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二
練習與先哲對話,也練習走進先哲的時代。例如就試著循著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身影行走。當然,最理想的練習是在他們時代遺留至今的遺跡前行走,睹物思人嘛。
曾在北京故宮的廣場,長廊和宮殿前,練習走進明清歷史。石板空寂,高墻無言,琉璃瓦默默發光,還有大殿,寶座,龍床和大殿旁邊的小屋,以及門窗的斑駁油漆,這是極好的載體,思路很快被拖進明清的一個個深宮后廷,不是你爭我斗,而是太和殿透著如煙陽光,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候立地面,正在議論朝政,聲音時而此起彼伏,時而嗡聲一片,在討論甚么軍紀大事并不知道;不好意思,走進了后宮,在庭院樓閣繡房,看著娘娘妃子宮女或閑聊或嬉戲或忙碌侍奉的身影,忽然聽到一聲喝斥陣陣鞭撻和哀叫聲;趕快回到前宮廣場,和匆匆行走的臣子太監擦肩而過。看到王朝鼎盛時,宮廷內外人和政通,一片喜氣洋洋,王朝覆沒前,政事失調民怨四起,著實讓人揪心。
跟著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行走練習難度就大些。因為只走過比老子晚幾百年的一些古代遺址,如在秦兵馬俑坑道前站立過,但它們和老子時代有近三百年的差距,沒去過洛陽,不知道那里有沒有周朝遺跡?也沒在金字塔和古希臘眾神雕像前站一站。還好,難度再大練習已經開始。發現自己正沉湎于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時代的陽光里,在他們經常走過的市井街區左顧右盼。
那是個怎樣的時代呢,就年代跨度講,老子生于公元前580年,卒于前500年前后,《史記》說他出函谷關前曾擔任“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周朝史官;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40年生,前475年卒,另有一說卒于前484年,赫拉克利特曾是伊奧尼亞的愛非斯城的貴族,是世襲奉祀農業女神的祭師,后辭職過起隱居生活。就時代背景說,中國正處在春秋戰國的轉折時期,《史記》說“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疆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①,方伯是諸侯中的領袖。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尚有不足六百里土地,后來幾百年間被折騰得所剩無幾,諸侯國的貢奉也斷絕,按魯史《春秋》記載,在242年間,魯君僅貢奉王室三次,魯大夫聘周僅四次。魯是周公的后代,對待王室尚且如此,其他諸侯國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大諸侯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實力方面又遠遠超過王室,而且諸侯國的土地和人口也遠遠超過周廷,王室由此失去約束諸侯的能力,使諸侯國間完全漠視王室的存在而開始大打出手,進行相互間的大規模的兼并戰爭,直至王朝最后也被吞噬。當然從社會制度上查找原因,周朝敗因在于領主貴族制度已不合時宜,最終被新興地主政治勢力擊敗也是必然;而同時期的希臘也正處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波希戰爭時期。且不管戰亂,還是練習走在祥和的人海中:相信老子的背影會隨時出現在洛陽都城的人海中;而赫拉克利特則可能就在愛非斯城的商客游人中大步行走。
周朝都城洛陽和古代伊奧尼亞愛非斯城邦的人們都身著長衫坎肩,錦帶束身,只是樣式迥異,質地不同:洛陽人的絲綢繡袍在天光日輝下發亮,將市井街區塞成南來北往的落地彩霞;而伊奧尼亞的愛非斯城人則身著羊毛織物縫制的斜襟長袍,在地中海的太陽下織出一道喧鬧風景②。人在古洛陽城,在古愛非斯城的景象是《詩經》喚出的:“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佗委佗 ,如山如河” ③,“笄”是中國古人盤頭用的簪子;“珈”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佗是負荷的意思,攤開說,偕老扶幼的男人女人們,人頭攢動佩飾叮當“如山如河”,不正匯成了熱鬧街景?思緒就擁擠在古洛陽城和古愛非斯城的人叢之中,面頰輕輕拂著中西古人的呼氣,吸吸鼻,聞到庶民衣衫的汗味和女眷身上散發的香水味,貨郎“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④的忙碌身影在人海間此起彼伏,叫賣聲更是不絕于耳,將市井的繁榮推向高潮。忽見駛來一輛馬車,少年白衣翩翩,“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⑤,并且不是孤單一車,“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⑥相馳而來,帶得鬧市涌起陣陣漣漪。不由閃身拐進一個僻靜小巷,心熱乎乎的,2500多年前的小巷也那么深那么靜,來不及多想趕快斜身,一位云鬢素衣的婦人懷抱嬰兒從身邊走過;拐進另一個巷道,深處走來一位衣冠半舊的書生,淡藍色的長衫在巷道間閃閃拂動,然后無言的和我擦肩而過,最后消失在巷道口。相信2500多年前的一個小巷里,一定有同樣模樣的婦人,同樣模樣的書生和像我模樣的人相遇。恰好我的想象力讓我取代了那個人和婦人書生相遇,雖然我和婦人書生之間隔了2500多年,還是在虛擬的情節中我走在了他們居住的小巷,和他們相遇。想象真是無邊。
那時,周朝城市中有的人口規模已過百萬,希臘諸城邦大者像雅典三十來萬人,精貴物是玉,陶,銅,鐵,金,銀,骨制成的飾品,器皿,用品;書卷也是精貴之物,中國古代篆書只刻于或寫于甲骨,竹簡,縑帛上,很難普及,而希臘人手掌的陶片和貝殼上刻下的蝌蚪圖紋,也是文字,也是難以普及;代步和運輸工具是馬或馬車,牛或牛車,偶然見到駱駝身披域外風塵,拖著貨物昂首闊步走進鬧市。
寫到這里,已是夜里零點鐘,我忽然有了饑餓感,惹得思緒移向2500多年前官宦黎民人家的餐桌,嗬,都是綠色蔬菜和大塊魚肉,菜肴品種和花樣與現代比起來,簡單許多,少了許多——又聽見古代廚房爆炒煎炸的聲音,就躲在現代望過去,猜想那廚技一定像詩經一樣,既簡明扼要又熱情火辣,再嗅一嗅,飄來的香味和現代灶房冒出的味道差不多。就再忍不住食物誘惑,站起身,腦袋晃著祖先灶房和餐廳的映像走出書房,拐個彎走進廚房,打開冰箱取出一包方便面和一截火腿,用開水泡開方便面,然后把切好的火腿片撒在上面,一陣呼哧嘩啦地吞咽后,心滿意足地走出廚房,拐個彎走進書房,再坐在電腦前,就告別了古代廚房,開始和無處不在的古代城墻和房舍見面,立在大道兩邊,豎在陋巷兩側的一層層土,一蓬蓬茅草,一塊塊木板,一根根檁條搭建起高矮的屋頂,門窗和院墻,天王,諸侯和貴族的宮殿不敢走近,披掛盔甲的武士正握著鐵戟或者大砍刀正瞪著眼珠盯著我,只好遠遠地看,大概看見是石塊青磚銅柱和木板蓋成的。夜色很快籠罩了宮殿民舍和城市,籠罩了荒山曠野,無數的油燈開始在無數的窗口里噼啪噼啪地燃響。墨藍廣天之上,斗轉星移,銀月如盤,狼嚎于荒野,犬吠于城內,華麗大殿或低矮陋室之內,油燈照得墻壁投下作歌作詩的人影。“吱呀”一聲門響,一位扎髫的孩童提著食盒走出一間房子,房內搖曳的燈光映出一位正推著磨盤的漢子的脊梁。
就想,古往今來在這個世界走一遭的人們,或笑談或爭執或相親或拼殺或忙碌或歇息,就是沖著利益活著,《史記》貨殖傳將人生提煉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再貼切不過。不管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時代還是現代,哪個人能逃開利益?商朝奴隸起兵助周伐紂,不是為了利益?春秋戰國諸侯并起,庶民擁護的背后,難道不是為了利益?古希臘奴隸制度雖然穩固,可是后來在西方社會不是激起更大的一波波的利益分配的歷史事件?正應了中國“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故。古往今來所有城市也有個相同特點,就是熙熙攘攘,古代洛陽和愛非斯城也是一樣。但是,還是看到周朝讀書人和伊奧尼亞的讀書人的不一樣處。
在春秋時期的大殿綢帳前面,貴胄們席地坐于木塌,銅爵高舉,瓊漿四濺,絲竹蕭蕭,詩聲嗟嘆。在這“禮崩樂壞”群雄爭霸的年代,老子對“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 ⑦的生活甚為憂慮,他看到穿華裝,配長劍,暴飲食,多占財物的現象背后,國家其實已經陷入“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⑧的經濟危機之中。這是老子在函谷關以一卷《道德經》對現世做的最后一次積極進言,然后和關令尹喜抱拳揖別——其實是和亂世辭別,將智慧之身隱入山林。而儒家和法家不像老子那樣消極,儒家名士竭力向列國諸侯建言獻策,以圖為周禮“正名”恢復周禮;而法家們卻盡陳周禮之弊,全力建議諸侯除弊立新。
正當此時,西半球的希臘人正端坐二樓大廳⑨,高椅環圍桌案,桌上銀器爍爍,有人即席詠荷馬史詩。忽然,赫拉克利特的聲音響起:人們“向神像禱告,這正和向房子說話是一樣的。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神靈和英雄” ⑩ ,進而又說----我將他的口吻調侃成調侃:“該當把荷馬從賽會中逐出,并且加以鞭笞” ⑾,雖然是調侃,還是看到赫拉克利特反對多神崇拜的立場——誰都知道,赫拉克利特眼中的“命運”和“神”是可見的火。“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戰又是和,是不多又是多余。他變換著形相,同火一樣,當火混和著香料時,便按著各人的口味而得到各種名稱” ⑿。艾修斯提示說:“赫拉克利特說[神就是] ⒀永恒的流轉著的火,命運就是那循著相反途程創生萬物的‘邏各斯’” ⒁“‘邏各斯’是一種以太的物體,是創生世界的種子” ⒂。
由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引出春秋戰國時期和波希戰爭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待政治和學問的態度,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縱橫家,墨家,陰陽家等,都程度不同表現出在理論上探索改革國家弊端,治理國家的濃厚興趣;而古希臘的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派,愛利亞派,智者派,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小蘇格拉底派,柏拉圖學園派則更熱衷于純粹哲學理論的探索研究。這種反差值得深思。
注:
[1]. “平王之時”句,引自《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2].據《自然科學發展簡史》古代部分介紹,我國商代既有斜紋花紋復雜紋樣的絲織物,西漢初年出現相當水平的提花織物。公元前四世紀我國絲織物開始銷往西方,漢代后漸成規模,形成著名的“絲綢之路”。
而古希臘時期在諸多方面受兩河流域文明影響,相信古巴比倫國的羊毛紡織技術一定被古希臘人所吸取。
[3]. “君子偕老”句,引自《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4] . “挑兮達兮”句,引自《詩經.鄭風.子衿》。
[5] “有女同車”句,引自《詩經.鄭風.有女同車》。
[6]. “有車鄰鄰”句,引自《詩經.秦風.車鄰》。
[7]。《道德經》五十三章。(晉.王弼注本)
[8].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句,引自同上。
[9].希臘最早的建筑技術大概也是來自西亞……現在考古發掘已基本弄清楚了公元前十八-----前十四世紀時克諾索斯宮的面貌……主要為燒烤過的泥磚和木材結構,其中有兩、三層的樓房......在后來的城邦時期,……這時主要以石料為建筑材料”。摘自《自然科學發展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12月版,頁82)
[10].赫拉克利特作殘片D5。《古希臘羅馬哲學》(生活.讀者.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57年7月第一版,下同),第19頁。
[11].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片D42。《古希臘羅馬哲學》22頁。
[12].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片D67,《古希臘羅馬哲學》25頁。
[13].第爾斯輯補——《古希臘羅馬哲學》編者注
[14].《古希臘羅馬哲學》17頁。
[15]《古希臘羅馬哲學》17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