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魯太光:尋找,以文學的名義

魯太光 · 2008-09-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尋找,以文學的名義

——從李輝的《尋找王金葉》說起

魯太光
【左岸特稿】

窺斑見豹。僅僅從題目上,我們就可以知道,李輝的小說《尋找王金葉》的關鍵詞是“尋找”,也就是說,是“尋找”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推動小說一路走向高潮。是“尋找”打通了現實和理想的界限。

如果以形而下的眼光來看,溫連起的“尋找”顯得有些形而上,形而上得幾近愚癡,愚癡得近于虛幻,虛幻得有些魔幻——

居住在深海中的鴨島上,幾乎與世隔絕的溫連起在被海外客雇去打魚的路上,隱隱約約地看到遠處的海面上好像有一艘倒扣的小木船,船上還趴著一個人,正無奈地隨波逐流。當溫連起大呼小叫地要船轉舵去救人時,船老板和其他人卻說那不過是一截子木頭,并漠然離去。放心不下的溫連起仗著水性好,一頭扎進水中向那截子“木頭”游去,到了那兒,發現果然是一艘翻了的船,船上果然趴著一個氣息奄奄的人。當溫連起施救的時候,那人卻騙溫連起離開自己,只讓他轉告龍灣港區的王金葉自己死了,不要再等自己了,就翻身滾進海中,無影無蹤了。為了這個無名無姓的落難者的一句無頭無尾的遺言,溫連起告別了偏遠清凈的鴨島,向紅塵滾滾的龍灣港區出發了。去尋找王金葉。去大海撈針。對他來說,那簡直就是一段不堪回首的不歸路。

他被吳霞欺騙了,失財失信,只好回家取錢,繼續尋找王金葉。

他被小流氓拐騙了,欠情欠錢,只好回家借錢,繼續尋找王金葉。

他被毛主任驅逐了,失魂落魄,只好流落街頭,繼續尋找王金葉。

他的錢包丟失了,身無分文,淪為乞丐,可他繼續尋找王金葉。

他病得幾乎要死去了,可他依然想方設法,求人尋找王金葉……

只是簡單地梳理一下基本的故事情節,我們就會發現溫連起是多么的虛幻,虛幻得就像不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一樣——他的確不是這個世界的造物!虛幻得就像清水中一個飄搖的影子。而他執著的尋找,則更像天外飛仙的凌空高蹈,更像靈光一閃的曇花開放。可同樣只是簡單地回顧一下這個故事,我們又發現這個虛幻的溫連起是那么的真實,真實得就像活在我們身邊一樣——不,不是活在我們身邊,而是活在我們心中!或者說,活在我們強烈的想象中。我們還發現,我們是多么迷戀他那執迷不悟的尋找啊,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我們也離不開他和他的尋找了。我們多么渴望他那如恩澤一樣的尋找能夠降落到我們身上啊,盡管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中,這樣的尋找如泡如影。

小說之所以能產生這種如真似幻、似虛還實的矛盾之美,是因為在“尋找”的表層結構之后,還有一個“背棄”的深層次結構,而且,這個“背棄”的深層次結構提供了社會真實和心理真實的肥沃土壤,使溫連起的“尋找”能如一朵璀璨的奇葩一樣開放,既洋溢著浪漫主義的光彩,也閃現著現代主義的冷峻,更展示了現實主義的深厚底蘊。具體來說,就是因為我們為欲望所俘獲的生活中,背信棄義層出不窮,如污泥一樣層層堆積起來,將人包圍,使人窒息,不僅使我們放棄了應有的歷史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而且還使我們遠離了真實、善良、美麗等基本的道德品質。的確,是匱乏讓溫連起這個虛構的藝術人物看起來那么真實,就像我們的兄弟姐妹一樣。或者,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作者參透了污濁、灰暗的來龍去脈和本質,借著溫連起的執迷不悟,把真善美等我們久違了(特別是在文學藝術中)的光明品質打撈出來,并不遺余力地試圖將其貫注到我們立身其中的生活中去,才使這篇小說產生了震懾人心的力量,才化虛為實,使溫連起栩栩如生。

這是一種藝術的真實,是一種高級的真實。這真實就蘊藏在現實與理想的距離之間,蘊藏在“背棄”“尋找”循環往復的文本結構中。

在溫連起信守承諾、固執尋找背后是反復的背信棄義。

吳霞是背棄者。盡管現實的不公和不義給她提供了一定的借口,盡管她良知尚未泯滅,然而說到底,她是無法直面自己的心靈的。堂堂大學畢業生,一表人才,竟淪落為賣身兼賣茶的風塵女,除了現實的擠壓,貪戀虛榮無疑是她淪落的又一重要原因。幸運的是,他沒有在這條背棄的道路上走得太遠,在溫連起的照耀下,她終于幡然醒悟,歷盡磨難后找回自我——這也是小說中“尋找”的意義之所在。

韓警察、鄭警察是背棄者。這兩個人名為警察,實為盜匪。溫連起讓他們幫忙尋找王金葉他們不理不睬。吳霞用色用錢打點他們,讓他們幫忙尋找王金葉,他們陽奉陰違。干本分工作不盡職盡責,可干起腌臜勾當來卻盡心盡意。為了打擊毛主任,他們不惜設計圈套,引誘他上鉤。而他們之間上演的那套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把戲,令人看后毛骨悚然。他們沆瀣一氣,勾結在一起欺瞞吳霞,則為人所不齒。

馮文書是背棄者。雖然作者在這個人物身上著墨不多,然而卻處處用力,筆筆有神,把一個不唯事只唯上、不唯責只唯權的人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就這么一個人,竟步步高升,頂替了毛主任……

在這樣的背棄的泥淖中,尋找是艱難的。為了映襯溫連起尋找的艱難,作者還特意設置了毛主任這樣一個影子似的有意味的人物。無疑,毛主任是不甘心在流俗中順流而下的,正因如此,他才招人嫉恨,一步步被趕離權力的核心地帶,從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被貶謫為龍灣港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又從這個位置上被排擠到水電辦,成了一名水電工。就是在這個不斷被排擠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毛主任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艱難:他想固守自己的本分,所以當吳霞引誘他時他不為所動,所以當她要馮文書幫吳霞查找王金葉而馮文書置之不理時,他就自己操作計算機親自查找起來。他還想做一個好人,想拯救墮落了的吳霞。他要吳霞潔身自好,他答應幫吳霞找工作,他監督吳霞,怕她再次墮落。可就是這使他陷入了隱藏在背后的對手的圈套,身敗名裂,一敗涂地。更為嚴重的是,他動搖了。當吳霞再次找到他時,從他對吳霞的態度來看,他似乎無力從失敗的廢墟中再次站立起來了。

毛主任失敗的艱難放大了溫連起艱難的勝利。盡管遭遇那么多挫折,屢屢被騙,丟失錢包,淪為乞丐,染上疾病,幾乎死亡,可溫連起信守承諾的決心如金石一樣,沒有絲毫變化。他就像加繆筆下的西西弗一樣,在失敗中將尋找進行到底。他竟然成功了!當他在病床上醒來,聽到吳霞固執地重復著“吳霞是個好人”的話點了點頭后,我們知道,那如靈魂一樣飄蕩在空中的“王金葉”這個名字已經與吳霞沉重的肉身融為一體了。吳霞變成了王金葉,或者說,吳霞本來就是王金葉,只不過她穿著“吳霞”的皮囊在紛紜復雜的現實中走了一段歧路,現在,在溫連起如召喚如撫摸一樣的尋找下終于迷途知返了。此時,我們看到,在欲望的廢墟上,道德的旗幟艱難而堅定地升起。

其實,“尋找”不僅僅是《尋找王金葉》的這篇小說的關鍵詞,而且還是貫穿李輝目前創作實踐始終的關鍵詞,只不過在前期創作中,作者看的更多寫的也更多的是“背棄”,而“尋找”卻如地下河一樣,隱隱流淌,悄悄言說。換句話說就是,溫連起癲狂似的“尋找”,其根基并非僅僅是我們上文所說的“背棄”,而是作者厚積薄發的自然顯現,套用魯迅先生的名言來說就是——不再背棄中滅亡,就在背棄中尋找:在《跳來跳去的耳朵》中,我們看到愛情被背棄了;在《你是他的藥》中,我們看到生命被背棄了;在《女人蔡根香》中,我們看到夫妻感情被權勢蹂躪了;在《親愛的親人》中,我們看到親情被金錢腐蝕了;在《天下》中,我們看到信任被權術擊潰了;在《媳婦魚》中,我們一方面看到生命被遺棄、真情被污染,同時又看到被遺棄的生命被悄悄地撿拾起來,被污染的情感也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洗滌干凈……按照這些作品發表的時序一路讀來,我們發現,盡管在上述作品中《媳婦魚》并不是最好的,可我們發現,就是在這個“點”上,作者似乎找到了繼續前進方向,并在尋找中找到了“尋找”的力量。

事實上,就像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沉默中爆發一樣,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背棄中尋找,李輝之所以能在沉默中爆發、在背棄中抵達尋找,是因為他在面對現實生活中和隱藏在人們心里的丑惡時,有一種強烈的批判意識,甚至在這批判中分泌出一種樸素的宗教意識,一種原罪意識。正是這種“人若亡故我亦少,我與人人共一體”的惻隱和仁愛之心,支持作者穿越泥濘黑暗的隧道,迎來晨曦,迎來希望。

早期,大概是因為尚未看清前行的方向,作者將主要力量放在掃描、過濾、凝聚、刻畫現實的頹敗上。由于他的思考如此深入,更由于他在生活的頹敗面前如此憂心忡忡,以至使他的作品有一種“原罪”意識。在作者發給我的早期作品中,我最激賞的就是《你是他的藥》。

患了癌癥的某城藥監局長夏家天手術成功出院后突然變成了悶葫蘆,不僅閉門謝客,而且在家中也一言不發,整整三十二天,直到妻子劉麗驚惶失措中把小區內一個六歲的小孩被摩托車撞死了的事告訴他后這一情況才大為改觀——他滔滔不絕地議論起這件事,而且竟然出門去現場觀察了半天,觀察完后帶妻子去海鮮酒樓公款吃喝了一頓,而且還意興盎然地跟妻子去逛公園。然而好景不長,僅僅一天的時間他就故態復萌,直到聽到他的朋友審計局的科長鄭志浩死于非命后,他才再次振作起來……后來,劉麗無意中發現,原來他丈夫是把別人的死亡當作治療自己疾病的“藥”了,而且跟他越親近、越年輕、比他官越大的人的死“藥效”越強。這一發現讓她驚恐不已,所以,每當看到丈夫張開嘴巴就他人的死亡議論不已時,一種負罪感、絕望感就深深地攫住了她,因為,是她在給丈夫收集這些“藥”——打聽并向丈夫講述這些死亡事件。這一情況到夏家天的老上級康國泰局長意外死亡后達到高潮——他興致勃勃地去參加追悼會,跟問候的人談笑風生。可在追悼會上逸興橫飛的他突然就變得異常起來,拉著妻子匆匆回到家中,開始咒罵每一個跟他打招呼的同事,說他們虛情假意,說他們蓄意嘲弄他。咒罵了幾天后,他打算報復他們,不惜同歸于盡。當再也無法忍受的劉麗告訴他是他自己想多了,并告誡他要調整心態后,他惱怒不已,將劉麗從自己的世界里趕出去,劃分到嘲弄、背叛、傷害他的隊伍里去了。最后,劉麗也變成了他的“藥”。

盡管作者在敘述這個故事時尚未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個別細節處理得不夠細致,沒有將超驗的現代主義意識建筑在每一個細節真實的基礎之上,因而導致作品整體結構有點瑕疵,然而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作品里蘊含著一種令人無法直面而又無法回避的力量,因為作者發現了一種為欲望所控制的“惡”,這樣的“惡”驅使人把他人的死亡當作治療自己疾病的“良藥”,甚至當作滋補自己的“良藥”,即使這人是自己的熟人,是自己的親友,甚至是自己相濡以沫的愛人。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疾病啊!這樣的發現使作者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因而,他不斷地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之,思索之,撻伐之,以期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探求救治的途徑。這樣的發現與魯迅發現華老栓華小栓們用人血饅頭做治療癆病的藥引子一樣深刻,一樣令人驚駭。

我想將李輝與另一位作品中同樣充滿“原罪”意識的作家北村簡單比較一下。與北村從絕對理念出發在文學中探討原罪不同,李輝是從現實出發的,也就是說,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罪”都來源于現實的疾病,因而,他的創作是有源之水。譬如在《你是他的藥》中,夏家天將他人的死亡當作治療自己的“良藥”,是因為他為現實的權力所擠壓而異化了。這種扎實的現實根基保證了藝術空間的深廣度。

簡言之,正是因為這種執著的現實感和高蹈的現代精神的融合,深刻的原罪意識和不屈的救贖努力,用理想照亮現實、用虛幻喚醒真實的追求,在“背棄”和“尋找”的辯證循環中不斷延伸的思想和情感結構,使李輝的創作日益清晰、厚重、穩健。我個人認為,經過艱難的探索,到《尋找王金葉》時,李輝已基本突破了自己初期的創作瓶頸,在現實的泥淖中找到了播種希望的辦法。盡管無比艱難,可他畢竟找到了,就像他在創作談中所說的一樣:“我心目中的好小說應該是這樣的:故事來源于現實,但現實中永遠都不會發生。”也像他以魔幻現實主義鼻祖胡安·魯爾弗為例所說的一樣:“我以為他十分注重形式,但他十二分注重的卻是墨西哥人民的喜怒哀樂。”

我還認為,這樣的創作理想不僅將使李輝受益無窮,而且即使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脈絡中看,對一些作家而言,也是有益的啟發。

時至今日,對“十七年文學”的種種批評、酷評、惡評早已見怪不怪,而且逐漸成為鸚鵡學舌的陳詞濫調,然而,對“十七年文學”真正有價值的思考卻少之又少,不僅在文學觀念上如此,在藝術形式上也是如此。拋開思想內容、歷史觀念等問題不談,在我看來,“十七年文學”之于中國當代文學最大的藝術貢獻就是探索出了比較成熟的藝術結構,特別是能夠包容豐富的歷史內容的宏大藝術結構,而這樣的藝術結構是作家們懷抱著赤誠的藝術理想突入生活,擁抱生活,在火熱的生活中實踐、思考的結果,是他們站在現實的高地上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凝聚的現實主義藝術觀的結果。想一想革命芭蕾舞劇《白毛女》、長篇小說《創業史》等“十七年文學”作品近乎哲學作品一樣的藝術結構,你不能不感慨其圓滿深邃,并進而感嘆今天一些文學作品在藝術上太粗糙了。這是因為“新時期”后,我們以“傷痕”、“反思”為突破口,以所謂普世的“人性”這一新的政治正確為武器,對“十七年文學”進行全面無情掃蕩的結果,這一結果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大多數文學系的學生眼中,甚至在大多數人眼中,“十七年文學”不僅在思想上一無是處,而且在藝術上也一無是處。換個形象的說法就是:我們不僅潑掉了洗澡水,而且也潑掉了孩子。

這種忽視、漠視現實,否認藝術結構與現實結構互動關系的情況,在“先鋒文學”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事實上,我是讀著“先鋒文學”作品上完大學的,到今天,想起當時對“先鋒文學”的迷戀仍然激動不已,然而激動之后,我常常想:為什么如此激越的藝術實踐卻如流星一樣,熱烈燃燒之后迅速隕落了呢?現在將“先鋒文學”當作遺產來研究尚為時過早,然而,回過頭來冷靜地看看其得與失卻是合適的,也是必要的。現在看來,當時“先鋒文學”之所以在文學界產生那么大的轟動效應而又迅速退出舞臺中心,一是因為它攜“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知情文學”之余緒,以拒絕言說的方式發出了自己的最強音,徹底摧毀了當時僵化的政治話語,在因種種主客觀原因而對宏大敘事產生“審美疲勞”的讀者眼中,這是一種話語的嘩變,藝術的暴動,因而一時應者云集;二是因為當時的“先鋒作家”對內心、對思想、對形式十分真誠,在倉促而又新奇地借鑒西方文學藝術遺產的同時,急不可耐而又殫精竭慮地在借鑒中創新再創新,就像當時一位批評家所說的,創新這條狗攆得作家們連停下來撒泡尿的工夫都沒有了,因而寫出了不少思考深入、形式獨特、引人注意的作品。然而,就像無本之木雖然能綻放嬌艷的花朵可這嬌艷卻不能持久一樣,這種缺乏現實基礎參禪似的藝術實踐對作家的心智和體力、對讀者的心智和體力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因而必然缺乏可持續性。這大概是“先鋒文學”曇花一現的原因之一吧。

不幸的是,“先鋒文學”之后的一些作家,在沒有深味“先鋒文學”之得失的前提下,只是一味先鋒,為先鋒而先鋒,結果不僅導致內容言之無物,情感玩世不恭,而且形式也日益陳腐。更加不幸的是,當“先鋒文學”瓦解了傳統的宏大敘事卻還沒來得及思考話語重建的方向時,在市場經濟的裹挾下,通俗文學先后打著“美女作家”、“八零后作家”等旗號蜂擁而至,迅速建立起一個無孔不入的市場話語空間,而且這種欲望的文學話語還和新自由主義的政治話語合流,炮制出了一個至今誰也解釋不清楚也不愿意解釋清楚的“純文學”概念,誤導視聽。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天的文學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成了一個令人憋悶的“矛盾體”:一面跟市場扭結在一起,一面聲稱自己是純粹的;一面與現實的黑暗同流合污,一面辯稱自己是在批判現實;一面宣揚失敗的頹廢情緒,一面高喊自己已然在“終結”中勝利了……

這就是李輝及其《尋找王金葉》對今天文學創作的借鑒意義。

對現實而言,像李輝這樣,像溫連起這樣,以文學的名義進行的尋找,也許更為迫切。今年,中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歷史事件,特別是汶川大地震。這些事件,像一面巨大而明亮的鏡子,在照出了文學的美麗和不足的同時,也照出了現實的美麗和不足。因此,作為一名文學工作者,我們有必要以文學的名義上下求索,張貼一張張“尋人啟事”。就像溫連起在尋找王金葉的過程中,把韓警察、鄭警察、馮文書等丑類釘到恥辱柱上的同時也把毛主任一個人的戰爭的艱難、吳霞迷途知返的珍貴、溫連起“一根筋”的善良溫暖而淋漓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一樣,我們也應該在現實的尋找中激濁揚清,讓高貴成為高貴者的通行證,丑惡成為丑惡者的墓志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設一座美好的家園,這不僅是一座物質的家園,還是一座精神的家園。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4.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5.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6.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7.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8.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9.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10.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 中文字幕久久免费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