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國利用非政府組織對我國西化分化
勞 江
美國的很多非政府組織有其政治背景,他們到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以資助辦學、技術培訓、醫療救助、合作搞科研、講學等名義,進行美國人權觀、價值觀的思想滲透,支持反對派和不同政見者,甚至暗中干些不可告人的勾當。對此,國內外一些有識之士,呼吁人們要提高警惕,認清其最惡意圖和反動本質。然而也有些人對這些善意的呼吁卻指責說:“這是壟斷道德資源,排斥別人做好事,善意的事業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把人們對某些“洋基金”、“洋協會”的警惕等同于上世紀50年代在美國一度猖獗的反共思潮麥卡錫主義,與之相提并論,說什么:“其實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麥卡錫,在中國這種麥卡錫式的思維影響更為深遠。”“所以大多數西方基金會組織都把同中國政府的關系視為最需要小心謹慎處理的方面,否則,一不小心,善行也被稱作‘搞和平演變’和‘糖衣炮彈’。”
善乎,惡乎,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在境外是不是都是善意的救助和人道主義援助,還是別有用心,看一看事實就清楚了。
據有關報道,美國現有各類非政府組織100多萬個左右。分散在政治、經濟、文化、體育、衛生、宗教、科技等各領域。它們的對外名稱一般為:基金會、研究所、中心、商會、學會、公司、教會。除部分是完全獨立與政府的民間組織外,許多非政府組織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政府實施對外政策的工具,如有的名為非政府組織,實際是由政府出資建立的,如國家民主促進基金會、亞洲基金會、歐亞基金會,它們的經費由國家撥款。有的非政府組織則是部分經費靠政府供給、有的通過申請“研究課題”獲得政府資助、有的組織本身雖與政府無直接關系,但部分成員與政府和軍方的情治機構有聯系、有的還是在總統的親自授意下組建的,如國家民主促進基金會就是根據里根總統1983年的“民主計劃”倡議經國會批準建立的。其宗旨為:“幫助非民主國家和‘封閉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人士’和‘不同政見者’開展‘民主運動’”
美國的非政府組織除少數外,均要為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服務,在境外工作時,它們接受美國國務院所屬的國際開發署的工作指導。其活動方式,根據各自組織機構的特點來進行:通過布道、講經和協助對象國的基層群眾組建宗教團體,發展信徒,宣揚美國的政治和價值觀;出資邀請訪問學者到美國學習、實習和考察,以便將對象國的知識精英培養成崇美、親美分子;做地方官員、學者和民間精英的工作,以使他們成為美國利益的代言人;支持甚至幫助對象國的異議人士建立非政府組織,然后通過這些非政府組織開展針對對象國政府的民主運動,達到改造乃至推翻對象國政府的目的。從前蘇聯解體的經歷可以看到,是受美國價值觀影響的政治精英們操縱彷徨的民意橇開了前蘇聯瓦解的第一塊磚。在格魯吉亞的、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中,也都能看到非政府組織的陰影。他們不僅為反對派出謀劃策,而且提供資金和輿論支持。如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的索羅斯基金會的活動內容就有培訓反對派、資助獨立媒體、監督司法體系、邀請官員和學者免費到美國學習和考察。2004年10月20日,索羅斯在烏克蘭的基金會——國際復興基金會的一份報告中稱,它向烏克蘭的非政府組織分配了用于“與選舉有關項目”的1201904美元。這些美元的大部分到了非政府組織手中,包括為大學生積極分子提供培訓以及為獨立的報刊和電視臺提供支持,也被用于一個選舉監督組織的費用和兩次民意調查,這些民意調查在幫助“橙色革命”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據美國有關機構統計,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非政府組織的鼓動和縱使下,從上世紀90 年代到現在的10幾年時間、東歐、中亞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增加了四五倍。目前中亞的非政府組織已有一萬多個。它們在一些國家的政權更迭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國總統布什前不久在民主促進基金會的紀念午餐會上直截了當地說,基金會成立20年來一直站在100多個國家的民主改革的前列。最近18個月來,我們成為“玫瑰革命”、“橙色革命”、“紫色革命”、“郁金香革命”和“雪松革命”的見證人。布什就任總統以來,美國已花費46億美元用于支持他國的“民主”反對派。
根據對象國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掌權者的施政方略以及民意和思潮態勢,美國非政府組織采取的活動方式也是不同的,有時赤膊上陣,有時幕后操縱,有時以友好慈善的面孔慢慢地進行滲透。對中國采取的方法就是后者。1998年美國國會眾議院專門舉行了一次關于如何在亞洲促進民主的會議。會議大部分時間用于討論如何在中國促進“民主”。美國當權者和智囊人士認為,演變中國要靠三條渠道, 一是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把中國的經濟體制納入西方經濟體制的軌道。因為他們認為經濟體制的變革,必將影響政治體制的改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改變;二是外交渠道,通過正常的外交活動或以合作方式(如協助改革司法制度、培訓政經管理人才)或以施壓辦法(如在人權問題上)使中國慢慢向西方制度靠近;三是利用各類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活動宣揚“民主”思想并促進中國國內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在多年調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于1994年出版了《中國非政府組織的興起及其對美國的意義》一書。以進一步推動中國國內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并借助其開展美國的工作。于1979年中美關系正常化后恢復了在中國活動的“富布賴特項目”是依據1946年8月1日杜魯門總統簽署生效的《富布賴特法案》創建的,活動經費由政府提供。該項目創建時宣稱,目的是通過教育和文化交流促進國家間的相互理解,并借以向他國傳播美國的價值觀念。目前,富布賴特在中國的項目已從最初的人文科學擴展到社會科學,地理范圍也從北京、上海、天津擴展到長春、武漢、濟南、廣州、廈門和南京等地。最近有人對在中國成立了辦事機構的福特基金會的負責人說,你們花了許多錢,但項目都是非常淺層次和修補性的,關乎中國發展的就在眼皮底下的根源問題卻不涉及。負責人頗有城府地回答說,因為是根源性問題,我們外國人來涉及,中國政府會不高興,我們資助的一些項目確實是表面的,但只要方向是正確的,積累起來就會有意義。
布什連任總統后,在就職演說中表示,“美國的政策重心將是在全球范圍內結束暴政,推動自由民主”,說穿了就是在全球推行美國霸權主義,輸出美國價值觀,加強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控制。有專家評論說,為實現這一目標,布什政府在加強軍事攻勢和外交努力的同時,還要強化非政府組織在“民主”輸出中的作用。美國現已籌劃創建“民主促進機構”,這意味著美國今后必將加強非政府組織在推行美國霸權主義中的作用。這個民主機構叫“快速反應工作組”。其成員不是穿軍服的,而是文職人員,還包括志愿者。俄羅斯傳媒稱這個機構為民主特種部隊,特就特在它為美國政府效力卻不是官方也不是軍方機構,而是非政府機構,還特在它不是在情況緊急時出擊,而是在事件醞釀階段就進入角色:策劃、運作、協調,達到在對象國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穩定的政體”的目的。據透露,2006年,美國“民主”輸出的開支將達到16億美元。
美國非政府組織“顏色革命”下一步的重點在哪里?對中國當然是不會放過的,但對中國周遍國家,也還要繼續進行。布什透露說:“在國家民主促進基金會的協助下,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正在與白俄羅斯的公民社團領導人一道工作,目的是要將民主帶入歐洲最后一個專制國家”。國家民主促進會今年4 月曾在斯洛伐克召開會議探討在前蘇聯地區發動“顏色革命”的問題,并決定撥款500萬美元用于資助白俄羅斯的反對派,如組織在烏克蘭“橙色革命”中發揮作用的非政府組織對白俄羅斯反對派進行“奪權培訓”。除白俄羅斯,美國的目標恐怕還要包括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美國非政府組織在哈薩克斯坦也異常活躍,扶植了哈內部許多非官方組織,借助這些組織鼓勵地方分權和搞私有化,培植基層的親美情緒,企圖自下而上對哈進行改造。目前哈反對派不僅具有合法地位,而且已初具規模,潛伏著鬧“顏色革命”的危險。俄羅斯更是美國的大目標。俄總統普京在2004年的一次講話中就表示他對西方非政府組織在俄羅斯的活動感到擔憂,他說,一些外國非政府組織的首要目標是為其母國利益服務,而不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俄羅斯人。據俄羅斯情報部門透露,俄羅斯境內有600多個來自西方的所謂非政府組織,它們進行頻繁的政治活動,有些還公開宣稱,要幫助俄羅斯建立“公民社會機制”。在它們的幫助和鼓勵下,俄羅斯已建立起許多基金會,如爭取公民社會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會、開放俄羅斯基金會、社會富足基金會、新前景基金會、創造與建設基金會、等等。俄羅斯有關部門認為,這些基金會的目標就是參與政治活動,目的在于推翻現政權。
在俄羅斯的外國非政府組織有的還直接從事間諜活動,俄聯邦安全局局長今年5 月稱,已挫敗多起外國非政府組織的間諜活動,他列舉了4 個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其中就有美國“和平隊”的活動。盡管“和平隊”的發言人詭稱,1993年以來他們在俄僅僅組織了700多名志愿者為俄羅斯人提供英語和商務服務,但狐貍尾巴還是被抓住了。
(《環球視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