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肉但不吃注水肉——也談人民擁護的改革和人民反對的改革
副標題:駁張維迎的“理性思考”和皇甫平的“不可動搖”
刀鋒
當2005年中國社會對改革進行集體反思的時候,一些在改革中獲得極大利益的基層便開始緊張起來,忙不迭的站出來呼吁社會要“理性思考改革”,還有的以“改革老字輩”的身份壓制人民的質(zhì)疑,并不忘記順便表露一下自己是“以皇天的名義輔佐×××”的身份。
在他們的言談中,總是表達出同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改革是他們需要的改革,改革的路就應(yīng)該這樣走下去,并且絕不能有絲毫調(diào)整和改變,改革只能是這樣一條路走到黑”。姑且不論是“理性思考”也好,或者“不可動搖”也罷,無非是想證明改革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即使原本不是這樣也必須變成這樣,因為只有這才是改革。
如果用頑固來比喻他們可能具有政治性色彩,畢竟在文革期間頑固被作為一派有過被打倒的歷史,但是如果就以人民的口吻來形容他們是蠻橫,肯定是恰如其分且絲毫不為過的,因為他們在推銷他們的改革的時候已經(jīng)把蠻橫的態(tài)度演繹到淋漓盡致,甚至不允許人民討價還價。
這讓我想起在前一段時間買肉的經(jīng)歷。某日,到自由市場想買上幾斤肉,發(fā)現(xiàn)商販案頭的肉色澤亮麗,手感揎軟表面潮濕,不禁對肉本身起了懷疑,與同行者交換了幾句后基本確定,此乃注水肉無疑。遂與商販起爭執(zhí),商販說‘這就是肉啊,難道這不是肉嗎,還是你沒吃過肉’?我答‘我承認注水肉也是肉,但和真正的肉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肉對人體有害,怎么能吃’?‘想要肉就只有這樣的肉,想要好肉全市場都沒有’。于是我與同伴大為詫異,怎么在自由體制下的市場內(nèi)居然連一塊好肉都沒有,全是注水的肉呢!更令我憤怒的是,商販蠻橫的稱注水肉就是肉,肉就是注水肉,居然絲毫不臉紅,絲毫不以為恥!
很久以前,市場上的肉是比較少,需要按量供應(yīng),可是那時的肉讓人吃著放心,為什么那個時代會有放心肉,主要是緣于對人的信任,那是對人放心才有對肉的放心。現(xiàn)在雖然肉多了,可是卻沒有放心肉,說穿了是沒有讓人放心的人。表面上看一塊肉的時代和十塊肉的時代比,似乎是十塊肉的時代更好,可是一塊肉的時代畢竟還能吃到一塊肉,而十塊肉的時代卻連一塊肉都吃不到,這又說明了什么?
讓人不放心的事情并不僅僅是肉,也體現(xiàn)在社會的方方面面。譬如,北京的建筑物越來越多,高樓林立似乎表現(xiàn)出一個現(xiàn)代社會應(yīng)該具有的樣子,可是如果細問這些建筑是否存在質(zhì)量問題,這些表面光鮮的大廈就禁不住考量了。按說時代發(fā)展了科技進步了,建筑的質(zhì)量也要隨之上升,當反觀北京老十大建筑,卻沒有一個是豆腐渣工程,即使經(jīng)過了76年的地震洗禮,也依舊巍然聳立。
小事情反映出的是大道理。
把這樣的思路放大到這個時代,來檢驗我們的改革,我們也必須要問一問,這樣的改革是不是讓人民放心,更重要的是參與改革的人是不是讓人民放心。我們的改革存在不存在質(zhì)量問題,有沒有豆腐渣式的改革出現(xiàn)?
某著名電視臺曾做過電視采訪,其中一位市民的話語至今仍深刻在我的腦海,他說‘他們的改革是他們的事情,和我沒關(guān)系;改革對他們有好處當然他們喜歡,可是改革讓我下崗了,活著都有問題還憑什么讓我喜歡’。
人民群眾質(zhì)樸的回答是來自他們的心底的聲音,讓人民利益受損的改革,有什么理由讓人民還一貫支持下去?這是不是就是改革的質(zhì)量問題,損害了人民利益的改革是不是就是豆腐渣式的改革。
從客觀上說,存在質(zhì)量問題的改革和豆腐渣式的改革也都是一種改革,這和注水肉也是肉同樣的道理,但是保質(zhì)保量的改革就不是改革了嗎,保質(zhì)保量的改革更是改革,而且是真正的改革。什么是有質(zhì)量問題的改革,什么是豆腐渣式的改革,什么又是真正的改革,不能一個人或幾個人說了算,而是要讓人民的切身體會來做回答,要由人民的肯定才說了算。
由此,我們回到標題上,再來審視張維迎的“理性思考”以及皇甫平的“不可動搖”,最理性的思考應(yīng)該是:人民反對存在嚴重質(zhì)量問題的改革和豆腐渣式的改革,人們擁護給人民帶來普遍利益的真正改革,也只有真正的改革才是不可動搖的,而且是永遠不會動搖的。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