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用對比手法剖析魯迅《故鄉》精神之意義

作者:六合同春.朗誦:自勝者. · 2010-07-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用對比手法剖析魯迅《故鄉》精神之意義  

                              六合同春  

通常的讀者在閱讀魯迅小說《故鄉》的時候,都會將故鄉當作魯迅本我的家鄉紹興來理解。但是我,并不以為然。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在《故鄉》的開篇,魯迅是這樣妝點其筆墨的:……“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別了20余年的故鄉去”……短短一句話,給我們傳遞出三個信息。1、季節時間:說明地理方位;2、距離:表明地點范疇;3、采用暗喻的手法傳遞出中華文化傳統的特征,借以說明我工作的地方并不是本國本土,而是異鄉。中國哪一個地方屬于嚴寒地帶?至少是東北方向吧?紹興離上海不過300里,距離魯迅曾經工作過的諸多地方:北京,廣州,廈門……亦遠遠不及2000多里。父母在不遠游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傳統觀念,可謂千年不變,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母親還健在的人,如果兒子不是身處異鄉的話,是絕對不可能不回家看看的,至少春節這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可以回家的呀。此外,“我”出身于貴族,路費是完全不在我考慮是否能夠回家的范圍之內。  

由此可見,這個嚴寒之地、這個使得我二十余年不能夠回家的地方,也就是說,與故鄉遙相遠望的地方,顯然就是國外了。倘若是國外的話,試想一個身處異鄉的游子當他講到故鄉的時候,是否大體都會下意識地說出自己國家的名字呢?因此,我理解魯迅提及的這個故鄉,對于小我來說應該是家鄉,而對于大我來講竟是祖國呵。此刻在魯迅的內心深處所講的故鄉順其自然而必然的便是國家——中國的意思了。  

在這里我要順便提前說明一下的是,長期以來對魯迅的小說都有這樣的褒貶質疑,魯迅的作品毫無藝術性,一般來講都是紀實小說,寫的不外自己的親身親歷其情其境,這篇《故鄉》如果不是最后一句舉世經典的話,那么它也不過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搬家的故事。你將這個故鄉解釋為國家是不是牽強附會了?對此,我本人也很不以為然。我們知道,當讀者面對一個偉大的作者:文學家魯迅的時候,一方面首先應該想到的一點是,他不可能不懂得最基本的文學創作必然是依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虛實相間等等原理來進行文學創作的原則。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是完全可以以實代虛的。另外一方面,我們凡是面對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時候,都要考慮到該作品的思想性必然會是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的,它永遠不會停留在小說表象上面的敘述,而是要透過表象,來認識到作者對于小說想要告訴我們什么事情,說明什么問題。也就是說小說背后所要傳達給大家的事物極其精神是什么?這個背后的東西如果讀者能夠看到,我們就說這位讀者讀懂了這部作品。否則,反之。我們在閱讀魯迅小說的時候,即便凡貌似都可以看到魯迅親身親事親歷的影像,但是,這也不足以能夠代表,魯迅先生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的自傳體紀實性的文學作品。有一些人憑著逼真度這一點來分析,貿然斷言魯迅根本不會創作,不算是小說家,他的作品都是按照生活中的原貌來白描。其實不然,逼真,讓人們看不出虛實,正是文學創作最高的境界。這樣的小說場景往往令讀者身臨其境,而不是遙不可及,縮小了距離感,使得讀者不能擺脫其情其境其情緒。指責魯迅不會寫小說這個觀點通過如上的點滴解說,可以證明如果將魯迅作品的文學性和思想性低估,顯然是由于自己的閱讀能力還比較狹窄,完全沒有跟上魯迅高超的文學創作表現的手段力罷了。幾十年來,魯迅的創作手法一直使得人們一度無法認清其逼真的虛實作用起到的效果而導致誤解的情況比比皆是。同時作為思想家的魯迅,他在寫作的時候必然,也一定會有意無意的要附加上其所想表達出來的內涵深刻的要義元素。否則,魯迅怎么能夠稱其為思想家呢?!在這里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說明之,對于魯迅先生認識論的誤區在哪里,這就是并非魯迅沒有表達出他想表達的思想內容,而是我們的認識水平是否達到了可以完全理解魯迅思想的能力。如果,我們將故鄉僅僅當成家鄉來理解,那么魯迅的思想水平就是世俗的,而不會是超前革命的了。大凡革命性的東西都是通過思考得來的,一個毫無思想的人,怎么會成為一個成功的革命家呢?因此,讀魯迅必須首先要承認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否則,你永遠都會不承認魯迅的偉大。看不懂魯迅先生的作品。  

事實上,小說《故鄉》頭、尾的遙相呼應恰好印證了這一點,他寫道:“……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面對一個小小的村莊,一個作者能夠發出這樣有思想穿透力的思索,不能不說,其作品立意之高遠,含義之偉大。這何嘗不是魯迅對人類發出的一聲拷問。魯迅通過對于回故鄉搬家這個小小的點滴事件的全過程片段展示和描寫,在揭示中國社會黑暗,墮落,腐朽的同時,以小見大地總結出中國人的三種生存狀態即生活道路。1、“辛苦展轉而生活”——為了生活顛沛流離而奔波的人。2、“辛苦麻木而生活”——因為生活的困頓而麻木、愚昧的人。3、“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而很辛苦的去絞盡腦汁、動腦筋壓迫別人的人。魯迅先生告訴世人,如果大家不去共同尋找符合人類建設道德文明幸福美滿的生存方式,故鄉(祖國)就沒有救了。人類就會走向死胡同,最終會因此無路可走,直至滅亡。這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全國的現狀都不外乎如此。為什么魯迅非常喜歡將自己筆下的主人翁設計成農民?因為,中國不過農耕民族,它是農業大國,以農民為主導核心勞動力量是占有絕大數量的。只要把農民提出來作為典型來寫,盯著他來寫,就可以寫出一個國民的生存狀態。即可以完全代替這個國家的全民概念。  

言歸正傳。  

好,讓我們來進一步分析,魯迅抓住了哪兩根創作主線來說明這個國家中的民生狀態?兩根主線,一個是情,一個是恨。情講的是愛國之情,恨講的是社會的黑暗。這個國家發生了什么狀況,要讓我來寫一篇關于國家的小說呢?為什么祖國會讓我對它沒有了情感了,看不到她的魅力、看不見它的美麗?有的只是凋敝和破敗?通常近一個世紀以來,講魯迅的《故鄉》都是把它當成單純的家鄉來講,著重點放在賞析和解釋家鄉的地理和情景概貌上,這個家鄉以前是什么樣子,現在是什么樣子,將來又渴望是什么樣子,借以分析魯迅作品的藝術性。但是我今天所講的是,我要將故鄉當成祖國來講,我的著重點是講魯迅通過創作《故鄉》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情恨交加的原因,借以提示性社會關注國家的命運和民眾的生存狀態。  

我們目前國家的狀態是怎么樣的,在物質條件富足的情況下,我們有多少人對這個國家感到了精神上的滿意呢?!  

一、對比我對故鄉之情與非情的感受,闡明魯迅表達的是什么——愛國  

 所有在坐的來賓,都應該知道一個常理,按照人類最通常的習性來講,高級動物是具備了具體的情思情感的,(感情是什么?是時間上的培養和空間上的靈通所產生出來的人與人,人與物長期互動交流之后的一個自然的情感記憶反映)那么,魯迅既然寫《故鄉》,必然要清晰地表達出對故鄉之愛意、對故鄉之思戀、對故鄉之眷懷、對故鄉之垂情、對故鄉之贊美。可是這一切在《故鄉》的開篇,一反常態都沒有筆墨的表現。有的只是隱晦、蕭索、荒蕪、悲哀、憂郁,沒有了一絲活氣。這很不符合一般人對于故鄉所寄托的感情心理的傾述,故鄉誰不知戀愛,故鄉誰不知要以己情懷傾其所處?即便我們再怎么不喜歡自己破爛和落后的故鄉,但是對它的情思是不會斷的。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樣的情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從人的感情上抹殺而泯滅掉,所謂落葉歸根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是什么事物這樣有威力可以立馬讓小說中的“我”丟棄了對故鄉的全權依戀?故鄉之情,真的可以被割棄嗎?著實是不可能的,否則,作者在最后寫到的那一輪故鄉上空的金黃色的圓月、海邊碧綠的沙地、那深藍色的天空就不應該是暖色調的,而應該是冷色調的才符合當時“我”之情景和心境。沙地是淡黃色的才符合實際的沙地顏色,因為“我”想起了閏土在沙地里種了西瓜,西瓜的綠葉覆蓋在沙地之上,自然使得沙地就是碧綠的了。這是一個非常美的意境,可見,“我”是完全可以認識到故鄉之美的。此刻是夜晚,天空本應該是黑色的,卻被作者描寫成深藍色的天空,掛在半空中的不是月牙,而是圓月——寄托了魯迅對人類的希望。這樣的美景不是在贊美故鄉嗎?我們這個國家不美嗎?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對于故鄉的一往情懷和對小閏土的刻骨銘心的眷戀和思念。  

由于此刻的“我”并非衣錦還鄉,卻是被債主逼迫著要在當年從轉讓掉的老宅中飄零于異鄉異地去辛苦輾轉討生活。美麗而曾經那末可愛的故鄉沒有給“我”帶來絲毫放松的好心情,不是故鄉之不美,而是世道變得讓我不能夠與我美麗的故鄉相認了。情緒使得我感到故鄉不美。即便故鄉在地貌上不美,但是,如果說“我”沒有對閏土的情,沒有對母親的愛,沒有對宏兒的關注和對水生的關心,忘卻了兒童時代閏土教給我認識魅力無窮的故鄉的一切,那么我在精神上也絕對不會對故鄉沒有情的。反過來說,其實“我”恰恰是深深愛著我的故鄉的,是對故鄉有著一往深情的人,之所以說厭棄故鄉,不過是作者借故鄉有所謂之情和無所謂之情表達了對社會黑暗的憤慨和憂傷的情愁,即情愁生恨。作者表現出對于勞動人民(中國人)極大的命運關注和同情。人世間丑陋的事物具有可以壓制住,遏制住通常人的情感,魯迅巧妙而間接告訴讀者這個國家黑暗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對抗得了。所以,你能夠說我對故鄉是沒有情的嗎?我對故鄉的情是被黑暗的社會壓制扼殺掉了,因為我對它沒有什么好心緒,所以才覺得故鄉不美了。此地說的是黑暗的殘酷性。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魯迅先生緊緊扣住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個字:情誠義之情來做文章。抓住的兩根主線就是一絲情長,情愁恨纏綿,愛恨交織、割舍難別。地方還是同樣一個地方,可是我對他卻有著不一樣的感情。表達出的只是一個字:愛!     

    二、母親和楊二嫂溢于言表的情緒之對比說明了什么?      

母親見到離別家鄉二十年的我非常高興,這個高興是母子久別重逢的欣喜,而高興中藏著許多凄涼的神情,本家的大戶破落導致樹倒猢猻散各自勞燕分飛,母親難免感到了凄涼。此外,母親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是由于,離開故土不是自己愿意的,是由于家道敗落,被逼無奈,不得已離鄉背井、流離失所,去外地謀生。她當然知道,城里生活也并非好到哪里去,自己還需賣掉一些家具去添置一些必需品。因此,對于搬家完全沒有好心境。不過是自己也要隨著兒子永別生養了自己的故鄉。其實,按照鄉里鄉親農民的常規習慣,完全可以不靠土地吃飯的大戶人家離開農村本應該會是很高興的,而人生被迫顛沛流離,直白得說就是指出了社會的黑暗,說明與背井離鄉相對應的傳統文化,安居樂業、聚族而居才是中國人最感幸福的生活觀。黑暗到了可以將人本質所具有的常情全部壓制住。使得母親見到了久別重逢二十年的兒子也高興不起來。其實情何嘗可以壓制得住?你要是去壓它,它就會轉化為淚如泉涌、淚流滿面。盡管如此,它也同樣屬于情泄的一種表現方式,說明情是壓制不住的。雖然自己家道中落,但是面對貧困的農民,如:閏土等人,母親沒有改變自己善施樂助的好習慣。始終對外人保持著愛憎分明的正常情感交流。  

此刻,文中的揚二嫂出場了,她也貌似十分高興,高興的原因是一個本地的大戶敗落了,從此可以跟他家平視,而不是仰視。那么我就來看看,是不是從中還可以順勢撈到一點牽羊貨,可是畢竟這家搬家的人家曾經是本地的大戶,楊二嫂還不太敢過于囂張,只是十分世故而圓滑地先拉近乎,然后,使用激將法步步緊逼、幸災樂禍強行造著封建精神語勢,開口索要、訛詐、欺負起當年的大戶來了——世道變了——雙方開始比拼道德、比拼強權的爭奪。原本是賣豆腐的西施,看著當年年輕的份上,還有人光顧豆腐店,現如今,楊二嫂已經從小媳婦變成了一個八面玲瓏的商業市儈了——表現了魯迅蔑視商人、痛恨商人。她的不高興是發自拿不到別人的東西而產生的不高興,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才高興得出來,說明道德心理風尚由于社會墮落也墮落到如此地步。一個做小生意的人尚且如此,那么當地農民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楊二嫂的高興之情是一種被扭曲的情緒,是一個被制造出來的情緒,是后天的一種自私自利的情感表現,不屬于道德規范的人之常情。人的丑態不是先前的印象,而是后天不改造導致的。就像楊二嫂的雙腿成圓規狀,暗諷這種人只能夠在原地打轉,不能夠進步、前進。由于我們家庭的教育,使得大家都保持著做人的基本道德,而這個所謂的道德卻在社會經濟凋敝的情況下,居然喪失了保證自己地位不變的能力,即毫無能力維持自己的生活了。魯迅在此實際上是嚴厲得批判了孔子的道德經,揭示了一個人類罪惡的現象:在黑暗的社會里面,總之兩個同樣沒有權勢背景的人在生存上是,無道德的人,有生存能力,而有道德的人卻無法生存,說明這個社會是多么地沒有了規矩,亂了方寸和秩序。魯迅通過楊二嫂和母親各自情感流動的對比講的是這個社會黑暗的程度。  

情感是一樣的情感,可是這個情感卻有兩種不同的成份質量。  

三、大小閏土之對比,我與閏土情誼之對比:黑暗的能量是巨大的。  

 我于小閏土的情是非同尋常的,是一種無邪的童真情趣。不帶有任何世俗偏見。沒有隔閡,沒有隔膜,沒有戒備,沒有地位身份的區別,不分高低貴賤,可說親密無間,是張揚的原始的、純潔而開放式的感情友誼。是原本人類最基礎自然的情感宣泄。因為小閏土像一名勇敢的小英雄,頸上圍著一項銀白色的項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處處表現出小閏土的勇敢、勤勞和智慧。他幾乎就是我的偶像。可是,大閏土成了一個膽小,怕事的唯唯諾諾的世俗之人。像他于我之間如此單純意義上的感情,卻結果也被社會的黑暗無情打得粉碎,被徹底摧毀了。大閏土于我已經完全失卻了本我的原始之情,單純之情,童真情趣之情,隔膜到了完全不認識這就是兒時不分彼此的玩伴,當我滿懷興奮的感情見到閏土的一霎那,居然怯怯地喊我老爺;隔膜到那么老實巴交的閏土居然也可以作出丑陋至極的楊二嫂都不堪做的事情。在灰堆里面藏起了十多只碗碟。其實,母親和我對于閏土是絕對不會像對待楊二嫂那樣苛刻的,閏土盡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是因為母親事先說到,閏土你可以去拿那些我們不方便帶走、無用處的東西。碗既不是不可以帶走的東西,也不屬于無用處的東西,甚至在浙江某些地方,封建社會時代,碗象征著這個家族世世代代有飯吃的器皿。是一個吉祥物,不宜被外人拿去的。閏土是否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試圖拿走大戶人家的碗,去營造自己家族世世代代從此有飯吃了的幻覺呢?魯迅為閏土巧妙的設計出了一場,讓閏土當了幾天守護祭祀器皿的小看管,不是沒有目的的,是一個絕對伏筆。因為只有這樣去創作,閏土才能夠耳濡目染,懂得祭祀和祭器的重要性。才會表現出絕對的麻木和麻醉了。一個勇敢的閏土被世俗和圣廟改變得面目全非。魯迅在這里將大閏土寫得十分愚蠢、麻木、膽小。并非認為農民麻木,從我跟小閏土的游玩,就可以看出小閏土是多么聰明勇敢,大閏土變成愚昧,麻木,愚蠢不是閏土的本來面目,而是社會將閏土教壞了,封建迷信教唆出了農民的麻木,使得誠信都出現問題,使得閏土也會動手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了。罪過不是閏土,而是……對于楊二嫂無德無良的描寫,魯迅的筆鋒則相當刻薄,不給情面。這里魯迅介助對比手段,再一次申明了,黑暗社會的罪惡可以改變人性的本來面目,可以改變性格,改變思想,改變原有的一切習性。可以粉碎人情、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這里談的是黑暗社會的能量,不外乎那些拿著道具來騙人的家伙控制了人們的精神。只要能夠認清、識別出這些道具,人類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魯迅在《故鄉》中總結到:當前世界不外乎三種生存方式。一種是背井離鄉,為生活所迫不得已流離失所的去謀生。一種是留守土地麻木的被欺壓,壓迫而不知道反抗的人民。再一種是用暴力或者冷暴力來維持自己高水平生活的人。這三種生活方式都沒有絲毫情趣。沒有任何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造成故鄉(國家)不美的根源。該篇小說僅僅了了幾張紙,了了六個人物,了了幾個小小的片段,但是它寫盡了魯迅對國家的情是如此厚重濃烈。魯迅在情字上做足了功夫來表達他對國家的愛乃至于恨。由此可見魯迅熱愛國家的情是多么的深。  

閏土還是那個閏土,是同一個人,但是他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裂變。  

     四、對閏土和楊二嫂外表形象的對比,表達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態度  

還有一點,在這篇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楊二嫂和大小閏土做了大篇幅的外形勾勒描繪。魯迅這樣寫道:……“”  

1、勞動人民的代表:閏土善良,勤勞,勇敢,智慧。(封建主義)  

2、商人的代表:楊二嫂的刁鉆,懶惰,不光明磊落,刻薄,自私自利。(資本主義)  

3、暗指的權貴官僚:用閏土家貧如洗來一筆帶過。(官僚資本主義)  

只有一點沒有變,這就是我對于人的愛憎是不會變得。因為我知道,閏土的改變是由于社會黑暗造成的。  

     五、對比閏土的偶像和我的偶像,體現了魯迅要為國傾情而戰的決心  

     最后,“我”講到……“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這里魯迅所講的閏土的偶像是什么?不是祭祀圣廟、神仙,從神仙那里得到安福的生活,而是通過說閏土的這個行為舉止,表現這其實是一個中國老百姓普遍的一個習以為常,約定俗成的舊觀念,這不是天生的,而是統治者制造出來。而我的偶像其實并非僅僅只是希望而是現實主義的要求,這當然也可以由人類自己來制造。這個愿望像一輪圓月,雖然貌似不現實,但是不等于它不存在,區別是遠還是近的問題了——魯迅在這里巧妙的運用了一個辯證的哲學思想和哲學意義。在這里我們提示性說明,小說中講的這個偶像在形音義上是完全相同的一個詞匯,所表達的意思卻差之千里。所謂閏土的偶像代指的是舊觀念,所謂我的偶像代指的是新思想。我的新思想要與閏土的舊觀念發生劇烈的沖撞。對抗而摩擦出極大的火藥味,這就是我想把中國從黑暗的社會中拯救出來的路。世上本無路,只要我走了,無路便也會成為路——表現魯迅的骨氣是很堅硬。  

     為什么魯迅那么重視情的描寫,因為,情誠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首當其沖的是情,沒有情,那么誠信,和義氣都談不上。因此魯迅無論寫什么都緊緊抓住情字不放,抓住情思,情感,情緒來做文章。魯迅在評判了人類自取其辱,自套枷鎖的迂腐生存方式現狀的同時,他指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并不知道,人類是可以追求美好事物的,僅僅局限于偶像的崇拜,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還以為人生本就是如此地痛苦,磨難,仿佛黑暗永遠無法擺脫,沒落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想當然讓人感覺了人性的麻木和沉睡。有人說,民眾的革命是無賴發出的,因此只會是無賴而愚鈍的異想天開。但是所謂“無賴”的民意只要能夠發出,即便是另外一種信號:吶喊,也是值得鼓勵和鞭策的。他起碼有一個反抗意識的覺醒,關鍵在于,只是看他能不能夠發得出,還是發不出來的問題了,你不發出,你就自甘墮落,麻木愚蠢。因此,中國紅色革命的先哲毛澤東同志,對于農民運動是極其重視的,比如《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當權貴階級指責農民運動是痞子運動、搞糟了,搞壞了的時候,毛澤東則高舉鮮明的旗子,反其道到而行之大喝其彩,說:搞的好!魯迅代替所有的人發出了這個信號,國人再不可以如此持續這樣的生存歷史了。因為這樣的苦難、悲慘、萬不如意,萬不幸福美滿的人生絕非人類所追求的人生。是大家誰也不愿意看到的人生,是大家不愿意渡過的人生。表達了魯迅對寶貴人生的可惜,扼腕哀嘆的遺憾和同情。  

黑暗的國家不能夠再這樣繼續黑暗下去,如何要使得我們偉大祖國不黑暗,就要人類善于并且勇于走出另外一條生存的道路。只要你不要按照原來腐朽墮落的路來走,一定可以找到人類的出路的。魯迅這一條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無時無刻不警示我們每當在社會遇到黑暗的時候,都要意識到,選擇道路的時刻到來了。完全可以這樣說,魯迅小說《故鄉》是人類社會文明前進的指南。  

鑒于上述從藝術表現手法的簡單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魯迅是借故鄉講國家,借閏土講國是,借搬家講國運,借楊二嫂講國民的劣根性,借偶像講舊觀念和新思想的沖突。其實,魯迅小說《故鄉》是一篇以憂國憂民之意表達作者對于祖國的高度愛國之情,呼吁人本立國之志的小說。他要告訴國人一個道理,但凡一個中國人都要對自己的祖國滿懷無限而熱切的關愛,對于在這個國家中生存著的人要抱有極大的同情心來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命運,讓我們為了人類社會的美好幸福健康文明而大膽地、勇敢地、有能力去改造世界,改變整個社會落后、腐朽、黑暗的面貌。這篇貌似極其簡單的小說,涵蓋出如此巨大宏博內涵的思想意義是世界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于全世界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適用的,無國界的、沒有時間限制的。魯迅作品的藝術性文學性是絕對無法詆毀和低估的。  

現如今國學大盛其道,貌似只有國學才能夠救中國,才能夠抵御一切我們所不能夠容忍的類似禽獸的行為舉止,但是國學能不能救國、是否可以抗拒得了資本掠奪?如果國學能夠救國,抗拒得了資本掠奪,那么魯迅就是多余的了。因為人類的一切不端不僅僅只是自律的問題,而是資本誘惑的問題,資本永遠都不會停止誘導人類去犯罪,孔子是古代的圣人,他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魯迅則是現代的圣人他想到了這個問題,人類要學會反抗,而不是一味得做乖綿羊。  

我之所以認為只有魯迅才能夠救中國、救世界,救人類:因為他是使落后之人變成進步之人的圣人。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有兩個圣人,一個是古代的孔子,一個是現代的魯迅,我只不過是一個賢人。魯迅是我的先生。  

孔子是讓禽獸之人變成自律之人,魯迅是讓落后之人變成進步之人,毛澤東是具體實現魯迅理想的人,他的主張是:改造世界,改造人類。這個主張明顯帶有魯迅理念。進步之人是為公的,國學是培訓個人涵養的,進步之人倘若很乖的話,會服從孔子,可是落后之人未必會聽孔子的吧?那么魯迅則不然,他主張文攻武制!  

現如今的貪官他會聽胡溫政府的話嗎。任由你政府百般言必稱反腐,反腐,腐敗反掉了沒有?對于好言規勸,那些禽獸之人顯然是不會聽的,因為他的邏輯價值觀是于正常的人之常情相反的,于是乎,就要用強權武力打擊他,他才會轉變本性。這個文攻武制的方式完全符合了中國哲學的基本邏輯原理——圓。但是,所謂精英卻大肆聒噪,“武力打擊”是侵犯人權,這樣所謂的國統們就嚇得要死了,生怕自己被倒戈,于是乎,就拿著雞毛當令箭,將解決國家大事大非問題的方式引上了歧途,用國學來當遮羞布掩蓋阻止中國解決主要矛盾手段的可行性。  

因此,我今天要重提魯迅,講《故鄉》就是來鼓吹魯迅先生的。只有魯迅才能夠救人類。魯迅的理念是讓全人類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和必然要跟自己的短處相交鋒的人——自我意識,自我覺醒。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夠真正的站立起來,一個國家才能夠按照人本性來立國。  

   

     【注:閱讀魯迅作品小竅門——1、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按照這個思路定義去尋找魯迅作品的精神意義,很容易讀懂其作品的含義。2、魯迅是醫生出身,那么魯迅的作品都不外乎人本性的東西在里面,人都是一樣的,為何存在不公平,倡導公平世界?3、魯迅寫作的手段是從文學創作的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表現他的一個完整的思想內容,最終又回歸到一個圓字上面。符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圓。4、邏輯,魯迅學的是理科,因此他的邏輯思維是相當慎密的。你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挑魯迅的茬,都很難對付得了魯迅的理性的邏輯結構。它一環扣一環,處處都是伏筆,誰都無法解開魯迅創作的設計套路。可以不夸張的說,魯迅的作品都經受的起任何讀者的質疑。它所內涵的蘊意和意義都是高遠而宏大而博大的。】

 朗誦網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padding.php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熟女女同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国产A∨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 在线观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