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萬歲!
—學習習近平“五一”節講話
郝貴生
新華社報道,今年“五一”節中央召開的勞模表彰大會是36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不僅如此,習近平會上講話也是30多年來領導人闡發 “勞動”思想最為深刻的一次。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中學學習社會發展史,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是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最著名的一個論斷,也是全部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基本的一個觀點。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舊唯物主義的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但社會歷史中的“物質”因素不是舊唯物主義中所說的純粹自然界,而是人的物質生活本身即“勞動”。亞當·斯密和黑格爾把 “勞動”概念引入到理論中,亞當·斯密提出了“勞動價值論”,黑格爾把“勞動”看作連接人和自然界的紐帶,但因為黑格爾哲學是唯心主義的,所以他的“勞動”還是精神性活動。馬克思恩格斯繼承了他們的思想,并給予唯物主義改造,闡明“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勞動是理解人類歷史的奧秘和鑰匙。特別是《資本論》對“勞動”概念做了全方位的深入闡發。他說:“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頁)馬克思接著還闡發了勞動的三要素(有目的活動、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和三個顯著特點(有意識的活動、客觀的活動、社會歷史性的活動)。馬克思正是把這一最基本思想作為邏輯的出發點,闡發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階級斗爭觀點等唯物史觀原理。在經濟學領域,也是從勞動觀點出發,闡發了勞動二重性原理、勞動價值論、貨幣本質論、剩余價值論、資本本質論、資本主義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論等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的《資本論》實質是“勞動論”,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理論的實質、精髓就是高揚勞動、高揚勞動者,是為勞動者實現最終解放的學說。而人類以往的主要或全部文化的實質是貶低勞動、貶低勞動者、壓迫、剝削勞動者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從其一誕生,就始終支持無產階級和一切勞動者反抗剝削和壓迫制度的活動,并為這種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189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確立,是世界無產階級斗爭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的證明和勝利。列寧領導十月革命、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就是勞動者實現自身解放的偉大實踐,也是“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勞動者是歷史主人”思想的勝利。
勞動者參加管理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
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文化,也是貶低勞動和勞動者的文化,“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就是這種文化實質的典型表述。這種文化支配下的私有制就是勞動者受剝削壓迫、被統治的制度。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本質上是這種文化的根本顛倒,也是這種制度的根本顛倒。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解最深刻、能夠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最優秀、最杰出的領袖人物,他的全部思想也都是從馬克思勞動思想展開的且帶有中國特點的內容。他在開國大典上喊出“人民萬歲”口號實質也是“勞動萬歲”、“勞動者萬歲”。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實質是為勞動者的服務,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是為勞動者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勞動者面前,一切共產黨人包括握有權力的各級領導者甚至中央領導永遠是勞動者的仆人,勞動者永遠有批評、教育、監督各級權力者的責任和權利。毛澤東進北京之前強調“兩個務必”和“不當李自成”思想實質就是擔心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重新回到當奴隸的社會。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后,并不意味著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徹底鞏固。那種貶低勞動、貶低勞動者的形形色色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思想仍然極其頑固地存在于相當多的權力者和知識分子頭腦中,同時,社會主義公有制度本身存在的但又不能根本取消的馬克思主義所講的“資產階級權利”現象仍然存在,這就很可能為那些貶低勞動和勞動者思想的權力者和知識分子所利用和擴大,在經濟和政治制度上逐步和最終改變“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因此,對于共產黨人來說,面臨著一個極其重要的根本任務就是如何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毛澤東一方面從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多次強調共產黨人不能忘記共產主義的大目標,強調中國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遠、更偉大、更艱巨,多次闡發向勞動者學習、“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等群眾史觀,強調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普通勞動者。另一方面就是從制度上進行改革,其最終目的就是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所說的,最大限度地落實勞動者管理國家社會的權利。他說,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各種文化教育的權利,“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129頁)1960年毛澤東批示的《鞍鋼憲法》其中的“兩參”思想就是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1963年在浙江省七個關于干部參加勞動的材料批語中,強調一定要落實好這項制度,并指出這“是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第293頁)“六·二六”醫療隊和上山下鄉運動都是為了落實知識分子為最基層的工農勞動者服務,并自覺樹立為勞動者服務的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實踐。也正是在毛澤東時代,大批最基層的普通勞動者逐步成為黨和國家各級領導者。如大家所熟悉的陳永貴、吳桂賢、尉鳳英、呂玉蘭等。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也是毛澤東落實馬克思勞動思想的最偉大貢獻。
“勞動”又重新被貶斥
文革以后,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遭到徹底否定,其所體現和包含的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也不同程度地或徹底被否定。
批判毛澤東時代一個重要罪狀就是把干部參加五七勞動、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結合道路、醫療隊下鄉歪曲為不重視文化、不重視知識、不重視人才,是迫害知識分子。改革開放初期一個響亮口號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大批特批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思想。其實,毛澤東說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學的知識越多越有害于社會”,把“一定條件”去掉,作為論敵的對立面加以批判,是典型的詭辯論手法。毛澤東本身就是最重視知識的典范,毛澤東反對的是脫離勞動實際的知識、是離開政治方向的知識。毛澤東強調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向勞動者學習正是強調知識分子要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知識,要轉變世界觀,知識要為勞動者服務。而一些人卻只字不提“尊重勞動”,這種所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就是重新回到傳統文化中“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教育方針上,把培養“普通勞動者”思想偷換為“人才”思想,實際是把學生培養為脫離勞動、脫離工農、脫離艱苦的“人上人”。中國當今火箭般涌現出來的那么多的博士、教授、博導、海歸有多少是為勞動者服務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呢?
按照唯物史觀理論,勞動者能否成為企業和國家的主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占有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是人民群眾能夠成為主人的最重要的經濟制度的保證。然而改革從一開始,就把突破口放在改制上,小崗村就是典型。當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方式不能保障農民的生活時,迫使大批農民離鄉背井到城市打工,淪為馬克思所批判的那種雇傭工人。隨之,國有企業也逐步私有化,大批工人下崗,徹底成為改革的犧牲品。后又建立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使名義上還是國有的企業,也完全按照市場經濟以追求企業最大利潤為主要目的生產方式,企業管理者和工人也變相變為雇傭關系。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也逐步改換為按資分配原則、按權分配原則。“勞動關榮”、“勞動者偉大”思想完全消失了。整個社會不是鼓勵勞動致富,而是鼓勵權力致富、資本致富、財產致富、歪門邪道致富。甚至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鼓吹“增加勞動者的財產性收入”,其實就是非勞動性收入。當擁有財產的人依靠財產增加收入,這部分收入難道不是另一部分勞動者勞動創造的嗎?難道不是對另一部分勞動者勞動的占有和剝削嗎?共產黨人的政治報告怎么能夠如此宣揚和鼓吹“剝削有理”呢?這里還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思想嗎?中國當代社會貧富差距基尼系數已達0.47,超過世界平均0.44以上。這還叫社會主義國家嗎?
為體現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權利,毛澤東時代的各級黨代會、人代會,工農群眾的比例相當高,工農代表1975年四屆人大為51.1%。然而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比例逐步下降。工農代表1983年六屆人大為28.6%,1993年八屆人大為20.6%,2003年十屆人大不足4%,2013年12屆人大有所增加也僅為13.4%。無聊是黨代會,還是人代會,其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制定和審議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同時對以往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有追究責任和彈劾的權利。可是幾十年來的黨代會、人代會有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審議和追究責任的狀況嗎?許多黨代表、人大代表真正成為“三個代表”即學習代表、舉手代表、傳達代表,參政、議政、彈劾的權利完全丟失了。地方黨代會、人代會也是如此。毛澤東時代《憲法》給予人民群眾的“四大”權利以及罷工等具體權利完全被剝奪。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重大理論、路線、政策、方針的不同見解和對權力者的批評、建議,沒有正當的途徑和渠道反映到最高決策者手里。人們群眾不僅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也受壓迫。所謂依法治國,在一定意義上變成了依法治民、治勞動者、治弱勢者。前不久發生于太原的農民工周秀云被警察致死就是其典型事件嗎?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勞動者已經淪為“弱勢群體”,其經濟和政治地位不斷下降,主體、主人翁地位早就喪失了。這是確鑿的不爭的客觀事實。
希望能夠真正形成勞動四個“最”的社會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講了許多高揚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念的思想。例如他講,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因此,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 “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 “我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值得尊重和鼓勵;一切創造,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勵。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全社會都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勞動者,都不能貪圖不勞而獲的生活。”“我們一定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障和不斷發展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民主權利。”應該說,這些內容講得非常好。但筆者也有兩點不滿意地方:一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的評價不實事求是。文中說:“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通過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啟發職工群眾覺悟,教育引導勞動群眾,團結帶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毛澤東時代是如此,而且每年五一都搞大規模的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勞動者真正感覺到在過“勞動節”。改革開放以來就逐步甚至完全放棄了。不僅勞動者的經濟、政治地位大大下降,名義上的“勞動節”實際變成了商家的“黃金周”,勞動者完全感覺不到 慶祝自己節日的氣氛。二是沒有真正找到落實的具體途徑和根源。正因為沒有對近30多年狀況作出實事求是評價,也就沒有找到落實的根本途徑、措施、方法。因此要具體落實習近平的講話精神,必須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路線。毛澤東說,思想政治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念不是孤立的一個觀點,它與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其它所有基本原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毛澤東時代之所以能夠落實勞動關榮、偉大、勞動者做社會主人等思想,根本原因是確立了階級斗爭為綱的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中國當代沒有一次真正的撥亂反正和思想解放運動,形成四個“尊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做到勞動四個“最”(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樹立三個“勞動”理念(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就只能是空話。上屆領導人也曾經講過“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實踐中不是完全落空了嗎?
第二,必須改變私有化和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勞動和勞動者以往社會中之所以受貶斥、受剝削、受壓迫,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公有的經濟制度就是遵循《共產黨宣言》中“消滅私有制”的思想。社會主義改革也是逐步完善公有的經濟制度。但是近30多年,恰恰以改革為名,改公有制為私有制、改計劃經濟體制為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幾乎原封不動照搬過來。這是勞動者重回舊社會的經濟、政治地位最根本的經濟根源。當今所謂的“混合”所有制,實質仍是私有制。因此不扭轉改革的根本方向,一切所謂落實“勞動光榮、偉大”和“勞動者當家作主”都是空話
第三,政治上必須給予人民群眾真正的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權利。
從勞動史觀、群眾史觀角度解讀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所以毛澤東把勞動者管理國家和社會看做社會主義制度下最大最根本的權利。他所賦予人民群眾的四大權利以及各種改革措施無不體現這種思想。今天要做到習近平講話中所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障和不斷發展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民主權利”,那就把這種權利具體化、細化,重新恢復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的四大權利,給予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途徑、渠道、方式、方法真正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和對各級領導者包括中央領導的批評、建議和監督權利。嚴厲打擊對人民群眾上訪行為的堵截和打擊報復。同時徹底改革當今各級黨代會、人代會代表的產生方法,把真正能夠代表大多數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同時有參政議政能力的普通工農群眾選入到代表行列。
第四,必須真正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指導。十八大以后,習近平有一句非常振奮人心的話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能丟,丟了就要丟掉根本”。“勞動光榮、偉大”等觀念恰恰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原理。但馬克思主義絕不只是這一原理,它與所有基本原理都是相互聯系的統一的整體。因此真正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就必須理解和掌握包括這一思想在內的整個馬克思主義及其精髓、實質。但必須正視的一個客觀事實,幾十年來,全黨沒有多少人學習馬列、毛主席著作了,各級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水平急劇下降,甚至有某些領導者把反馬非馬的普適價值理論、儒家文化自覺不自覺地作為中國改革的指導思想。這是導致整個社會腐敗越發嚴重、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風氣惡化、人民主體地位下降等社會問題的最重要的思想根源。所以中國的當務之急就是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者老老實實讀些馬列毛主席的書,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并自覺用來指導實踐。領導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落實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
第五,必須對包括英雄史觀在內的一切剝削階級文化進行深入細致的批判。
勞動史觀必然導出群眾史觀,群眾史觀的對立面是英雄史觀。貶低勞動和勞動者的思想必然鼓吹英雄豪杰創造歷史、大人物創造歷史、思想家創造歷史、權力者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勞心者治人,老力者治于人”就是中國英雄史觀的典型表述。普適價值實質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人道主義理論,它盡管一再高揚“人”,但這個人不是“勞動者”,而是資產階級,因此其本質也是英雄史觀。真正貫徹勞動史觀亦即群眾史觀,必須批判英雄史觀。而中國當代社會封建社會遺留的英雄史觀思想影響根深蒂固,又與西方普適價值中的英雄史觀相結合,構成了中國當代實現四個“尊重”、四個“最”、三個“勞動”觀念的最大的思想障礙。例如去年江蘇昆山的爆炸事件揭露出來的昆山領導把資本家當做能人、恩人、親人,把勞動模范、政協、人大代表奉送給資本家,不就是英雄史觀的典型表現嗎?不對這種文化進行徹底的揭露和批判,不從經濟和政治制度尋找爆炸根源,只是單純歸結為安全事故,談何實現勞動關榮、勞動者偉大、勞動者當家做主人的時代?周秀云事件中太原企業、太原公檢法、中央電視臺依靠權勢暴露的蠻橫無理、胡攪蠻纏的態度也是英雄史觀的典型表現。因此,能否給予周秀云事件以公平、合理、合法的解決,也是考驗中國當代社會是否真正落實習近平講話精神的試金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