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jié)。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圣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跖莊屩流譽后,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
東方白。
人世難逢開口笑:唐朝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語出《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傷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
盜跖(zhí)莊屩(juē):盜跖是春秋戰(zhàn)國間的大盜;莊屩是戰(zhàn)國楚人,《荀子·議兵》,“莊屩起,楚分而為三四”。屩為繁體字,有資料寫作為莊硚(qiáo)。
陳王: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勝。
黃鉞(yuè):象征帝王權(quán)力的用黃金裝飾的斧子?!稌つ潦摹?,“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現(xiàn)代文譯:
似乎只磨過了幾個石頭,
在兒童時代。
后來爐中又翻卷著銅鐵的火焰,
如要我猜猜到底為何時?
那不過是幾千年的春夏秋冬。
人世間難得開懷大笑,
上戰(zhàn)場彼此劍拔弩張。
流遍了呀,
郊原盡是血泊。
讀完一部歷史書不覺已滿頭飛雪,
僅記得些零星斑點,
幾行陳年舊事情。
五帝三皇的神圣偉業(yè),
不知騙了多少匆匆過客。
到底有幾個風流人物?
盜跖莊身后留美名,
還加上陳勝王揭竿而起。
我歌聲意猶未意,
東方已露曙色。
【賞析一】
我們都知道詩人一生酷愛讀書,尤其是中國歷史書,古典文學、哲學等,無不一一廣博涉及?!抖氖贰贰ⅰ顿Y治通鑒》又是他百讀不厭的著作。他不僅自己愛讀書,也愛與別人談書,叫其他高級干部也要多讀書。
從青年時代起,他就與書結(jié)下不解之緣,他曾對斯諾回憶說:“我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我非常認真地執(zhí)行,持之以恒。我這樣度過半年時間,我認為對我極有價值。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中午,只停下來買兩塊米糕吃。這就是我每天的午飯。我天天在圖書館讀到關(guān)門才出來。
“在這段自修期間,我讀了許多的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圖,懷著很大的興趣研究了它。我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穆勒的一部關(guān)于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和孟德斯鳩寫的一本關(guān)于法律的書。我在認真研讀俄、美、英、法等國歷史地理的同時,也閱讀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第120頁)
毛主席有關(guān)讀書的佳話及故事很多,有關(guān)他到底在讀什么書已成為當時各級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極欲了解并仿效的頭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廣州一名高級干部家里目睹過這樣的情形。他書房里的藏書幾乎全是歷史書,所讀之書都是毛主席喜歡的書。而他的兒子,也是我的朋友,卻偏愛讀西洋文學。
詩人寫的這首《賀新郎·讀史》就是自己一生讀書,尤其是讀中國歷史書的藝術(shù)性的總結(jié),充滿詩情畫意及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這首詩從人類誕生一直寫到社會主義,縱貫幾百萬年的歷史,而著墨僅僅115個字,的確是氣象恢宏,古今罕見。
上闋起筆就是“人猿相揖別”,說出人類剛誕生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刻。但表面寫來卻是那么輕松,好像只是人與猿作了一個揖就從此分道揚鑣了一般。這個“揖別”用得極為形象,而富有諧趣,但“人猿”卻顯得很巨大,富有深沉遙遠的歷史感,兩個詞匯一搭配,詩意立刻就產(chǎn)生了,讀者的心也一下被震蕩起來了。
接著是漫長的人類的“蒙昧時代”,幾百萬年就這么過去了,這就是人類發(fā)展最早的階段——石器時代。這個時代在詩人眼中不過是磨過的幾個石頭,仿佛只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的兒童時代。一個“磨”字讓人頓生漫長而遙遠之感,而“小兒時節(jié)”讓人感到詩人對人類的把握是那么大氣又那么親切,這一句有居高臨下之概,也有往事如煙之嘆。
第四、五、六句,詩人僅用了三句就交待了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般~鐵爐中翻火焰”一句寫得既形象又濃縮,僅此一句就把火焰中青銅之光的象征意義寫出來了,人類隨著銅與鐵步入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但若要問這一具體時間,卻不易猜得確切,不過也就是幾千年的春夏秋冬而已嘛。時光在飛逝,時光在詩人的眼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并不足道,仿佛眨一下眼就過去了。
“人世難逢開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中一句:“塵世難逢開口笑”。但詩人在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歡喜少悲傷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愛少),在此句中注入了革命與階級斗爭的含意,正如詩人在《丟掉幻想,準備斗爭》一文中所指出的:“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面對你死我活的形勢如此嚴峻的斗爭,哪里還有“和諧”?!人生當然難逢開口笑了。而且還不僅僅是“難逢開口笑”;還要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一決生死,劍拔弩張,這是指具體的生死存亡的階級斗爭,是指革命是 暴動,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倍Y(jié)局呢?那自然會有犧牲,會有鮮血。人類的歷史充滿了血腥與殘殺,詩人在此喟嘆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滨r血只能不斷喚起革命者的斗爭,革命者面對鮮血豈能笑得出聲來。
下闋第一句非常富有詩意,用一句“一篇讀罷頭飛雪”就藝術(shù)性地濃縮了詩人自己一生讀歷史書的情形。詩人從少年到老年一直潛心讀史,不知不覺一下就滿頭青絲變白雪了。這句詩也透露了詩人對人生、對歷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剎那青春即逝,轉(zhuǎn)眼就是暮年。
那么對于中國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能讓人記得些什么呢?詩人仍從一貫的大象著眼,舉重若輕,一筆帶過。詩人道:只記得些斑斑點點,那也不過是幾行陳年舊事而已,什么“五帝三皇”的神圣偉業(yè),那不過是些騙人的東西,卻還騙過了多少人世間匆匆的過客。其中到底有幾個真風流人物呢?詩人雖用的問句,但意思卻是所謂正統(tǒng)史書上所贊譽的風流人物都是偽風流人物。
在詩人的眼中,真正的風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謂歷史斥罵的人物,如盜跖、莊屩、陳勝,這些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他們揭竿而起,反抗剝削階級,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后二句,詩人沉浸在吟詠歷史的情景中,歌聲竟意猶未竟。當詩人終于撥開歷史的迷霧,剔除了偽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時,不覺已是東方曙色初露了。這“東方白”一句,有二層意思,一是指詩人吟詠此詩直到天亮,猶如李賀《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詩中一句:“吟詩一夜東方白”。二是喻指中國革命的勝利,為歷史譜寫了新篇章,猶如旭日東升,勢必光華萬丈。
這是一首詠史絕唱。它高屋建瓴、氣勢恢宏,境界闊大,在短短的一闕詞中,幾乎濃縮了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它通過以中國歷史為主體的人類社會的幾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的特征描寫,告訴人們,人類社會的歷史實際上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毛澤東在理論上論證和闡發(fā)了這一觀點。并通過詞而詩意化、情感化了。從而表達了他獨特的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觀,給人以深刻的教益與啟示。
【賞析二】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STRONG>寫人類的遠古時代。作者風趣幽默地概括了從猿到人而及于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類幾十萬年以上的歷史。揖別:拱手為禮而別。表面寫來是那么輕松,好像只是人與猿作了一個揖就從此分道揚鑣了一般。但是作者用“揖別”兩個字,卻舉重若輕地道出其中的區(qū)分,其手筆奇特而幽默,極為形象而富有諧趣,這樣,“人、猿”才顯得很巨大,富有深沉遙遠的歷史感,兩個詞匯一搭配,詩意立刻就產(chǎn)生了,讀者的心也一下被震蕩起來了。石頭磨過:用打磨石頭的方法制造勞動工具,指人類的石器時代,大約經(jīng)歷了二三百萬年,由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而到達新石器時代,主要生產(chǎn)工具是石器,種類少而簡陋,故說“只幾個”。這里一個“磨”字讓人頓生漫長而遙遠之感。小兒時節(jié):是對這一時代的評價,指人類早期,即石器時代,是人類在漫長發(fā)展過程中的幼年時代。在這個“小兒時節(jié)”,先后出現(xiàn)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實行生產(chǎn)資料公有、沒有剝削、沒有階級的原始公社制度。而這里的“小兒時節(jié)”讓人感到詩人對人類的把握是那么大氣又那么親切,有居高臨下之慨,也有往事如煙之嘆。
“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STRONG>概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變化。約五千年前,我國發(fā)明了紅銅冶煉術(shù)。夏朝時有了銅鼎等器物,商朝時更出現(xiàn)青銅禮器、農(nóng)具和兵器。后來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主要標志是出現(xiàn)鐵制生產(chǎn)工具,生產(chǎn)力有了更大的發(fā)展?!胺鹧妗保侵敢睙捈板懺斓纳a(chǎn)情景。。作者將兩個社會熔鑄于“銅鐵爐中翻火焰”這七個字之中,是對兩個社會特征(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人們用爐火冶煉和制造勞動工具)的描寫。寫得既形象又濃縮,僅此一句就把火焰中青銅之光的象征意義寫出來了。人類隨著銅與鐵步入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但若要問這一具體時間,卻不易猜得確切, 不過也就是幾千年的春夏秋冬而已。時光在飛逝,時光在詩人的眼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并不足道, 仿佛眨一下眼就過去了。這里的銅:指青銅器時代。一般認為,奴隸社會已能使用銅器。鐵:指鐵器時代。一般認為,封建社會才能使用鐵器。為問何時猜得:為問,猶請問、試問。猜得,猶猜中。當年中國史學界正展開有關(guān)中國歷史分期的討論,爭論最多的是奴隸制與封建制的斷代問題。究竟銅、鐵時代起于何時,史學界說法不一,沒有充分的證據(jù)。因為人們正在探索研究,還沒有得出確切的結(jié)論,所以作者只能說“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是對這一爭論不休難以解決的問題予以化解。就是說,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不過經(jīng)歷幾千年,比石器時代短多了。不管起于何時,猜不猜得也僅幾千年罷了。寒熱:冬季和夏季。借代一年。這里作六字句,趙樸初說,“不過”二字下脫落了一個“是”字,依照詞律應為上三下四七字句(見1978年10月號《詩刊》),應作“不過是幾千寒熱”。但作者手書真跡俱在,未見疑痕,似乎亦可視為變格,另作一體。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寫人們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活動情況,充滿了各種苦難和戰(zhàn)爭。。在階級社會里,人們的活動是多方面的,但制約他們諸多活動的主要活動卻只有一項,那就是爭權(quán)奪利的戰(zhàn)爭。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戰(zhàn)爭。人們?yōu)榻鉀Q權(quán)力之爭,只知道到戰(zhàn)場去盡力拼殺。其結(jié)果是死人很多,以致鮮血流遍了郊野。如此這般,人類社會還有什么快樂可言呢?
人世難逢開口笑:毛澤東在這里點化運用唐朝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中的詩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闭f明了階級社會中和平的短暫。一說語出《莊子·盜跖》中盜跖痛罵孔丘的話“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傷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倍拍恋脑娋洹皦m世難逢開口笑”即出典于此,而毛詞的“人世難逢開口笑”,看似直接化用杜牧句,實則亦出自《莊子·盜跖》。
接著,作者以“上疆場彼此彎弓月”的形象,刻畫了戰(zhàn)爭這個人類相互殘殺的怪物。疆場:戰(zhàn)場。彼此:指敵對雙方。彎弓月:指戰(zhàn)爭。月,弓之形狀,未開如半月,開滿如圓月。語出北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庇髦笐?zhàn)爭中拉滿了弓,拼命戰(zhàn)斗的情景,是對敵對雙方全力以赴互相殺斗的形象描寫。面對這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作者沉重地感嘆:“流遍了郊原血?!苯荚丛啊Uf明了階級社會的歷史原本是用血寫成的。一說“流遍了郊原血。”語出《莊子·盜跖》里盜跖痛罵黃帝的話:“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焙土硪惶幰灿写笾孪嗤牧R法:“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百里?!薄墩f文》:“野,郊外也?!薄颁寐怪啊钡摹耙啊?,在毛詞里化作了“郊原”,“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在毛詞里就提煉成了“流遍了,郊原血”。
但作者在這里化出了新意(“人世難逢開口笑”的本意是指人生歡喜少悲傷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愛少),在此句中注入了革命與階級斗爭的含意。正如作者在《丟掉幻想,準備斗爭》一文中所指出的:“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泵鎸θ绱藝谰亩窢?, 人生當然難逢開口笑了。而且還不僅僅是“難逢開口笑”, 還要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一決生死,劍拔弩張。這是指具體的生死存亡的階級斗爭,是指“革命是暴動, 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倍Y(jié)局呢?那自然會有犧牲,會有鮮血。人類的歷史充滿了血腥與殘殺,作者在此喟嘆出二句:“流遍了, 郊原血?!滨r血只能不斷喚起革命者的斗爭,革命者面對鮮血豈能笑得出聲來。
下闕在上闕寫歷史的基礎(chǔ)上,抒發(fā)作者的感想,揭露了幾千年剝削階級統(tǒng)治和愚弄人民的所謂“神圣”,謳歌了被舊史學家貶為“盜”、“匪”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STRONG>寫總的感受。人類的歷史,綿綿不絕,人們終其一生都讀不完這部長編。盡管史書浩繁,真正值得記住的只是“幾行陳跡”而已。這里的一篇,統(tǒng)指一部人類歷史,特指一部中國歷史。頭飛雪:頭發(fā)變白。語出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边@是浪漫主義的夸張,含有人生苦短、很快白了頭的意思。在這里,作者藝術(shù)性地濃縮了自己一生讀歷史書的情形。作者從少年到老年一直潛心讀史,不知不覺一下就滿頭青絲變白雪了。這一句也透露了作者對人生、對歷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剎那青春即逝,轉(zhuǎn)眼就是暮年。那么對于中國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能讓人記得些什么呢? 作者仍從一貫的大局著眼,舉重若輕,一筆帶過。但(只)記得些斑斑點點, 那也不過是幾行陳年舊事而已。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野史也大半是假的??墒悄悴荒芤驗樗俚亩?,就自己來搞一套歷史,不讀了,那是形而上學,是傻子?!泵珴蓶|并不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全盤否定歷史?!按蟀胧羌俚摹薄ⅰ凹俚亩唷?,似乎系指舊史學家對帝王將相歌功頌德,過多的溢美之詞而言?!鞍甙唿c點”當屬這類蕪雜。所以作者接下去寫“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屩(jue)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yue)。”什么“五帝三皇”的神圣偉業(yè),那不過是些騙人的東西,卻還騙過了多少人世間匆匆的過客。其中到底有幾個真正風流人物呢? 作者雖然用的是問句,但意思卻是,所謂正統(tǒng)史書上所贊譽的風流人物都是偽風流人物。在作者的眼中,真正的風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謂歷史斥罵的人物,如盜跖、莊屩、陳勝這些農(nóng)民(奴隸)起義的領(lǐng)袖。他們揭竿而起,反抗剝削階級,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五帝三皇:依序應作三皇五帝,此按平仄格律改作五帝三皇。中國古代歷史傳說中號稱最賢明的統(tǒng)治者。具體所指,眾說不一。五帝,或謂黃帝、顓頊(zhuanxu)、帝嚳(ku)、唐堯、虞舜(見《世本》卷四《五帝譜》,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本之);或謂太皞(伏羲)、炎帝(神農(nóng))、黃帝、少皞(hao)、顓頊(見《禮記·月令》);或謂少昊(少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見舊題漢·孔安國《尚書序》)。三皇,或謂伏羲、神農(nóng)、黃帝(見《尚書序》);或謂天皇、地皇、泰皇(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或謂伏羲、神農(nóng)、祝融(見漢·班固《白虎通義·號》);或謂伏羲、女媧、神農(nóng)(見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皇霸》引《春秋運斗樞》);或謂虙(fu伏)羲、燧(sui)人、神農(nóng)(見同上引《禮含文嘉》);或謂天皇、地皇、人皇(見《藝文類聚》卷一一《帝王部》引《春秋緯》)。
一說“五帝三皇”為“五帝三王”。黃帝、堯、舜代指“五帝”,禹、湯、文武是為“三王”?!拔宓邸薄叭酢痹凇肚f子》里乃是經(jīng)常被嘲諷的對象,如《秋水》:“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薄侗I跖》的“五帝三王”,表面看去,確與毛詞的“五帝三皇”略微有異,但只要不是過于拘泥,略其形而取其神,則二者仍有共通之處。毛詞“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要在“神圣事”和“騙”,衡諸《盜跖》,正與毛詞相通。《盜跖》明言“世之所高,莫如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又稱“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這是說“五帝三王”本非神圣,世人信偽迷真,大受其騙,當解構(gòu)神圣,恢復其本真面目。
無涯:沒有邊際。這里有“無邊”、“無數(shù)”的意思。語出《莊子·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過客:路過的客人。人到世上如過往之客,故稱。無涯過客:無邊,無數(shù)的路過之人。這里指以往讀史的人。語出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人生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風流人物:指歷史上杰出的英雄人物。作者在這里用問句,意在承上啟下。
盜跖(zhi):春秋末期魯國人。相傳為春秋末期奴隸起義的領(lǐng)袖,名跖,“盜”是剝削階級加給他的誣蔑之稱。《莊子·盜跖》言其“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堡?!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氨I跖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也有人說他沒有名字,被那些統(tǒng)治者誣稱為赤腳(跖)和大盜,后來便沿襲叫盜跖。莊屩(jue):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奴隸起義的領(lǐng)袖(一作企足,一作莊豪)?!俄n非子·喻老》言楚莊王時,“莊屩為盜于境內(nèi)。”漢·王充《論衡·命義》:“盜跖、莊屩橫行天下,聚黨數(shù)千。”莊屩率兵沿江而上為楚略定巴、蜀、黔中以西地,至滇池,以其地王滇(即在云南為王)?!盾髯印ぷh兵》稱 “莊屩起,楚分而為三四”。也有人說他也沒有名字,被那些統(tǒng)治者誣稱為穿草鞋(屩)的人。
流譽:美名流傳。按古籍中言及跖、屩,一般皆貶辭,此謂流譽,是以被歷來的剝削階級謾罵為榮的反語。后:后世。
陳王:即陳勝(?~前208),字涉,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人,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初為人傭耕。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戍(shu)邊,途中于蘄縣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東南),他和吳廣率同行戍卒900人揭竿起義。起義軍迅猛發(fā)展至數(shù)萬人,并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政權(quán),勝稱王,國號張楚。后為秦兵優(yōu)勢兵力圍攻,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滿陽東南),被叛徒莊賈殺害。其事與“陳王”之稱,并見《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陳勝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大起義,雖失敗,但對摧毀暴秦有首先發(fā)難之功。揮黃鉞(yuè):揮動飾以黃金的大斧。語出《書·周書·牧誓》:“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mao)以麾(hui)?!鄙w記周武王率義師伐商紂王之事。黃鉞,以黃金為飾的長柄斧型兵器,為古代帝王所用?!妒酚洝ぶ鼙炯o》:周武王“以黃鉞斬(商)紂頭,懸大白旗?!?/p>
“盜跖、莊屩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边@兩句是用來概括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被壓迫人民的武裝斗爭。指出:盜跖、莊屩、陳王都是值得贊頌的敢于反抗封建(奴隸)統(tǒng)治階級的勇士,農(nóng)民(奴隸)起義的領(lǐng)袖。而陳王,更有“奮起揮黃鉞”的氣勢,掀起了規(guī)模巨大的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推翻統(tǒng)治階級,建立政權(quán),這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風流人物。所以是值得大書特書、大唱特唱的。而且理所當然也想所當然,于此還要繼續(xù)唱下去的有:赤眉、黃巾、黃巢、方臘、李自成、洪秀全……大大小小數(shù)百次的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爭。不過,拘于詞律,也受著藝術(shù)手法的節(jié)制,在這里是不容再點唱偌多的,而遠龍無爪,遠樹無枝,因而便以虛代實,將無寓有,由“歌未竟”三字表達出來,這是唱也唱不完的。
“歌未竟,東方白。”全詞結(jié)尾,余韻未盡。有二層意思:一是指作者沉浸在吟詠歷史的情景中,歌聲意猶未竟。當他終于撥開歷史的迷霧,剔除了偽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時,不覺已是東方曙色初露了,猶如李賀《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詩中一句:“吟詩一夜東方白”。二是喻指歷史上的風流人物數(shù)不盡,英雄的贊歌唱不完。如今,在世界東方的中國土地上,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已經(jīng)結(jié)束,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為歷史譜寫了新篇章,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人民迎來了當家作主人的黎明,猶如旭日東升,勢必光華萬丈。
《賀新郎·讀史》是毛澤東一生讀書,尤其是讀中國歷史書的藝術(shù)性的總結(jié),是他終生讀史的立場、觀點、心境、情感、所思、所想的一個縮影,充滿詩情畫意及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僅僅115個字,卻概括描繪并深刻點評了從人類誕生到社會主義社會,縱貫幾百萬年的歷史,貫穿了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的觀點、階級斗爭的觀點、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和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的觀點,的確是哲理深邃,情感濃烈。隱寓著智者的卓識、仁者的義憤、勇者的信念。自古以來,詠史、懷古的詩詞不勝枚舉,但像毛澤東這樣以史入詞、以情入詞,做到詩詞與歷史相融、表達激昂、振奮情緒、風格豪放、氣象雄渾,莊而不板、諧而不謔的詠史詞章,實屬古今罕見。
在這闕詞的寫作中,作者遵循“詩要用形象思維”的創(chuàng)作原則,取材獨特。使得這闕詞成為理論思維與形象思維辨證統(tǒng)一的典范,使得這闕詞中的典型的藝術(shù)形象魅力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使得這闕詞成為格調(diào)高亢、風骨雄健、氣蓋今古的千古一絕。有學者感嘆:歷史是人類無法切斷而不停地從過去向現(xiàn)在以至未來涌動的流。讀史,假若總讀不見這“流”的“涌動”,那還是該當再反復詠誦琢磨這《賀新郎·讀史》吧。
《賀新郎·讀史》最早發(fā)表于《紅旗》1978年第9期和同年9月9日《人民日報》。
作者留存手跡一件(用鉛筆書寫,是他硬筆書法的杰作。),無寫作時間,詞中修改多處:“流遍了”原為“灑遍了”;“一篇”原為“一遍”;“無涯”原為“無窮”;“歌未竟”原為“歌未盡”。據(jù)吳旭君回憶,1973年冬她為毛澤東校對和用毛筆謄寫詞稿時,當唸到“為問何時猜得”,吳問:是“為”字還是“如”字,毛答:是“如”不是“為”。吳請毛在手稿上改一改,毛說:“不要改了,隨它去?!?/p>
詞中提到的戰(zhàn)國時被壓迫階級的起義領(lǐng)袖莊屩,在作者手稿中原作“莊蹻”(qiao),正式發(fā)表時校訂為“莊硚”。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9月版又訂正為“莊屩”(注:屩,文中是它的簡體。)。作者留存的一件手跡,文字同謄抄件完全一樣,都將莊屩錯作“莊蹻”。
對于這闕詞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除趨向于前面的理解外,還有另外的說法,這里略舉一二。
有學者認為,這闕詞是毛澤東的思想的一個分水嶺,反映了毛澤東的思想發(fā)生了顯著變化,他說:“這闕詞毛澤東曾經(jīng)改動過一次。從手稿看,僅僅改動了三個字(注:手跡中修改多處,不是僅僅改動了三個字。),分別是將“遍”改為“篇”,將“無數(shù)”(注:手跡為“無窮”)改為“無涯”,將“盡”改為“竟”。這三個詞有個共同的特點:包含有時間概念在里邊的。改動之后,整個詞的意義大變。不少學者沒有從時空轉(zhuǎn)換上去理解改動后的意思變化,使得這首千古絕唱還沒有被人們所理解。”他從毛澤東的上述三處改動、這闕詞對時間的描述、結(jié)合這闕詞寫作的大背景(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歷史問題的根源(民智被蒙蔽)、“開啟民智”才能結(jié)束這個個“人吃人”的歷史等幾方面分析,對詞的上闕的解讀如下:
“人從猿猴進化后,主要的社會活動也就是磨石頭,這是人類的童年時期,就象小孩子拿著石頭玩耍一樣,沒有什么好深究的。(即: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隨后進入了以銅器為主的奴隸社會和以鐵器為主的封建社會,學者們對這兩個社會如何劃分爭論不休,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實際上也沒有必要深究,不過也就幾千年吧。(即:銅鐵爐里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暑。)在過往的歷史上,人們生活困苦、被統(tǒng)治階級壓榨,感情都麻木了,一輩子也難得發(fā)出幾聲開懷大笑。(即:人世難逢開口笑)非但如此,人類社會往往處于不斷的戰(zhàn)亂狀態(tài),相互仇視、爭斗、殘殺(即:上疆場彼此彎弓月)。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如此,連綿不絕,血流成河,染紅了無邊的原野。這是多么的可怕呀!這才是我們真正要研究,要關(guān)注,要解決的歷史問題呀!(即:流遍了,郊原血。)”
對詞的下闕的解讀是:“讀了這篇‘人吃人、人斗人’的歷史,直叫人頭皮發(fā)冷,渾身冰涼,猶如置身于嚴寒的冰雪之中。(即:一篇讀罷頭飛雪)良善的人民成為冤魂野鬼,此種恐怖、殘忍的情景使人憤慨、痛心,也使得我讀過的無數(shù)歷史典故、名人往事顯得那么蒼白,那么毫無價值和意義。(即: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歷史書籍所描述的神圣、偉大的統(tǒng)治階級以及他們的所謂的豐功偉績,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私欲的產(chǎn)物。而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歷史學家不去揭露這個本質(zhì),反而贊譽有加,寫成史書來吹捧,還總結(jié)成所謂正統(tǒng)思想讓人遵從,欺騙、蒙蔽了無數(shù)的人民群眾,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民智不開。(即: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數(shù)過客)。這個歷史現(xiàn)在還在重演,而且還將繼續(xù)演下去。比如,前幾年的浮夸風、放衛(wèi)星就是有人要建立所謂“豐功偉績”,而我們的學者、記者不但不反對,還對他們大事宣揚。這種現(xiàn)象幾乎到了無法制止的地步?,F(xiàn)在一些人當了干部,就當官做老爺,自以為事業(yè)有成,目無群眾,甚至產(chǎn)生官僚主義作風,依仗職權(quán)貪污腐化,鯨吞財產(chǎn),而學者、記者不去關(guān)注,不去報道。這些都是對人民的又一次欺騙,這種欺騙還在持續(xù)發(fā)展,不知道什么事后才是盡頭。(即: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注:這是在引申、聯(lián)想。)。那么,真正做出過輝煌業(yè)績、偉大貢獻的風流人物是哪些呢?(即:有多少風流人物?)對了,正是史書中所記載的哪些強盜、反賊,和被壓迫的勞動人民,比如奴隸社會的盜跖、莊屩和封建社會陳勝吳廣。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被統(tǒng)治者的反動思想所蒙蔽,對于錯誤的政策法律,對于社會不公能夠覺悟并敢于反抗。(即:盜跖莊屩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幾千年來,歷史上不斷涌現(xiàn)出這樣的人物。(即:歌未盡。)現(xiàn)在,我們共產(chǎn)黨人繼承盜跖莊屩、陳勝吳廣的精神,致力于推翻剝削社會,已經(jīng)建立了人民政權(quán)。雖然我們也出現(xiàn)了欺騙蒙蔽的現(xiàn)象,但我們現(xiàn)在正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通過這個運動教育人民,教育官員,教育知識分子,我們不會成為李自成,我們最終將結(jié)束幾千年來的“人吃人”的歷史,我們是完全有希望的。(即:歌未竟,東方白。)”(注:這也是引申、聯(lián)想。)
他還認為,如果這個解釋合理的話,我們則可把“東方白”再解釋為“我毛澤東方明白了?!币簿褪钦f,毛澤東終于明白了,階級斗爭并沒有結(jié)束,不但沒有結(jié)束,還有進一步擴大之勢,“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敝v不停。(即:歌未竟)(注:這是引申、發(fā)揮)。
他又從毛澤東所寫的詩詞分析:在這闕詞之前,毛澤東所寫的詞相對比較輕松;而在這首詞之后,毛澤東所寫的幾闕詞都比較凝重,甚至帶有火藥味,如《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等。說明這闕詞可以看作是毛澤東詩詞的一個分水嶺。從中也反映了毛澤東的思想發(fā)生了顯著變化,也可以說這是毛澤東的思想的一個分水嶺。
還有學者通過對《賀新郎·讀史》學習、理解,贊頌毛澤東是“背負青天朝下看的歷史家”。認為,毛澤東不是職業(yè)歷史學家,但他的歷史知識,對歷史知識的應用和對歷史人物的評說,不僅黨內(nèi)的高級干部無人能與他比肩,就是許多職業(yè)歷史學家也自愧不如,如通讀《二十四史》并加以點評的歷史學家就不多,而毛澤東卻做到了。 毛澤東讀史,不是為讀史而讀史,而是以史為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從歷朝歷代的興與亡中總結(jié)出:各朝各代為什么會興?因為開初的領(lǐng)導者與百姓同舟共濟。各朝各代為什么又會亡呢?因為后來領(lǐng)導者逐漸腐敗墮落變成了壓迫剝削百姓的官僚主義者。要防止興亡的周期律,就要治國先治吏。用思想教育、紀律、法律和制度治吏是重要的,但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只用這些辦法來治吏、管吏,收效甚微。因此,他過幾年就要搞群眾性的政治運動來教育干部,使干部要夾著尾巴做人,使干部不要蛻化變質(zhì)成壓迫者和剝削者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p>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