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呂德文:談談經驗質感

呂德文 · 2014-03-18 · 來源:社會學評論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經驗研究中,是否有良好的質感,直接影響研究的效果。有了經驗質感,往往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問題意識,發現經驗的意外,較好地把握經驗的內在機制。

  一.何謂經驗的“質感”?

  一般而言,經驗研究包括兩個步驟,一是對經驗現象的體悟,二是對經驗材料的分析。人們普遍關注的是后一個步驟,以為準確地獲取材料,科學地分析材料,就可以做一個好的經驗研究,經驗化約為材料,研究簡化為對調查方法和分析工具的運用。殊不知,缺乏了對經驗現象的體悟,再科學的經驗材料的分析也有可能是離題萬里的,要么是不符合“常識”,要么就僅僅是一個“常識”:前者的意思是說經驗研究嚴重脫離現實,不合邏輯;后者的意思是說經驗研究沒有發現,沒有知識增量。

  我們說,經驗本身是要訓練的,主要不是指對調查方法和分析工具的掌握,而是指對經驗現象的體悟能力的訓練,即培養經驗的質感。什么叫做質感?質感首先意味著整體感,能夠恰當地將任何一個經驗現象放置一個更為宏觀的社會體系中去。比如說,各類人群自殺率的不同,有不同的社會結構在支撐,婦女、尤其是年輕婦女自殺率高的地區,往往發生在宗族性村莊中,因為這種類型的村莊結構,年輕婦女處于弱勢地位;老年人自殺率高的地區,往往發生在原子化的村莊中,因為老年人在這種村莊結構中處于弱勢地位。但是,自殺統計往往不會涉及村莊結構,因此,調查方法再高明、分析工具再先進,也很難把握中國農民自殺的這一重要機制。

  其次,質感意味著敏感性,能夠在一個具體的研究場域中發現經驗的意外,即場域內經驗現象之間的悖論——這個意外是因為研究者有了下意識的現象之間聯系的假設,經驗稍有不同,即可感覺到。“原子化村莊的集體行動能力弱”是經驗的“常識”,一旦有原子化村莊內農民合作很好的現象,有經驗質感的研究者可以立馬感覺出來,通過增加變量來解釋現象之間的悖論:比如,村莊有無價值生產能力、行政能力是否強大等對集體行動大有影響。

  再次,質感還意味著經驗現象的延伸能力。這種延伸能力是整體感和敏感性的綜合,很多有過長時間民族志調查經歷的研究者都有這個體會,到一定程度,發現對村莊的任何方面都很熟悉,被訪談對象“只要說一句話,就知道他下一句說什么”,這是有整體感的表現,也是敏感性不足的表現,經驗質感超強的研究者,可以通過對經驗現象的延伸能力來解決這一問題。正常情況下,研究者在分析現象A時,可能與B、C兩個現象建立聯系,A、B、C三者之間建立邏輯關系,并形成一個現象體系,換言之,對研究對象A的延伸,只進行了兩層:由A到B,再由B到C。但如果能再進一層,到達D,且將A、B、C、D四個現象建立了另一個更為復雜的現象體系,那就意味著經驗質感更增強了一步。

  二.經驗的理論提升

  經驗質感是一種經驗現象的處理能力,集中表現為對經驗現象的理論提升能力,包括問題意識、概念化及中層理論三個方面。

  能否提一個好的問題,綜合反映了經驗質感。好的問題不能僅僅是一個經驗的常識,也不能不符合常識,好比說,這幾年媒體不斷報道農民維權事件,然后就提出一個學術命題“農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如果說這個命題只是解釋農民為何會維護自己的權益,那么,這是一個常識,因為這幾乎只是在說明人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說這個命題的主要目的是要說明農民有了公民政治訴求,那么,這不符合常識,因為絕大部分維權事件都僅僅是獲得物質利益,并無政治要求;但是,如果說這個命題是要解釋當前農民維權事件與上世紀90年代的不同,發現了一些新因素,比如,釘子戶更容易在媒體的配合下進行抗爭表演,則它是一個真命題,既符合常識,農民確實為了一己私利(而非政治訴求)敢于抗爭,又超出了常識,看似普通的現象實際上有了新內涵。很顯然,假使農民維權事件是現象A,農民趨利現象及政治訴求是現象C,媒體介入是B,那么,前兩個假設之所以是假問題,是因為沒有一個整體感,無法將A準確放置由A、B、C共同塑造的政治結構中,也沒有敏感性,未能發現近些年A現象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的異常之處,更無現象的延伸能力,連關鍵變量B也沒有延伸進來。

  概念化的過程是描述、解釋現象的過程,前提是在現象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系。沒有經驗質感的研究,很容易在經驗現象之間強行建立聯系,尤其是沒有問題意識的時候。比如,現在的很多經驗研究都是應景式的研究,其問題意識并不是從自己的經驗質感中產生的,而是從宏大理論或媒體話語來的,研究村民自治的時候,自然地找到民主理論,研究農民維權的時候,自然找到公民政治參與理論,硬梆梆地虛擬出了現象C,以此來解釋現象A,建立A、C之間的聯系。注意,建立現象間正確聯系的第一步是切忌似是而非地引入一個現象:在一個有具體研究場域的經驗研究中,任何一個現象都必須從這個場域中來,而不能從理論或其它的研究場域移植過來。

  即便現象C確確實實存在,還存在一個問題,A、C兩個現象相隔太遠,但解釋鏈條卻很短,一定會抹平其它的可能更重要的變量B。因此,正確建立兩個現象之間聯系的基本原則應該是,要在兩個最相近的現象之間找聯系,而非舍近求遠。假如現象A、C之間有聯系,那么,應該先解釋相鄰的現象A、B之間的聯系,再解釋另一對相鄰的現象B、C之間的聯系。

  現象之間的正確聯系建立起來之后,就需要描述和解釋,描述和解釋出一個結果出來,就有概念化的意思了。本質上,任何概念都是內含的多個現象的集合,比如“差序格局”這個概念,它至少是中國人群己界分、長幼有序這兩個現象之間的集合,由于中國人的行動單位是家庭、家族等群,而非個人的己,使得群的內部構造了一個等級秩序,這兩個現象高度聯系,且構成了與西方“團體格局”不一樣的結構。

  如果說概念化是具體的多個現象間聯系的描述和解釋,那么,中層理論就是多個概念間聯系的描述和解釋,中層理論的形成一定會有概念化的過程,但概念化卻不一定會形成中層理論。同樣以“差序格局”為例,費老在提出這一概念的時候,只有概念化過程,只是對具體現象的描述,但是,此后很多關于中國社會現象的研究,進行了多種概念化的努力,相互之間卻都可以在差序格局中找到位置,比如,圈層結構、行動單位、關系等,很有可能,差距格局就變成中層理論了。而一旦成為中層理論,其解釋力將大大拓展,可以解釋更多的經驗現象間的聯系。

  三.理論的現象還原

  實際上,質感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經驗現象的理論提升能力上,還表現在理論的現象還原能力中,在經驗研究中,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經驗現象的理論提升過程,也是理論的現象還原過程。

  一個真正有經驗質感的研究者,所提的好的問題意識,不僅在經驗上經得起推敲,還在理論上經得起考驗。同樣以“農民權利意識的覺醒”這一命題為例,很多人用抗爭政治理論去套,卻不知道這一理論的原型:政府行為、集體行動、抗爭三個現象之間的聯系。以為農民有了集體行動,或者有了反抗行為,就是一種抗爭政治,殊不知,抗爭政治不僅需要集體行動,還需要政治性和專業化,缺一不可。如此,要用這一理論,就應有一個整體感,即由中國政府行為、農民集體行動與農民抗爭構成的政治結構是怎樣的,只有這樣,才能把群體性事件、農民集體上訪等現象放置一個恰當的位置,也需要敏感性,發現這些現象在抗爭政治這一理論脈絡中的悖論,與西方現象的不同之處,也同樣需要現象的延伸能力,將一些關鍵的變量如市場化媒體的作用引進來。似是而非地用任何一個理論去解釋鮮活的經驗現象,不僅無法解釋這些現象,也無益于推進理論的發展。

  尤為關鍵的是在概念的使用上。概念不是用來簡化現象解釋的,而是為了更好地解釋現象,在現象足夠復雜,而概念無法統攝時,需要修正的是概念,而不是現象。同樣舉用抗爭政治理論解釋農民集體上訪現象的例子,當研究者面臨著這樣一個困惑,即很多時候地方政府表現得極為軟弱、無奈,但卻又經常表現得過于暴力時,那就需要仔細辨析“政府”這一概念,它至少有兩個屬性——管理機關和暴力壟斷者,任何一個屬性都不足以把握政府這一概念的內涵。這些年來,在解釋農民集體上訪現象時,很多研究把地方政府描述成是一個冷血的暴力的獨裁者,這要么是一個宣傳策略,要么是沒有一點概念的現象還原能力,結果都是簡化了現象解釋。

  把概念還原成現象及現象之間的聯系,是考慮概念適用性的前提。一個從不考慮概念適用性的研究者,肯定是理論的教條主義者,談不上經驗質感;很多人在使用概念時,考慮其適用性并不是從具體的經驗研究出發,而是簡單地借用別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理論的注釋),這是一種偷懶行為,假的經驗研究者。

  至于說中層理論,其現象還原能力主要表現在中國化/本土化的過程中。在社會學研究中,估計很少人懷疑西方理論本土化的必要性,這說明社會學確實是一個經驗研究為基礎的學科。但是,對本土化的路徑卻有不少爭論,主要表現為到底是從理論到經驗還是從經驗到理論,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實際上,經驗現象的理論提升和理論的現象還原本是一體兩面的雙向運動,人為地將兩者割裂開來,只能說經驗和理論的訓練都還不夠。

  四.經驗質感的培養

  一個長時期做經驗研究的學者,不一定有經驗質感,其中的奧妙何在?這得從質感的三個方面談起。

  如果經驗研究化約為對材料的獲取和分析,那幾乎永遠建立不起質感,因為它失去了對經驗現象的體悟過程。同樣是訪談,有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方式,一是訪談僅僅是資料收集方式,盡量追求材料的完整性、客觀性,似乎被訪談者只是材料的儲藏器,生怕訪談者的某句話、某個動作影響了被訪談者的情緒,導致材料的失真;二是訪談過程本身是經驗研究的一部分,材料本身不甚重要,重要的是訪談者與被訪談者在獲取、理解材料過程中的互動,尤為注重某一具體的材料在現象聯系中的位置,材料的完整性并不來源于細節,而是來源于其在現象體系中的明確定位,材料的客觀性也不來自于被訪談者是否真誠,而是來自于材料間的相互印證。很顯然,前一種訪談方式是很難培養質感的,在某種意義上,這一調查方式的存在,本身就表明它是否認經驗研究是有人文主義色彩的,而非純粹的科學。

  質感的首要特征是整體感,因此,將經驗現象化約為碎片化的材料,不是一個合理的做法。相反,應該盡量理解某一具體材料與前后左右的聯系,注意,關鍵在聯系,而非孤立的材料。對于培養質感而言,材料再詳細、再客觀,如果無法準確定位,那也是枉然。比如,你在調研中準確得計算出農民種田的投入是300元/畝,產出是1000元/畝,如果不計算其投入產出比,并與家庭結構等因素相聯系,這些數字再準確也是沒意義的。對于老人農業而言,這個數字或許是很可觀的,但對于壯勞力經營的農業而言,這個數字卻有可能是讓人失望的。當“可觀”、“失望”這些類似的主觀評價出來時,就往質感邁進了一步。

  敏感性建立在差異、悖論上,因此,對質感的培養還意味著要不斷、甚至是重復解釋現象之間的各種可能的聯系。再舉“原子化村莊集體行動能力弱”這個例子,研究者到任何一個村莊調研,都嘗試去驗證這一聯系,最后發現,即便這個聯系是成立的,實際上不同村莊有不同的邏輯,解釋得越多,發現變量越多,內在的聯系機制就越復雜,把行政因素、價值生產能力等因素考慮進去,就會發現原子化的村莊結構與集體行動能力這兩個現象之間,有N多種悖論,可以建立出N多種聯系出來。由于對原子化村莊的集體行動能力問題極為熟悉,形成了下意識,一旦有現象的悖論發生,很容易就感覺出來。

  現象延伸能力的培養,通俗的話說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梢赃@樣認為,經驗本身是完整的,因此,理論上,任何兩個現象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只是強關系還是弱關系的差異。整體感意味著可以將一個具體的經驗現象界分出幾個部分,并大致確定各部分在現象體系中的位置,敏感性意味著發現兩個現象之間的新聯系,而現象延伸能力則意味著透過這個聯系發現新現象,并最終確定這個現象在現象體系中的位置。比如,假如研究者在原子化村莊與集體行動能力弱兩者之間建立了強聯系,那么,研究者或許就容易依此發現公共品供給不足問題、村莊灰色化問題等相關現象。一旦假設了這些現象會存在,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行論證,這又回到了敏感性的建立過程中:對悖論、差異的解釋。

  說到底,經驗質感不是別的,是對現象之間聯系的把握能力,經驗研究的最重要的價值是發現新的現象之間的聯系。在經驗研究中,這種能力可以部分地為分析工具取代,但是,好的問題意識,經驗的意外,從來都產生于對經驗的體悟過程中,而無可能從分析工具中產生。

  原文載于《社會學評論》2014年第1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