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主張實行單一公有制經濟的不太多,反對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主張實行私有化的人卻不少。其中有些人不是直截了當地反對,而是歪曲地引用幾句經典作家的話,目的是為了更加保險,更有欺騙性。對于這種行徑,一出現就有人著文加以澄清,但這樣做的人全然不予理會,今天這樣說過了,明天照樣這么說,或者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人中,張三這么說了,李四也這么說。事實表明,澄清這種是非遠未終止。本文擬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冢是否反對社會主義國有經濟談點看法。
一、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國有經濟違背馬克思所講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最重要的話”嗎?
持此論點的大有人在。這里僅舉一例。
一位論者說:“列寧、斯大林,包括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在革命取得成功后,忽視馬克思關于在‘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這句最重要的話,把公有制異化為政府所有制,實際上變成對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剝奪,這是前蘇聯、東歐與改革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失敗的根源。”那么,沒“異化”的公有制是什么呢?論者回答說:“馬克思對公有制的定義,就是讓自然人擁有生產資料,人人有份。這就是社會化,這就是公有制,而不是政府所有制。”他還把國有制說成是“官有制”、“高度壟斷的總資本家”。
論者是圍繞馬克思所講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展開論述的。這就要看看馬克思是怎么講的。馬克思的話見于《資本論》第一卷第32章中講到“資本主義積累的必然趨勢”時寫道:“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的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這段話,是馬克思對包括資本的原始積累在內的資本積累的總結,也是對資本主義實質的概括。從資本的原始積累來說,它是在剝奪小生產即“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而建立起來的。它建立起來以后,勞動者同生產資料就相分離、相對立起來了。勞動者只有把勞動力出賣給生產資料所有者,才能進行生產。一旦進入勞動過程,勞動者“已經不再屬于自己”,“他們本身不過是資本的一種特殊存在方式”。在取代資本主義的新社會中,勞動者既是生產資料共同占有的一分子,又是聯合勞動的一名成員。這時,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再不是相分離、相對立,而是相統一、相結合的。所謂“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是以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直接結合而言的。但二者又有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后者是以“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即以公有制為基礎的。
對馬克思這段話,恩格斯在讀給馬克思聽過的《反杜林論》中曾專門作過解釋。他在引用馬克思的話后說:“可見,靠剝奪剝奪者而建立起來的狀態,被稱為以土地和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制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的恢復。對任何一個懂德語的人來說,這也就是說,社會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涉及產品,那就是涉及消費品。”盡管在堅信馬克思主義的學者中,對恩格斯的解釋小有差別,但沒有誰認為馬克思的話是要把國有企業拆散分給個人。
至于論者編造的馬克思關于“公有制”的定義,純系對馬克思的誣蔑。“讓自然人擁有生產資料,人人有份”,即使在原始社會也不是這樣。原始社會也沒有國家和法律,沒有法律上與法人相區別的作為民事權利和義務主體的自然人即我國和一些國家稱為公民的人。
二、恩格斯批判的是全民所有制的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嗎?
自稱對改革和發展的爭論有發言權的高尚全不厭其煩地講:“恩格斯早就批判過那種把國有化直接等同于社會主義的觀點”。就說到這里,似乎還聽不出什么毛病,但他說詳細了就看出是什么意思了。他在2006年《改革內參》上說:“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能作為衡量是否社會主義的標準,這已經為無數的歷史事實所證實。歷史上德國曾實行過國家社會主義。德國拉薩爾打著維護國家利益的旗號,鼓吹過國家社會主義。俾斯麥政府宣布把鐵路、煙草公司等經濟部門收歸國有,把國有化措施作為所謂‘建立社會主義’。”接著論者引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一條注解中的話說:“自從俾斯麥致力于國有化以來,出現了一種冒牌的社會主義,它有時甚至墮落為某些奴才氣,無條件地把任何一種國有化,甚至俾斯麥的國有化,都說成社會主義的。顯然,如果煙草國營是社會主義的,那么拿破侖和梅特涅也應該算入社會主義創始人之列了。”“俾斯麥并非考慮經濟上的必要,而只是為了使鐵路能夠更好地適用于戰時,只是為了把鐵路官員訓練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為了取得一種不依賴于議會決定的新的收入來源而把普魯士的鐵路干線收歸國有,這無論如何不是社會主義的步驟,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間接的,既不是自覺的,也不是不自覺的,否則,皇家海外貿易公司、皇家陶瓷廠,甚至陸軍被服廠,也都是社會主義的設施了。”
必須指出,論者引用恩格斯《反杜林論》注中的這些話,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片面引用的。人們都知道,“注”是為了加強正文的,而論者引用“注”只字未提正文談什么,即注什么。此其一。其二,論者完全回避了恩格斯所闡述的特殊國有化(國有經濟)的階級本質,而注正是與此相聯系的。其三,對于恩格斯指出的資產階級國有化(國有經濟)為“社會本身占有一切生產力作準備”,論者完全不予理睬。現就此略作點明。
在論者引用的注中,恩格斯頭一句就交代了他在正文中說“不得不”是什么意思。這就是,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而迫使資本家結合起來組成各種股份公司現在已經不夠了,進一步激化的矛盾,迫使“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式代表——國家不得不承擔起對生產的領導”。
資產階級國家把某些部門和企業收過來,改變沒改變這些部門和企業的資本主義性質呢?恩格斯作出了明確的回答:“無論轉化為股份公司,還是轉化為國家財產,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股份公司不必說了,轉化為國家財產為什么同樣沒有改變其資本主義性質昵?因為“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產力據為己有,就越是成為真正的總資本家,越是剝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用勞動者,無產者。資本關系并沒有被消滅,反而被推到了頂點。”
最后,恩格斯從資產階級企圖通過國有化來擺脫危機中,看到了“它包含著解決沖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決沖突的線索”,“意味著達到了一個新的為社會本身占有一切生產力作準備的階段”。這就是通過社會主義革命由全體人民占有生產資料,使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并在生產力高度發展,階級和階級差別逐步消滅,人們的思想覺悟極大提高的條件下,實現共產主義。
以上這些充分說明,恩格斯批判的是冒牌社會主義所鼓吹和推行的國有化,是把資產階級國有化等同于社會主義的觀點,根本不是全民所有制的社會主義國有經濟。下邊我們將要指出,對于后者無論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力主的。
三、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國有經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論點”嗎?
吳敬璉先生多次指責“斯大林的社會主義經濟定義帶有明顯的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烈批評過的‘國家迷信’的色彩,并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論點。”
斯大林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公有制應占絕對統治地位。公有制分兩種形式,即國家所有制和合作社集體農莊所有制。與此相適應,有兩種社會主義經濟:國營經濟和合作社(集體)經濟。而國家所有制經濟是高級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主導的和決定的作用。從論者的指責中可以看出,他們說的“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論點”的,指的是國家所有制。
那就讓我們考察一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此是怎樣看的。
稍有馬克思主義常識的人都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及其運動規律,指出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的矛盾,要求生產資料歸整個社會占有。而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無產階級是完成這一變革的基本力量。同時,這也是雇傭勞動者從資本的盤剝下解放出來的根本條件。在剩余價值理論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社會主義又進一步告訴我們: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使自己“上升為統治階級”,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這里不僅明確指出要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里,而且指出這時的國家就是“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類似的話,大量出現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著作中。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談到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時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迫使人們把大規模的社會化的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這個變革的道路。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并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把生產資料集中在自己的國家手里,這是本階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在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否定者說來,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論斷,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論點”。其實,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論點的不是別人,正是論者自己。那么他的說法符合誰的論點呢?符合早已過時的亞當·斯密所宣揚的自由放任主義的論點,符合新自由主義者作為毒藥向發展中國家推銷的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論點。
至于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國有經濟,是“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烈批評過的‘國家迷信’”,完全是論者采取張冠李戴的手法杜撰出來的。
對“國家的迷信”的提法,直接出于恩格斯為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1891年單行本寫的序言。原話是:對于“打碎舊的國家政權而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國家政權來代替的情形,《內戰》第三章已經作了詳細的描述。但是這里再一次簡單扼要地談談這個問題還是有必要的,因為正是在德國,來自哲學的對國家的迷信,已經進入到資產階級甚至很多工人的一般意識之中”。這種“對國家的迷信”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認為“全社會的公共事務和公共利益只能像迄今為止那樣,由國家和國家的地位優越的官吏來處理和維護”。這種迷信顯然是同馬克思總結巴黎公社經驗得出的“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必須把它打碎,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機器的結論相對立的。當時,誰是對舊的國家政權的迷信者昵?是拉薩爾派。他們只承認改良,反對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的革命。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薩爾等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考茨基滑進機會主義泥坑后,同樣是個舊國家的迷信者。列寧像馬克思、恩格斯批判拉薩爾派一樣,尖銳地批判了考茨基的錯誤觀點,指出:“馬克思早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勝利了的工人階級需要什么樣的國家時就說過:‘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現在,一個自以為仍然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人竟出來說,已經全部組織起來并同資本進行‘決戰’的無產階級,不應該把自己的階級組織變成國家組織。恩格斯在1891年所說的‘在德國已經轉到資產階級甚至很多工人的一般意識中去’的‘對國家的迷信’,就是考茨基在這里所暴露出來的東西。……不要破壞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不要用無產階級的‘國家組織’去代替資產階級的‘國家組織’!”
“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烈批評過的‘國家迷信’”究竟是什么,本已清清楚楚。可是,作為一名當紅的經濟學家,又是“民間修憲”的頭面人物,居然把兩種根本不同性質的國家混為一談,居然把拉薩爾、考茨基等所宣揚的機會主義觀點強加在馬克思主義繼承人的頭上。這除了無知或惡意歪曲以外,還能作什么別的解釋?
四、一些論者曲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話的目的何在?
簡單說,目的就是否定或離開我國正在實行的科學社會主義。對此,他們中的不少人是毫不回避的。
如有的說,以開創重建個人所有制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將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有人說:“現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社會主義因素(即馬克思說的胚胎)就已大大高于和多于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看來,西方發達國家‘和平長入’社會主義,很可能在‘共產黨國家’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成社會主義)之前”,“二十一世紀將是兩種制度不斷趨同,逐步向人道、民主社會主義過渡的世紀。”
有人極力主張搞民本經濟,搞人民社會主義。論者采取問答式。問道:“什么是民本經濟呢?”回答:“就是以民為本,立足于民,民有、民營、民享的經濟,也就是老百姓經濟,民本經濟是相對官本經濟而言的,其主要特點就是:社會投資以民間投資為主,經濟形式以民營為主,社會事業以民辦為主,政府管理以制造環境為主。”以這樣的經濟為基礎的社會,就是“人民社會主義”。如果這樣,哪里還有公有制為主體、全民所有制的國有經濟為主導呢?改變了黨和國家早已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還能叫社會主義嗎?由此也不難看出,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人民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去有多遠了。
前面提到的那位著名經濟學家以定義的語氣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公平”。2013年10月16日在接受鳳凰網記者采訪時,他又說:“社會主義與否跟國有不國有沒什么關系”。其實他早在2007年就說過:“一個國家是否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并不是由國有經濟所占份額多寡所決定的。”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以其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決定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不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基礎,還能是社會主義國家嗎?上述論者不是不知道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他們之所以要把所傾銷的民主社會主義和名為社會主義實為新自由主義之類的貨色,歪曲地引用幾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話加以掩飾,就是為了以假亂真。但是,假就是假,“亂”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不能等閑視之,任其泛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