樸的故事。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紀念日,我要在這里記下當時從王同志那兒聽來的故事。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美帝用最新武器武裝起來的450萬蔣介石精銳部隊,在一個晴朗的秋日進駐沈陽市,受到人民熱烈歡迎。
街道上,蜘蛛網一般的電線耷拉著,樣子怪嚇人的美國造坦克和榴彈炮散落著,人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在那中間行進著。
雖然中國人民在戰亂中度過了漫長歲月,但為了迎接這支前所未聞的解放大軍,許多市民涌上街頭。
“你見過解放軍嗎?”
“以前倒是見過,但當時的裝備可不咋的。不過,看他們打敗國民黨軍隊,如今武器也挺棒了吧。”
市民們一邊上街一邊這么嘀咕,但是現實與他們的期望不同。解放軍依然個個腳踏布鞋,大都肩扛從日本鬼子那兒奪來的三八式或九九式步槍,頂多帶一支在戰斗中繳獲的美國鬼子的沖鋒槍。
市民們又犯起了嘀咕。
“那些人大概不是解放軍主力部隊吧?主力軍現在該入關打仗嘛!”
“是啊,錯不了。就憑那些槍,怎么能干掉用重武器武裝的國民黨?”
在這市民們為不解之謎嘀嘀咕咕的街道中心,兩名戰士正指揮交通。市民們充滿懷疑的目光集中到他們身上。被汗水和灰土弄花了的褪色的舊軍裝、給硝煙薰得黑黝黝的面孔、蓬蓬亂亂的胡子、慢騰騰走來走去的樣子,要不是他們身上帶著槍,和刨地的農民又有什么兩樣呢?
“真搞不懂。聽說他們還是解放軍中的主力部隊呢。憑那些老掉牙的步槍,怎么打贏了國民黨?那股勁頭到底是從哪疙瘩冒出來的呢?”
市民們的疑問越來越大了。
這時,一個打扮得齊齊整整的紳士邁著方步從道路左側走過來。一個戰士走到他跟前,恭敬地舉手敬了一個禮。
“對不起,從現在起,要靠右側通行。請您靠右側走。”
紳士瞥了一眼戰士樸素的穿戴,理都不理,仍從容地向前走。他那張傲慢的臉上透出不屑的神色。
戰士轉過身來,盯住紳士的背影,他肯定是一個老知識分子,但這樣的人是我們將來要爭取和教育改造的對象。
戰士緩步跟了上去,然后鄭重地致以第二個敬禮。
“對不起,請往那邊走。”
紳士停了一下,這回沖戰士微微點頭,又接著走路。他的腳步依舊沿著左側前行,似乎以為戰士不至于還跟過來吧……
戰士僵住了,凝思片刻,這個對象可不容易對付啊。
但是,戰士沒有死心,又趕上了對方,然后比先前更加謙虛地第三次舉手敬禮。
“對不起,妨礙您了。”
紳士一愣,呆呆看著戰士的臉,那仍然是一副不會生氣的、謙虛的、羊一般溫順的面孔。他不得已稍稍抬一抬帽子,表示了一下歉意。
“失禮了。”
接著,他想改道。可是,當他意識到許多市民的目光正在注視自己后,立刻感覺受到了侮辱,冒出一種逆反心理。
戰士又站著注視紳士的腳步。紳士仍然靠左側走去,可他的腳步已經失去了剛才的從容勁,焦急地、慌亂地挪動著呢。
戰士的嘴角浮現淡淡的笑意。
戰士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又一次追了上去。緊張的市民們“呼——”地跟過來。
聽到身后突然傳來刺耳的腳步聲,紳士心里一震。許多群眾正朝自己涌來,他的心砰砰跳,好似要從喉嚨里蹦出來,眼前陣陣發黑。
(我平白無故地惹出什么禍端啊?就是菩薩,到這個份上也會發火,更何況他是個扛槍的大兵!)
群眾嘀咕的聲音都傳進他的耳朵里。
“這回可得吃大苦頭吧。”
可是,戰士來到他身邊,居然鄭重地第四次敬禮。
“老麻煩您,對不起了。”
紳士失魂落魄地凝望戰士的臉……那張臉平靜地微笑著,似乎在講千萬句什么話……那張臉像海底一樣深沉,大海一般寬宏大量……那張臉含著笑意,似乎一直會跟到家里去……面對那張不簡單的臉,紳士的手直哆嗦。這時,由于群眾推推搡搡,紳士手里的包掉到地上。戰士彎下腰,撿起了包,撣了撣灰土,鄭重地向紳士遞出。
紳士那雙剛才還在大路上大搖大擺的胳膊變得像木棍一樣。那個包久久停留在兩人中間。
“請您別不好意思,快收下吧。”
戰士咧嘴一笑,拉著紳士的手,把包遞到他手中。
紳士的嘴里擠出了微微顫抖的聲音。
“請原諒!”
圍觀的群眾屏住呼吸站在那里。
有些人輕輕嘆氣,有些人互相咬咬耳朵,又點點頭……
他們好像明白了,這些平凡而樸素的戰士擁有的那種強大的力量,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強大力量到底是什么……
僅僅幾天功夫,這座城市的街道不再亂糟糟了,不,變得秩序井然了,因為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那股偉大的力量緊緊抓住了數百萬市民的心。
在那祖國解放戰爭時期,正是和這些挺身而出幫助我們的可靠的戰友們一起,我們打敗了美國鬼子,牢牢地保衛了東方的和平。
1960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