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憶中的向日葵
藍天白云下,青青麥田旁
它們高高地站著
仿佛一個個熊熊燃燒的球體
噴出金黃色的火焰
秋天,將它的頭砍下
扒食里面的美味
不少人家把長長的桿折成幾段
用來晾曬粉絲
不清楚它與太陽之間的關系
常在圖片中看到
按照它的形象制作的裝飾品
總擺在重要的位置
已二十多年不見
有人講它跟一個時代走了
我不由得想,街上
超市里那一堆堆葵籽從哪來的
(二)夜 釣
魚,夜間
還出來找東西吃
什么也看不見
僅憑嗅覺
水波帶來一股腥味
像磁鐵將它吸引
它一步步游
至跟前,嘴一張
一塊美食便進入口中
剛要品嘗
忽覺得全身如浪花騰起
等明白是怎回事
已落在岸邊
它拼命跳
最終仍被一雙大手按住
扔到深淵似的桶
它知道,最近一段日子
沒事人逐漸添增
釣魚,無需多高技術
于是,成了
這些人消磨時間的首選
白天,市內
凡是能看見魚影子的河流
即使散發酸臭
欄桿旁,也會站著
許多拿竿子的人
為了躲災,它
甚至改變了習性——
日出而入,日落而出
未曾料想
還是未能逃此一劫
它又撞了幾下桶
桶,動都不動
這時,它才隱隱感到
嘴唇上的疼痛
(三)缽池山
政府斥巨資
運來水泥,沙子,石塊
花費近一年時間造成
又在上面鋪上土
栽上樹
乍看確實像一座山
山肚中有個很大的洞
老子站在里面
寒風凍僵的羽衣
緊裹一身瘦硬的鐵骨
兩手托著
仿佛一只鳥或一朵云
剛從指間飛去
可是我不管怎么望
都不敢爬上去
我總覺得一抬起腳
就會把它踩塌
注:缽池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不知何時消失,徒有其名。
(四)那一池睡蓮
一家頻臨倒閉企業的辦公樓前
坐落一個方形的水池
長滿了睡蓮
被下面的水托起,高過池沿——
葉子,肥厚而鮮嫩
像某種小動物的耳朵豎立
一棵棵緊緊挨在一塊
看不到一絲縫隙
從水池寬大的外貌可以一窺
其昔日的情景:
碧碧的水,藍藍的天,尾尾游曳的紅鯉
曾牽來多少纏綿的視線
隨著工廠逐年不景氣
人們由于生計都已各奔東西
誰還有功夫料理
誰還有閑暇再看一眼
它們深知水的意義
為防止陽光蒸發便拼命生長繁衍
綠油油的一片
仿佛水池上加了一層蓋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