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時局,講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何以科學(之一)
按:2014年4月6日,應(yīng)《烏有之鄉(xiāng)》要求,我在成都做了題為《馬克思主義何以科學》的講座。下面,我把講座發(fā)言稿分期掛出來,供大家參考、交流、批判。
來這里之前,有朋友問我:“你能不能講一下時局,做點預測?”我說:“時局和預測,我已經(jīng)寫過文章了。再講,就是低水平重復。”
看到朋友有些失望,我說:如果實在要說點什么,那我就引用毛主席的兩句詩:“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前一句是時局,后一句是預測。
諸位不遠千里來到蜀國,總想聽點新鮮的吧?所以,今天我不講時局,也不做預測,那我講什么呢?我給大家討論一下“方法”。什么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題目是:馬克思主義何以科學?
我先解讀一下講座的題目。這個題目包含兩個關(guān)鍵詞:(1)馬克思主義;(2)科學。這兩個關(guān)鍵詞是什么意思?
按公認的說法,“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工人運動實踐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包括三個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什么是“科學”?按詞典的解釋:科學是在社會實踐基礎(chǔ)上歷史地形成的和不斷發(fā)展的關(guān)于自然、社會和思維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
題目中有一個連接詞:何以。所謂“何以”,就是“憑什么”的意思。把兩個關(guān)鍵詞連接起來,題目的意思就是:“馬克思主義憑什么是科學?”
聽說我要講這個題目,《烏有之鄉(xiāng)》的工作人員提醒我:“聽講座的,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yè)都有”。擔心我整枯燥的理論,諸位聽不下去。我說:右派反對馬克思主義也就罷了,左派也有不少人拒絕馬克思主義。所以,我有義務(wù)做點馬克思主義的科普工作。
問題是,陽春白雪,和者蓋寡;下里巴人,應(yīng)者云集。怎么辦?我得盡量講通俗一些??墒?,“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容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卻并不容易。
如果諸位覺得我的講座很膚淺,說明在座的各位水平很高;如果諸位覺得我講的很晦澀,聽不懂,那就說明我的水平有限,尚需努力。“深入淺出”是需要真本事的,我的講座只是盡力而為吧。
理由很搞笑
——馬克思主義何以科學(之二)
為什么要討論“馬克思主義何以科學”?這與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遭遇有關(guān)。今天在“很多人”看來,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科學”,壓根就沒有討論必要,因為馬克思主義根本就不是什么科學。
這些“很多人”,很多并沒有讀過馬克思主義的原著,甚至連通俗讀物都沒認真讀過,可他們給出的四個理由卻很牛逼:
第一,現(xiàn)在的精英還有幾個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精英都不信的東東,你一個平頭百姓憑什么信它?
第二,現(xiàn)在的主流已經(jīng)否定了馬克思主義,主流社會都否定了,你難道還要反潮流不成?
第三,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必然消亡,可是資本主義不是活得好好的嗎?人家吃喝玩樂,燈紅酒綠,醉生夢死,你在那里烏鴉嘴,這不是成心給和諧社會添堵嗎?
第四,馬克思已經(jīng)死了100多年了,他的著作都老掉牙了,還理他干嗎呢?要與時俱進嘛。10多年前,原國務(wù)院發(fā)改委的主任高尚全就嘲笑過馬克思:“他見過電腦嗎?他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嗎?”我估計,今天高大人更有底氣嘲笑馬克思了:“他見過愛派嗎?他玩過土豪金嗎?”
這些嘲笑馬克思主義的理由振振有詞,其實很搞笑:
其一,時代精英不相信的東東,咱平頭百姓就指定不能相信嗎?那么,中世紀的頭號精英——羅馬教皇,就壓根兒不信哥白尼的“日心說”。教皇說:“太陽圍著地球轉(zhuǎn),必須的”,難道地球就真的成了太陽系的中心不成?
其二,社會主流否定了馬克思主義,咱平頭百姓就必須跟著起哄架秧子嗎?那么,是不是誰的嗓門大、誰的權(quán)力大,誰的大腿粗,誰就掌握了真理?難道真理只能掌握在大官人的手里不成?這很像我們現(xiàn)在的學術(shù)界:官大學問大,官越大,學問越大。
其三,用資本主義吃喝嫖賭活得有滋有味的現(xiàn)實,就能證明馬克思在胡說八道嗎?這真是奇怪的邏輯。假如有人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預言:“不論茅于軾現(xiàn)在怎樣活蹦亂跳,他也一定會在若干年以后死去”。那么,茅老先生完全可以用自己仍然活著的客觀事實為依據(jù),挺身而出跟自然規(guī)律較真,義正詞嚴地駁斥這種無恥讕言,毫不留情地嘲笑那種預言自己終將老死的空想,并勇敢地斷言自己一定會永遠健康萬壽無疆。如果當下的現(xiàn)實,是判斷某種預測是否胡說的標準,那么,科學家今天預言——地球?qū)⒃谒氖畠|年后終結(jié),就是聳人聽聞的胡說——咱現(xiàn)在的地球不是好好的嗎?
其四,與時俱進沒錯,但思想正確與否,能用年齡大小、胡子長短、頭發(fā)黑白、皺紋多少,來衡量嗎?斯密的《國富論》出版于1776年,比1848年發(fā)表的《共產(chǎn)黨宣言》還早72年??墒?,主流經(jīng)濟學開口閉口“斯密怎么怎么說”,從來沒說過斯密老朽了,牙都掉光了。真理與謬誤不是以歲數(shù)大小來鑒別的,不是說你越時尚就越有真理。
馬克思主義當然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但某些人以“發(fā)展”為名,干著閹割、剿滅馬克思主義的事情,其真實目的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學術(shù)的范疇,我不說也罷。
諸位是左派,據(jù)我所知,很多左派也未必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很悲哀,在今天,講馬克思主義是會遭人恥笑的。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科學?在共產(chǎn)黨仍是執(zhí)政黨的“社會主義中國”,這居然成了一個問題。既然是問題,就有討論的必要。
且不說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科學”的分歧之大,實際上,就連社會科學是不是“科學”,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一年,我在西南交大參加博士論文答辯,有一個博導這樣教訓他的弟子:“我們理工科大學不要像文科大學那樣”,哪樣?“亂整!我們的結(jié)論一定要有憑有據(jù),要有實證的數(shù)據(jù)”——我當時差點沒暈過去。
這說明,在理工科的眼里,人文社會科學的結(jié)論基本上就是瞎掰,沒有實證依據(jù),就是“亂整”。亂整的東東當然不是科學。
那么,社會科學到底是不是瞎掰?馬克思主義到底是不是科學?這就是我要討論的問題。
科學長的啥模樣?
——馬克思主義何以科學(之三)
要知道社會科學是不是瞎掰,要鑒定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科學,就必須了解“什么是科學”?
科學長的啥模樣,大家見過嗎?當然見過啦:科學首先是一種理論,一種理論體系——這就是科學的模樣。
科學既不是天外來客,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東東。古代社會是神學的天下,沒有科學的位置。雖然古代也有零星的科學知識,比如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都有過一些令人稱道的科學發(fā)現(xiàn),但那只能說是一些科學的萌芽,還不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科學體系,系統(tǒng)的科學是近代以后才形成的。
有人不同意了:“趙老師,你不是說科學是一種理論嗎?神學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咋就不科學了?”
任何科學都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理論都是科學??茖W是理論,理論未必是科學。輪子功就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但它是科學嗎?科學和神學的區(qū)別,我留在后面再講,這里先不談。
我們今天所看見的科學,它的老爸是“近代科學”。近代科學最先產(chǎn)生于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在這之后,從伽利略到牛頓,近代科學開始形成,其標志是牛頓力學的建立。
近代科學的形成過程,可以用兩個關(guān)鍵詞來描述:一個是以哥白尼為代表的“天文學革命”。另一個是“牛頓的三大定律”。這兩個關(guān)鍵詞所包含的信息,是現(xiàn)代人的常識,我就不展開了。
總之,我們今天看見、聽見、接受的科學,就是在哥白尼和牛頓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這個基礎(chǔ)的本質(zhì)特征是四個字:觀察,實驗。
對于科學產(chǎn)生和形成的歷史,人們沒有什么分歧。但是,從理論上來回答什么是“科學”,就很有爭議了。在學術(shù)界,這個爭議,稱之為“科學劃界”(demarcation of science)。
有關(guān)“科學劃界”的標準,今天仍然是一個吵得一塌糊涂的問題。晚近以來,很多學者都很糾結(jié)。之前的經(jīng)驗主義、理性主義和先驗主義,我就不去說它了。從“邏輯實證主義”開始,中間經(jīng)過“證偽主義”和“歷史主義”,再到后來的“無政府主義”,分歧之大,王者勝出的可能十分渺茫。
比如,就在我這個講座上,有人站出來憤怒高呼:“宇宙大爆炸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偽科學!”這憤怒獲得了經(jīng)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在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jīng)成為科學常識的今天,這掌聲讓現(xiàn)代科學情何以堪?在相對論已經(jīng)廣泛應(yīng)用于人類實踐的今天,這憤怒是不是有點令人悲哀?在我看來,不是“有點令人悲哀”,而是非常令人悲哀:如果沒有大多數(shù)人都能接受的起碼的底線標準,“科學”這個東東,恐怕和趙本山的拐、劉謙的魔術(shù)棍一樣,我說它是啥,它就是個啥。
好在還存在一些共識。這里我先不談分歧,談?wù)劰沧R吧。人們通常將科學定義為:某種理論話語或某種研究范式——大家想一想,任何科學理論,都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和命題組成的系統(tǒng)。
把這個定義展開,科學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1)知識總和;(2)認識過程。
不過,這個定義可能太學術(shù)了,如果換成英國著名哲學家斯賓塞的話就是:“科學是被組織起來的知識”。斯賓塞的說法比較容易理解:科學就是一種知識,但這種知識不是一堆碎片,需要組織起來;那么要組織,就需要某種工具或方法。
認識過程離不開方法,認識結(jié)果也離不開方法。于是,人們將“研究方法”也納入科學的定義之中。這樣,就形成了對科學的一個基本共識:科學,既是一個知識系統(tǒng),更是一個方法系統(tǒng)。
(未完待續(xù))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