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批判“運動就是一切”及其現實意義
—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郝貴生
內容摘要: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最終目的算不了什么”是其修正主義的典型思想。列寧揭露批判其實質是臨時應付,遷就眼前的事變,遷就微小的政治變動,忘記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忘記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整個資本主義演進的基本特點,為了實際的或假想的一時的利益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修正主義的政策。列寧一生不僅同伯恩施坦而且同其在俄國的種種修正主義的表現也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且在這種斗爭實踐中豐富、發展、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推動了俄國和世界革命實踐的發展。“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觀點在列寧去世后仍然延續下來,在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史上也有其第二個、第三個階段。毛澤東堅決批判了后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實質。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應該認真看書學習,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并使之轉化為批判修正主義的物質力量,把批判當代修正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
今年是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革命導師列寧誕辰150周年。列寧一生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為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人類共產主義事業做出了極其輝煌和杰出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伯恩施坦的批判。列寧不僅揭露其修正主義的實質、根源、危害性,而且在批判中闡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許多基本觀點和方法。列寧的這種批判不僅有重要的理論和歷史意義,而且對于正在從事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理論中一個核心思想,就是他的“運動就是一切”。那么列寧如何批判這句話?其實質、根源、影響、危害性究竟是什么?這種批判的意義和當代價值是什么呢?
一、列寧如何批判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觀點的?
1、伯恩施坦提出“運動就是一切”的過程及直接含義
“運動就是一切”完整的表述是“運動就是一切,最終目的算不了什么”。這是他在1899年公開出版《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提出的。他說:“我坦白地說,,我對于人們通常所理解的 ‘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非常缺乏愛好和興趣。 這個目的無論是什么,對我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運動就是一切,所謂運動,我指的既是社會的總運動,即社會進步, 也是為促成這一進步而進行的政治和經濟上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他在《崩潰論和殖民政策》一文中還說:“如果人們把社會主義的實現理解為建立一個在一切方面都嚴格執行共產主義規則的社會, 那么我一定要毫不猶豫地聲明, 我覺得這種社會還相當遙遠。 相反, 我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即現在這一代人能夠看到許許多多的社會主義的東西得到實現。”
大家知道,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人類社會也是運動的,人類實踐活動也是運動的。人類的實踐活動都是有目的和追求目標的。但這種追求目的、目標一般可以劃分為長遠目的和眼前目的?;蛘哒f大目標與小目標。這兩種目的、目標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就不一致。一般人們實踐活動既有大目的、又有小目的。不講大目標,只講小目標,就會導致沒有志向,眼光短淺,鼠目寸光。這種實踐活動不可能有大作為。而如果只有大目標,而沒有小目標,這種大目標就會變為空想、脫離實際。正常的人們既要有大目標也要有小目標,小目標要服從大目標。伯恩施坦這句話的字面含義“最終目的算不了什么,或者說微不足道”就是不講大目標,長遠目標、長遠利益,“運動就是一切”就是只講小目標,講事物發展過程中眼前的局部的直接的特別是物質利益。
伯恩施坦這句話實質是針對《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的。大家知道,《宣言》的基本觀點就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最終“消滅私有制”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綱領。實現這個大目標也是無產階級的長遠和根本利益。但“消滅私有制”必須經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不過是消滅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這就需要共產黨人和無產階級進行較長時間的極其艱巨復雜的階級斗爭實踐。但《宣言》這個思想一問世,不僅受到統治階級的歪曲和根本否定,也受到無產階級政黨內部部分成員的否定。如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拉薩爾主義、杜林主義、蘇黎世三人團(伯恩施坦是其中之一)等改良主義派別,尤其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和階級斗爭實踐。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由于資本主義相對進入穩定發展階段,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和。這種改良主義思潮就逐漸在部分國家和第二國際內部占據主導地位。他們認為,“時代變了”、“資本主義變了”,《宣言》中“兩個必然”已經“過時”,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已經“過時”。共產主義只是一種“空想”。“多年前需要進行流血革命才能實現的改革,我們今天只要通過投票、示威游行和類似的威逼手段就可以實現了。”他們打著“反對教條主義”以及“消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希望各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能夠放棄黨的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思想,只著眼于眼前的“運動就是一切”,眼前的運動目標、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就是一切,“只要工人階級精神抖擻地追求眼前的目的, 那么它是否為自己確定了描繪好的最終目的,畢竟是次要的。” 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所謂剝削、壓迫制度用不著炸毀,用不著階級斗爭,只需改良,只需改變無產階級當前的狀況和實現眼前的利益就可以了。這就是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的具體含義。
2、列寧揭露“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的階級實質
列寧認為,伯恩施坦這句話典型表現了其全部修正主義理論的核心思想和實質。他說:“‘運動就是一切,最終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這句風行一時的話,要比許多長篇大論更能表明修正主義的實質。臨時應付,遷就眼前的事變,遷就微小的政治變動,忘記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忘記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整個資本主義演進的基本特點,為了實際的或假想的一時的利益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修正主義的政策。”(《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這句話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臨時應付,遷就眼前事變,遷就微小的政治變動,二是為了眼前的實際的一時利益,而忘記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三是忘記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無產階級不要搞什么階級斗爭、武裝暴動、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實現“虛無縹緲”的、“空想”的“消滅私有制”的共產主義罷了。列寧對這種荒謬觀點還說過:“機會主義就是為著極少數工人的暫時利益而犧牲群眾的根本利益,換句話說,就是一部分工人同資產階級聯合起來反對無產階級群眾。” (《第二國際的破產》,《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89頁)“機會主義者形式上屬于工人政黨這一情況,絲毫也不能抹殺這樣一個事實:機會主義者客觀上是資產階級的政治隊伍,是資產階級影響的傳播者,是資產階級在工人運動中的代理人。”(《第二國際的破產》,《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93—494頁)列寧還認為,這種修正主義的主要內容就是階級合作的思想。他們“ 都主張階級合作,放棄無產階級專政,拒絕革命行動,崇拜資產階級所容許的合法性,不相信無產階級而相信資產階級”(《機會主義和第二國際的破產》,《列寧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3頁)列寧的這種批判與恩格斯生前對改良主義的批判完全是一致的。 恩格斯說:“現在也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從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觀點向工人鼓吹一種凌駕于一切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之上的社會主義,這些人如果不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兇惡的敵人,披著羊皮的豺狼。”(《<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73頁)“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只圖一時的成就而不顧后果,為了運動的現在而犧牲運動的未來,這種做法可能也是出于‘真誠的’動機。但這是機會主義,始終是機會主義,而且‘真誠的’機會主義也許比其他一切機會主義更危險。”(《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74頁)
3、列寧批判“運動就是一切”在哲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理論方面的錯誤觀點
列寧認為,“運動就是一切”只是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核心,其修正主義理論表現在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多個方面。
在哲學方面,伯恩施坦企圖以“新康德主義”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去取代唯物主義,用庸俗進化論取代革命辯證法。因為“運動就是一切”觀點的哲學依據就是康德的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伯恩施坦說:“給社會主義提供純粹唯物主義的論證,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他攻擊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最致命之點”,是妨礙正確認識的“陷阱”。他竭力反對事物發展進程中的飛躍,以此證明改良道路的“正確性”。所以列寧認為:“修正主義是跟在資產階級教授的‘科學’的屁股后面跑。教授們‘回到康德那里去’,修正主義就跟在新康德主義者后面蹣跚而行。教授們重復神父們已經說過一千遍的、反對哲學唯物主義的濫調,修正主義者就帶著傲慢的微笑嘟噥著,說唯物主義早已被‘駁倒’了。教授們輕蔑地把黑格爾視作一條‘死狗’,聳肩鄙視辯證法,而自己卻又宣揚一種比黑格爾唯心主義還要淺薄和庸俗一千倍的唯心主義;修正主義者就跟著他們爬到從哲學上把科學庸俗化的泥潭里面去,用‘簡單的’(和平靜的)‘演進’去代替‘狡猾的’(和革命的)辯證法。教授們拿他們那些唯心主義的和‘批判的’體系去適應占統治地位的中世紀‘哲學’(即神學),以酬報官家給的俸祿,修正主義者就向他們靠攏,竭力把宗教變成‘私人的事情’,不是對現代國家來說而是對先進階級的政黨來說的‘私人的事情’”(《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頁)
在政治經濟學方面,“運動就是一切”依據所謂“經濟發展中的新材料”,反對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和資本主義的“崩潰論”,他們說,集中和大生產排擠小生產的過程,在農業方面根本沒有發生,而在商業和工業方面也進行得極其緩慢。他們說,現在危機已經比較少見、比較微弱了,卡特爾和托拉斯大概會給資本提供根本消除危機的可能。他們說,資本主義正在走向崩潰的“崩潰論”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階級矛盾有減弱和緩和的趨勢。伯恩施坦還說,馬克思的價值理論要加以糾正。《資本論》關于小生產等許多理論書都是錯誤的。列寧評價這種觀點極其方法時說:“從學術上來說,修正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毛病,是他們對一些片面抽出的事實作膚淺的概括,而沒有把它們同整個資本主義制度聯系起來看;從政治上來說,他們的毛病就是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勢必號召農民或推動農民去接受業主的觀點(即資產階級的觀點),而不是推動他們去接受革命無產者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頁)
在政治學說方面,伯恩施坦以“運動就是一切”的觀點出發,提出了一整套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綱領,他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美化資本主義制度“是有伸縮性的,有變化和發展能力的”、用不著“炸毀”,“只需要發展”。他污蔑馬克思主義的暴力革命是“布朗基主義”。他宣言“唯生產力論”,說“一定水平的資本主義發展”是“實現社會主義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只要生產力高度發展,資本主義就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訴諸暴力就成為毫無內容的空話”。他還說普選權可以“成為使人民代表從人民的主人轉變為人民的真正仆人的工具”。他攻擊無產階級專政“屬于較低下的文化”,是“一種倒退”,是“政治上的返祖現象”。他主張“社會民主黨應該改為“改良的黨”。所以列寧說:“在政治方面,修正主義確實想修正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即階級斗爭學說。”(《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頁)列寧還認為,這種放棄階級斗爭和妥協行為令人信服地表明這其“只能模糊群眾的意識,因為這種妥協不是提高,而是降低群眾斗爭的真實意義,把正在斗爭的人同最不能斗爭、最動搖、最容易叛變的人拴在一起。”(《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
4、列寧揭露批判“運動就是一切”在俄國的主要表現“經濟主義”
列寧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時代,馬克思主義同機會主義的斗爭大多局限在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內,而恩格斯去世后,社會主義運動內部同機會主義的斗爭,已經從一個民族、國家現象變成了國際現象。伯恩施坦修正主義觀點也不局限于德國黨內,而且影響到整個第二國際,影響到歐洲大多數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包括俄國工人階級政黨內部,且給俄國的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斗爭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性。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的觀點在俄國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如“合法馬克思主義”、“經濟主義”、“取消派”、“召回派”、孟什維克主義、“超帝國主義論”、布哈林主義等。列寧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批判。因篇幅所限,筆者這里著重簡要介紹“經濟主義”觀點及列寧的批判。
19世紀初,有一些參加了馬克思主義小組的青年知識分子面臨著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工人階級的日益貧困和階級斗爭的逐步尖銳化,受“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觀點的影響,開始在工人隊伍中鼓吹經濟主義。他們認為“工人運動的座右銘是為改善經濟狀況而斗爭”,“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各個階級的經濟利益在歷史上有決定作用,所有無產階級為自己的經濟利益而進行的斗爭對于它的階級發展和解放斗爭應當有首要的意義。”“對每一個盧布工資增加一個戈比,要比社會主義和任何政治更加切實而可貴。”這種經濟主義一是打著“批評自由”、“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思想僵化”的旗號,否定和攻擊馬克思主義。二是崇拜工人運動的自發性,胡說自發的工人運動可以走和平大道到達社會主義的彼岸。三是否認革命理論對工人運動的指導作用,反對向工人群眾灌輸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反對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四是反對建立統一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反對黨對工人運動的領導。五是把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與政治斗爭割裂開來,只搞經濟斗爭,反對政治斗爭。列寧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批判經濟主義,典型的代表作就是1902年所寫的《怎么辦》一書。列寧一是批判這種思潮“無非是機會主義的一個新的變種”,是重復“德國社會民主黨中的伯恩施坦派的議論”,他們的“批評自由”就是“機會主義派在社會民主黨內的自由,就是把社會民主黨變為主張改良的民主政黨的自由,就是把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因素灌輸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的自由。”(《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7頁)二是指出這種從伯恩施坦那里躉來的觀點實際是“敗壞工人群眾的社會主義意識(而社會主義意識則是保障我們獲得勝利的唯一基礎)為代價,換得的卻是一些實行微小改良的冠冕堂皇的草案,這種改良微小到了極點,甚至比從資產階級政府那里爭取到的還要少!”(《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7頁)三是“根據經濟利益起決定作用這一點,決不應當作出經濟斗爭(等于工會斗爭)具有首要意義的結論,因為總的說來,各階級最重大的、決定性的利益只有通過根本的政治改造來滿足,具體說來,無產階級的基本經濟利益只能通過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政治革命來滿足。”(《怎么辦》?!读袑庍x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頁)四是闡明了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對于黨的建設和工人運動的重要意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在醉心于最狹隘的實際活動的偏向同時髦的機會主義說教結合在一起的情況下,必須始終堅持這種思想。”(《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0頁)“現在我們只想指出一點,就是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3頁)工人階級單靠自己的力量只能產生出工聯主義意識,工人的社會民主主義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同資產階級思想體系進行不調和的斗爭。
5、列寧批判俄國特色的“運動就是一切”的哲學依據唯心主義和詭辯論
“運動就是一切” 在俄國的影響和表現也是有特色的多種多樣的。列寧認為,所有這些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觀點其背后的哲學依據就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特別是詭辯論。列寧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批判。
如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以后,俄國社會民主黨內出現了兩股錯誤思潮:一是“取消派”,即認為,革命處于低潮階段,因此要求取消(即解散‘毀壞、廢除、停止)現有的黨組織,放棄黨的綱領、策略和傳統,代之以合法范圍內的活動的不定型的聯盟形式,實質是取消無產階級革命,向沙皇政府投降。二是“召回派”,主張召回在國家杜馬中的黨員代表,反對利用合法組織合法身份進行革命斗爭,只是保持黨的絕對秘密狀態。這兩種錯誤實質都是用主觀主義的方法認識革命失敗后的俄國革命形勢。其代表人物波格丹諾夫、巴扎羅夫、盧那察爾斯基等人為了論證其合理性,就把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和德國哲學家阿芬那留斯共同創立的唯心主義的馬赫主義哲學拿來,于1905年連續出版四本書,狂熱宣傳馬赫主義的唯心主義哲學。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馬赫主義的斗爭已經成為當時哲學領域里的首要任務。于是在1908年寫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全面系統批判了馬赫主義的“世界要素”說、“原則同格”說、“嵌入”說、“思維經驗原則”等荒謬說,以及波格丹諾夫、巴扎羅夫、盧那察爾斯基等人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及認識論的一系列基本觀點。揭示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以及哲學的黨性、唯物史觀等基本原理。
“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觀點為什么在認識俄國革命形勢包括認識帝國主義本質問題上采取的不是唯物主義而都是唯心主義的方法,但他們論證其修正主義觀點時,又都以大量所謂“事實”為依據。究竟什么原因呢?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離開辯證法不可能做到唯物主義地認識自然和社會。而這種離開辯證法的形而上學思想又采取貌似辯證法的詭辯論方法。為了研究與唯物主義密不可分的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思想。列寧1914年在革命繁忙之際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哲學發展史尤其是作為辯證法大師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等著作。完成了其辯證法的研究成果《哲學筆記》,尤其是高度概括和凝練為其精華、核心內容的兩篇短文《辯證法十六要素》、《談談辯證法問題》。
列寧在《辯證法十六要素》第一條指出:“考察的客觀性(不是實例,不是枝節之論,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哲學筆記》,《列寧全集》第55卷,1990年,第190頁)實際是指出運用辯證法達到的最終目的就是認識的客觀性,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把握事物本身。一般人們認識事物最容易出現的現象就是把個別實例、現象、枝節當做事物本身,實質是歪曲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修正主義者考茨基、普列漢諾夫直接或間接否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帝國主義性質,鼓吹和片面夸大戰爭的民族性,號召無產階級站在資產階級政府一邊“保衛祖國”,實際是直接參與到帝國主義國家相互殘殺的侵略戰爭中。列寧揭露了這些人的形而上學特別是詭辯論的思維方式。他們雖然也引用大量原始和新材料,但他們看不到這些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只看到一棵棵的樹木而看不到森林”,“盲目地復寫外表的、偶然的 、紊亂的現象”,“完全不了解其中的內容和意義”,因為他們驚嘆于帝國主義經濟力量的“強大”,而看不見“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
列寧認為,只有掌握全局,抓住本質,才能弄清楚當代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本性,認識戰爭的性質也是如此。他說:“能夠證明戰爭的真實生活性質,確切些說,證明戰爭的真實階級性質的,自然不是戰爭的外交史,而是對所有各交戰大國統治階級的客觀情況的分析。為了說明這種客觀情況,應當利用的,不是一些例子和個別的材料(社會生活現象極其復雜,隨時都可以找到任何數量的例子或個別的材料來證實任何一個論點),而必須是關于所有交戰大國和全世界的經濟生活基礎的材料的總和。”(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1994年,第577—578頁)而考茨基和普列漢諾夫等人卻抓住戰爭中的個別因素和個別實例否定整個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抓住一點表面現象和枝節、實例,拋棄最本質的全面的東西,正是一種典型的詭辯論。列寧說,在用詭辯術偷換辯證法這一崇高事業中,普列漢諾夫創造了新紀錄。這位詭辯家任意抽出某一個“論據”,而黑格爾早就正確地說過,人們完全可以替世上的一切找出“論據”。辯證法要求從發展中去全面地研究某個社會現象,要求把外部的表面的東西歸結于基本的動力,歸結于生產力的發展和階級斗爭。 列寧正是按照辯證法觀點考察戰爭問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掠奪全世界、聯合各國封建主鎮壓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政治的繼續,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對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是非正義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態度和策略不是站在本國資產階級政府一邊“保衛祖國”,而是利用戰爭危機來反對本國政府,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此外,列寧在多部著作中還深入揭露和批判了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觀點的深刻的社會歷史、階級和認識論根源。
二、列寧批判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修正主義觀點的現實意義
從列寧反對修正主義的斗爭實踐中給我們一個啟發,必須把反對修正主義提高到黨的建設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極其重要的地位上來。毛澤東上世紀50、60年代就特別強調我們黨要把反對國際和我們黨內修正主義的斗爭提到極其重要地日程上來。強調要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他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于修正主義的批判。他還說:“修正主義上臺,就是資本主義上臺,而且是最壞的資本主義,是法西斯主義。”“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你們怎么辦?很可能出,這是最危險的。”但是毛主席去世后,特別是真理標準大討論和81年那個《決議》后,“修正主義”概念就從我們黨的各種文件和領導人講話中徹底消失了。實踐證明修正主義現象和傾向仍然存在,而且絕不亞于列寧批判的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思潮。我們學習研究列寧批判“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斗爭最重要的現實意義就是要識別和批判當代的特別是中國的修正主義思潮,并把這種斗爭進行到底!
1、正視和承認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觀點當代影響及其危害性
馬克思主義是唯物主義者。實事求是仍然是中國共產黨人觀察認識當代中國和世界形勢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列寧在100多年前,對伯恩施坦的“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及其在俄國的表現進行了極其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列寧認為,修正主義不是個別現象和個別人物,而是社會歷史現象。這種修正主義并沒有隨著列寧的去世自動消亡,而是一直延續到今天,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包括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危害性仍然極其嚴重。這些具體思潮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泛濫。赫魯曉夫“土豆加牛肉”的共產主義與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蘇聯解體后,否定列寧和斯大林的錯誤思潮。中國當代社會出現的歪曲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和否定政治掛帥的“經濟建設中心論”。否定帝國主義對內剝削壓迫對外侵略擴張的本性,鼓吹階級合作不要階級斗爭的世界“和平與發展”論。如果說,赫魯曉夫是延續伯恩施坦“運動就是一切”修正主義思潮發展的第二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那么中國D就是國際共運史上修正主義發展的第三個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修正主義的上述具體思潮雖然變化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與列寧所批判揭露的“運動就是一切”及其俄國的表現都有以下共同實質和特征:
第一,他們直接或間接否定消滅私有制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必要性。“運動就是一切”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最終目的算不了什么”,也就是不能再考慮消滅私有制的共產主義的大目標,共產黨人的最高綱領應該丟掉了。如“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否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是所有制問題。他們在根本不觸動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堅決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不去消滅私有制,把所謂“民主”抬高甚至作為“社會主義”的唯一特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雖然也提“共產主義”,但基本不提“消滅私有制”,而且強化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第二,他們歪曲“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共產主義確實有許多特征,包括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但共產主義的最顯著特征還是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生產資料公有制、按需分配和計劃經濟等等等。但上述思潮只是把物質豐富、富裕生活和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的唯一目標。如1959年赫魯曉夫從美國回國下飛機感慨美國人真有錢啊,于是他提出一個口號,要蘇聯1980年建成共產主義,而且把共產主義解釋成 “要讓蘇聯人民隨時能吃上土豆燒牛肉那樣的好菜”。再如2005年在北京大學召開的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上,原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大會發言的題目就是《馬克思主義真諦是讓勞動者過上好日子》。這種離開公有制和消滅階級的所謂經濟發展的“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顯然就是只顧眼前、局部經濟利益忘記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運動就是一切”的思想,是對科學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歪曲。
第三,他們歪曲馬克思主義經濟與政治的關系。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是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其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之一就是唯物史觀關于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即經濟利益起最終決定作用的觀點,借此推論經濟斗爭具有首要意義的觀點。赫魯曉夫用所謂“物質刺激”,偷換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實行資本主義的利潤原則,發展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瓦解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中國當代D等人也是借口社會基本矛盾原理中生產力最終起決定作用的觀點推出“經濟”統帥“政治”的錯誤觀點。如在黨的基本路線表述中,用“經濟建設為中心”統帥“四項基本原則”,而非“四項基本原則”統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就完全否定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思想。再如,社會主義本質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政治上的無產階級專政。但這種思潮單純從解放生產力的角度解讀社會主義的本質。所以列寧反復講,不應當根據經濟利益起決定作用這一點,作出經濟斗爭具有首要意義的結論,任何經濟建設必須服從于政治,無產階級的基本經濟利益只能通過公有制和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政治革命來滿足。
第四,他們不講階級斗爭,不講階級分析方法,不講無產階級專政。赫魯曉夫取消無產階級專政,鼓吹“全民國家”。戈爾巴喬夫“人類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思維”就把抽象的人類利益高居于無產階級根本利益至上。 中國當代社會也大講特講“政治意識”,大講特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卻不講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不講階級斗爭,抹殺或混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私有制和公有制的根本對立,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資本、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三個概念,但實質完全是一回事。在“市場經濟”前面冠之于“社會主義”的大帽子,就是驢頭不對馬嘴的行為,是以社會主義招牌之名,行資本主義復辟之實。《共產黨宣言》的最大貢獻就是揭示了人類社會最大的對立就是作為否定因素的社會主義與作為肯定因素的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對內剝削壓迫,對外侵略擴張。兩次世界大的根源是帝國主義制度,二戰以后,局部戰爭始終沒有停止。帝國主義亡我之心始終不死。當今的世界抗“疫”斗爭已經為更多的確鑿事實證明,就是美帝國主義對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發動的一場企圖滅絕人類的生物戰爭。如此狀況怎么能夠說時代的本質是“和平與發展”呢?怎么能夠搞階級合作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呢?怎么能夠把“韜光養晦”作為中國外交戰略原則呢?這種“韜光養晦”實質就是放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是變相的投降書。
第五,他們的哲學依據都是唯心主義和詭辯論。上述所有這些思潮都有他們的所謂“事實”依據、“現象”依據、“實例”依據,但他們都只是“現象”、“實例”,個別,而不是“自在之物”本身、不是事物的本質,其思想方法是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詭辯論。如中國1978年開展的所謂真理標準思想討論中的“實踐”就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概念,而是主觀主義的感覺論。那個提出所謂真理標準思想的南京大學某教授的“實踐”就是他片面的主觀主義的個人感受,而非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凡是依據所謂“唯一標準”的證明繼續革命理論是錯誤的“實踐”都不是毛主席所說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科學實驗三項偉大的革命運動”的物質實踐,而是唯心主義的實踐。赫魯曉夫宣揚其修正主義觀點時,把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時期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歪曲為只是“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九評”中的第九評指出,“這是徹頭徹尾的詭辯”。中國D的“摸論”、“貓論”、“不爭論”、“小康社會論”、“部分人富裕論”,以及借口市場、計劃都是手段推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也都是手段的思維方式都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和詭辯論。都是自覺不自覺地模仿和照搬伯恩施坦及俄國修正主義的思維方式。
2、要敢于斗爭和擁有斗爭的武器
第一要敢于和善于斗爭。毛主席早在1957年《正處》中就強調要反對修正主義。他說:“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里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人民民主專政和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后,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斗爭,包括思想方面的斗爭。而在這個斗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他領導中國共產黨在上世紀60年代初與原蘇共的“九評”論戰就是對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批判,之后對當時黨內最大的兩個走資派的批判斗爭也是對中國的修正主義思潮的批判。去年,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共產黨人要發揚“斗爭”精神,這種斗爭就應該包括同當代形形色色的修正主義思想的斗爭。同時在敢于斗爭的同時,也要講究斗爭策略。
第二是要有斗爭的武器。這種武器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武器,也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列寧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斗爭實踐中,反復強調要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著作。特別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是革命,是階級斗爭,是消滅私有制。社會主義就是成長著的共產主義同衰亡的資本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離開階級和階級斗爭講政治和社會主義都是胡說八道。特別是《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費爾巴哈論》等著作,認為這些著作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毛主席也曾經向全黨多次發出號召,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我黨懂馬列的不多。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馬列主義,懂的多一些更好,就是說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他晚年特別強調要學習研究列寧的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系列論述。不真正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揭露批判現代修正主義如何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販賣其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貨色的。二就是物質武器。批判修正主義的生力軍不是官員和知識分子,而是工農為主的人民群眾。馬克思早年就說過,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無產階級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與無產階級的結合,才能真正轉化為改造世界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真正的物質力量。同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只有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為無產階級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掌握,并自覺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社會現實問題,分析認識當代中國“特色”的修正主義的表現、實質、根源及危害性,就一定能夠轉化為反對修正主義的物質力量,就一定打贏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的斗爭。
2020年4月30日
相關文章
- 郝貴生:毛主席對列寧哲學思想的學習與應用
- 郝貴生:我們究竟如何搞“紀念”活動?
- 《資本論》與唯物辯證法: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 郝貴生:經濟利益起決定作用不能推導出經濟斗爭有首要意義的結論——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 郝貴生:究竟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 ——列寧《我們的綱領》學習批注
- 堅持列寧主義的斗爭精神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訪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書林教授
- 后伯尼·桑德斯時代,重讀列寧的《怎么辦?》
- 白鋼|顛倒的“主奴辯證法”
- 郝貴生|論列寧《哲學筆記》的當代價值 ——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 與革命者共話:略談機會主義——紀念革命導師列寧誕辰150周年
- 列寧主義視閾下的工人運動:階級運動和民族運動的統一——為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所作
-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列寧依然活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