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郎
摘要:筆者從事現代漢詩教學,不論是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的一部分的現代漢詩教學,還是專業選修課“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講”和外專業通識課“新詩賞析”,都有著教學實踐,在精選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強化寫作訓練等方面都有一些體會心得,愿與讀者交流。
關鍵詞:現代漢詩;中國現當代詩歌;教學;體會
“五四”文學革命以來,出現了用白話創作的新體詩歌,這就是現代漢詩,這是中國詩歌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F代漢詩眾多的詩歌創作流派,各具風姿的代表詩人,膾炙人口的詩歌佳作,都激發我們學習、誦讀、研究的積極性。
現代漢詩教學,既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以作為專業選修課,在新詩領域深入學習,也可以作為普通高校通識教育的一門任選課程,供全校外專業學生選修?,F代漢詩的教學使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充分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基礎上,深入了解詩歌這一體裁上的創作成績;使學生準確理解每一首代表詩作的主題內涵和藝術風格,充分認識中國新詩民族現代化主題的時代意義和抒情藝術風格的審美價值。而作為全校公選通識教育課,旨在提升青年學生的詩歌愛好與熱情,培育學習者的人文素質。在一個商品經濟持續升溫的年代,大力倡導人文精神,全面完善人格心理,更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接受、整理這份民族文化資源,不論是對學生的文化熏陶,甚至對繁榮詩歌創作研究,都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筆者任職高校,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出于個人對詩歌的愛好,并且也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在現代漢詩領域有一定的學力和創造力,毅然在專業基礎課的現代漢詩部分從事教學以外,還在系內開設了“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講”任選課,對外系學生開設“新詩賞析”任選課,都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在現代漢詩的三種教學中有一些體會,愿與大方之家交流探討。就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體會。
一 精選教學內容
現代漢詩發展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出現了許多詩歌創作社團流派,有著眾多的詩人,數不清的具體詩歌作品,關于現代漢詩的研究和評論成果也數量巨大。對于高?,F代漢詩教學來說,課時有限,必須精選教學內容。學院性的教學也有自身的特點,當下一些詩壇現象還沒有經過時間沉淀,不宜作為教學內容,如在新世紀,主要是網絡詩歌界,所謂“下半身寫作”、“垃圾詩派”等都只在詩歌創作思潮概說中簡單提及,不作為具體精講的詩派。而20世紀20、30年代的左翼詩歌思潮跨度比較長,有影響的作品卻不是很多,只能略講。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在教學內容上也當然有所不同,有所側重,不過,從詩歌思潮流派角度出發,從一個大的知識框架包含三門課內容、通觀現代漢詩史還是可能的(具體詩歌作品選目從略):
現代部分:
1、早期白話詩和小詩派:胡適、劉半農;冰心等。
2、浪漫派詩歌:郭沫若等。
3、淺草—沉鐘社:馮至等。
4、湖畔詩派:汪靜之、應修人等。
5、新月詩派:聞一多、徐志摩、朱湘等。
6、早期象征詩派:李金發、創造社三詩人(馮乃超、穆木天、王獨清)等。
7、左翼政治詩歌:蔣光慈、殷夫、中國詩歌會(蒲風、王亞平等)等。
8、京派詩歌:林徽音、何其芳、卞之琳等。
9、現代派詩歌:戴望舒等。
10、抗戰詩歌:田間、艾青、高蘭等。
11、七月詩派:胡風、阿垅、綠原等。
12、九葉詩派:穆旦、辛笛、鄭敏等。
13、解放區詩歌:何其芳、田間、艾青、晉察冀詩派(陳輝等)。
當代部分:
14、政治抒情詩:郭小川、賀敬之等。
15、十七年青年詩人:聞捷、公劉等。
16、文革地下詩歌:黃翔、食指、白洋淀詩群、天安門詩歌運動等。
17、歸來派詩人:艾青、公劉、流沙河、七月派、九葉派等。
18、中年詩人與新邊塞詩派:雷抒雁;周濤、章德益、楊牧等。
19、朦朧詩派: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等。
20、后朦朧詩派(民間立場派詩歌活躍):海子、于堅、李亞偉等、女性詩歌(翟永明、唐亞平、伊蕾)等。
21、九十年代以來詩歌(知識分子派詩歌活躍):王家新、歐陽江河等。
筆者這樣的現代漢詩史流派框架概述,可能不一定被普遍接受,自己認為做到既要全面又要簡明的要求。筆者的現代漢詩教學以流派為經,以具體詩歌作品為緯,密切兩者的聯系,又以具體作品的講讀為重點。精講的詩歌作品既要考慮流派創作特征的代表性,更要考慮審美和藝術價值。這樣,按流派劃分的教學單元又可分為三個方面或三個步驟:某一詩歌創作思潮的特征和意義;代表詩人的生平創作概述;具體作品的精讀,這最為重點。
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來說,結合教材的有關章節,作適當調整,便于學生精學教材,有利于全面把握現代漢詩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位置和意義,但講課的深淺程度和所花的課時都不及兩門選修課,這是由現代漢詩只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教學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的一門課程的地位決定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一般都配有“作品選”,但由于編者的志趣和目標的差異,或純粹是為了求異,不同的“作品選”中的詩歌選目千差萬別。筆者一般要學生通讀“作品選”上的詩歌,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講義,都給以講解,但詳略有異,筆者還要補充上面現代漢詩史流派框架概述上重視而被教材和“作品選”或略的詩人和詩歌。
兩門選修課,即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都可以不采用社會上的同類教材或參考書,只按筆者自己的講義上課,以上面現代漢詩史流派框架概述為課程的簡綱,作品選也自己編選,更帶有教師自己的特點,更能發揮自己的創作研究心得。專業選修課與外專業通識課相比,前者對思潮流派更為重視,而后者詩歌史和流派盡量簡略,以賞析作品為主。專業選修課面向的學生已經從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上學過一遍現代漢詩史,有些作品也讀講過,因此,作為中國現當代詩歌領域的專業深化學習,代表作家作品要再講,要比基礎課講得深刻、新穎,而且要講基礎課沒有講過的優秀詩歌作品,擴大閱讀量。外專業通識課面向的學生沒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基礎,并且學習是為了擴大知識面和提高文藝修養,而不是專業深化學習,對他們的教學,詩歌思潮流派略講,作為教學重點的具體詩歌作品賞析也以代表詩人作品為主,這部分內容對于他們也是近乎全新的。
二 豐富教學方式
教學作為完整的過程還包括課前預習準備和課后復習作業,但教學的重點環節無疑是在課堂上,由一節節課時或學時來承擔。課堂教學被人們反復批評的是灌輸式教學,所謂“上課滿堂灌,考試抄筆記”。本人從事多年的教學實踐,也在不斷地探索著本校特色的教學改革。教學的最重要方式應是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適度的教學互動中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為此,主要采用了下面三種教學方式。
一為使用多媒體。隨著高校教學設施的現代化,現在一般上課用的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內容可以以文件形式輸入電腦,通過投影儀投影在講臺右邊的幕布上,文件一般用Powerpoint(簡稱PPT)。不過,對于文學教學的詩歌教學來說,多媒體教學尤為重要,因為文學的四大體裁作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后三者體裁作品都可以用講授的語言轉述內容,而詩歌太精煉、作品文本自身語言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時大都不是脫離原著作轉述性講解,而是邊讀原著邊講解。再說,具體作品的全篇可以在多媒體上、短時間里一覽無余,無疑只有分行排列、篇幅短小的詩歌才能做到。PPT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圖文,放映方便生動,當然是教學多媒體文件形式的首選。筆者在現代漢詩教學中感到PPT每張幻燈片空間有限,一首詩歌作品要多個幻燈片才能放完,不如Word普通視圖可以連貫地將一首一定長度的詩歌投影出來。筆者不贊同關于Word不算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觀點,認為各種文件形式可以互為補充來使用。
二為面對原著讀解。上面講到的多媒體的使用比過去的單純黑板板書豐富、生動,更能吸引學生,就現代漢詩教學來說,更對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具有重要意義。上面說到,詩歌可以具體作品全部在多媒體上展示,而筆者的現代漢詩的三種教學,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都要補充或提供學生手頭沒有的詩歌作品,過去只能老師讀學生聽,現在多媒體將詩作品投影在幕布上,老師負責控制升降條,就可以將示范朗讀(范讀)作品的任務交給學生了,一位學生范讀作品,其他學生同步默讀。師生討論作品時,大家都可以看著多媒體上的原著討論,學生參與程度和教學效果都大大提高了。
三為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在學習具體詩歌作品時,在一位學生范讀和其他學生默讀完之后,首先采用學生自發發言和點名發言相結合,請兩三位學生試解作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印象如何,思想藝術特征,與詩人及思潮流派的關系。他們分別發言的時候,之間可以構成討論,老師可以插話誘導,其他學生也可以插話辯論。如果說范讀是第一個步驟,學生主導發言和討論則是第二個步驟,最后步驟則為老師針對討論情況和教學要求來補充和總結。詩歌作品討論的各個具體內容方面很多,除了知識獲得,審美陶冶無疑也是重要的目標。
現代漢詩教學的要求是向學生傳授新詩思潮流派相關知識和講析精選代表性詩作的作者情況、思想內容、藝術特色,文學史意義,要求學生對有關情況作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通過教學,采用多樣的豐富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掌握賞析新詩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在一個時代里看一首詩歌和通過一首詩歌看一部文學史。筆者的現代漢詩的三種教學,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在教學方式上基本相同,只是兩門任選課教學時間多,具體作品讀解多,討論可以更加充分。多媒體放映代表詩作,學生朗讀、討論有關問題,老師參與討論,并最后補充總結,保證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 強化寫作訓練
高校文學課程沒有理工科的實驗操作方面的要求,培養的綜合能力主要通過寫作水平綜合體現出來?,F代漢詩教學課作為文學課程的一部分,培養的學生閱讀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也主要是通過寫作水平體現出來。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要求學生有期末閉卷考試,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學生要掌握基礎知識,并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主觀題中的“論述題”近乎做命題小論文,平時則要做多篇小論文或讀書筆記交上來,算作平時成績,這是最后評定成績的一部分。專業基礎課里的現代漢詩教學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一部分,除了考試,與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一樣要寫小論文,兩門選修課用一篇一定長度的小論文取代了考試,平時小論文作業要求比基礎課少。一般看來,基礎課的教學比選修課任務重。
現代漢詩教學的論文或小論文寫作,與所屬的文學論文一樣,可在這幾個方面選題:作家論、作品論,思潮流派論,其他現象理論或比較研究。作家論、作品論兩方面是本科生最適用的選題方式,作家論偏向于作家或詩人的創作主體研究;作品論偏向于單篇作品或一組作品的創作客體研究。筆者在現代漢詩的三門課程教學上,都要求學生寫作數量不等的論文作業,給予選題方面的指導,并對論文的寫作給以范文來學習,學生既能按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論題,又能保證論文保有學術特色,保證一定的質量。
雖然現在高校文學課,普遍的風氣是只培養學者不培養作家詩人,明顯在學文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讀的多是創作,寫的卻只要求是論文。不說古代有詩賦取士,民國的大學也有過沈從文教小說習作,培養出汪曾祺等作家?,F在,文學創作似乎成了學文學的學生的提不到臺面上來的業余愛好,或者是文學社團才玩的游戲。這種現象也有一定道理,知識可以傳授,而作家卻另靠別才,高校的教學目標不同于作家班,可以理解。但這樣也帶來消極和不足,高校只培養學者和評論家,他們整天談文學,卻是除了論文還是論文,沒有創作實踐便難知作家創作的真滋味。就筆者的三門現代漢詩教學課來說,專業基礎課里的現代漢詩教學不要求,而兩門任選課都有要求,就是學生必須交自己的詩作上來作為作業。在詩歌研究外,筆者從初中開始就寫詩,大學以后的創作才有留存,至今的詩作數量已達270首。發表的少,主要放在網絡博客供自我和網友欣賞,不能算在詩歌創作上有多大成績,卻也有創作實踐的許多經驗之談。
筆者在兩門現代漢詩選修課上,布置學生寫詩作為一次平時作業時,已經從詩歌創作角度給學生講習大量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詩歌,也講習了一部分自己的詩歌,并傳授關于詩歌創作的一些技巧。至于題材和內容則放手隨學生自己。等學生的詩歌習作陸續交上來后,我的現代漢詩教學的兩門任選課,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可以說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了:一是現代漢詩史上的名篇詩歌作品,這是絕對的主業,二是筆者從自己詩創作博客中精選來的內容積極藝術性好的詩作,三便是學生交上來作為作業的詩歌習作。對學生詩歌習作,筆者作為教師都要給他們一首一首地分析評點,對于寫得特別好的還要贈以“才子”、“才女”光榮稱號。學生為此有了詩歌創作實踐經驗,雖然評論他們自己的作品是他們最喜歡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也有學生開玩笑說“學李老師的詩比學文學史上的詩還帶勁”,學生更愛詩歌課的學習了,現代漢詩知識的掌握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自然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現代漢詩教學作為專業選修課與必修課“中國現當代文學”關聯甚密,是對該課程的延伸與深化,又可作為全校公選的通識教育課,具有獨立性,旨在提升人們的詩歌愛好與熱情,培育學習者的人文素質。筆者作為一個愛好詩歌、既創作詩歌又研究詩歌的高校教師,熱心從事現代漢詩教學,不論是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的一部分的現代漢詩教學,還是專業選修課“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講”和外專業通識課“新詩賞析”,都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因而有了上面的體會,愿與熱愛現代漢詩的朋友分享,也愿得專家指正。
2007-10-2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