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價值革命與人類精神結構大變革
——當代最偉大的普世價值的歷史基點
(五)
譚偉東
中美戰略研究院 總裁
一、 經濟民主:勞動大眾與社會主義的一切權力基石與核心保證
二、 政治自由:人民當眾社會主義的統治意志與無產階級專政的價值取向
1•四大自由是政治自由探索的開始,網絡空間自由是當今政治自由的虛擬大世界回聲,大眾傳媒和文化學術陣地的合宜開放式互動自由是政治自由的深度考驗,現實空前真正自由理念與世界建構有待于全力推陳出新。
2•政治自由是同人民民主專政的雙重職能相一致的,是統一紀律與個人心情舒暢雙重一致的。(已分別在一、二、三部分中刊出)。
3• 社會主義人民大眾的政治自由權是憲法與法律賦予的政治斗爭權與政治訴訟權,理所當然應當超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結社自由、罷工自由、信仰自由,具有更加廣泛的社會空間和法理-法統-法規-法序的堅實保證。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最高集中體現是指導思想和國家魂靈與旗幟。這只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任何馬列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創新,都只能百川歸大海。
5•信訪制度急需一元化領導下的深層創新,強制維穩必須讓位于來自人民大眾自覺的真正和諧。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的《五百年來誰著史》是當代比之《甲申三百年祭》還要發人深省和值得精英床梯苦讀、時刻“把玩”的力作和警世箴言。書中提到的中國歷史上的“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是極為深刻的歷史洞察。現行下,則更加官僚權貴化,金領老爺化,白領買辦化,儷領娼妓化:官有投機墮落,吏有腐敗貪婪。中央整治黨校,整治駐京辦是得民心之舉措。大面積腐敗,廣泛權力尋租,完全私欲驅動,徹底人格分裂與兩面性,同過百萬的裸官大軍,同各行各業的交易普世,形成一個全球少有的超級市場拜物教。馬克思筆下的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都還在商品、貨幣、資本交易的各個領域依然充當新的世俗化新教在大行其道,暢通無阻,但當今假以時日,已經絕對中國特色地推陳出新了,形成了超級市場交易與運作崇拜或市場拜物教。這是中國關系大國、面子古國、禮教強國、封建帝國,在全球化、網絡時代的“佳惠”世界之作,是商品貨幣資本經濟的超級異化:奢侈品、窖藏品、資本工具依舊受到追捧,炫耀性有閑階級消費依舊在時尚化下被新富代花樣翻新,但追逐熱捧的“境界”就如同中國繪畫的神似與抽象一樣,更加達到虛無夸張境地,要的不僅僅是鈔票、黃金,還要更要交易場上的那種呼風喚雨,要太陽不得月亮的感覺。君不見皇帝老兒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的性伴侶排場要被異性征服上的現代化管理所替代,追求的不再僅僅是性娛樂的把玩,而是要性征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要的是一步到位,一步跨越式趕超的世界第一,人類首屈一指,歷史上的獨占鰲頭。
精英們為什么要詛咒文化大革命?與其說是像巴金那樣回憶歷史不寒而栗,夜半嚇出一身冷汗,不如說是瞻念前途,猶如驚弓之鳥。因為,精英同資本勾結,作惡多端。他們的所作所為遠遠超出文革前的所謂走資派們的作為,而文革大潮再起,其社會沖擊與震蕩的態勢,恐怕不是十個、百個文革所能比擬的。
真正的穩定勝過維穩百倍、千倍,而維穩靠不得強制。強制和專政的鐵蹄必須指向黑社會與敵對勢力。只有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出手果斷,治標更治本,和諧的局面才能隨著自由的春天和人民大眾的開心之日而悄然而致。
6•新聞輿論和廣義的言論自由不來自于資本操縱的文化產業化。教育產業化、醫療衛生產業化,造成了中國改革結果的“美國病”。其同房改一樣,形成了新的三坐或N坐大山,給民生投下陰影,讓改革蒙羞變味。而教育和醫療衛生剛剛經過痛定思痛的反思后,進行了新改革調整,文化大產業的改革浪潮就一浪高過一浪。如今精英把持下的事業制,同三公消費和特權存在,無疑具有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和拖垮社會主義財經的可能,但改革方向與緊迫性,都沒有使其只有市場化一條路。就如同當年的國營、國有企業改革一樣,數千萬下崗、分流國營職工,社會改革成本是巨大的,國家民族工業自主體系的喪失,特別是核心生產力的喪失(不得不大規模依賴進口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反過來以資源、環境和人力的廉價出口來作為換取的國際成本和代價)和市場的讓出,在長遠的經濟核算與產業乃至國民經濟安全上,都是極為不劃算的。因此,聽任完全、單純的自由化思潮泛濫就是聽任資本主義經濟任意做大,就是聽任國際資本長驅直入和西方化輿論的無節制的自由。這一經驗教訓,對無產階級專政,就如同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一樣,極為慘痛和沉重,需要永遠加以汲取。
新聞自由不是要創造什么“無冕之王”的精英話語暴政自由,不是為三俗鳴鑼開道的市場文化自由,不是資本背后經營運作,文化新聞與職業包裝的資本綁架輿論自由,金錢廣告洗腦,商業疑似環境的美綸美幻的資本操控自由。
傳播學陣地同經濟學一樣,原來是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直到道德上的強勢與強項,但由于對計劃經濟的抹黑和缺乏國際比較自信,由于對政治領袖的極端妖魔化和急于錯誤地把政治與經濟,把黨政、政企的形而上學的所謂分開,造成了對政治經濟學之科學與真理性的顛覆與批判,給了經濟學披著什么實證科學的外衣,大行意識形態政治把戲以深厚的學術社會土壤和大氣候,結果,馬克思主義偉大政治經濟學陣地基本失守,政治經濟學經典原理成了當代經濟學界的或被邊緣化,或被束之高閣的抽象革命與過時的失去了對現實經濟指導價值的教條,成為被摒棄、嘲弄甚至批判的對象。結果是,早已被馬克思批得體無完膚的各種庸俗經濟學,披著現代科學的外衣,用博弈論、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等加以包裝,兜售淺薄、庸俗、低級的等而下之的智力體操貨色。黑板模型經濟學徹底戰勝智慧機制經濟學。經濟學徹底墮落成了辯護學、騙財術、圈錢藝。
人民大眾的輿論自由和學術批判自由同樣重要。學術不能成為社會領域的特區。否則,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向與社會發展方向,就將失去馬列毛主義的科學指南,新聞、學界變成潛規則操控的無底深淵。文化大革命中的革命小將斗批改嘗試、工農兵占領上層建筑的偉大試驗,甚至教育革命的努力,都在理論和社會實踐方面未能形成成熟的經驗,但問題的存在則又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今天,被歷史在更嚴峻的意義上給重新提了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