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喬
從今天的立場來看,浩然在文革中確實犯過錯誤。然而,即便是批判者提供的“罪行”記錄,也不過就是給當政者唱贊歌并獲得了賞識,算不上罪大惡極。要知道,當時象浩然這樣歌頌時代的作者不計其數,只不過他寫得最好,被當政者相中了而已。當然,不管錯誤是大是小,是真有野心還是身不由己,錯了就應該承認,這是理所當然的。
文革剛一結束,浩然就遭到批判,作品被定為“毒草”,他自己也不只一次承認“走了彎路”,但是他并沒有按照批判者的要求正式“懺悔”,批判者自然不會滿意,于是揪住不放。90年代末,浩然公開表示“不后悔”,并稱自己是個“奇跡”,新一輪批判和清算應聲而至,一直延續到今天。
浩然的這種態度,一方面是出于個人情結,一方面是“嘴硬”——長期遭受攻擊而引起的逆反。我覺得,對他不妨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現在,別說是網民的帖子,就是一些文學評論家的文章,也都夾雜了很多對浩然個人品行的評價,甚至是惡毒的人身攻擊,離真正的文學評論差了十萬八千里。
浩然不是知識分子,不是思想家,更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個出身貧賤、僅具有小學文化的農民。聽共產黨話、跟共產黨走的農民,你說他呆也好傻也好,反正浩然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而這樣一個農民竟成了著名作家,產生懷舊和自戀的情結,也是人之常情。這些都算不上什么嚴重錯誤。浩然懺悔了,皆大歡喜,不懺悔,也就一笑了之,值得這么死纏濫打嗎?現在這樣,讓人覺得評論家們是在揀軟柿子捏。
很多批判者都是人云亦云,從邏輯到文字都是七八十年代批判文章的翻版,沒什么新鮮的。有些人根本沒仔細看過浩然的作品,甚至壓根兒就沒看過,例如有的批判者說“《艷陽天》是歌頌大躍進和文革的”,真讓人哭笑不得。
而且,批判者幾乎都在回避浩然文革后的作品,有些人可能沒看過,有些人則是故意回避,因為這些作品包含了浩然對極左路線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批判,對他們攻擊浩然沒有幫助,甚至還有反作用。(浩然在《山水情》里寫了“血統論”、“唯成分論”的危害,《蒼生》里的腐敗分子邱志國當年曾是肖長春一樣的英雄人物。)
不只一個批判者指責說,浩然對大躍進餓死的“幾千萬人”視而不見云云,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使“幾千萬”這個數字靠譜,也是現在算出來的,當時地方政府對餓死人的情況大都隱瞞不報,國家領導人都未必知道實際死亡數字,何況浩然?而且各地情形不同,我老家在河北農村,從未聽老人們說過餓死人的事(這與當地的自然狀況和政治狀況都有關系)。再說,就算知道餓死了不少人,一般不知情的老百姓也會認為是“自然災害”,“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在當時只是少數人的認識。
某些批判者更讓人惡心的,是他們的虛偽。
我看人更注重人品,而不是政治立場,兩者沒有必然聯系。懷有文革情結、拒不懺悔的,人品不見得有多壞;鼓吹民主自由、已經懺悔的,人品不見得有多好。
雖然對浩然的人品并無直接了解,但他晚年犧牲自己的時間,在農村進行文學普及、扶植青年作者,我非常贊賞。這是很多已經懺悔的作家不屑做的事情。久居都市的人們或許想象不到,十幾年前,中國農民的精神食糧是何等的貧乏。農民一樣有進入文學殿堂的權利,可是有幾個前輩作家能象浩然那樣幫他們實現這個夢想?
某些跳著腳罵浩然的人,在文革中就是打手加歌手,寫的東西只怕比浩然還惡心,當然人家現在都懺悔了。記得某位善于扣帽子的學者曾說:“雖然我在文革中也寫過那啥那啥,但是后來我懺悔了”(大意),其潛臺詞就是:現在我有資格批判你了,誰讓你不先懺悔?你就受著吧!
我想說,你們這種懺悔算個屁!
現在文革被否定了,毛澤東被“請下神壇”了,你們的懺悔不需要任何代價!很難得嗎?很光榮嗎?你們不過是“與時俱進”,好繼續混飯吃,高興了再當當打手而已。
這種“懺悔”較之浩然的“不懺悔”,又能高尚多少?跟他們一比,浩然倒顯得坦蕩耿直了。
如果非要在兩者當中選擇一個朋友,我寧愿選擇浩然這種“不懺悔”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