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年來,我們的社會上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科學心理學,它對我們來說好像是一種新的科學,并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還出現了所謂的“心理咨詢”。下面就是我將要就它的哲學本質進行一些探討,并且也要闡明它與哲學的關系!
凡是接觸過這些學說的,或者接觸過心理咨詢的人。都應該了解他們所謂的咨詢,其實只不過是暗示你,主觀的意欲太強了。之所以出現心理的或者精神的痛苦只是因為你的主觀意欲大大超過了實際,以致于與實際相沖突。他們這樣的觀點是有局限性的,僅僅只是就現象來說是對的。這些所謂的心理醫生(主觀主義的社會牧師們!)他們認為只是個體的欲望太強而與現實進行尖銳的沖突就會產生精神的痛苦!
那么我要問一下,你們能否就這種欲望的來源進行說明一下呢?對于這個問題他們往往給不出正確的答案——不是緘默不語,就是把它歸結于人的本性!就后者徹底的追尋下去無疑就要導出人類邪惡的本性這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這也就說我要說明的這支心理學最反動的地方之一。至于它同樣反動的另一點我會在后面的敘述中闡述出來。
對于人的本性,我們唯物主義者是這樣認為的。我們人的意識,思想是來源于感覺的。在人的大腦沒有接觸到外界材料前(所處的環境)是無論如何不會進行什么有意義的工作的!它的意識是無論如何也超不出它經驗過的范圍!永遠是受它接觸的經驗限制的!至于,說到意識的豐富多彩,那么我可以說只要你留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豐富的聯想都不會超出經驗的限制,它們是經驗的整合或衍化!同樣,我們也不承認人有先天的意識(包括惡的意識!)。關于這一點我們16世紀的英國唯物主義者洛克就已經給予決定性的駁斥!人的心理是受環境限制的,是環境和社會處境決定了人的心態。而不是相反。那么有人會立刻的反駁我。那照你這么說,人對于環境和社會處境的能動性在哪里?你這樣不是機械論嗎?我要回答說“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有否認人的能動性”我們只是要闡明無論如何這種能動性與自由性是有限制的而不是無限的,而且只有在這個范圍內能動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這個范圍就是必然性的限制。當然大的一個時代的必然性是可以打破的,但是那要看條件是否具備。我們不能僅僅在主觀中來打破必然性,那樣的自由其實只是愚蠢的主觀的任性而已。
那么這種對人的心理進行和規定限制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及人類自己活動的方式!對于人來說他最重要的占他生命絕大多數時間的活動就是生產活動!也就是說生成人心理并影響著它東西就是人的生活處境及生產方式。生產的方式其實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決定因素,原因如上。而這些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心理醫生”們所看不到或不承認的!
另外,我還要就這支心理學的另一個特點進行闡述,這也是前面提到過的。它們的一些心理學資料有一些這樣的所謂的心理調試。這種觀點的本質是這樣述說的“一個人只要改變了自己的心理狀態,就能改變自己生活的處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仔細想一想這對嗎?古往今來個人的命運僅僅是由人的心理狀態這種機不穩定的不牢固的東西決定的嗎?這種觀點繼續發展下去可以導致這樣的一個結論:其實人類以前一切的歷史都可以歸結于人的心理欲望。那么我問一問人的心理欲望是最終的基礎嗎?它是牢固不變的嗎?既然是牢固不變的,那么我問你們你們清朝人和現代人的心理欲望是不是有明顯的區別?如果是的話,那么是不是暗示還有一種比人的心理欲望更基礎的決定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欲望的東西?其實就我們唯物主義者來說這些東西就是那個時代的堅固的社會設施及其再生的方式!
回到上述心理學的那種觀點,我首先要指出它的實質就是(最反動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運用。我們唯物主義者的觀點恰恰是與它相反的。我們不認為人僅僅通過主觀意識就能改變支配世界,恰恰人的整個意識是受外部世界外部的環境支配的。那么有些人會問這種理論真正的用處是什么呢?我可以告訴他們其實就是維護一定的生產制度。也就是說它與政治不是沒有關系的,而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中世紀封建時代的宗教一樣。只不過它就是以“心理學”的形式出現的新宗教。它的作用也與宗教一樣,僅僅是愚弄那些受到新生產方式迫害的人,給受到傷害的人一種主觀的慰藉。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建立在個人利益不一致的競爭上的。而就是這種生產方式產生了人人斗爭人人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社會戰爭。那么在這種社會上勞動者被攻擊是必然的,但是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則是偶然的。由于這樣這一點勞動者也就成了偶然性的奴隸,被偶然性任意擺布,而絲毫把握不住自己的命運。我可以說這種生產方式一天不終結所謂的心理問題就一天不會被治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