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張廣天是因為做了他《理想主義三部曲》的責任編輯,和我想象的并沒有多大出入,他很健談,可說是滔滔不絕。目光深邃,常常會激動起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聲音并不那么激昂,說話的時候也不看著你的眼睛,我感覺他的心飛揚在某個暢想的世界里。激動源于他突然發亮的臉龐和目光。
網上對他的評論大概有兩種,稱其為“戲劇才子”者是謂愛或說崇拜,稱其為“先鋒戲子”者是謂厭或說鄙視。倒是恨這個字不多見,是不是說他的“革命”還不夠徹底或者說“革命”的時機還不夠成熟?
假如不去看這些評論而只是看了他的戲他的書,也許你就能明白他的所謂的理想,他的理想往往就是你的理想。你甚至于可以洞察他的所謂的“革命”,他的革命就是自我的革命。假如你不去看那些沸沸揚揚的評論,你會發現張廣天其實只是一個敢想敢做、充滿激情的文藝工作者。人的理想往往由單純歸為現實、由沖動歸為理智。他只是沒有把絢麗璀璨的單純歸為渾渾噩噩的現實 ,他只是沒把豪放不羈的沖動歸為半推半就的理智。
搖滾樂曾經是被罵的主題,現如今它成名了。先鋒劇現在也是被罵的主題,離成功也不遠了。所以,評論又不得不看。頌也好罵也罷,往往扭曲了又歪打正著,也常常引發出許多新的靈感新的革命。如果你看了那些個評論和報道,張廣天就復雜起來了,他就七十二變,什么 “先鋒戲子”“戲劇才子”“革命家”“布道者”等等都是他。罵和頌都有作用,都會推動事物的進步。對于張廣天推動的則是他的理想主義。如果你看過他的理想主義三部曲《切.格瓦拉》《圣人孔子》《左岸》,如果你沒有帶著偏見去看,革命的理想、傳統的理想、愛情的理想其實真的是很簡單的,簡單的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的心里。簡單的如你早餐的面包、你身邊的愛人、你看戲的眼神。誰能沒有理想?
他有著不同于一般人的一些經歷,這一些經歷足以讓他愛一些人和恨一些人,而愛和恨會交織升華為世界觀的一面,升華為他理想和革命的一面。至少我認為他有過無產階級的生活。
想這幾天抽個時間把《我的無產階級生活》這本書看完,但我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忍不住先看了結尾,找到了他挺有價值的一句話:水躍起來,就是浪;落下去,就還是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