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馮象:誤譯耶穌

馮象 · 2012-03-03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版權(quán)所有©2011馮象

誤譯耶穌

馮  象

       《讀書》去年六月號有篇文章挺好,《新約圣經(jīng):絕對神授還是歷史產(chǎn)物》,介紹艾爾曼先生的《誤引耶穌》(Misquoting Jesus, 2007)。艾氏在北卡大學(xué)教授《新約》及早期基督教有年,著述極勤,文風(fēng)活潑,還常上電視,在美國圣經(jīng)學(xué)界可算個公眾人物。他的書若能準(zhǔn)確地譯為中文,對于學(xué)界和普通讀者,都是一件功德。

不過文章有兩處小疵,經(jīng)文引述則涉及《圣經(jīng)》漢譯的一個老問題,似可略加檢討。當(dāng)然瑕不掩瑜,再說一遍,這文章大體是不錯的。

先說小疵。一本討論經(jīng)文傳抄跟校勘的書,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榜,而且連掛九周“售出三十八萬冊”,作者覺得“出人意料”,錄了一句《華盛頓郵報》,稱《誤引耶穌》為“最不可能成為暢銷書的暢銷書”。其實“最不可能”云云,跟中譯本把書名改作《制造耶穌》一樣,是營銷手法,上海人叫“擺噱頭”。在美國,走出學(xué)界向老百姓和信眾講《新約》“誤引耶穌”,那個效應(yīng),是毫不遜色于我們這邊的寫手言之鑿鑿,指毛主席詩詞哪幾首出自胡喬木之手的——要想不吸引眼球也難。此外,九十年代以來宗教全球復(fù)興,圣經(jīng)學(xué)、宗教研究在西方成了熱門學(xué)科同傳媒話題,也是《誤引》得以暢銷的市場條件。

文章末尾,談到艾氏的思想經(jīng)歷,怎樣由虔誠的福音派信徒成長為“不可知論者”(agnostic),給人的印象,仿佛他是因為鉆研了版本校勘,發(fā)現(xiàn)經(jīng)書的歷史“本源”才“離經(jīng)叛道”的。事實上,艾氏在別處多次聲明,放棄基督教,跟在普林斯頓神學(xué)院接受現(xiàn)代圣經(jīng)學(xué)知識與歷史批判方法沒關(guān)系。真正讓他困惑、心生疑竇的,是所謂“約伯疑難”或“好人為什么受苦”的拷問。經(jīng)過長久的思考和痛苦的內(nèi)心斗爭,他認(rèn)為這道難題在一神教教義的框架內(nèi),不可能得到合理解決并升華為生活的慰藉;這才告別教會,轉(zhuǎn)向了不可知論(參閱艾爾曼《上帝的難題》及《耶穌,被遮斷》)。至于課堂作業(yè)要學(xué)生“橫向讀經(jīng)”,就是找出福音書里的平行故事,比較語匯情節(jié)的異同,這辦法古人早有記載,還列出一組組的“對觀句段”(synoptic pericopes),發(fā)展了精微的神學(xué)解釋。故此,承認(rèn)部分經(jīng)文為托名作品,或者由不同淵源(時代、地域、個人或社團)的片斷或文本傳統(tǒng)編輯而成,跟主張經(jīng)書神授,奉為圣言或上帝之言,這兩種立場雖然對立,卻未必動搖得了信仰,是可以妥協(xié)而共存的。畢竟,信仰不靠(有時也不容)論理:人性孱弱,奧義無窮;宗派紛爭,永無寧日。教義即人意亦即政治。傳世抄本猶如歷代譯文,充滿了消弭不了的歧義跟矛盾,原本是不足怪的。

歷史批判的關(guān)鍵,在于跳出傳統(tǒng)教義同解經(jīng)學(xué)的循環(huán)解釋,從語言學(xué)、考古學(xué)、比較宗教學(xué)等等出發(fā),考察產(chǎn)生各個文本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與宗教文化。這現(xiàn)代圣經(jīng)學(xué)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兩位大哲,霍布斯(1588~1679)和斯賓諾莎(1632~1677),上世紀(jì)下半葉漸次融入西方主流神學(xué)院的課程內(nèi)容,只是一般保守派教會還不肯接受。所以艾氏才說,如今神學(xué)院的畢業(yè)生若是想當(dāng)好牧師,得把老師教的通通忘了才行。這實在是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特有的倫理悖論:信仰被做成了即異化為冷冰冰的一門職業(yè)技能,靈魂背棄智慧。

老問題,則是作者從俗,引述經(jīng)文用了舊譯和合本(1919)。和合本舛誤極多,傳教士譯者的理解和表達,帶著近百年前新教諸派初具中國特色的烙印;據(jù)以了解或研究古以色列的先知、羅馬時代的宗教思想抑或西方基督教,就很容易出錯。我們看文章論及的兩個例子。

《約翰福音》八章有一插入的片斷,膾炙人口,叫“耶穌與淫婦”的故事。“加利利先知”(耶穌)回答圣城的經(jīng)師與法利賽人(捉奸者):你們當(dāng)中誰沒有罪,誰先拿石頭砸她!文章卻引了和合本,“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8:7)。

這里,“可以”二字畫蛇添足,把語氣變了,成了條件句,仿佛耶穌是酌情允許砸淫婦的(前年香港出版的和合本修訂版,參照天主教思高本,已刪去二字)。其實,即便捉奸的是挪亞般的“完人”(《創(chuàng)世紀(jì)》6:9),先知也不會同意用石頭定死罪。捉奸者深知這一點。他們的如意算盤是,逼耶穌否定摩西頒布的刑律(《利未記》20:10),抓個把柄告他。倘若人子同意(包括酌情“可以”)定死罪,則他教導(dǎo)的仁愛、憐憫、寬恕就成了偽善。不想耶穌一言不發(fā),彎下腰去,用指頭在地上寫。然后起身反問,訴諸一條更為“基要”的上帝誡命,即愛人如己(愛鄰人如愛自己,同上,19:18, 34),并以此為寬赦的依據(jù):只要罪人肯悔過自新,就不應(yīng)機械地適用石刑。只不過,耶穌所說的“罪”并非捉奸者要定的那“罪”,或律法上的罪名。

于是,待捉奸者慚愧而退,先知告誡婦人:去吧,今后別再墮罪里了(meketi hamartane,《約翰福音》8:11)。和合本:“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看似直白,實則偏了。因為耶穌關(guān)心的,不是她的婚外性行為或犯通奸罪,而是要她徹底悔改,拋棄“舊人”的一切罪愆而做好進天國(獲拯救)的準(zhǔn)備。正如耶穌曾在恩屋池(beth hesda’,舊譯畢士大)給人治病,對痊愈的說:看,你康復(fù)了,別再墮罪里了(同上,5:14)。也是敦促悔罪皈依,而非指那人的沉疴起于法定的某項罪過。那意思,近于他傳道伊始,對所有人,律法上不論有罪無罪,宣講的那一句福音:悔改吧,天國已近(《馬太福音》4:17)!

原來“罪”(hamartia)對于耶穌,乃是一種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即皈依者必須擺脫的現(xiàn)世之惡,而非律例規(guī)定的這樣那樣罪名。故他的告誡,并無輕饒通奸,下不為例(“不要再犯罪”)的意思。同理,先知拒絕定婦人的罪,也不是容忍違法行為。之前那句話,“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實際是指出眾人皆在罪中,哪怕最嚴(yán)格自律、謹(jǐn)小慎微的法利賽人,亦不例外。如此,才好理解人子對圣法(torah)的態(tài)度,“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成全[律法]……即使天地滅了,這律法也不會少掉一點一劃,定將全部實現(xiàn)”(同上,5:17)。

拉比耶穌不像使徒保羅,是尊重圣法的權(quán)威與效力的。緊接著“淫婦”故事,耶穌自稱“世界的光”,要人通過他領(lǐng)受“生命之光”。法利賽人不服,說那是一張嘴的孤證,依法不得采信。先知道:我的判斷必真實,因斷案的非我一人,那差遣我的父與我同在(《約翰福音》8:16)。人子引天父為另一位見證,否定了孤證的說法(同上,5:31-32)。他還告訴法利賽人:我就要去了。你們會把我尋覓,會死在自己的罪里(同上,8:21)。那罪,一如他要淫婦悔改之罪,也不是具體的罪名,而是所有不愿悔改的人(包括信徒在內(nèi))的生活世界,及下地獄的命運。

這段諷喻除了可疑的文本身份(詳見拙文《讀注》),還藏著一樁“奧秘”,那就是,故事不可能如讀者的第一印象,發(fā)生在受膏者(基督)的敵人身上。試想捉奸者既然要用律法來難為耶穌,自己就一定是處處守法的“無罪”之人,當(dāng)然也不會認(rèn)同先知對罪的創(chuàng)世論闡發(fā)或擴張解釋,從而感到“受良心譴責(zé)”(據(jù)部分抄本),而“從年老的開始,一個接一個溜走”(《約翰福音》8:8)。先是不滿耶穌向妓女稅吏等罪人施愛,復(fù)又“受良心譴責(zé)”,這些人是誰呢?應(yīng)該是跟從了耶穌,但仍舊“奉割禮”的同胞,即福音書所謂“信他的猶太人”(同上,8:31)。惟有他們才會被拉比的箴言說服,認(rèn)識到自己對律例的看法錯了。而這一片斷置于第八章開頭,而不在別處(如一些抄本),恰好引出后面耶穌同圣殿里聽他講道的“猶太人”決裂。那些“猶太人”信徒不是別個,正是人子受難后還想著把“老師”尋覓的“法利賽人”(同上,8:4)。但因為不曾悔改徹底,終不免“死在自己的罪里”,哪怕他們從未犯法。易言之,這本是同一宗教運動內(nèi)部的一次“路線斗爭”。然而站在經(jīng)過保羅修正,遺棄了割禮等圣法原則而走向外族的“普世主義”新宗教的立場,此類唯律法主義“異端”或“法利賽人”不啻最可怕的威脅,故而必須妖魔化。結(jié)果,便形成了福音書描繪的敵對關(guān)系,一伙“撒旦子孫”對基督的“試探”(同上,8:44)。

第二例,在《馬可福音》末尾,如下:

耶穌被捕前率眾徒走出圣城,入油榨園(gath shemane,舊譯客西馬尼)祈禱。他驀地哀傷焦躁起來,對門徒說:我的靈悲痛已極,幾如死了一般(《馬可福音》14:34,化自《詩篇》42:5,參較《馬太福音》26:38)。文章引和合本:“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對他們說:我心里甚是憂傷,幾乎要死”。

《馬可福音》刻畫的耶穌,可不是遇事發(fā)愁的傷感少年;他飽經(jīng)風(fēng)雨,會發(fā)怒也會罵人(例如訓(xùn)斥彼得:你給我后邊去,撒旦!8:33)。說他因想到即將被弟子“交出去”,面臨殘酷的處死而“驚恐”,就過了一點,“難過”又有所不及;“心里憂傷”則近于才子佳人戲的唱詞了,況且原文不是“心”,是“靈”(psyche,本義氣息、呼吸)。而此處“靈”不可解作“肉”的對立面,如希臘哲人的學(xué)說;應(yīng)按照希伯來用法,指生命,或靈肉一體整個的人(故新修訂標(biāo)準(zhǔn)本干脆略去,以“我”代之:I am deeply grieved,我悲痛已極)。

同樣,人子被釘上十字架,咽氣前那一聲喊(也是文章引用的):父親啊,我把我的靈,托付與你的手了(《路加福音》23:46,引《詩篇》31:5)!此句的“靈”(pneuma,本義風(fēng)、氣),亦是喻指生命。“托付”(paratithemai),和合本作“交在”(你手里),不妥。因為人子來世,為拯救世人而受難、復(fù)活,并非簡單地交出靈魂(咽氣),而是奉獻生命,完成天父囑托的使命。這道理古人都明白,所以拉丁語通行本譯作:Pater, in manus tuas commendo spiritum meum;德語路德本:Vater, ich befehle meinen Geist in deine Haende;英語欽定本:Father, into thy hands I commend my spirit,皆是“托付”(commendo, befehle, commend),不作“交在”。

就譯藝而言,取“托付”而不用“交在”,還有一層考慮,便是近義詞的區(qū)分。“交在”或“交出”,福音書里一般是譯希臘文paradidomi及少數(shù)同源詞(didomi的派生詞)。仍以《路加福音》為例,撒旦誘惑耶穌,說:權(quán)柄榮耀……都已交在(paradedotai)我的手里,隨便我愿意給誰(4:6)。再如基督的名言:那就凱撒的交與凱撒,上帝的歸上帝(20:25),“交與”(apodote)是同源詞。原文“交出”還有“背叛/出賣”的意思,如“人子注定了要交在人的手里”(耶穌語,9:44);猶大去見祭司長,“密談交出耶穌的辦法”(22:4);“那個把我交出去的,他的手就在我身邊,在桌上”(耶穌語,22:21);都是說門徒叛賣老師。“托付”(paratithemi)則詞根不同,本義“置于一旁”。《路加福音》寫耶穌受難,迥異于前兩部福音,有一種崇高而安詳?shù)捻嵨丁瞬迦耄ㄉ票揪匀ィ┑男稳荼徊肚叭俗悠矶\的那兩節(jié):乃有一位使者從天上向[耶穌]顯現(xiàn),給他力量。極度痛苦之中(agonia,和合本:傷痛,誤),他祈禱愈加熱切,汗珠如血(直譯:汗如血珠),大滴大滴落在地上(22:43-44)——如果解作耶穌將靈魂“交在”上帝手里,“斷氣”或者“咽氣”(apheken to pneuma,《馬太福音》27:50;exepneusen,《馬可福音》15:37),就不甚準(zhǔn)確,混淆了原文詞義。這是譯家不可不留意的。

行文至此,憶及之前《讀書》還登過一篇(見二零一零年七月號),討論理雅各譯注《道德經(jīng)》,頗有見地。然而說到《新約》,試圖比較兩部經(jīng)典的思想文字,就完全錯了。不妨也一塊兒談?wù)劇N恼绿峒啊峨枇⒈葧范碌幕劫潱?:6-7):

他雖有上帝的形象,

卻并沒有把等同于上帝

當(dāng)作奪來的資格不放;

相反,他出空了自己,

取一個奴隸形象,

誕作眾人的模樣。

“出空了自己”(heauton ekenosen),和合本作“虛己”。作者由“虛己”聯(lián)想到老子“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道”,便是受了誤導(dǎo)。保羅引用此歌,不是要團契(koinonia,和合本:交通,誤)成員學(xué)習(xí)耶穌以退為進,用虛取實。新漢語本(2010,和合本的修訂本之一)改為“倒空自己”,稍好,但略帶貶義。當(dāng)作“出空”,呼應(yīng)下句“取一個奴隸形象,誕作眾人的模樣”。通說這首歌原是基督會眾的洗禮頌,信徒欲效法耶穌,入死“出空”而獲新生。此為傳統(tǒng)解釋。其現(xiàn)代教義,用以解釋三位一體、言成肉身的基督論,則歷史不長,始于十九世紀(jì)。

“虛己”還讓作者援引了和合本的另一句誤譯,“虛心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3),以為其理類同理雅各對老子的詮釋:不想不求,反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稱之為“韜光”(sheathing the light);“靜虛而不竭”,是謂“虛用”,是一種“否定性思維”,古人的智慧。和合本“虛心”的原文,ptochoi to pneumati,意為“靈中貧苦者”或“苦靈”。靈,即整個的人;或作精神,則有甘愿貧苦之意。貧苦(ptochoi),本義蜷曲、畏縮,乞討狀,如荷馬史詩的用法:“因一切旅人、乞丐(ptochoi)皆與宙斯同在”(《奧德修記》6:207)。但在耶穌時代,多指窮人,與富人相對,如《路加福音》6:20以下:福哉,貧苦的人(ptochoi),因為上帝的國屬于你們……但是禍哉,富有的人,因為你們已得了安慰。

耶穌運動起于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區(qū)的下層勞動階級,故而秉承希伯來宗教褒揚貧苦、貶抑富貴的傳統(tǒng)。這一點,最初將耶穌的教導(dǎo)同他的諷喻故事,由福地子民口上的亞蘭語(“希伯來話”)陸續(xù)移譯為“海外僑胞”(diaspora Jewry)筆下的希臘文,再逐步編寫成書的“馬太”“馬可”和“路加”們,都是注意強調(diào)或暗示的。清末以降,新教諸派漂洋入華,也是在貧苦民眾中傳播最為迅速,至今猶然(參見《中國宗教報告(2010)》,頁190以下)。那么,為何當(dāng)年傳教士譯經(jīng),會舍棄基督的窮人福音的綱領(lǐng)(“福哉,苦靈的人”),而代之以“虛心的人”呢?又是什么樣的傳教經(jīng)驗、策略跟社會文化語境,使得那斷然“出空了”神格或“奪來的資格”(harpagmos)的人子,來到炎黃子孫中間,化作了“虛己”之“道”,以便“道成肉身”?

換言之,我們將上述和合本的一些表達歸于誤譯,只是就學(xué)術(shù)或譯藝的基本要求而論。但傳教士譯經(jīng)絕不是做學(xué)問,而是為了布道牧靈,達成諸教派的妥協(xié)合作。所以,歷史地看,此類舛錯未必都是學(xué)力不逮或圣職疏忽所致,而可能體現(xiàn)了新教中國化過程中,牧靈者有意無意的選擇。明乎此,則和合本的造句遣辭,雖然不宜用來研究西方宗教,對于中國特色的新教思想與實踐的理解,倒是一座富礦,是值得用力發(fā)掘的。

                                          二零一二年元旦于清華園,原載《讀書》3/2012

艾爾曼(Bart Ehrman):《上帝的難題》(God’s Problem: How the Bible Fails to Answer     Our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 Why We Suffer), HarperOne, 2008。

艾爾曼:《耶穌,被遮斷:揭開圣經(jīng)里隱藏的矛盾(及我們?yōu)楹我粺o所知)》(Jesus,

       Interrupted: Revealing the Hidden Contradictions in the Bible [and Why We Don’t Know    About Them]), HarperOne, 2009。

馮象:《讀注》,載《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08.11.16。

《新約》,馮象譯注,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香港,2010。

楊慧林:《關(guān)于“韜光”的誤讀及其可能的譯解》,載《讀書》7/2010。

周穎:《新約圣經(jīng):絕對神權(quán)還是歷史產(chǎn)物》,載《讀書》6/2011。

《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0)》,金澤/邱永輝編,社科文獻出版社,2010。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biāo)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zé)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dāng)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wǎng)友就笑了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7.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yè)青年的牢騷
  10.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jì)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xué)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jì)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rèn)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fēng)”,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jì)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fēng)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guān)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fēng)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最新国产自产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婷婷影院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