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生產關系具有推進作用嗎——對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作用的重新思考

矚遠 · 2008-05-0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的問題上,理論界一直認為,生產關系具有雙重性作用:既有推進作用,又有阻礙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就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時,就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并把它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過去,筆者也覺得這個觀點很正確,能夠很好地說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始終不得而解:為什么社會主義社會具有無比的優越,但經濟發展卻不盡人意,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根源在哪里?為此,筆者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進行重新研究,苦苦思索,通閱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結果發現,生產關系不具有推進作用,它始終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雙重性理論不是馬克思主義觀點,是斯大林提出來的一種錯誤觀點。

首先、我們來分析雙重性理論的錯誤性  
1、雙重性理論不能自圓其說  
    雙重性理論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沒有說清轉折點,二是沒有指出動力的源泉。生產關系從原來的推進作用轉為阻礙作用,或者從阻礙作用變為新的推進作用時,必然存在著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在哪里?在什么時候開始轉變的?雙重性理論只是論證了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的社會制度時出現的轉折點,對其它方面的轉折點,特別是生產關系從推進作用轉為阻礙作用時出現的轉折點,就沒有辦法加以論證。比如說,二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統治,從那個朝代開始生產關系發生轉折,是秦朝,還是唐朝,還是清朝,還是其它朝代,雙重性理論就講不清楚。沒有轉折點,就無法確定某個歷史時期的生產關系是起推進作用,還是起阻礙作用。對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作用就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馬克思主義觀點,馬克思主義在分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時,提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1]的見解。另一種觀點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仍然起推進作用,理由是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很快,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創造了遠勝于資本主義已經發展了四百多年的成就;依據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衡量生產關系是否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標準是看在這種生產關系條件下生產力發展的速度快不快。應該說這兩個理論前題都沒有錯,為什么會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問題的弊癥就在于雙重性本身。雙重性理論沒有把轉折點找到,無法論證其具有雙重性,或者是阻力,或者是動力,二者必居其一。

    那種認為生產關系具有推進作用的,還必須要指出它的推力源泉,在什么情況下推力大,在什么情況下推力小,否則就沒有說服力。生產關系是否存在著一種推力源泉,是雙重性理論是否成立的前提。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要證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存在著一種推力源泉,就可以否定雙重性的正確性。大家知道,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變成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2]資本家通過無償地榨取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來達到自己發財致富的目的,刺激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有一種推力源泉,那么這個源泉只能來自于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推力的大小取決于剝削程度的高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必然越來越高,那么就是說剝削程度越高,推進力就越大,而不是反抗力越強。這恰恰論證了資本主義是個永恒的社會,永遠不存在著一種阻力作用,與生產關系雙重性理論相矛盾。

2、雙重性理論不符合唯物辯證法  
    對立統一規律告訴我們,矛盾的對立面雙方又同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作為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也是既相互依存、相互聯結,又相互排斥、相互限制,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毫無疑問,生產力是動力,總是向前發展的,作為對立面的生產關系只能對生產力的發展構成阻力,阻擋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合的時候,生產關系的阻力相對較小,生產力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時,生產關系的阻力就會增大,生產力的發展速度將減慢,當阻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合。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這種矛盾關系,才符合唯物辯證法。如果生產關系也有一種推力,與生產力本身的動力一起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那么,生產力的發展就沒有阻力,作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快。顯然,這樣的運動是不可想象的。按雙重性理論講,生產關系的推力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減弱,最后變成了阻力。這說明,還有一種新的力在對生產關系起阻礙作用,這種新力大于生產關系的作用力,運動方向相反。以此類推,還有無窮無盡的新力在對前力作用,并且作用力越來越大,這樣的作用力也是不存在的。

    雙重性理論也與質量互變規律相矛盾。按照雙重性理論和質量互變規律,生產關系從適合到不適合、又從不適合到新的適合過程中應該發生兩次質變,第一次是從適合到不適合,即從推進到阻礙出現的質變;第二次是從不適合到新的適合,即從阻礙到推進出現的質變。但是,事實上生產關系只發生了從不適合到新的適合的質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新的生產關系取代了舊的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從適合到不適合,即在中途并沒有發生質變,它是屬于量變的過程,這點雙重性理論也不得不承認。既然是一種量變的過程,也就不存在生產關系從原新的推進作用變為后來的阻礙作用的轉折過程,要么是推進作用的力量發生變化,要么是阻礙作用的力量發生變化。生產關系從適合到不適合的過程,實際上是指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作用從原來的阻礙作用較小變為后來的阻礙作用很大的量變過程,而不是指生產關系從推進作用轉為阻礙作用的質變過程,適合程度高與不適合程度低,或者適合程度低與不適合程度高這兩種意思都是一樣的,“適合”與“不適合”是一種阻力大小的區分,沒有質的區別。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這種提法是完全正確的,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但并不等于一定會推進生產力的發展。“一定要適合”與“一定會推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定要適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這種趨勢跟數學極限中講到的無限接近意思是一樣的,只能接近,不能到達。不管那一種社會制度,不可能存在著與生產力完全相適合的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方面的地方,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也不例外。毛澤東指出:“總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3]只要生產關系存在著與生產力發展不適合的地方,它的阻力作用必然存在。阻力的大小是由適合不適合的程度所決定的,適合程度高或者不適合程度低,生產關系的阻力作用就小,反之阻力作用就大。看一個社會制度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生產力相適合,不能一概而論,要通過與其它社會進行縱向或橫向的比較,才能確定其是否適合。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關系,相對于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講是適合的,相對于更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講又是不適合的。而一個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系,相對于更落后的封建主義國家來講又是適合的。同樣道理,在同一個國家、同一種社會制度中不同時期的生產關系適合程度也不盡相同,中國唐朝的生產關系相對于漢朝來講是更適合于生產力的發展,而清朝政府的生產關系相對于唐朝來講又是不適合的。總之,生產關系的適合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是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以及該社會的政治體制、經濟管理水平、人的文化素質等方面緊密聯系在一起,沒有絕對適合的生產關系。

    雙重性理論把生產關系適合不適合絕對化,認為適合就起推進作用,不適合就起阻礙作用,割裂了適合不適合之間的內在聯系,實質上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

   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就好比路與車。生產關系是路,生產力是車,車離開了路就沒有辦法行駛,沒有車的運動力,也就沒有路的阻力。車在路上能否開得快,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首先是車本身的動力,這是生產力問題;二是路面是否平整、寬暢,這是生產關系問題;三是對不按規定行車的人處理是否及時、公平、適當,這是上層建筑問題。一條新開通的路,路面相對較平,阻力不大,車在路上就可以開的較快。車開久了,造成路面凹凸不平,阻力加大,車速變慢,需要政府出面對路面進行整修。路修好了,車又可以開快。如果政府腐敗,對養路偷工減料,甚至放任不管,路就會越來越壞,造成了交通堵塞。隨著經濟的發展,道路上的車會越來越多,車多了原來的路就不再適合了,需要重新造一條比較寬暢的路與之相適合。這樣,舊的生產關系就被新的生產關系所代替,人類社會進步了。不同社會制度產生不同等級的路,阻力大小相差很大。原始社會生產關系是一條剛開通的路,阻力最大,生產力發展緩慢進行。奴隸社會生產關系是一條馬路,生產力發展相對快些。封建社會生產關系是一條初級公路,只適合拖拉機之類在公路上行駛。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已經造成了一條又寬又好的高級公路,這樣的路阻力相對較小,車就可以開得很快。在這種生產關系條件下,個別資本家為了加速對工人的剝削,不斷更新舊車,拼命爭著開快車。資本家這種無序的竟爭,導致了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即經濟危機的暴發,又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為了避免這種事故的發生,需要建造一條全封閉的高速公路,這就是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只有這種路,才能夠保證車倆高速、有序運行。所以說,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速度完全可以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好。

3、雙重性理論不符合客觀事實  
    雙重性理論認為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就起推進作用的主要理由是:適合生產力的生產關系能使勞動者的積極性、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的作用都能得到發揮,為生產力發展創造了有利形式。這個理由是不是成立?只能用事實來說明。

   事實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廢除了奴隸制,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這個時候的生產關系應該說是適合生產力的,但由于秦代在統治期間賦稅苛重,兵徭繁多,刑罰嚴酷,農民怨聲載道,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大起義,結果僅統治十五年的秦朝被推翻了。這一事實說明,新建立的封建制度生產關系并沒有把勞動者的積極性發揮起來,封建制的生產關系仍然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

   事實二:在資本主義社會建立初期,英國工業革命后生產力發展很快,但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矛盾并沒有因此而消除,大規模地出現了工人搗毀機器運動,這就是有名的盧德運動,僅在1779年,蘭開夏就有八萬多工人投入搗毀機器這場斗爭中,英國國會為了維護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在1769年和1813年先后兩次頒布法令,用死刑懲罰破壞機器的工人,但還是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這一事實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雖然比封建制度的生產關系有進步,資本家的積極性已經得到發揮,但勞動者的積極性仍然受到抑制,生產工具并沒有象雙重性理論所講的那樣能夠有效地發揮,生產關系的阻礙作用依然存在。

    怎么理解進步的生產關系卻不能使勞動者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發揮?這是因為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出現了,又需要用新的辦法加以解決。奴隸制的生產關系象一根繩子,把生產力的主力軍—勞動者綁得緊緊的,生產力當然發展不快。封建制的生產關系把繩子解開一些,使勞動者有一定的活動余地,但沒有完全解除,勞動者還是處于被迫的勞動,反抗的力度一點都沒有削弱。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雖然把縛在身上的繩子解脫了,但勞動者還不是勞動的主人,積極性仍然不會得到應有的發揮。

    雙重性理論提出生產關系具有推進作用的本意并不是要證明剝削制度的生產關系具有推進力,而是想說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以此來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生產關系的雙重性實際上就變成了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雙重性。那么,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否具有這種特殊功能呢?還是用事實來回答。就在這種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具有強大的推進作用的理論指導下,蘇聯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可建設了70多年的現代社會主義,在經濟上還是趕不上當代資本主義,結果解體了,倒退到資本主義社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想通過抓革命來捉生產,大搞“一大二公”,先后開展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運動,結果欲速而不達,經濟發展還是不盡人意。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推了幾十年,還是象老牛拉車一樣,生產力慢慢地前進,好象生產力在耍賴皮,賴著不走,生產關系不斷革命,使勁地推,生產力才懶洋洋地向前移動了幾步,不是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發展,而是生產力阻礙了生產關系的發展。雙重性理論的出發點的是要推進生產力的發展,而歸宿點卻是妨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為什么生產關系總是阻礙生產力發展呢?只要將阻礙作用的源泉找到,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阻礙作用來源于物質利益。人對物質利益的需求,是社會生產的起點和目的,它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全部過程。人類為什么要進行生產,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有了這種欲望,才促使人們去從事生產勞動,從事工具的創造、改革和發明,從事滿足此種欲望的其它社會活動,這樣也就推動了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由于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環境不同,存在著勞動差別、城鄉差別、工農差別,還存在著等級差別,得到的財富差異很大,形成了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物質利益關系。特別是在有階級社會中,貧富兩極分化,勞動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剝削者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這些差別,壓抑了勞動者對自然斗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同程度上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在原始社會氏族內部中,差別雖然很少,但人們對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差,經濟來源很微薄,不能滿足原始人最低的物質生活需求,這樣的物質條件對生產力的發展阻力很大,使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緩慢進行。只有到了共產主義,消滅了三大差別,消滅了階級,物質產品極大豐富,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生產關系的阻力才能最小,生產力的發展才能最快。

二、雙重性理論并非馬克思主義觀點  
1、馬克思主義從未承認生產關系具有推進作用  
    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把生產關系具有推進作用看成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指出:“生產關系從生產力阻礙者的作用發展到生產力主要推進者的作用,以及從生產力主要推進者的作用發展到生產力阻礙者的作用,——這樣一種發展的特性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主要要素之一。”[4]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種曲解,馬克思主義在所有的著作中始終沒有講到生產關系有“推進”作用。

     1845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撰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第一次揭示了生產力和交往形式(即生產關系)的辯證辯證關系,它們的聯系就在于“已成為桎梏的舊交往形式被適應于比較發達的生產力,因而也適應于進步的個人自主活動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會成為桎梏,然后又為別的交往形式所代替。”[5]在這里,馬克思、恩格斯用了兩個“桎梏”來說明新的生產關系取代舊的生產關系后,又與生產力發生了新的矛盾,沒有講到生產關系有推進作用。

      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進一步闡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6]馬克思在這段話中還是只講生產關系的阻礙作用,沒有提到“推進”作用。

     這是不是說,馬克思主義在當時就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不是的。馬克思主義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的論述向來是非常認真的,措辭也十分嚴謹。馬克思專門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寫道:“注意:應該在這里提到而不該忘記的各點:”[7]其中第五點就是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他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樣一種辯證法,它的界限應當確定”。[8]既然馬克思主義把這個問題看得這么重要,怎么會沒有考慮到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呢?馬克思主義對國家權力對于經濟發展的反作用就表述的很具體,有三種作用:“它可以沿著同一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展得比較快;它可以沿著相反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像現在每個大民族的情況那樣,它經過一定的時期都要崩潰;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經濟發展沿著既定的方向走,而給它規定另外的方向—這種情況歸根到底還是歸結為前兩種情況中的一種。”[9]馬克思主義完全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表述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作用,但是他們始終沒有這樣闡述過。所以馬克思主義得出的上述結論是經過反復思考而形成的完整敘述。

     也許有人會提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宣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10]這里所講的“促進”就是指“推進”,這也是不確切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個理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宣言》中有沒有寫這句話還要進一步的考證。1888年,恩格斯親自校閱過的《共產主義宣言》英文版中就沒有這句話。這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恩格斯自己把這句話刪去,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恩格斯在他的序言中寫得很明確:“但是《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來加以修改。”[11]另一種可能是有人故意添加上去,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當時恩格斯是針對社會上出現多種有損愿意的譯本而進行校閱的,這點恩格斯在序言中也講得很清楚。

      第二理由是,“推進”與“促進”這兩個意思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推進”是直接對物體的作用,使物體沿著作用力的方向前進。有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是物體本身不動,由于外力的推動,物體才運動了;另一種狀況是物體已經在運動,外力以同一運動方向對物體的作用,物體的運動速度加快了。“促進”就是促使物體向前發展,也有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是以同一方向對運動的物體作用,與“推進”的第二種狀況完全相同;另一種狀況是減少阻力作用,使物體的運動速度加快了。

    如果馬克思主義在《共產主義宣言》里有講這句話,也是指“促進”的第二種狀況,下面還要專門談這個問題。

2、馬克思主義所講的生產關系的阻礙作用是指全過程  
     斯大林講,“當馬克思主義者講到生產關系的阻礙作用時,他們所指的并不是任何生產關系,而只是已經不能適合生產力發展、因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舊生產關系。”[12]這也是不正確的。對這個問題,馬克思主義在論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講了很透切。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自從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舊的工場手工業變成大工業以后,在資產階級領導下造成的生產力,就以前所未聞的速度和前所未聞的規模發展起來了。”[13]恩格斯用了兩個“前所未聞”來高度評價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成就,而且這個成就是在“資產階級領導下”取得的,這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離不開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起來的生產關系。按斯大林的說法,恩格斯接下去肯定會得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的結論。可是恩格斯并沒有這樣推論,緊接著筆鋒一轉,用了一個轉折詞“但是”來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生的沖突。“但是,正如從前工場手工業以及在它影響下進一步發展了的手工業同封建的行會桎梏發生沖突一樣,大工業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時就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用來限制它的框框發生沖突了。”[14]這種沖突“并不是像人們的原罪和神的正義的沖突那樣產生于人的頭腦中,而是存在于事實中,客觀地、在我們之外、甚至不依賴于引起這種沖突的那些人的意志或行動而存在著。”[15]恩格斯在這里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無論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多少快,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不會因生產力的發展而消除,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馬克思主義還指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即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初期就已經存在著,“賦予新的生產方式以資本主義性質的這一矛盾,已經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萌芽。”[16]起初這對矛盾表現不明顯,“處于隱蔽狀態”[17],生產力發展起主導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的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鮮明地表現出來。”[18]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19],表現為“個別工廠中的生產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20]。對立導致經濟危機,對立導致工人罷工,使生產力發展嚴重受挫。第一次普遍危機暴發時間是在1825年,發生在資本主義建立初期,也就是說,新建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高度發展的生產力已經構成阻力,這從事實上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阻力作用與以往的生產關系的阻力作用有所不同,以往的生產關系是對緩慢發展的生產力的阻礙,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對快速發展的生產力的阻礙。有人覺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這種又發展又阻礙的作用難以理解。馬克思用哪簡練的語句把這個難題化解了,他說,“資產階級借以在其中活動的那些生產關系的性質決不是單一的、單純的,而是兩重的;在產生財富的那些關系中也產生貧困;在發展生產力的那些關系中也發展一種產生壓迫的力量”[21]。后來馬克思又在《資本論》中再次闡述適合與阻礙之間的辯證關系,“因此,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發展物質生產力并且創造同這種生產力相適應的世界市場的歷史手段,那么,它同時也是它的這個歷史任務和同它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之間的不斷的矛盾。”[22]

    馬克思主義同時又進一步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種又發展又阻礙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有一個特殊的東西—資本。資本是一種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一方面可以促使生產力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這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過剩,那里是沒有工作和沒有生活資料的工人過剩”[23],生產與社會福利的這兩個杠桿不能相互結合。“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資本屬性的必然性,像幽靈一樣橫在這些資料和工人之間。唯獨這個必然性阻礙著生產的物的杠桿和人的杠桿的結合;唯獨它不允許生產資料發揮作用,不允許工人勞動和生活。”[24]這種矛盾發展到荒謬的程度,“生產方式起來反對交換方式,生產力起來反對已經被它超過的生產方式。”[25]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阻礙作用就這樣從小到大,從隱蔽到對抗,從表現不明顯到激烈的沖突,一步一步地使資本主義社會從發展走向滅亡。      

三、提出生產關系只有阻礙作用的現實意義  
1、能夠正確認識當今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作用  
    長期以來,在斯大林理論的指導下,我國理論界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作用的認識,在不同的時期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前一個時期完全照幫斯大林的說法,把社會主義制度理想化,認為新的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推進者,新建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能夠推動生產力一日千里地向前發展,憑借著其強大的推動力,可以在短期內趕英超美,實現共產主義,后來這個幻想被現實破滅了。到了八十年代末,特別是蘇聯解體后,理論界又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認為我國當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是一種不適合的表現,中國的改革也應象蘇聯一樣,走私有化道路,目前這種看法有上升的趨勢。這兩種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危害性極大,如果不及時加以清除,找出新的、適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理論,社會主義建設就無法進行下去。

    早在五十年代末,我國理論界就已經發覺到雙重性理論不能解釋在落后的、腐朽的生產關系的束縛下,生產力仍能不斷發展的情況,于是就提出了生產力的內在動力理論。這個理論依據了內、外因的哲學原理,認為生產力的發展,除了生產關系的外力作用外,還有其內在的運動規律,生產力的運動規律是由生產力的內部矛盾決定的,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生產關系只有在它和生產力運動規律相適合的時候,才能夠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強大的推進作用。這個理論彌補了雙重性理論的不完整性,對今后如何解決發展生產力的問題,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但是,內在動力論也有自身的不足之處,首先,它仍然承認生產關系具有推進和阻礙的兩種作用,與雙重性理論的提法是一樣的;其次,仍然不能論證在先進的生產關系條件下,生產力發展不快的原因,不能說明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內在動力加生產關系的外在推力不如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動力(生產力)加一個阻力(生產關系)的現象;最后把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分成兩種力,即外力和內力,容易導致用力的大小來認定事物的性質,反映不出內力起決定性作用。比如,一只船在海上行使,內力是船本身的動力,外力是風。這兩種力都能夠決定其航行的方向,都有可能起主導作用,誰是內因,誰是外因,難以分清,而船能夠航行的外部條件是船必須要浮在水面上。這說明外力作用與外部條件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由于生產力的內在動力論本身的不完善性,再加上受當時的“左傾”思潮的影響,這個理論就被視為離經叛道的異端邪說,打入冷宮。

    只有既承認生產力具有內在動力,同時又承認生產關系只有阻力作用,才能真正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才能解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不如資本主義這個極不正常的現象。社會主義的國有企業是一種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應該與公有制經濟相適合,資本主義的私有企業也是一種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但與它的私有經濟相沖突,所以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力要小得多。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把生產力簡單化,人為地擴大了生產關系的作用,總想通過生產關系的推力來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只是在生產關系身上兜圈子,匆視了生產力人與物的內在作用,特別在“用人”的問題上,沒有按才錄用,出現了“用人唯親”現象,使國有企業的“優化組合”變成了“親化組合”,造成了國有企業的人才和國財的嚴重流失,社會主義生產力內在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相反,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從馬克思主義的《資本論》中意識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腐朽性,一方面不斷地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的調整,想方設法遏止生產關系這種阻力的增大,以延長其統治地位,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執政期間實行的“新政”,使美國經濟暫時擺脫了危機;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促使人才向資本流動,促使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生產力的提高。于是就出現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速度不如資本主義的不正常現象。

2、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心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但要體現在生產關系的阻力作用比資本主義小,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生產力的內在動力比資本主義大。在生產力的內部矛盾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物的因素只有與人的因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效果。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聰明才智,把人才使用最佳化,是社會主義生產力能否超過資本主義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的標志。資本主義社會可以使資本得到高效的運轉,人才投靠資本,但是不可能把人才使用最佳化。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以財定才、認財不認人的,不管這個人是奇才還是庸才,只要它擁有巨額財產,就可以當大老板,在經營活動中取得決策權和指揮權,這與封建制度的權力世襲制沒有根本的區別。股份公司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一種很典型的按資排位的例子,股份制的形成,一方面表明資本主義社會可以使資本使用高效化,另一方面又說明了資本主義不是真正重視選拔人才,以才錄用。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私有制度壓制了人才的自由發揮,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資本主義社會不是人類社會的最佳選擇。社會主義社會可以實現人才使用最佳化,促使資本向人才流動。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割斷了企業財產與企業經營人員的裙帶關系,消滅了企業財產與個人之間的繼承關系,打破了企業的經營決策權按資論定。國有企業完全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做到按才錄用,以才定人,充分發揮它們的聰明才干,推動整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所以社會主義生產力完全有能力超過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

3、真正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  
    雙重性理論很容易使人陷入這樣一個誤區: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種是依靠生產力本身的動力來發展生產力,強調生產力的發展作用;另一種是依靠生產關系的推力作用來發展生產力,強調生產關系的適合性作用。并且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主要是通過生產力的作用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但由于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力不可能發展很快;社會主義社會主要是通過生產關系的推進作用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不存在著阻力作用,所以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速度很快就會超過資本主義。這個看法現在覺得幼稚可笑,但是事實上我們還是按照這種思維來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

   提出生產力是動力,生產關系是阻力的意義就是要使過去那種主要依靠生產關系的作用來發展生產力轉變為主要依靠生產力的內在作用來發展生產力,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前面講過,路面的好壞對車速影響很大,而決定車的運行速度還是車本身的動力。一輛拖拉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但速度不快,而且還破壞了路基,阻礙了其他車輛的運行。只有制造出高質量、高速度的車,才能在高速公路上大顯身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建立,已經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高速發展開辟了道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能否快速進行,最終還是取決于生產力發展的本身。鄧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26],如何通過生產力的內部矛盾來提高生產力的發展速度,是當今社會主義國家急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995年版,第269頁。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995年版,第258頁。  

[3]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74頁。  

[4]  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1961年版,第49頁。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124頁。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995年版,第32頁。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995年版,第27頁。

[8]  同上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701頁。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277頁。

[1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259頁。

[12]  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1961年版,第48頁。

[1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18頁。

[14]   同 上。

[1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18、619頁。

[1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21頁。

[1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153頁。

[1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21頁。

[1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22頁。

[2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24頁。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153頁。

[2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995年版,第463頁。

[2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759頁。

[2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27頁。

[2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995年版,第627頁。

[26]《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63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4.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0. 這或許是特朗普拿命競選的首要原因?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高清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