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革命與經濟制度改造的關系
“母雞與主人”-----論四十年前一件事的偉大意義
作者: 城中隱者 原載:廣州街坊
2006.09.8 修改
序 言
大凡天下的事,本來都沒有什么是非對錯,只因為人的立場不同,才有了是非對錯。對狼吃羊這件事,你如果站在羊的立場上來看,則是十分殘忍的,可是你如果站在狼的立場上 來看,就是很痛快的了,而你如果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來看呢,則是無所謂的,所以即使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見了,也要裝看不見。再例如槍斃劉文彩這件事,如果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來看,則是錯的,如果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看,則是對的,如果你問外星人怎么看,他會說:“關我屁事”。所以天下任何一件事,本身都沒有什么對錯,之所以有人說它對錯,是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
對于四十年前一件事------文革,現在國內持否定態度的可能不少,當然其中的多數是不動腦子的鸚鵡學舌,他們的理由是:文革片面強調政治掛帥,只顧搞階級斗爭,忽視了經濟建設,而且其中還有武斗,打砸搶嚴重,死了很多人。這就是他們全部的理由吧,我這樣說,我想沒有一個人有異議吧。那么是不是因此就能徹底否定文革了呢,是不是要看看否定派的立場,是不是還要分析分析其他的原因?對此,按照魯迅先生的話說,我覺得我很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我家在農村,農村的生活習慣想必您知道一點,俗話說“莊稼不收年年種”,每一年,我家都要習以為常地養幾只母雞。小時候,每當我從雞窩里掏出熱乎乎的雞蛋時,我都要被母雞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打心眼里頭贊美母雞。其實,不光是我,翻開書本來,可以看到整個人類對母雞都是一片贊美,母雞的這種奉獻精神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了??墒呛髞砦矣址催^來想,母雞真這么無私嗎,它下蛋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的口福的嗎?人類對母雞的贊美難道真是由衷的嗎?統統不是。母雞是自私的,它下蛋的目的是為了繁殖后代,不是給人吃的,人只不過是偷它的蛋吃而已!人類又何嘗不知道母雞是自私的,對它的贊美,也不過是吃蛋的人的嘴軟而已!假設母雞知道它的蛋都被主人偷去美滋滋的享用了,它肯定要氣得發抖,拒絕下蛋的,還要向主人大叫“還我蛋來”,同主人爭論一番的。然而,好在母雞都傻乎乎的,光知道下蛋,從來都不問自己的蛋到哪里去了,被誰吃了。下完蛋后,主人恩賜給它幾十粒糧食,它就很滿足了,高興得格格叫,如果吃不飽,就加班到草堆里找蟲吃,毫無怨言。
我又想,馬克思主義出現之前的工人,又何嘗不是傻乎乎的母雞呢?他們為資本家做工,是為了養家糊口,從來都是埋頭干活,從來不問他們制造的財富到哪里去了,被誰享用了。例如說,他們建的高樓大廈自己從來都沒住過,可是他們從來也不問自己建的高樓大廈都到哪里去了,被誰住了;他們織的輕綾薄紗自己從來都沒穿過,他們從來也不問都穿到誰的身上去了;他們做的面包,自己從來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從來也不問都吃到誰的肚子里去了。干了一個月,資本家發給一點工資,他們就歡天喜地地拿回家,買來糊口的糧食裹身的衣服。實在吃不飽穿不暖,最多就是請求資本家給加點工資,這和母雞請求主人多給幾粒糧食又有什么區別?所以那時的工人活脫脫就是傻乎乎的母雞。其實,如果再細究起來,他們還比不上母雞呢。母雞不管怎么說,還能得到主人的兩句夸獎,可是工人則被自稱為精英的統治階級罵成:“賤民、窮鬼、懶漢、劣等人、弱智者、社會的累贅和負擔”。他們當中有的人暗想:“要不是這些窮鬼拖著,要都能和李百萬一樣,那人均GDP豈不要好幾億!” 哎,這些就不提了!
我們再來想一想,一只母雞來到世上,下了一生的蛋,它自己得到了什么?除了得到一點用于維持下蛋使命的食物之外,什么都沒得到,赤條條地來了,赤條條地走了。一個奴隸來到世上也是這樣,他辛辛苦苦為奴隸主干了一輩子活,制造了那么多財富,他自己則一點也沒享受到,除了得到一點能勉強維持干活使命的衣食之外,也是赤條條地來了,赤條條地走了,當中也幾乎是赤條條的。工人的境遇比奴隸好那么一點,工人死了之后,多少還能撇下一點家產,不過性質和奴隸是一樣的,無非是一百步和五十步的差別。工人就象機器,一臺機器從出廠到散架,工作了一生,制造了那么多財富,自己除了得到必需的柴油和潤滑油以及養活小機器的柴油和潤滑油之外,什么都沒得到。
后來,工人中間出了一個馬克思,他問工人:“你們天天、月月、年年、一代又一代辛辛苦苦地干活,你們知道不知道,你們為什么還比老板窮嗎,老板穿金戴銀,吃肉喝酒,他們的東西是從哪兒來的?” 工人說:“不知道。” 馬克思說:“那是他們偷你們的,你們制造的財富都被老板偷去了?!?工人忙說:“快滾,快滾!你別誣陷好人了,明明是他們養活了我們,沒有他們我們早就餓死了,你怎么反而說是他們偷了我們的東西?” 馬克思說:“我沒有誣陷好人,確實是他們偷了你們的東西。比如說母雞,你們說是母雞養活了人還是人養活了母雞?沒有人,難道母雞會餓死嗎?自打天地開辟一直到雞被馴化為家雞這一段極漫長的時間里,雞不是活得好好的嗎?再說蜜蜂吧,你們說是蜜蜂養活了人還是人養活了蜜蜂?可是那些人欺負蜜蜂不能說話,硬把自己叫養蜂人,而實際上蜜蜂應該叫養人蜂才對。這世界上就有這么一種小偷,他頭一天把你偷得揭不開鍋,第二天卻拿著東西來接濟你,把你感動得直叫他恩人。資本家、地主就是這樣的小偷?!?這一席話讓工人聽得入了迷,他們又問:“那請您說他們是什么時候偷的,又是怎么偷的?” 聽到這里,馬克思從懷里掏出一本很厚很厚的書來,對工人們說:“這書叫《資本論》,這里面就清清楚楚地寫了資本家在何時何地,又是怎么偷你們的?!?工人們看了之后,恍然大悟,齊聲說:“啊,我們怎么說原來只見米少不見賊,原來他們有魔法,偷人于無形。他們既然偷了我們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奪回來?!?馬克思說:“對,我們就是要推翻現在的剝削制度,建立一個自勞自食,不勞不食的沒有剝削,不需要憐憫,不需要慈善家的人人經濟平等的社會,沒有資本家的剝削,那部分財富就會分到我們的頭上,我們的生活自然就要好?!?
于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建立社會主義之后,有人仍然堅持十惡不赦的商品經濟(也就是市場經濟),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樣無非又要把工人農民變成只知道埋頭干活不知道保護財富的傻乎乎的母雞。毛澤東同志一看,這樣不行,自己生產的財富自己得不到,還生產干什么,寧可不生產,也得先斗倒他們,于是就有了文化大革命。
1976.10.6 鄧小平搞政變抓了四個人后上臺,馬上就宣布文革結束,搞起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也叫市場經濟),這樣,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在中國終于得到了一步步的恢復,一切又都回到了1949年解放前,而且一切又都以好聽的名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掩護,工人又變成了只能埋頭干活,不能問財富到哪里去的傻乎乎的母雞了,于是財富就從工人手里源源不斷地流出去,有人住上了別墅,有人坐上了轎車,工人則又變成了勞動機器,只能得到一點必需的柴油和潤滑油以及養活小機器的柴油和潤滑油了,哪里能談到什么享受!
在現實面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覺醒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文革的意義了,看來捂是捂不住了,是到了該揭蓋子的時候了。
正文:
要徹底弄清文革的意義,有很多基礎知識必須先弄清楚,所以開篇先扯得遠一點,但是各位千萬不要認為我扯得遠。
一 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的關系
經濟制度有私有制和公有制兩種。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是私有制社會,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公有制社會。
人類社會的生產關系有五種:自給自足、商品交換、剝削、帝王或封建主對轄區內的完全占有、全民共同占有共同消費。
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主要有三種:帝王對全國財富的完全占有、自給自足、剝削。在這種社會里,多數家庭是自給自足的,和其他家庭沒有任何經濟關系;同時還存在著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還有地主對雇農的剝削,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是完全占有,地主對雇農的剝削是部分占有;同時還存在著帝王對全國財富的完全占有關系,帝王是全國財富的總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國都要向他進貢交稅,他想剝奪誰的財產就剝奪誰的財產。
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主要有四種:帝王對全國財富的完全占有、自給自足、商品交換、剝削。在這種社會里,生產關系大部分和奴隸社會一樣,不同的是商品經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不少家庭都和其他家庭進行商品交換,但是還有不少家庭是自給自足的,還有一點重要的區別就是這時奴隸已經取消,沒有了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關系,但是還存在著地主對雇農的剝削關系,并且又增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不過這是不多見的。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主要有兩種:商品交換和剝削。在這種社會里,自給自足已經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也沒有了帝王對全國財富的完全占有,這時商品經濟已得到了充分發展,所以商品交換和剝削為主要的生產關系。
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公有制社會,沒有商品經濟,所以也就沒有商品交換和剝削的生產關系,這三種社會里的生產關系只有一種:全民共同占有共同消費。在產品生產出來之前,它不屬于任何家庭和任何人,只屬于公家,產品生產出來后,再把它平均地或相對平均地分配給每個人或每個家庭。
社會主義主要實行的是共同勞動,按勞分配,共產主義主要實行的是共同勞動按需分配。
歸納:
公有制就是生產資料歸公共所有的制度,私有制就是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的制度。判斷一個社會制度和性質的根本區別就是財產的所有制形態、生產關系、生產方式、交換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或者稱經濟基礎的不同(公有或私有)!它是一定的統治階級得以維持統治地位、得以存在的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如果被改變了,那么這個統治階級也就結束了、下臺了!例如中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基礎已被改變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私有制,所以中國工農階級已喪失了統治權而重新成為被剝削壓迫的奴隸。所謂的發展生產、發展經濟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前提下的事,也就是在一定所有制形態下,一定生產、交換、生活等方式下的生產、發展經濟! 決沒有超這些的發展生產,發展經濟。
二 政治和經濟制度、生產關系的關系
要知道文革的意義,就得先知道政治這玩藝是干什么的,那我就先說說什么是政治吧。
所謂政治,就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所進行的一切活動,包括建立軍隊、制訂法律和文化教育等等。這些活動可分為文武兩類,一軟一硬,一哄一打,一張一弛。其中建立軍隊制訂法律是武的,文化教育是文的。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三四十戶人家,本來大家都是和和睦睦的友好相處的,可是有一天,張三對李四家的幾畝肥地流了口水,于是就占了過去。這一占過去之后,張三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保住它,所以他就請了幾名打手:“如果李四來,就朝死里打!”這是武的一手。然而,張三知道,僅這樣做還是不夠的,這樣也顯得太不講理了,不能服眾。為了掩人耳目,為了讓李四徹底死心,他又請了一位能說會道極有威望的師爺,四處放出風去:“其實那幾畝地本來就是張三家的,是人家張三的太爺爺開墾出來的,后來被李四的爺爺霸占了去,今天張三把它要回來是物歸原主,是老天爺睜眼,李四又打又鬧太不講理了。你們要是不信,地里還有張三的太爺爺埋的石碑呢。”半信半疑的鄉親們到地里一挖,果然挖出一塊看起來很有些年頭的石碑來,上面清清楚楚地刻著:“此地為我開,乾隆二十八年被李豁子強占去,特暗埋此碑以為子孫志--乾隆二十八年張麻子示”眾人一看都信以為真,原來傾向李四的人現在都同情張三了,齊聲痛罵李豁子太惡霸,一致支持張三。李四也被弄得暈頭轉向,打又打不過,講又講不過,只好認了。這就是文的一手。這一文一武就是政治,牢牢地保住了張三強占的財產。
一個村莊里兩個人是這樣,一個社會里兩個階級也是這樣。統治階級為了安穩地占有被統治階級的勞動成果,讓他們甘心情愿老老實實地受剝削受壓迫,就建立軍隊制訂法律來鎮壓和威懾他們。雖然老子說過“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可是統治階級卻偏偏要拿它來嚇唬老百姓:“看到了吧,誰要是反抗,這大刀就喀嚓一下!”可憐的老百姓一看那刀明甲亮一眼望不到頭的大軍,魂都嚇沒了,哪還敢反抗。這就是武的一手,武的一手是讓老百姓不敢反抗。
文的一手就是靠欺騙、麻痹的手段來控制老百姓的思想,讓他們認可甚至熱愛那個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甘心服從他們的剝削,打心眼里根本就不想反抗。文的這一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同的。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主要宣揚的是鬼神的迷信思想和愚忠思想。例如:“上下有序,貴賤有別,君為臣綱”“富貴人都是龍虎轉世,合當享福,貧窮人都是豬狗轉世,合當受罪”“今世受罪是因為上輩子作惡太多,這輩子如果老老實實,下輩子定能一步登天。”老百姓一聽,就信迷了---哎呀,原來受窮受困的原因在自己,哪能怪富人,哪能怪制度。打心眼里就不想反抗了。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被推翻之后,資產階級接受了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的教訓,而且商品經濟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自由經營者和自由勞動者,所以資本主義廢除了地位上的等級制度,資產階級不搞輪回報應、愚忠那一套,宣揚的是自由競爭思想:“這個社會是自由平等的,不偏愛哪一個,大家的機會都一樣,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什么我們能當資本家,你就只能當工人,你貧窮不能怪社會沒給你機會吧,只能怪你自己沒抓住。我們倒希望人人都能當資本家,都能過上我們這樣的好日子。 努力賺錢吧,朋友們!” 老百姓一聽,又信迷了---哎呀,原來受窮受困是因為自己沒把握住機遇,或者自己太懶,哪能怪資本家,哪能怪制度,我要是抓住了機遇,也能剝削別人,也能成資本家。于是就對此制度完全滿意,也是打心眼里就不想反抗了。這時,三歲的娃娃也都立志長犬了要好好做生意,賺大錢,成為資本家、大老板。 哎呀,真是可笑,他們也不想想,都當資本家了,誰當工人,都成富人了,誰是窮人?這就好比賭博,雖然每個賭徒都知道有贏錢的就一定有輸錢的,不可能每個人都發財,但是每個賭徒又都認為自己這次準能贏錢,所以雖然有人輸得精光,他只是怪自己運氣不好,或者沒抓住機會,從沒有誰反對賭博這個制度,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
總之,統治階級通過這一文一武兩種手段,牢牢地保住了自己的不義之財,牢牢地保住了他們的那個制度和生產關系,安安穩穩地過著舒心的日子,這兩種手段就是政治。所以政治是保護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的,是為它們服務的,政治必須服從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的需要,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是核心,政治是附屬物。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好比是蛋液,政治好比是蛋殼。
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公有制,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要不要政治呢?當然也要。公有制社會里,廣大勞動人民是統治階級,沒有被統治階級,但是這不等于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因為公有制社會里還有不少人,他們認為平等的生活沒有意思,總想過高人一等的生活,所以他們對公有制社會是不滿的,隨時都有可能把公有制社會推翻,又重新冒出資產階級來,所以階級斗爭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即使到共產主義也是這樣。同時,因為廣大勞動人民都是從私有制社會過來的,私有觀念、商品經濟思想還很重,缺乏共產主義思想,所以社會還要從思想上教育他們要熱愛公有制,熱愛勞動,團結互助,自覺地和不良思想做斗爭,因此,公有制社會也同樣需要政治手段。
本節的最后我要多說兩句。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政治是保衛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的,所以要建立一個新經濟制度或新生產關系,政治就要做先鋒。你要想在私有制社會里建立公有制,就必須先把保護私有制的武力消滅或者轉化過來,建立一個安定的環境,然后公有制才能順利建立起來;同樣,要想在公有制社會里建立私有制,也要先把保護公有制的武力消滅或轉化過來,建立一個安定的環境,然后私有制才能順利建立起來。這就好比皇帝要到哪里去,衛隊就得先到那個地方打好場子,然后皇帝才能過去一樣。
因為政治是服從于經濟利益的,因為人辛苦勞動就是為了經濟利益,參政議政也是為了經濟利益,所以在一個社會里,如果人人的經濟地位平等了,則政治地位必然是平等的,但是如果只是政治地位平等,則經濟地位不一定平等,窮人參政議政也是替富人操心。所以說,民主的關鍵就是經濟平等,而資產階級好玩弄政治平等的手腕,從來都不提經濟平等,這實際是假民主。
三 文化和政治的關系
上面說了,政治是保護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的,而政治的兩個手段,武的作用是使人民不敢反抗,文的作用是使人民不想反抗,那么哪個手段的作用大呢?不用說,當然是文的作用大,它能抵一萬個師。在離京城三四千里遠的一個極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個小伙子一次無意說了皇帝一句壞話,他的老娘就立即上去把他的嘴捂住,大罵道:“你這個小畜生,就不怕天打五雷劈!”,你看思想武器就這么厲害,是不是能抵一萬個師?
正是因為思想武器厲害無比,所以各地歷代的統治者都是以武為輔,以文為主,花費大部分的精力和錢財來控制人民的思想。他們是怎么控制人民的思想的呢?就是通過文化教育,就是把他們的意愿揉進廣大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中去,然后通過文化藝術灌輸到人民的頭腦中,這就是“文以載道”的意思。所以文化是政治的一種手段。
翻開封建社會的法定課本,什么《三字經》,什么《論語》《大學》,無不充滿了忠孝、三綱五常的思想。聽聽封建社會的戲曲、評書,看看封建社會的小說,什么輪回報應,什么人命天定,什么忠君,什么安貧守窮等思想無處不在。婦孺皆知的《楊家將》宣揚的就是愚忠思想,忠于皇帝的就是好人,是忠臣,就會有好報,和皇帝搗蛋的就是壞人,是奸官,就會得到惡報。我小時候聽過的琴書《王三姐住寒窯》講的就是一個叫王三姐的女子過了十八年乞丐一樣的生活,最后被封為誥命夫人的事,所宣揚的也無非是“命里有時注定有”“安貧守窮”的思想。翻開封建社會寫的史書,里面也無不充滿了忠君思想,判斷忠奸的唯一標準就是看是否忠于皇上。都說趙高是個萬惡滔天的奸賊,那是站在皇上的立場上看的,可是我看趙高就滿不錯的嘛。都說王莽是個大逆不道的篡夫,那是站在漢帝的立場上看的,可是我看王莽就沒什么不對,狗咬狗嘛,你能說哪條狗不對,為什么偏得姓劉的坐不可?我不懂的就是老百姓也跟著罵王莽,哎,可憐的老百姓啊,被狼吃,自己還選擇被哪條狼吃好!這都是文化宣傳的結果??!如果辛亥革命失敗后,又建立了封建王朝,那么在它的史書上肯定要把孫中山大罵一通,以后的老百姓肯定也要跟著罵,可是我就看孫中山很好的嘛。還有一些文章則是肉麻地吹捧皇上是如何如何的圣明,人民是多么多么幸福,制度是怎樣怎樣優越等等,就不說了。
資本主義的小說、詩歌、電影、電視、戲曲則無不充滿了縱欲享樂發財的宣傳,富人的華車豪宅、紅燈綠酒、一擲千金、才子佳人、花前月下,還有“富人的成功之道”“怎樣成為百萬富豪”等,所有這些宣傳,言下之意就是說:“看資本主義多么美好,在這個社會里,你再窮都不要緊,只要你努力經營,你也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它的言外之意就是說:“你要推翻了資本主義,就別想有這樣的好日子過了?!?
社會主義的文化藝術當然應該要揭露剝削壓迫的罪惡,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剝削壓迫的經濟制度,宣傳熱愛公有制,熱愛勞動,大公無私的思想。比如《暴風驟雨》歌頌的是人民的反抗精神,《金光大道》歌頌的是人民積極入社的精神。
因此說,不同的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需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需要不同的文化。反過來就是說,不同的文化必然為不同的階級、不同的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服務,世界上根本沒有不帶政治色彩的純文化,誰養的狗不替誰看門?有些所謂的文人騷客好打出純文化的幌子,其實暗地里是在為某個階級服務。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精辟極了!因為不同的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便決定了軍隊法律的專制對象不同,也決定了文化教育所宣揚的意識形態不同。馬克思還說,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這句話同樣精辟!因為與經濟基礎相配套的上層建筑可以保護和加固經濟基礎,不配套的上層建筑則要削弱和破壞經濟基礎,如果上層建筑中的軍隊法律的專制對象變了,文化教育的內容變了,則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就要變了。
好了,有了上面三節的基礎,下面我們就可以切入正題了。
四 什么是革命?
革命是什么意思呢?革的意思是變革、改變,命的意思是境遇、命運,所以革命的意思就是改變命運。自古以來,被壓迫被剝削者要革命,統治者當然就要反革命。
革命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暴力革命,一種是思想革命,也是一文一武。
暴力革命是被統治者最直接最本能的手段。你騎在我的頭上,我受不了了,自然就要用力把你推翻,然后騎到你的頭上,你受不了了,自然就會用力把我推翻,再騎到我的頭上,如此反復循環,一路滾過來,就構成了有史以來的大半個歷史。
思想革命就是用新思想替代舊思想。
因為不同的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需要不同的思想,所以如果推翻了一個舊制度或舊生產關系,建立了一個新制度或新生產關系,就必須用新思想來替代人民頭腦中的舊思想,否則,新經濟制度或新生產關系就很難實施,并且也維持不了多久。辛亥革命勝利后,因為思想革命沒跟上,許多人還有非常嚴重的封建思想,所以辛亥革命就遭到了封建勢力的多次反撲,還遭到袁世凱的和平演變,最終失敗了。
因此,要想推翻舊制度或舊生產關系,換上新制度或新生產關系,暴力革命和思想革命必須并用,缺一不可。暴力革命的作用是摧毀它的武裝,但是不能改變人民的思想,思想革命的作用是在暴力革命前為暴力革命準備力量,在勝利后摧毀它的舊思想--潛在的武裝,保衛勝利果實。
當然,如果你只是推翻一個舊政權,并沒有改變經濟制度或生產關系,那么一般就不必要進行思想革命。例如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都沒變,所以他就不必要進行思想革命,一切沿襲老一套即可,《論語》照樣念。所以歷史上暴力革命很多,但是思想革命卻很少。
社會主義代替了資本主義后,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都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廣大人民的思想必須跟上來,從資本主義里的“經商發財”的商品經濟思想轉變到社會主義里的“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的產品經濟思想,如果不能改變,廣大人民的腦子里還是商品經濟的那一套,那么新經濟制度和新生產關系很難實施還不說,這個社會主義也是保不住的,要么是人民用暴力把它推翻,要么是主張商品經濟的人上臺,進行和平演變。所以社會主義勝利后,必須盡快地轉變人民的思想,以適應社會主義的需要。
然而,思想革命比暴力革命還要困難,一般沒有幾代人是完不成的,有時還要流血。這是因為世界上最頑固的就是人的思想,人的老習慣,最難改變。舉個例子來說,清兵入關后,要漢族人留辮子,可是漢族人沒這個習慣,認為太難看,死活不愿意留,結果清兵殺了許多人,漢族人才慢慢留起了辮子。辛亥革命時,又要剪辮子,嚴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但是因為中國人已經習慣留辮子了,所以許多人寧愿掉頭也不愿意剪,也是因此殺了不少人,也有被強制剪了辮子的,還要弄根假的接上,舊思想、老習慣就是這么頑固。同樣的,人民在舊思想舊文化的長期欺騙和熏染下,他們打心眼里認為舊制度就是最合理的,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容改變的,人民的這樣的思想也是很頑固的。例如,封建社會的某個皇帝把人民壓迫得無法生存時,人民只是盼望出一個明君來統治他們,并沒有哪一個人想到要推翻這個制度,自己來當家作主,自己統治自己,他們就是認為必須有一個皇帝來統治他們才是合理的。所以要想改變人民的這種頑固思想是很困難的。再舉個例子來說,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要推翻清王朝,推翻封建制度,他們就得宣揚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來喚醒人民,組織力量,可是當時的多數中國人民對他們宣揚的資產階級的進步思想是很反感的,根本不愿意接受。我們雖然都沒經歷過那個時代,不知道那時有多困難,但是從魯迅先生的小說《藥》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出來,當革命黨人夏瑜向群眾宣傳“大清的天下是大家的”的時候,群眾的反映是“大清的天下是大家的,這是人話嗎?” 人民還是頑固地認為這天下就應該是皇帝一個人的。最終當夏瑜被砍頭時,群眾是看熱鬧,是興奮。
由此可見,人民的舊思想是多么頑固,思想革命是多么困難。你明明是為了群眾好,可是他們就是不領你這個情。
五 什么是文化革命?
文化革命就是用新文化替代舊文化。
上面說了,思想革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只有用新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對人民進行長期廣泛地教育熏陶,才可以使人民拋棄舊思想,換上新思想??梢哉f,沒有新文化,就沒有新思想,所以新興的統治階級為了使人民接受他們的新思想,沒有不進行文化革命的。
辛亥革命前期的新文化運動,其實就是一場文化革命,只不過這是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它宣揚的是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喚醒了千千萬萬個反帝反封建的義士,為辛亥革命準備了力量。因為這次文化革命的范圍很小,所以只能叫文化小革命,它喚醒的人也是比較少的。辛亥革命勝利后,因為文化革命不徹底,維護封建制度的勢力仍然很強大,所以辛亥革命是不可能不失敗的。
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它喚醒了眾多的人起來反帝反封建,所以致使歐洲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一直維持到現在。
“五四運動”后,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其實就是無產階級的文化革命,它喚醒了許多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同志,為社會主義的革命準備了力量。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建立了嶄新的經濟制度和生產關系,所以社會主義也需要用文化革命來改造廣大人民的思想。封建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的主人公是帝王將相、商賈才俊,宣揚的是愚忠、忍耐、朝為乞丐暮為財主等等思想,過分夸大個別“精英”的作用,社會主義文化則應該以工農兵為主人公,宣揚熱愛勞動、熱愛公有制、大公無私、共同致富的思想,使人民去掉長期在商品經濟中養成的“賺錢發財”“出人頭地”的資產階級思想,為真正實現產品經濟,為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打基礎。
六 1966-1976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意義
略知中國近代史的都清楚,文化大革命并非是由中央向下面官員層層命令且加壓而發動起來的,反而是一場人民群眾在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和引領下受《五一六通知》啟發而群起形成的人民大革命運動。
文化大革命相比于現在中國各地出現的一些罷工、示威、集會抗議、以暴抗暴事件而言,雖然其間的規模天差地遠、目標也不可同日而語,但性質卻都是一樣的,都是人民群眾自發的民主運動
如果要真正全面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前因后果,恐怕還得追溯到中國解放時的一九四九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門上莊嚴向全世界宣布的那句劃時代聲音:“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句話對于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而言,自然是歡欣鼓舞了,但是對于那些混在革命隊伍中一直以為中國解放后也會恢復封建制度的家伙來說,卻就猶如遭到了當頭一棒。這些家伙當初從家里跑出來參加"革命"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等"革命"成功后仍可如同封建大官那般分封到土地、財富及高俸祿官位,過上錦衣玉食的剝削壓迫人民群眾的日子,時或更能衣錦還鄉風風光光炫耀一番,卻根本沒想到新中國的天下是由無數先烈與工農勞動人民流血犧牲打下來的,新中國的天下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天下,更沒想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群眾給的,是為人民服務的,現在居然就這么拱手交給了平民老百姓,而自己非但不能舒舒服服享受人上人的奢侈生活,更尚且得繼續革命為人民群眾全心全意謀福利,這個打擊之大,不僅令其中一些頑固不化的官僚從此自覺再也無顏見家鄉父老而就此畢生不回家鄉,更是為日后文化大革命的必然而埋下了第一個因由。
一九五九年,新中國經過了十年的整頓和建設,已經基本平息了由舊社會遺留、潛伏下來的各種邪惡勢力和封建意識,社會的發展和建設也納上了穩健、高速的軌道。于是,毛主席辭去了國家主席職務,轉而開始集中精力去力求達成自己一生的夙愿:總結中國革命的成功經驗推廣向全世界;徹底解決幾千年來農村和山區的愚昧與落后問題。然而,一個力圖復辟資本主義社會的派別---走資派,決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從而不但為日后文化大革命的必然埋下了第二個因由,更注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必將激烈程度。
在人民群眾自發群起爆發文化大革命之前,其實中國已經有過一次文化革命運動----即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運動,但這次"四清"運動由于被走資派和官僚控制以致很快演變成了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而為這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劃上句號的就是隨即引發了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
其時,正在徹底解決幾千年來中國農村和山區愚昧與落后問題,更在致力總結中國革命的成功經驗以便推廣向全世界的毛主席,面對失敗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有兩條已知的路徑可供選擇:一條就是同斯大林的肅反一樣,干凈利落地把企圖搞復辟倒退至剝削壓迫社會的家伙全都抓起來;另一條是裝聾作啞、任其自流,從而將受到走資派的歌功頌德、眾星捧月。然而,毛主席走了一條史無前例的路:在全國人民面前與走資派和官僚擺事實、講道理,亦即引領已漸勢單力薄卻仍然在堅持著的民主派寫了《五一六通知》。
一如毛主席意料的是,走資派和官僚又對《五一六通知》采取了視而不見、避而不談的態度,妄想按一貫的"老規矩"仍把《五一六通知》束之高閣。但也更一如毛主席意料的是,不甘心受壓迫的人民群眾---其時的人民群眾與如今的完全不同,因為素質高以致都是有血性、有種的真正中國人,見毛主席竟然肯頂著巨大壓力為老百姓撐腰就紛紛站了起來,與比自己高得多、大得多的走資派和官僚講理、討說法,要討回原本就屬于老百姓的民主自由權利。
然而,至此還非但仍然死不改悔,更自以為已經勢大力強的走資派和官僚,對奮起的民主運動卻突然實施了兇殘鎮壓和瘋狂搗亂。
于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起始的"五十多天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專政"期間,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如:西安交大六•六事件、清華大學六•七事件、廣西六•八事件、北京地質學院六•二○事件、北師大六•二○事件、林院《談話紀要》事件,等之類的工作組限制和鎮壓人民群眾或挑撥人民群眾自相爭斗的性質和后果都非常嚴重且后來搶權政變(此處的政變特指變掉了無產階級專政體制),以后全都移花接木把罪名推到民主運動頭上的事件。而走資派和官僚的之所以要如此迫不及待實施法西斯暴行,其意圖非常明顯:能鎮壓就鎮壓、能搞垮就搞垮、能搗亂就搗亂、能攪渾就攪渾,就算一時仍破壞不了文化大革命那也為來日搶權政變(此處的政變特指變掉了無產階級專政體制)之后的栽贓嫁禍埋下伏筆。
待毛主席視察各地返回北京的時候,實際上人民群眾自發群起的這場文化大革命其實已經接近于夭折的境地了。為此,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因而能體會、感受到人民群眾受迫害之悲痛的毛主席,激憤之下寫了篇《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繼續為老百姓的民主運動撐腰、鼓勁。而這就給了人民群眾堅持民主運動的足夠信心,和對付窮兇極惡的走資派和官僚就應該以牙還牙的堅定決心。
文化大革命終于又得以繼續深入和展開了。但原本僅是希望通過思想上的教育就能夠令走資派和官僚自行悔改的這場大革命,卻源于走資派和官僚的兇殘鎮壓和瘋狂搗亂,而使得人民群眾不得不與之針鋒相對、短兵相接了起來,以致于從此轉變成了主要是兩條路線、兩個階級的殊死搏斗運動,而且還是一場雙方都根本就無法再退縮的你死我活斗爭:假如人民群眾輸了,那么中國就將復辟倒退至存在剝削壓迫的社會,人民群眾也將被壓榨在最底層而成為弱勢群體,國家更將從此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直至國破家亡;而假如走資派和官僚輸了,那么中國就將繼續保持沒有剝削壓迫的狀態,人民群眾也將因為置身于真正的民主環境中而享受到一切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國家更將從此繁榮昌盛、弊絕風清直至國強民富。
有幸經歷了那場文化大革命運動的人,相信誰都不可能忘懷這個期間的斗爭之艱險與酷烈,而那些沒有能夠趕上經歷因而也無法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年輕人,或許根據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規模遠小于文化大革命的民主運動---比如八九六四之類事件中走資派和官僚的兇殘鎮壓和瘋狂搗亂,并且不忘再把最終是走資派和官僚勝利還是人民群眾勝利的結果也一并考慮進去,想必也就不難可依此類推出文化大革命時的人民群眾與官僚走資派斗爭之激烈程度了。
今天,當我們再回首這場文化大革命時,在驚訝人民群眾的力量竟然有如此之大,以及贊嘆居然能夠以這種前所未有的最少血腥、最少方式就推翻了走資派和官僚的殘酷壓迫統治之余,或許也會發現這期間終究由于時日太短,以至于難以一下清除幾千年遺留下來的舊傳統文化、舊思想。此外,如果不是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幾千年來第一次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執政經驗欠缺,那么,在當時處于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背景下,又借靠當時人民群眾非常高的素質,必定使得人民群眾更可真正看清封建社會的腐朽、資本主義的丑惡,并由此更讓人民群眾真正從意識深處領悟到、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以致于在這場性質為民主運動的大革命期間人民群眾將更加明確運動的目標和方向,從而使得運動的深入與展開都能夠更加地順利和順暢,人民群眾的斗私批修也必將更猛、更烈,正氣弘揚得也必將更高、更旺,致使走資派和官僚抱頭鼠竄之余別說是興風作浪搞復辟、倒退了,就是欲覓立足之地都勢將成為大問題。 而且,就是過后如果再出現走資派和官僚的搶權政變(此處的政變特指變掉了無產階級專政體制),之后又首先去惡意詆毀、否定這場人民群眾運動的狀況,也必定由于人民群眾的覺悟和認識都已經更有提高,而變得難以再如此的輕松和順利。 .....
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建立了社會主義,但是這只是個名稱,還沒有社會主義的真正內容,這就是說,中國僅僅是剛在大門口換了塊牌子,里面的一切還都是原來資本主義的東西:一方面,經濟制度上還是私有制,經濟體制上還是商品經濟;另一方面,人民的思想還停留在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水平上,絕大多數人因為受到幾千年的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影響,賺錢發財、出人頭地等等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已經固化在腦子里了,所以他們只聽說了社會主義,但是并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應該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里應該怎么做,還以為仍然應該象在舊社會里一樣,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賣,賺錢致富。這樣的思想都是舊社會里的東西。有這種思想的人,不光是一般的工農,還包括絕大多數的共產黨員,還有高級干部,所以毛澤東說,在共產黨內,真正懂馬列的并不多。
什么是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里究竟應當怎么做?社會主義必須是公有制的,實行的必須是產品經濟(也叫計劃經濟),大家共同勞動,共同占有勞動成果,按勞分配,人民也必須拋棄商品經濟思想,顯然上面兩方面都不符合社會主義的要求,這就需要一步步地改造造。經濟制度的改造就是按照私有制--集體制--公有制一步步來,思想的改造就是采取文化革命,使人民的思想逐步轉變過來。然而,上面兩方面是互相影響的,在改造經濟制度時,如果人民的思想轉不過彎來,經濟制度的改造就不會順利,例如合作化時,有不少農民和個體手工業者就是不愿意加入;而如果在改造人民的思想時,如果經濟制度沒有變化,則要影響思想的改造,所以這兩方面的改造必須雙管齊下。
下面經濟制度的改造就不談了,專談談思想上的改造。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后,迫切需要對人民的思想進行改造,這就需要實行無產階級的文化革命,所以當時就出現了許多贊美公有制、合作化、人民公社的小說、電影等文藝作品,不過這時的文化革命和后來出現的文化大革命不同,這時的文化革命是和緩的,是潛移默化式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墒?,就這樣的文化革命也進行得很不順利。為什么?原因還出現在絕大多數人頑固的商品經濟的思想上。
下面就把這些人詳細地分析分析給大家看看。
這些人,雖然都堅持商品經濟,但是性質和目的不完全相同,可分為三類。但是這三類人都是走資派,因為商品經濟是資本主義的標記物,是資本主義的全部內容,所以主張實行商品經濟就是走資本主義。
第一類:這類人是以舊官僚、舊知識分子、舊資產階級為代表的一大批,他們在舊社會里享受慣了高人一等的豪華生活,到了新社會,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所以他們就不滿,仍然想過以前那樣的生活,所以他們反對經濟制度的改造,反對新文化,仍然想實行商品經濟,走資本主義。
第二類:是以劉鄧為代表的一大批共產黨人及進步人士,這些人也反對經濟制度改造,也主張繼續實行商品經濟,走資本主義,但是這些人的目的和上一類人是不同的。這一類人主張走資本主義的目的是為了個人享受,而不是真正為了富國富民,目的與動機就不良。這從他們搞政變奪權以來的所作所為就是明證。也許他們認為,要想讓國家和人民富起來,就必須發展商品經濟,讓人民和企業能多賺錢,不賺錢怎么能富?幾千年來不都是這樣的嗎?美國不是這樣才富的嗎?所以只有讓人民和企業多賺錢,那么國家和人民才能富起來。這類人之所以這么認為,是他們根本不懂經濟學,不懂馬列主義,不知道部分人的富裕與賺錢有關,國家和全體人的富裕則與賺錢無關,只是按照老習慣來。他們還認為,資本主義固然有弊病,但是今天在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下,完全有能力去掉其弊病,利用其精華,不會出現資本主義里的貧富嚴重分化、嚴重腐敗等問題,鄧小平甚至還拍著胸脯打包票說:“如果出現貧富的嚴重分化,就說明我們搞商品經濟錯了?!笨墒亲詈蟮慕Y果怎么樣了呢?今天大家不都是看到了嗎?這就非常象一個天真而又無知的小孩用一根小木棍去捅水庫大壩,大人怎么批評教育他也不聽,他就認為他捅一個小窟窿,即使流水了,他用一根小手指就能堵住,有什么大不了的。誰知道,等他捅個小窟窿之后,一切就都由不得他了,他也就只好裝聾作啞了。其實鄧小平心里是非常清楚后果的,但他不說,由此足見此人的奸毒。更糟的是這類當權官僚走資派頑固不化,依然為了一已私利而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 一捅到底。 正是:老怪奸計禍九州,萬里山河萬里痛。獰笑一聲化灰去,甩下殘局后人收。
第三類:這一類這樣包括廣大農牧民和個體手工業者,當然還包括一些高級干部和知識分子。這一類人也暗地里反對經濟制度改造,主張仍然保持商品經濟,這一類人也是走資派。不過這一類人和上面兩類人又有不同,這一類人堅持商品經濟,雖然也有發家致富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還是舊思想、老習慣在作怪-----這家產祖祖輩輩都是我私人的,我生產的東西就要拿到市場上去賣,祖祖輩輩都是這么做的,現在你讓我共產,不讓我賣東西,這怎么行?他們不理解。雖然這些人都是從資本主義里過來的,吃夠了資本主義的苦,他們非常痛恨資本主義,非常熱愛社會主義,說他們是走資派,好象冤枉他們了,可是他們確確實實是走資派,因為實行商品經濟,就是走資本主義。然而,這些人不知道,他們以為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沒有必然關系,不知道商品經濟這條路的一望之地之后就是資本主義,走著走著就要后悔。
所以,這一類人明明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但是他們不知道,而前面的兩類人非常清楚走商品經濟這條路就是向資本主義去的,但是他們不說,就這樣,這三類人就走到一起了,前兩類人帶路,第三類人機械地高興地跟著走。我想,當走到資本主義后,真正鼓掌大笑的是第一、二類人,第三類人的表情大家可以猜出來。
好了,說完這三類人,我們再說說工農階級。工農階級雖然是社會主義建設與革命的主力,但是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所以絕大多數工農對一個嶄新的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也是不了解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在哪里,社會主義應當怎樣做才是社會主義,他們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實行商品經濟就是走資本主義,所以對實行商品經濟的主張他們并不反對,對經濟制度改造,實行產品經濟他們也不反對,反正只要他們勞動,給他們不是太少的工資就行。
這四類人,當時要占中國總人數的99.99%以上(去掉小孩),真正懂得社會主義應該怎樣做的沒有幾個。
這四類人中的前兩類,很多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手里有權,雖然這兩類人的目的不一樣,但是行動是一致的,他們就利用手里的權力在中國通過文化教育等渠道大肆宣揚商品經濟的好處,破壞經濟制度改造,當然他們就是不提走資本主義,只鼓吹在共產黨領導下實行商品經濟是如何如何美好,敗壞經濟制度改造是如何如何不適應中國國情,還胡說什么馬列主義已經過時,需要修正等,這正好適應第三類人的口味,而工人階級又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所以他們很快就占領了大片的陣地。而有正確思想的毛澤東同志卻被孤立起來,就象他在井岡山革命時期雖然有正確思想卻被孤立起來一樣,很有獨木難支的感覺。結果經濟制度和人民思想的改造就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甚至原來取得的一點效果也幾乎喪失干凈。
1967年5月1 日,毛澤東同志在會見阿爾巴尼亞軍隊高級來訪者時痛心地說:“本來想在知識分子中培養一些接班人,現在看來很不理想。在我看來,知識分子包括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年知識分子,從黨內到黨外,世界觀基本還是資產階級的,因為解放十幾年來,文化教育界是修正主義分子把持了,所以資產階級思想溶化在了他們的血液中……”
毛澤東同志清楚地看到,這樣下去,不要幾年,特別是當新一代接班人掌權之后,剛剛起步的社會主義一定要被和平演變過去,所以他要發動群眾去進行文化革命,要把文化教育權全力奪過來,同修正主義分子,同走資派斗爭,要在有生之年給人民換血,換腦筋,緩藥不能治急病,于是就有了急風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廣大的工農兵及紅衛兵摧毀了眾多的走資派所控制的文化宣傳的老巢,紅色知識分子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的新文藝,既宣揚了社會主義的新思想,又斗私批修,破舊立新,呈現了轟轟烈烈的氣象。
然而,人民腦子中的資產階級思想畢竟是根深蒂固的,走資派的勢力也是強大的,再加上故意的破壞和搗亂,及毛主席的逝世,文化大革命最終被走資派強行結束了。不過,它的意義還是偉大的-----它是人類最進步的思想革命,是中國人民在暴力革命勝利后為了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上的一場必要的革命,是社會主義處在危機關頭的一次必要而又及時的大反攻,不僅有力地打擊了資產階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廣大人民,而且還為以后的文化革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社會主義建立后,文化革命是必要的,這次文化大革命也是及時的,意義非常重大。然而,反動派好拿“文革中出現了嚴重的武斗、打砸搶情況,死了很多人,耽誤了生產”等為借口來詆毀文革,顯然是強詞奪理。一、在文革中,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要文斗,不要武斗,要抓革命促生產,并沒有只顧革命,放棄生產的意思,后來之所以出現了放棄生產進行武斗還有打砸搶的事,那是有人在故意搗亂破壞,和蔣介石往工人隊伍中暗派化裝為工人模樣的流氓進行打砸搶是一個伎倆。二、即使上述現象不是有人在蓄意破壞,而是文革中必然出現的,也不能說文革錯誤。因為既然要革命,就不能怕流血,就不能投鼠忌器,怕打爛壇壇罐罐。辛亥革命是不是死了很多人,是不是耽誤了生產,你能說辛亥革命錯誤?解放戰爭是不是死了很多人,是不是耽誤了生產,你能說解放戰爭沒有必要?磨刀不誤砍柴工嘛!再說,上面我就說了,工農自己生產的東西眼看自己就得不到了,還生產干什么,還不革命?說文革耽誤生產,是反動派無理找理,找的借口而已!
走資派還以 “文革中片面強調階級斗爭,忽視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為借口來否定文革,更是狗屁不通,歪攪胡纏。
社會主義要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當然要。而且不僅社會主義,任何社會,歷朝歷代都需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且任何社會,歷朝歷代都知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不是誰的新發現,也不是社會主義的專利,這是人類社會的本能,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老虎天天什么都不做,除了覓食還是覓食,不停地覓食,這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被億萬人唾罵的秦始皇也知道,如果經濟搞不好,生活就不能維持,仗也沒法打。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固然正確,但是也得看是什么時候。老虎在覓食時,忽然發現一只狼正要偷它洞里的食物,這時它還能再抱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嗎?就得暫時停止覓食,先把狼干掉再說。如果它還抱著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看到狼偷東西也不管不問,只顧覓食,覓一點就被狼偷一點,它這才成了真正的弱智者了呢!所以說,不管經濟建設有多么重要,有時候也得先放一放。再說,保護財產也是經濟建設??!
勞動者不是母雞,勞動者不是機器,社會主義里的勞動者又不是奴隸,不是資本主義里的工人,社會主義里的勞動者不僅要努力創造財富,而且還要全心全意地守衛自己的財富,在埋頭生產時,他們有權力直一直酸痛的腰,看看自己創造的財富都到哪里去了,被誰享用掉了。如果被少數人享用了,這個時候就不能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就只能以斗爭為中心了,寧可不生產也要把財富奪回來。如果他們這邊生產一點,那邊就被某些人享用掉一點,生產一點就被某些人享用掉一點,自己一點也輪不到,而且還是不停地生產,豈不是傻瓜一個,這才是真正的弱智者、劣等人呢!
既搞商品經濟、搞私有化,又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質上就等于一只狼對老虎說:“你只管覓食,不要看家?!?多么可恥啊!
有人徹底否定文革,我們不能說他不對,因為他是站在挨斗的走資派的立場上的。劉文彩如果復活,他肯定也要徹底否定對他的判決,我們怎能說他不對?但是我們說文革正確,也是對的,因為我們是站在廣大人民利益的立場上的,是站在社會主義的立場上的。究竟是誰說的對,誰說的錯,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 ---這天下的事,由于人的立場不同,本來就是有人要否定,有人要肯定的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