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年年過
甄城
每過一個春節(jié),每個人都會年長一歲。轉眼間我已經(jīng)歡度過三十八個春節(jié)了。
記得我七、八歲的時侯,臨近春節(jié)從臘月起我就開始倒計時了。父親給我買的一百響、二百響的小鞭炮,從不讓提前放,必須留到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放。不讓放,看看總可以吧?于是,那幾鞭小炮便成了使我勾畫春節(jié)美景的引子,撫摸著小鞭炮兒幻想著過年時的快樂。姐姐們對于春節(jié)的幻想主要來自于各式各樣花里胡哨的新衣服,因為一年四季只有春節(jié)時才能穿上新衣服。我的父母則忙著購置年貨,糕點、肉類、魚類、干果、蔬菜……買哪一類年貨都跟上戰(zhàn)場似的,擠啊,沒完沒了地擠啊。有時我跟父親上市場買二斤雞蛋糕一斤糖棗和半斤江米條,光排隊就得排一個上午。凍得我在人群外拼命地跺腳。
那個時候沒有私人賣貨的,全部是國營商店。貨品供不應求,因為商品緊缺供不應求,必須將商品平均分配,每人限量,讓你買多少你就得買多少。所以買什么都得憑票購買,買肉要肉票,買布要布票,買糕點要糧票,買糧食要糧本兒,買煤要煤本兒。光有錢沒有票和本兒,你什么東西都買不上。所以那個年代人們對錢普遍沒有太大的欲望。
臘月二十八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炸黃米高、炸麻花、炸排叉。年夜飯的材料也要提前準備好。手巧的女人挑燈夜戰(zhàn),給兒女們趕制新年的衣服,因為商場里賣的衣服款式單調且價格不匪。我的母親那個時候一干就是深夜兩、三點。
吃年夜飯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刻。放完鞭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并不怎么豐富,也就七、八種炒菜外加雞和魚,但這是一年當中最好的一頓。說來也怪,豐富的飯菜使我忽然間沒有了食欲,每樣菜只吃一、兩口就高興得不想吃了,裝著滿滿的兩大兜兒散炮,拿著一根點燃了的又粗又長的木香,去街上“啪,啪,”地放炮去了。
我的父母管這種現(xiàn)象叫做——“年飽”。
除夕夜人人都要守夜的。街坊鄰居都混雜在一起,大人們坐在土炕上甩撲克,孩子們坐在地上的小板凳上也甩撲克,我每年都一直甩到上下眼皮怎么也分不開了,才被旁邊等候很久的小觀眾替換下來。找個犄角旮旯和衣迷瞪上一會兒,醒來接著玩兒。
初一早晨放完鞭炮,吃完糕點,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天的拜年旅程。先是左鄰右舍,然后親戚朋友,最后是不太熟悉的同學同事。有極個別人,都過了正月了,偶遇熟人都要作揖拜年。我覺得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對過年的熱情要比對金錢的熱情高出十倍。
一九八三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改變了我們家和別人家的過年模式。各家各戶不再混雜在一起了,都守在自家里,就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慢慢騰騰地吃團圓飯。直至九十年代末,看春晚一直都是我們家過年的主要內容。
九十年代中期,拜年的習俗也在逐步減弱。電話拜年開始興起,直至上個世紀末,中國百年的拜年習俗就此銷聲匿跡。這一習俗只在家族中流行。我在九幾年就不習慣給人拜年了,從不走家串戶去拜年。初六上班,走進車間遇到領導和老師傅們也懶張笨嘴。只是廠領導前呼后擁地到各個車間給我們工人拜年,我才靦腆地回拜一下。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感覺過年一年沒有一年有意思了。春節(jié)晚會舉辦得一年比一年盛大,氣派,讓人眼花繚亂。但我們一家人對晚會的熱情卻一年比一年淡了。由對春晚平淡,慢慢地轉入對春節(jié)平淡。過年時,還是那些老程序,放炮、包餃子、忙乎年夜飯、數(shù)著點兒地等看春節(jié)晚會。但心中早已沒有了早些年的激情和愉悅。就連我的外甥們對過年都不屑一顧。他們天天都在過年,早煩了。
近幾年,年夜晚飯都時興到飯店吃了。姐姐和姐夫們聲稱在家吃太麻煩,要做,吃完了還得洗碗洗盤子洗鍋,一家人想打一會兒麻將都讓做飯、吃飯和洗鍋把時間給耽誤了。這種想法并非姐姐姐夫們才有,很多人都這么認為。所以除夕至大年初三各類商場全部停業(yè),只有飯店門庭若市顧客川流不息。就這,還得提前半個月預訂,晚了都搶不到位子。可年夜飯或初二請女婿都在飯店的雅間里吃,那就更加的找不到過年的感覺了。
我對下飯店不感興趣,但從不掃姐姐和姐夫們的雅興。最主要的是姐姐們年年都不用我花錢,三個姐姐輪流坐莊,我跟妻子只需戴著嘴巴去吃就行了。——臉皮真夠厚的。
我的母親對于過年是較真兒的。兒孫們打工就算走到天邊兒,過年時必須回家。中國的老人個個如此,所以春運的高潮從臘月十六就已經(jīng)開始,上火車擠傷人的事兒時有發(fā)生。
鄰居家小媳婦兒跟婆婆鬧意見也總拿過年不去婆婆家威脅她的丈夫,丈夫左右為難,因為他的母親下了死命令:“除非離了婚她別來,只要她還是你一天的媳婦,她就必須回公公婆婆家過年。”所以,過年對于受夠夾板氣的好男人來說也同樣是一種痛苦的磨練和學習圓滑的開端。兩頭都得騙,越騙越熟練。
過年時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也不全是開心、娛樂、喝酒、打牌。兄弟姐妹們之間也會因為相互攀比和相互斗氣,進而發(fā)展成打架、吵嘴和借酒撒瘋。電影《過年》中,趙麗蓉和李保田的遭遇并非是一個個例,普遍的很。所以,過年對這類人群也是一種折磨。
有的兄弟姐妹不吵架,比著給孩子壓歲錢也很有意思。從最早的一角、兩角、五角攀比到一塊、兩塊、五塊。開放后漲到十塊,二十,五十,直至現(xiàn)在的一百、二百、五百。有個別大款還整出了一千、兩千、五千。再比下去就是一萬、兩萬、五萬。
壓歲錢體現(xiàn)出了大人們對下一代的厚愛,卻使得下一代也跟上一代一樣為錢而瘋狂。我兒子才一歲多就抱著錢不撒手了,小嘴嘟囔著:“我的,我的,我的。”
我給外甥們壓歲錢總是理虧和心虛的,因為我從不喜歡攀比,說實話也比不起。二姐給每個孩子五百,三姐就給每個孩子六百。按說我應該給每個孩子八百才符合邏輯。可我窮得只能給的起他們每人一百。外甥們心里小瞧我但嘴上從來不說,他們知道我窮,窮則是沒有出息這個道理已被公認。我能看出他們小肚肚里想的是什么,卻無能改變他們的想法。我跟不上潮流,還總埋怨別人跑得太快了。討厭人人都愛錢,憎惡人人都削尖了腦袋去掙錢。
我時常覺得現(xiàn)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匆忙卻越來越單調,越來越富裕卻越來越?jīng)]勁了。有些人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可掙上了錢除了吃喝玩樂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花錢,這又再一次使人們陷入了痛苦之中。怎么樣才能使自己更開心一些呢?怎么樣才能找到那種眾星捧月的感覺呢?答案是:還得有錢,有更多更多的錢。所以好多人掙錢已不單單是為了滿足吃、穿、住、行的需求,他們已將掙錢升華到了精神上的一個層面。
錢,能買到讓人傾心已久的尊重和尊嚴。錢,能吸引來人們崇拜和羨慕的目光。錢,會使人不由得精神抖擻身心氣爽。因為人人都需要羨慕和崇拜的眼光,人人也都喜歡用羨慕和崇拜的眼光去看令他們羨慕和崇拜的人。
難怪有些人為了錢會以身試法,因為有錢誰都會找到當皇帝的感覺。貪權貪色貪財乃至貪吃貪喝貪玩的各類腐敗官員們,封建思想意識濃厚的各類精英們,誰不想當皇帝?
2006 12 16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