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文言語體轉折點

王洪林 · 2008-04-2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文言語體轉折點

王洪林

歌唱家宋祖英在全國政協會上提議小學課本教簡識繁,輿論嘩然。封建社會,漢字簡化大趨勢一直存在,清末《資陽文明書院文抄》雄辯地證明這不光是勞動人民的心聲,也是秀才孜孜以求的愿景,漢字簡化、漢語通俗的先驅秦昌成白話詩文,樹立了古代漢語轉軌現代漢語的坐標。

一、為漢語文白正名

漢民族歷時語言,是誰在哪一天析稱古代漢語、現代漢語,鬧得漢語的時段語言連個確切的學名都沒有,實在令華人尷尬,叫外人發懵。

有史以來,中國語言名詞互載現象一直觸目驚心,楚奏越吟、夏音夷語、雅語方言、南蠻鴃舌含混交織,其間因為漢朝雄視百代,本已確定官方語言稱漢語,可被唐音宋言相繼閃斷,弄成漢語的稱謂各領風騷數百年,沒個定準。好比一條長江大河,各區段名詞互載,你呼我叫,紛紜復雜,總歸還是同一水道。地理學家的任務,就是獨坐池塘虎踞開口,喝止滿堂蛙鳴,給這一水道定名。同理,語言學家的工作,也必須給自己的研究對象定名,古今漢語的稱謂,寫進史志和語言學教科書中,必須用準確、客觀雙重標準來篩選,試提兩個議案:

第一,漢語共語方案。建議古代漢語稱漢語、現代漢語稱共語,務期確切客觀。稱漢語,既是封建中國漢族用語,又是漢朝空前輝煌、普及之語;稱共語,既是人民中國各族共同語,又是共產旗下之語。白話雖然漢唐見存,宋元明清小說多用,但是1915年文化運動興起,到五四運動語體文才登基。此前,封建文學復古運動往往標舉三代兩漢文風、四唐詩意、兩宋詞采,可見,一切文言用漢語指代,也都不嫌太偏。民時國府用語文白夾雜,掉書袋的到處冒酸湯;只有共時普及語體文,毛主席僅特許遺老章士釗《柳文指要》1971年用文言出版,所以把民初文化運動習稱現代漢語的語文命名為共語,并不唐突。共語明標時代,是確切的,唯一的;現代漢語叫法茍且,是臨時的,相對的,與世推移,好比和尚敲木魚多多多。共語既是中華民族共同語,又可理解為大盛于共產黨領導之時,它的倡導者集大成者多是共產主義戰士,共產黨在普及與提高革命文化運動上的功勞遠比國民黨大,這樣叫名副其實,可以變暫時為恒定。同理,新文化、新文學應該定名共文化、共文學。叫現代漢語或新文學,今天看來問題不大,再過一萬年還這樣叫,將萬年后稱用者自己的時代、彼時的文學置于何地?命名不能只圖自己方便茍且,不顧歷史記錄,不管久后混亂。就說新中國吧,雖然1949年才叫開,然而梁啟超清末已開叫,再不改弦更張,誰的中國更嫩,誰的中國最新,將會永遠糾纏下去,徒增麻煩。任何國度都有近現當代、新時期,任何人都有小時候,洞房花燭夜叫他新人,管個一年半載尚可,鉆石婚慶上還叫他新郎,搶兒孫合巹套餐,那就亂套了。新舊今古、遠近歲月,正如村姥姥之有王大豬、李二牛、張三狗、劉四貓一樣沒有學名,萬一干了大事,無論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都該上書,而名未定,可就難殺司馬遷,苦壞讀者群了。

第二,文言白話方案。推廣地方志橫分門類、縱述史實技巧,以文言漢語、白話漢語置換古代漢語、現代漢語這對茍合概念,不問時代,只看文體,因為西漢即有白話,民共殘存文言。文言夾生,幾萬年前到四千年前閃爍圖語;白話熟登,或許有網聯漢語、電子漢語、光子漢語產生,最終取代西漢到共時的白話漢語,各領時代的風騷。國軍將領張治中字文白,是國共合作的天使,文白這一兩分法,再搭海峽兩岸語文命名的天橋,其誰曰不然。

戰國有《國語》,晚清民國開設語言課,本國語文稱國語、國文,共國合稱語文。一個國家內,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叫國語,它是各民族間的共同語。這些茍且說法,與其萬年后追改、注釋不暇,何如現在就全國討論、全漢民競選,再由中央政府立法推行。

我提出民共簡稱多年,發表《紀年系地茍簡論》《論民共簡稱》力倡共字擴容廣義:共時、共初、共語、共文、共人、共黨、共國、共府、共軍、共詩、共文藝、共文學、共文化、共文明,這些概念的確立和風行,遲早會發生。咋呢,因為它簡明,是人就愛簡易精審,僑臺港澳私下手抄,也有簡筆。書法繁寫美觀,那是特例,群眾喜歡。

必也正名乎,語言學既然是門科學,就應該有個妥帖的學名,簡單、明白、穩定。國語、國文、語文雖然簡單,卻很含混;古代漢語、現代漢語雖然明白,卻不穩定,時間一流逝,推疊多古今。若嫌漢語共語方案激進,何不先行文言白話方案,取得漢語圈各階層共識。白話漢語走通了,騎著騾子再找馬,共語提法總有 “遇洪而開”那一天,洪太尉諒必有后。

二、漢語共語找支點

資陽縣丹山鄉新街秦昌成,1843年前后生,祖籍湖北麻城孝感鄉,1369年秦甲遷居四川,落業安岳縣魚箭灘。他考中秀才即在鄉間教私塾,1876年中舉,主講雁江書院三十多年,兼課文明書院,能詩善文,1884年8月做《洋奴祭》,通篇大白話,方言生動,是一篇反帝愛國檄文,1914年主編《秦氏族譜》。1925年《資陽縣志》小傳粗陋,卒葬樂至縣賴家壩。秦昌成語體文風啟迪了四川盆地現代漢語大家的誕生,可謂共文藝白話詩文先驅;大兒子秦吉皆,詩文高手,不到四十歲夭折。

資陽東鄉,隋末設立丹山縣,宋朝屬于磐石縣義合鄉畿德里,明朝復歸資陽。1873年,秦昌成撰東鄉《徐公碑序》:

癸酉夏,門下士徐氏之天詩者,為其祖父做壽壙,來求序以勒,對予詳述其行誼曰:公諱國福,邑之徐家塆人也,世居積稼,蒙先人之業,克守其成,培后代之基,大先人之緒,其處世耿直,人之有紛難,無不得一言而排解,鄉人頌之。力稼穡,余事詩書,而喜與文人學士相交游,亦其平生樂事。為人寬厚,其殆有古長者之遺風歟,其持徐氏祠之勤且謹也?與氏生男四女一,三男已逝,馀俱能克其家紹其業,其可望為詩書之門第,未可知也。

銘曰:水兮而潤,山兮而亙,山水長綿,豐碑突立,既固且堅,佑啟爾后人,慶衍百世勿替。邑東庠生立堂秦昌成敬撰。

光緒年間,秦昌成弟子謄范文,抄件無書名,厚1寬13長20厘米,封面題款:“甲午培生手抄于資陽文明書院之西軒下。”蔣培生字于賢,他款識秦昌成、秦明廷為師、蔣順南稱祖父、秦吉皆作大老少、蔣秉鈞、蔣子元、蔣鼎鐘、蔣則先為兄。目錄殘缺,內文84頁,每頁雙面,每面12行,每行40字,蠅頭小楷,字跡工穩秀麗,或圈或點,圈點時疏時密,間有眉批、評語,開卷撕去《百畝之田至可以無饑矣》《行不遠秦楚路》,兩篇錄頭、留尾,《求水火》后題《而民》預留雙面,空無一字,完整105篇,收錄1844-1894年間資陽師生八股文。十年后,中國順應時代潮流,培育科學民主思想,廢除科舉制度,這個抄本成為資陽時文的歷史見證。秦昌成改作《皆欲立于王之朝》“巨魚之縱壑”用王褒典故,鉆出八股腐草堆,朗誦《洋奴祭》成為白話名篇:“掌壇師名叫蔣邦彥,見了夫不敢把訣挽。”秀才蔣邦彥字順南,資陽回龍場胡家溝人,包攬詞訟,抱養孫子蔣培生,抄寫八股文,為漢語共語找到了支點——中國資陽:兩千多年前文言鼎盛,全國最早的白話文出自王褒;一百多年前文言垂危、白話叫床,催生秦昌成,他既是白話詩文孕育者,又是共語助產員。

三、科舉半路興八股

三代六朝官吏世襲、推薦制,有失公正。605年隋煬帝開科取士,有常科和制科之分,常科定時舉行的固定科目的考試;制科是皇帝臨時設考,很隨意。科舉制度把讀書、科考和做官統一起來,基本公開、公正,驅動讀書人發奮。

唐太宗取消考試資格限制,為百姓敞開大門。宋太宗實行糊名制度,考生的卷子是黑的,稱墨卷,找人用紅筆重抄一遍,稱朱卷,考官閱朱卷。又規定主考官考前實行封閉,一接到任命立即進考場隔離,連家人也不許見,這叫入闈,一個多月考試放榜才能解除。皇帝主持殿試,逐步形成州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格局。

熙寧變法,王安石考試始有八股,明清體例嚴謹。八股也稱時文、時藝、制藝、制義、八比文、四書文。1368年,明太祖詔開科舉,制度、文體有明確要求。儒太素寫萬言書,讀了4小時也不見正題,明太祖打他百板,命令手下尋找簡潔明了的文體,規范公文寫作。1382年,科舉考試規則定為國策,科舉制度規范化。1421年,明成祖在北京府學胡同建立順天府直屬學校,參加科舉考試必須通過學校取得學生資格,最初等的考試在縣學,嚴格月考、季考、歲考,這種方法沿用為學分制。15歲是童生,85歲沒考取的也是童生,百考秀才不第還是老童生。成化年間,王鏊、謝遷、章懋等人提倡形成嚴格的程式,八股文登峰了。考生用比擬、排比或對偶的手法形成一節文字,整篇文章必須有八股這樣的文字。入清體例僵化,有人指出八股缺點,康熙時停考一段又開考。由于教育綁在科舉戰車上,讀書人應付考試,忽略其他知識和能力,大量青春、心血和時間集中在科舉上,導致積弊,1902年廢八股,1905年廢科舉興學堂。限定字數,不能多也不能少,明代300字,清初550字、康熙時650字、乾隆時700字。

童生院試及格,成為國家學校的生員,通稱秀才、相公,進入主流社會,到了大堂可以不向縣太爺磕頭下跪。南京江南貢院最大,獨占清代狀元過半。除司考官員辦公住宿,矮屋號舍20644間,隔成轎子大一間,按天地玄黃編序。鄉試3年一次,每次3場,每場3天,考生都在號舍,考試時一層隔板放在上邊,晚上抽下來蜷曲睡覺。號舍敞開,前不遮陽后不擋風。號巷盡頭有間糞號,放祇糞桶,去上廁所不能說話,用牌子表不,牌子兩面有字:入靜、出恭。

官府嚴禁作弊,處罰很重。被查出的考生一輩子不可做官,捆綁在貢院門前木柱上不眾。官員參與舞弊,家產全都抄沒入公,甚至砍頭,一般罪行撤職罷官,流放邊疆。

明清各級科舉考試三場。第一場八股文,從四書五經里選材出題;第二場官場應用文,一是上下往來公文,一是根據提供案例撰寫司法判文;第三場策問,涉及具體的國計民生問題,要求考生給出對策和辦法。

八股文講究章法與格調,是說理的古體散文,同駢體辭賦合流,在文學史上自應有其地位。但用于教育,作為考試文體,八股文內容、形式死板,不便自由發揮,士人的思想受到極大束縛,學風敗壞,一意代言,遠離現實,不切實用。朱熹注《四書》《五經》每章每節每句都作過題目,無數士人做爛了,便出現截上截下、冒上冒下、冒上下兩截,以至長或短、有情或無情截搭題等命題法,斬頭去尾,語句不通,張冠李戴,亂點鴛鴦,無奇不有。

10世紀,朝、日、越引入中國科舉制度, 2006年幾百名韓國人在昔日皇宮明政殿前再現科舉的盛況。常人總以為八股文沒有思想,其實經學以天下為己任、自強不息的精神,道德文章、器識文藝,對士人是有益的。《易·損》:“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變通趨時,這種不即不離的狀態比朱子與時俱進深刻平和,泥古不化是自己的事,豈能怨天尤人。

2008年4月2日,102歲大病初愈的詩人劉克生說,隋朝開科取士,選拔官員。唐代試貼詩兩篇最有名,其一錢起《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八股取士,文學史應該記載,不然斷代了,不知縣志、省志、文學史會不會給它一席之地,有人提議文學史還是要提到它,思路還是巧妙的,可以學為文技術嘛。學術天下公器,讀五經程朱注,代圣人立言。明清八股大家多,有專長,管世銘八股有名,袁子才也寫得好,楹聯名家江國霖有試貼詩,可學其思維文化意識。1813年,江安楊庚兄弟中舉,學政把文章看熟了,說:“文章可學,莫學楊庚殺腔。”楊庚《桐云閣試帖輯注》風行一時。《龔定庵全集》有八股文、試帖詩,雙流彭閏方有《漱六山房制藝》,撰寫雙流節烈祠對聯。出題出單卷,出全裝,抄寫呈文,出上篇下卷,出無情搭,割裂一兩句,兩三章連起出題,河南學政俞曲園有《春在堂全集》,他出題邦國之啟章、下章陽貨見孔子,出無情搭君夫人、陽虎約,連起大不敬,多虧曾國藩等力保,罷官免死。破承兩句,張之洞三句犯了規,但文特好,也取了。周有八士,百戰百揆用以出題,八弟兄四個雙胞胎,這一章出縮腳題,此題上全下偏,周代有八個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媧,現八個又要表明只有七個,不能犯上又不能犯下,會做文章的把老幺季媧砍掉,幾個字就解決了:“八士而有七焉,皆兄也。”七個是哥哥,一個是弟弟,這是敘述技術。揚棄朽腐,取好的。秀才階段的小題,中舉要操舉業。運用考試作假,希望高中,破承題發現四個一字,是收禮通關節的暗號,要錄取,子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嵌四個一字進去:“名為一,而實不一,故夫子一以勉之,一以警之焉。”很巧妙的通同作弊,適合小考。下者為朝,破承題很好,八字破題:“物居下流,積云木焉。”結題:“上為巢乎其人也。”即要說明,又不戳穿,很妙。李福寫八股很好,“不使相之”,管仲家臣為什么不死,責備管仲。1888年,樂至戊子科舉人胡硯池試卷不用八股,寫成三大段,主考也錄取了,胡舉人1920年死。試卷、書信不點句,點句主考官不安逸,也得罪朋友:“你以為我讀不斷句哇?”詩詞不常見可注一下,常見的不要點,個別冷僻、純私人的事件可簡短加注不能因為有壞處,有毒素就不選,不能割斷,總之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斷了代,不完整。可學《詩經》好壞都傳,善可為法,惡引為戒嘛。

四、秀才也愛簡化字

秦朝小篆,算是早期簡化字,南北朝書法家比較成規模地求簡,《碑別字》所錄多是共時通行的簡體字,還來源于草書。人愛簡便,秀才抄書也厭煩,寫有簡體字530個,很有意義,茲分三類臚列。

一類簡化字:饑、戰、遠、詩、問、谷、當、謂、況、對、儲、于、異、解、設、報、處、說、辭、難、為、諒、請、獨、終、義、諮、結、綢、繆、納、計、詔、嘗、謀、給、頤、養、縮、傾、體、籌、貴、兇、風、專、舊、時、謬、測、晉、稱、勢、門、議、豐、爭、國、屢、嘆、較、陳、詞、語、游、禮、數、謝、歸、實、許、東、遺、權、讀、遠、擇、誣、談、論、誦、詩、巨、詎、繩、綢、繆、靈、艱、巖、馀、經、體、盡、亂、順、制、竊、悵、齊、萬、縉、紳、煙、斷、絕、氣、歡、記、餓、慚、愧、趨、納、軌、婦、園、漸、聽、詭、嘆、運、試、儀、詡、還、轉、圖、幾、閉、費、圣、淵、岳、獻、樂、戚、黨、蘋、梁、偽、節、調、會、間、誘、諸、維、過、雖、倫、訂、謙、摯、誕、仙、傳、升、灶、沉、編、面、雇、賓、豆、壽、誨、繼、愛、謗、解、組、淪、顧、酬、誰、輸、殷、紱、凄、涼、詔、簡、藎、點、諷、誦、題、純、烏、趨、誤、諉、號、惡、閔、飯、櫛、膾、殺、飫、杯、勸、諳、謹、飲、謁、則、雁、躊、禱、咨、諫、諶、托、訪、虧、閥、閱、夸、約、澆、饌、眾、臺、詳、傾、軋、潤、執、艷、僅、蟻、閑、餉、蓋、從、歲、際、儔、喧、評、詠、疇、向、圓、緩、遞、閭、閻、隱、詣、測、頑、猶、糾、略、營、癢、蹤、羨、軒、裝、飽、挽、與、繩、譜、書、醫、脈、載、絀、勞、賈、蕭、離、詐、辦、頒、廳、屢、項、暖、恤、饋、閨、閣、研、欲、艷、萍、爾、偷、聞、耳、誚、戀、廬、澗、途、遁、師、蒼、輪、貢、寶、尸、榮、席、賞、鑠、屆、陽、覺、堯、塏、觀、課、維、殘、轍、札、聲、廟、并、縷、暫、寫、輻、輳、贊、線、競、頤、穩、憤、咒、證、冰、銳、樸、鄒、貫、晝、賴、話、諧、餌、訛、謙、誅、雞、赧、綏、憫、儐、混、魯、軾、窗、灑、領、訝、諭、側、薈、嶸、邊、踐、聯、壯、瓶、謗、責、謠、夜、隕、誡、頌、緒、績、雙、覘、壞、蟄、遷、資、頻、遼、群、彌、燒、顏、捫、秘、訓、統、謨、貧、興、墳、討、諛、媚、繞、浚、棄、貽、肖、征、鳥、頭、蟲、顛、預、誥、變、規、侯。

二類過簡字:學、然、勺(芍)、弟(第)、尹(君)、身、朝、使、行、館、勸、象(像)、雖、兼(蒹)、情、敢、等、尊、焉、在、其、長、厷(雄)、誼、屬、事、略、渭、學、斯、誠、詢、門、第、供、常、張、等、謂、請、世、留、舊(舅)、思、品、易、奄(閹)、哥(歌)、幟、隱、囯、獸、參、斈、孺、侕、亻入(儒)、冀、所、使、意、賢、然、鼎、精、抇(揚)、鹽、期、懼(忄目)、斯、豈(愷)、閫、幾(風)、苜、案、助、卄(其)、旗、揚、矚、薄。

三類繁簡字:觀、儲、顕、懷、窮、圣、斉、薦、幾、機、輕、澤、濟、変、無、劑、飛、譏、儕、證、關、鑄、轄、輟、欄、嚴、燒。

當然,抄本練筆,答卷不會把舅姑寫成舊姑,為求快捷,同音別字尚多。過簡、繁簡類依簡化字排,不顯手稿原貌,因為還在摸索,有的字倒公不母,朝三暮四,此簡彼繁,沒個定準,圣、勸、略就是這樣的跨類手寫體。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朝代,漢字是士大夫一把剔骨刀,一柄屠龍劍,只要能倚上天、殺死人,武器是越輕便越好啊,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絕不欣賞丈八蛇矛、萬石勁弩。拿清末秀才手抄喜歡簡寫而論,他們如有微機,決然珍藏筆硯,鼠標輕輕一點,增刪自如,移動風快,卷面永遠干凈,無須謄文,打印電郵,瞬息萬里。

民國基層公文、文人手稿、民間簿記,簡寫并無二致,只是民間做得更徹底,走得更遠罷了。

共初審字正音,功蓋前人。1956年《人民日報》公布《漢字簡化方案》,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通過,1964年出版《簡化字總表》;南民、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出版物固守繁體字,跟共國語言文字劃清界限,比書家、秀才倒退了。大陸能讀寫漢字的有11億人,僑臺港澳漢語圈充其量7000萬人,保守沒有出路,抱殘豈能守缺?

宋祖英唱歌起家,漢字繁寫簡書于她少關痛癢,之所以要提案,是受尊孔復辟派請托。中國今日政協委員實行高精尖名人制,基層的、非精英的、沒冒尖兒的、低于風頭的、甘寂寞的人群難以產生委員,所以一些有真才實學、埋頭苦干的人有什么構想,往往事先打通,讓有資格的肯露面的委員出名提出,一吐為快;壞點子也找有臉子而無腦子的委員代遞,以售其奸。

有人說電腦繁簡對轉,何須學習繁體字。微機固然便捷,但是如果程序編制者、使用者都不識繁體,某些一簡對應幾繁,每個繁體含義不同的字眼兒,不求甚解就可能張冠李戴,貽笑士林。由此,少數人鉆研、掌握繁體字還是必要的,有利于文化傳承。

五、喜悅真知重斯文

在資陽市喜悅房地產開發公司江南半島樓群破土124年前,舉人秦昌成開啟白話詩文大門;1894年文明書院抄錄八股文,謄畢10年訣別科舉考試,就業學堂,傳播科學民主春風。

民末簡化字大興,共初傳奇事噴糞。1983年3月11日,我摘錄《四川日報》上《臨江寺豆瓣的傳說》自題:“神話終歸是神話,今天,我資陽人民創造了比神話更值得珍重的佐餐佳料臨江寺豆瓣。”讀者問依據,那人笑答:“沒有傳說,從我開始。”豆瓣廠改制私營,用假傳說打真廣告,引爆著作權,2005年庭外和解,公司賠付兩萬元取得倆井冠名權:菩提并無井,迦葉亦非淪,偏有臨江寺,千金馬骨名?有位姑娘是政協委員,捉刀人給她杜撰了呼吁重視其產品的提案,喚起各方通同作弊,讓一個出爐幾年的食品申請中華老字號,核心資料假托民間傳說。史料漏,故事湊,這已成為小地方宣傳品慣技,老號是個桶,污濫往里?,踢開典籍望天吮,拈輕怕重愛草裙。

21世紀九州競開風景名勝區,挖口水塘,偽造愛情悲劇說是牛郎織女玉液所凝,掛牌兜售,詐騙游人。南京封存李歌女廁所待瞻仰,何不復原楊貴妃茅坑?工商業、服務業類似策劃理念比比皆是,這些虛無縹緲的托詞,比八股調還八股腔,八股到底通經典,商話交尾攀孔方。無論漢字繁與簡,廣告越是下作了。朋友反詰,古時候偽造的就行?一切傳說都是假的,只不過編的時間早遲而已,清朝編跟民國編是一樣的,現在有多少古跡是原生的,都是反復毀反復重建的。我答,史前傳說未必都假,文字一產生,追記活舌,口耳直播變眼紙傳承。誠然,媒體昌盛時代,突發的所謂傳說,大半是文痞撒謊;但因此掃除一切傳說,則失之魯莽。《水滸》里宋江逃命無路,小說家智窮難張,虛構九天玄女搭救,看起熱鬧,實為敗筆。越是喜真求實的區域人群,他們的思維定勢越愛實證,傳媒越少捏造。人有喉舌要說話,一見嘻嘴就封殺,矯枉過正。地方當代修志,國家隔代寫史;家譜百年難續,一旦開編,采集口碑,各家高曾祖考簡歷,多半來自腦海,難道我們能無端否決記憶,武斷他高祖根本不存在?記憶工程一天不完全發達,傳說一天難斷根。努力求真,何必盡滅固有傳說。傳信傳疑,追求科學,反對欺人偽飾,樹立踏實學風。

能不能夠輕松掌握文言文,不能;可不可以簡易渡過繁體字關,可以。文言漢語必須多讀多背,這正如外語需要多記誦一樣,不宜成為全體學生的必讀課,有語言天賦、有學舌興趣的翻譯精通外語、熟諳文言就可以了,多數人掌握白話漢語足夠了,不必人人竭力啃古字、掰外文,把鉆語文的時間花在科技、生產創造領域,更有利于社會整體進步。1978年初一暑期,我借助《新華字典》,攤開《毛澤東選集》1955年豎排本和1967年橫排本繁簡對照,興趣濃厚,舉一反三,秋涼透過繁體字閱讀關,從此寫簡讀繁,不再為難。識別漢字繁體,這又不是高科技,哪里需要折磨每個小學生,搞得嫩眼鏡片瓶底厚呢。

簡化字、語體文非一朝一夕所能,幾千年眾口鑠金,這些新生事物《敲鐘村志》《鶇雁山社志》《四川方言會通》大量收錄,僅就簡化字而言,《資陽文明書院文抄》特點更加鮮明。在資陽的“浣花溪”南門壩江南半島樓群落成115年前,這些秀才、舉人、進士讀書都那么高了,卻不像識字有限的歌手那樣裝神弄鬼,抱殘守缺,拿繁體字來為難小學生,阻撓現代文明,復古思維模式。

《文選》爛,秀才半;鼠標換,古典顫。電子時代,催生毫不摸書買空賣空的文人。再聰明的讀書種子,也必須儲蓄一定的腹笥,才能在搜索引擎指導下,有效整合思維,優選全息資料;任何現代化時代,胸無點墨,再高級的搜索工具,也救不活川劇折子戲《做文章》里倒吊三天無滴水的蠢材。秦昌成和他的先生、學生們,把文言文、語體文鉚在沱江資溪交匯處黃鱔溪,簡明通俗,流風余韻烘托喜悅·江南半島樓群漢語、共語轉折點的勁風,苦學巧干,清爽宜人。

二〇〇八年戊子清明成都永豐路仰韶樓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金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4.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0. 歷史光影(2)——國民黨的報紙是如何報道淮海戰役的?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第亚洲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 尤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在线国自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