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中,意識形態具有最廣泛的影響力和行動支配力。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并不限于純意識形態領域,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諸多方面的指導作用。之所以強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作用,因為只有堅持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才有可能通過意識形態輻射到其他領域,真正確立其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邊緣化和失語,往往是政治領域、文化領域和經濟領域危機的先兆。
從政治上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關系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從而也是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毛澤東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是把黨與黨的指導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任何政黨從本質上說都有兩個基礎:一是階級基礎,即它代表哪個階級或集團的利益;另一個是指導思想,即貫穿它全部政治活動的宗旨、目標一以貫之的理論指導原則。西方資產階級政黨都掩蓋它的階級性,自稱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全民利益;它們也否認有任何指導思想,只有具體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訴求。其實,任何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無論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它們的指導思想都是以各種最有效的方式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堅持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它們的這一指導思想以各種方式貫徹在輪流上臺執政的具體的方針政策中,往往是隱性的。政黨可以輪替,但堅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思想原則不會輪替。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情況完全不同。指導思想問題是關系黨的性質的根本問題,是旗幟問題,是道路問題,必須毫不隱晦。《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就宣布這一點。列寧當年在《我們的綱領》這篇為創立俄國共產黨進行思想理論準備的文章中就明確宣稱:“我們完全以馬克思的理論為依據,因為它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給這個科學奠定了鞏固的基礎,指出了繼續發展和詳細研究這個科學所應遵循的道路。”
列寧締造的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后來蛻變,自我宣布解散,喪失政權,社會主義陷于失敗,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由抽象人道主義泛濫發展到公開打出所謂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然后公開宣布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導進行所謂“改革”。對于共產黨來說,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必然改變黨的性質;對于處于執政地位的共產黨來說,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必然會在失去理論領導權的同時,喪失政權。這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沉痛教訓。
中國共產黨公開宣布自己的階級基礎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明確宣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永不喪失的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得到鞏固、發展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不僅必須處于指導地位,而且能夠處于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必須處于指導地位的問題,并不僅僅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因而它的思想理論“必須”處于指導地位。不單是“必須”,而且是“能夠”,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自身的科學性和實踐性決定它“能夠”處于指導地位,“能夠”指導實現中國共產黨人承擔的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并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偉大社會理想。歷史和現實證明,在當今世界就其科學性和實踐性而言,沒有任何思想理論能與馬克思主義處于同一高度。這是近百年來中國歷史證明了的真理,也是從當代世界各種理論學說發展狀況中得出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備嚴整的科學體系。它的哲學世界觀為我們科學地理解世界的客觀本性,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理解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的辯證關系,提供具有普遍規律性的論斷。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通過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人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揭示,使我們能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黨規律。對這三大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為中國共產黨不致重蹈蘇聯的覆轍,跳出“歷史的周期率”提供理論保證。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不僅為我們觀察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包括金融危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而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包括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的關系,處理市場與計劃的關系以及關于如何保持經濟平衡、協調可持續的關系,提供了科學的經濟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對我們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仰,以及對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觀察,具有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馬克思主義以其整體性和科學性,在人類實踐和現實生活中以各種方式發揮作用。從意識形態來說,無論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對一個國家社會自身的發展還是國際交往,文化都越來越顯示出重要作用。可是,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究竟是起著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國際間正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軟實力,還是單純起著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和國際霸權的軟實力,這是大相徑庭的。在這種區別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是貫穿其中的指導思想。文化軟實力作為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它的性質和作用取決于文化的根本屬性和內涵。軟實力只能說明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的社會屬性和內涵才能說明這種軟實力的先進性。我們重視社會主義文化,正因為它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直關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問題,有過多次決議并采取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實際措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要繼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從世界范圍看,文化是多元的;從國內來看,文化有多樣性。既然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就有個重大理論問題,即文化的先進性是否存在判斷標準?我們認為有。文化問題上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都是片面的。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它不僅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本質,而且表現為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為指導的文化。在當代中國,堅持先進文化,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以科學態度繼承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吸收外國文化的積極成果,才能引領國內多姿多態多樣的文化思潮,使其有利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發展。尤其是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由于國際國內大環境和小環境的變化,各種思潮極其活躍。如果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文化建設,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既要發展文化產業也要發展文化事業。這兩種文化實體有區別但也有共同性。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往往要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承載。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宣傳它們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它們的先進科學技術。這樣,它們在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有某種強勢地位。西方文化產業,不單純是牟利的文化企業,同時又是意識形態的陣地。對我們來說,無論是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雖然它們在產權和管理方面存在區別,但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兩種文化單位,因此文化企業的經營者和文化事業的領導者,都應該以不同方式樹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觀念。在文化產業中,我們在謀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充分意識到文化產品的價值內容。即使在國際上,我們同樣應該使我們的文化產品承載中國文化的特有價值觀念;不能像西方政治家嘲諷的那樣,中國只能出口電視機而不能出口電視劇。如果社會主義的文化產業不管社會效益,只管經濟效益,以媚俗、低俗而成為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宣傳員”,甚至傷害國格人格以賣丑為看點迎合西方的需要,這肯定背離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建設方針。這種文化產業不能稱為文化產業,更不能稱為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當然,。我們強調文化產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的是指導經營方針和經營者的價值理念,而不是說文化產品都是硬梆梆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如何使文化產品喜聞樂見和具有吸引力,同時又堅持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念,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念,這是衡量文化產業經營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尺度。
因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指導地位,才能體現這種價值觀念的社會主義本質,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的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積極成果。但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就無法區分社會主義核心規范與非社會主義價值規范的差異性,而只看到同一性。例如,愛國主義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不僅古代有,近代也有。但愛國主義之所以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是因為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種愛國主義不是狹隘民族主義也不是民粹主義,而是與熱愛社會主義不可分的。再如榮辱,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等等規范,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規范,肯定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盡管自由、平等是普遍使用的概念,但社會主義自由觀顯然不同于資本主義自由觀,社會主義平等觀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平等觀。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除掉馬克思主義指導而只保留一些抽象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失去它的質的規定性和導向性。
有些人之所以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作為普世價值,就是因為脫離每種價值觀念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實在內涵,把它變為沒有具體內容的抽象規范。的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人類共用的概念,但并不因此改變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本質。其實,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和諧、愛國、榮恥,都不是一個超越時代和社會制度的共有的抽象概念,而是具體概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每個概念都包含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實質和內容的尚未展開的判斷。它的社會主義內容正凝結在每個概念尚未展現的特有的判斷之中。因此,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指導地位,才不會落入西方普世價值的理論圈套。
從政治上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關系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從而也是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毛澤東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是把黨與黨的指導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任何政黨從本質上說都有兩個基礎:一是階級基礎,即它代表哪個階級或集團的利益;另一個是指導思想,即貫穿它全部政治活動的宗旨、目標一以貫之的理論指導原則。西方資產階級政黨都掩蓋它的階級性,自稱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全民利益;它們也否認有任何指導思想,只有具體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訴求。其實,任何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無論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它們的指導思想都是以各種最有效的方式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堅持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它們的這一指導思想以各種方式貫徹在輪流上臺執政的具體的方針政策中,往往是隱性的。政黨可以輪替,但堅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思想原則不會輪替。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情況完全不同。指導思想問題是關系黨的性質的根本問題,是旗幟問題,是道路問題,必須毫不隱晦。《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就宣布這一點。列寧當年在《我們的綱領》這篇為創立俄國共產黨進行思想理論準備的文章中就明確宣稱:“我們完全以馬克思的理論為依據,因為它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給這個科學奠定了鞏固的基礎,指出了繼續發展和詳細研究這個科學所應遵循的道路。”
列寧締造的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后來蛻變,自我宣布解散,喪失政權,社會主義陷于失敗,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由抽象人道主義泛濫發展到公開打出所謂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然后公開宣布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導進行所謂“改革”。對于共產黨來說,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必然改變黨的性質;對于處于執政地位的共產黨來說,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必然會在失去理論領導權的同時,喪失政權。這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沉痛教訓。
中國共產黨公開宣布自己的階級基礎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明確宣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永不喪失的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得到鞏固、發展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不僅必須處于指導地位,而且能夠處于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必須處于指導地位的問題,并不僅僅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因而它的思想理論“必須”處于指導地位。不單是“必須”,而且是“能夠”,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自身的科學性和實踐性決定它“能夠”處于指導地位,“能夠”指導實現中國共產黨人承擔的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并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偉大社會理想。歷史和現實證明,在當今世界就其科學性和實踐性而言,沒有任何思想理論能與馬克思主義處于同一高度。這是近百年來中國歷史證明了的真理,也是從當代世界各種理論學說發展狀況中得出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備嚴整的科學體系。它的哲學世界觀為我們科學地理解世界的客觀本性,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理解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的辯證關系,提供具有普遍規律性的論斷。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通過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人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揭示,使我們能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黨規律。對這三大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為中國共產黨不致重蹈蘇聯的覆轍,跳出“歷史的周期率”提供理論保證。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不僅為我們觀察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包括金融危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而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包括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的關系,處理市場與計劃的關系以及關于如何保持經濟平衡、協調可持續的關系,提供了科學的經濟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對我們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仰,以及對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觀察,具有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馬克思主義以其整體性和科學性,在人類實踐和現實生活中以各種方式發揮作用。從意識形態來說,無論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對一個國家社會自身的發展還是國際交往,文化都越來越顯示出重要作用。可是,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究竟是起著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國際間正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軟實力,還是單純起著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和國際霸權的軟實力,這是大相徑庭的。在這種區別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是貫穿其中的指導思想。文化軟實力作為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它的性質和作用取決于文化的根本屬性和內涵。軟實力只能說明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的社會屬性和內涵才能說明這種軟實力的先進性。我們重視社會主義文化,正因為它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直關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問題,有過多次決議并采取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實際措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要繼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從世界范圍看,文化是多元的;從國內來看,文化有多樣性。既然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就有個重大理論問題,即文化的先進性是否存在判斷標準?我們認為有。文化問題上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都是片面的。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它不僅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本質,而且表現為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為指導的文化。在當代中國,堅持先進文化,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以科學態度繼承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吸收外國文化的積極成果,才能引領國內多姿多態多樣的文化思潮,使其有利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發展。尤其是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由于國際國內大環境和小環境的變化,各種思潮極其活躍。如果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文化建設,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既要發展文化產業也要發展文化事業。這兩種文化實體有區別但也有共同性。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往往要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承載。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宣傳它們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它們的先進科學技術。這樣,它們在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有某種強勢地位。西方文化產業,不單純是牟利的文化企業,同時又是意識形態的陣地。對我們來說,無論是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雖然它們在產權和管理方面存在區別,但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兩種文化單位,因此文化企業的經營者和文化事業的領導者,都應該以不同方式樹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觀念。在文化產業中,我們在謀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充分意識到文化產品的價值內容。即使在國際上,我們同樣應該使我們的文化產品承載中國文化的特有價值觀念;不能像西方政治家嘲諷的那樣,中國只能出口電視機而不能出口電視劇。如果社會主義的文化產業不管社會效益,只管經濟效益,以媚俗、低俗而成為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宣傳員”,甚至傷害國格人格以賣丑為看點迎合西方的需要,這肯定背離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建設方針。這種文化產業不能稱為文化產業,更不能稱為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當然,。我們強調文化產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的是指導經營方針和經營者的價值理念,而不是說文化產品都是硬梆梆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如何使文化產品喜聞樂見和具有吸引力,同時又堅持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念,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念,這是衡量文化產業經營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尺度。
因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指導地位,才能體現這種價值觀念的社會主義本質,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的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積極成果。但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就無法區分社會主義核心規范與非社會主義價值規范的差異性,而只看到同一性。例如,愛國主義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不僅古代有,近代也有。但愛國主義之所以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是因為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種愛國主義不是狹隘民族主義也不是民粹主義,而是與熱愛社會主義不可分的。再如榮辱,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等等規范,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規范,肯定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盡管自由、平等是普遍使用的概念,但社會主義自由觀顯然不同于資本主義自由觀,社會主義平等觀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平等觀。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除掉馬克思主義指導而只保留一些抽象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失去它的質的規定性和導向性。
有些人之所以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作為普世價值,就是因為脫離每種價值觀念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實在內涵,把它變為沒有具體內容的抽象規范。的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人類共用的概念,但并不因此改變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本質。其實,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和諧、愛國、榮恥,都不是一個超越時代和社會制度的共有的抽象概念,而是具體概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每個概念都包含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實質和內容的尚未展開的判斷。它的社會主義內容正凝結在每個概念尚未展現的特有的判斷之中。因此,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指導地位,才不會落入西方普世價值的理論圈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