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會使黨墮落的思想路線》
最近,看了有五篇批判秋石客整體論中哲學等觀點的文章,由于覺得文章水平大差,(研究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還是盲人摸象水平,只讀了幾篇秋石客文章就批秋石客體系能有水平嗎)沒有產生回擊的念頭,但看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會使黨墮落的思想路線》的文章,又有了回復的愿望,因為該文把秋石客《左中右都是變化的》一短文上升到思想路線墮落的高度。
筆者對吾將上下而求索《會使黨墮落的思想路線》一文中的墮落二字很是費解,顯然,該文認為奉行改革開放的極右路線是不墮落的,而糾正極右路線向中右或中左發展的路線卻是墮落的,以此方向推論下去,如果中國回到毛澤東的路線,那豈不就更墮落了?
秋石客《左中右都是變化的》說“最近幾年來,秋石客的一元三分九段論的提出,以及對胡錦濤政治理論解讀為中間理論,遭到左右的夾擊很正常,因為左右都是二元思維,他們不承認中的存在,即使承認中的存在,也以中要向左右移動而與否定,這些左右派的理論其實都是錯誤的。”“秋石客的觀點是:胡錦濤的中間道路主要修正的是鄧江極右路線,而只有先糾正極右路線,才能談得上進一步回到毛澤東的路線,這是對右派大不利對左派小有利的改良路線,左派有什么理由非要加以拒絕呢?”
吾將上下而求索由上兩段話認為:“現在左派中一些人宣傳折衷主義,我認為這是左派的危機,”,
顯然,吾將上下而求索不認為三十年來右派一路高歌、節節勝判是左派的危機,而左派要聯合中間派先解決極右派倒成了危機了!這讓人想起當年王明路線得勢時,國民黨內發生分裂,十九路軍反蔣,王明一類人強烈反對支持十九路軍,行害怕墮落的故事。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不是左到王明立場上去呢?
吾將上下而求索:“不能沉默讓其蔓延。”
吾將上下而求索顯然有堅定的王明立場,要以王明思想路線掛帥才不墮落,很成問題!
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會不會影響左派的團結呢?我不知道中國現在是不是有個團結的左派,但是我肯定地說,如果沒有批評與自我批評,搞一團和氣,自由主義,是不可能有團結的能夠戰斗的左派隊伍。”
我很贊同左翼以斗爭求團結,但吾將上下而求索又說錯了,這哪里是團結問題!又豈止是墮落問題!這是事關社會主義新生大業生死存亡的問題,是要王明左傾路線還是要毛澤東統戰路線的問題!
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群里有左中右,道路也有左中右,這是常識。任何事物都會是變化的,自然左中右也是變化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觀點。我們不會否認常識和辯證觀點。在這個問題上,我和秋石客沒有分歧。”
吾將上下而求索玩起先是口頭上肯定,然后實際上否定的把戲,“盡管我不恭維他舉的例子。”
即然不恭維秋石客舉的例子,就拿出來批才對,可是他不,他玩起自己舉例自己批的唐吉柯德大戰風車的戰斗。不過,筆者倒愿意評一下風車的內容,一塊玩一玩。
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和秋石客的分歧在哪里呢?在于他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徹底,把現象、具體的策略,上升為“中”的哲學來肯定,是他對于辯證法的不正確了解。這里我舉幾個例子說明他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徹底。”表明他是對客觀事物認識是徹底的。
吾將上下而求索說“例如,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中是什么,就是不革命,能說不革命能夠戰勝反革命,達到革命嗎?”
顯然,吾將上下而求索連中是什么都不懂,秋石客為了說明中舉過五十例,而吾將上下而求索把介于革命與反革命的中,用一句話說成不革命就露出了他“對事物認識徹底”的馬腳。實際上,中是有中的利益的客觀群體,介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中間階級如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都有他們的利益,他們革命與反革命都是看利益,哪個階級政策有利于他們,他們就倒向哪一邊,根本不存在中是不革命的概念。
吾將上下而求索又說“ 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抗日和降日之間的“中”是什么,就是“不抵抗”,能說不抵抗能夠領導抗日斗爭,戰勝日本軍國主義和漢奸,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嗎?”
吾將上下而求索再一次露出了他“對事物認識徹底”的馬腳,抗日戰爭分積極抗日、消極抗日、親日,消極抗日是中,哪里來的中是不抵抗?在民族斗爭問題上,不抵抗就是親日,根本和中聯系不上。蔣介石在七七事變前奉行不抵抗就是賣國,七七事變后的抗日是消極抗日,這難道還有疑問嗎?
吾將上下而求索:“例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中”是什么,是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等等,毫無疑義,無產階級應該爭取中間階級的支持或中立,但絕不是要向中間靠攏,搞中間路線。無產階級按照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的要求,不可能戰勝資產階級,相反地只能壯大資產階級。”
這段話顯示了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歷史知識和理論知識的驚人無知。從理論上講,無產階級革命是要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如果毛澤東按照教條主義就會全身心搞工人運動,用不著下農村。中國新民主主義歷史的事實是,毛澤東恰恰是按照小資產階級和農民的土地要求行事的,不但戰勝了資產階級,而且壯大了無產階級,狠狠打了吾將上下而求索一耳光。
吾將上下而求索:“例如,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中間道路是什么,是克林頓、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黨的民主社會主義?實際上仍然是資本主義。”
吾將上下而求索又大白天說昏話,難道歐洲瑞典等國不是走的介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中間道路嗎?資本主義是以資本為唯一利益的主義,歐洲高度的國有化、福利化還是資本主義嗎?連事實都不承認的教條主義者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是有眼無珠嗎?
吾將上下而求索對秋石客“毛澤東……從來既反左又反右,不做一步登頂之蠢事,與國民黨合作,分土地給農民,搞共同綱領等,沒有一件是共產主義,但都是奔向共產主義的必要途徑,總之,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是懂得不能一步登頂的,必須經過中間地帶。”事實拒不直評,卻移花接木地指責“這里表現了秋石客雖然說“左中右是變化的”,但是不會實際運用。”又云天霧地云“辯證法要求從事物的發展、變化中來觀察認識事物,認識事物的作用、它們的具體性質。與國民黨合作,分土地給農民,搞共同綱領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左,不是右,也不是中;但是放到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它就變右了,成了穩定新民主主義秩序”,
吾將上下而求索把不同階段的事物混在一起否定中的存在,顯得格外蒼白無力。與國民黨合作,分土地給農民,搞共同綱領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左嗎?顯然不是,而是中,是正確路線。那種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是右,反對合作的是左,即合作又保持獨立是中。
吾將上下而求索說“秋石客是十分擁護毛澤東的,他應當知道毛澤東對這個提法的批判。”
對那個提法進行批判?吾將上下而求索何必打啞迷?秋石客只知道毛澤東是承認中的,毛澤東說左中右一萬年后還有,毛澤東要批判秋石客還是批判吾將上下而求索?顯然是在批判吾將上下而求索!
吾將上下而求索生硬地無中聲有地指責說:“秋石客還忘記講一個根本的決定性的因素,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沒有這一條,就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舊民主主義,它已經喪失了革命性,繼續下去是反革命。必須指出,毛澤東不是“反左又反右”,而是反右又反“左”,這個引號一除去,毛澤東就變成了反馬克思主義者!”
吾將上下而求索原來在教導人們共產黨絕對領導常識,但連左右有兩種界定標準,超前為左滯后為右概念也是標準之一都不懂,還自言自語什么呢?
吾將上下而求索:“秋石客有不少的糊涂概念或不正確的表述,除了說毛澤東“從來既反左又反右”,還有如“當資產階級處于被統治階級時,資產階級是左派,當資產階級成為了統治階級,資產階級就成了右派”等等,都是觀念不清楚的不正確說法。”
當資產階級處在第三等級時發動資產階級革命難道不是左派嗎?當資產階級上升到統治階級后難道不是右嗎?究竟是秋石客概念糊涂還是吾將上下而求索因缺乏歷史知識而糊涂不是一清二楚嗎?
吾將上下而求索:“秋石客認為“胡錦濤的中間道路主要修正的是鄧江極右路線”,我現在不能再把自己的一廂情愿的東西附加在胡錦濤身上,只能說,無論事情是不是這樣,都不能給予肯定。”
你既然胸無主見,何必在這表白呢?
吾將上下而求索:“中間理論或折中論,就是介于左右之間的一種混亂的、無一貫原則的折衷主義。我在《左派的危機》針對秋石客的論點作了分析批判,”
你持二元對立思維是你的知識面決定的,批中間理論肯定到不了位,因為你不了解歷史,不知孔夫子中庸理論指導了中國千年歷史的大部分歷史,二戰后,世界主流也是中間道路,用你二元對立思維抹掉左中右的事實是白費力氣!
吾將上下而求索:“健康不允許我向過去那樣寫的很多”,
不用寫哪么多,一葉落而知秋,你寫的再多,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還是養身體為上策。
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他給威·白拉克的信中這段話,對于當前的討論,很有現實意義:‘我的義務也不容許我即使只用外交似的側面方法來承認一個我認為極其糟糕的、會使黨墮落的綱領。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所以,既然不可能——而局勢又不容許_這樣超過愛森納赫綱領,那就干脆締結一個反對共同敵人的行動協定好了。但是,制定個原則性綱領(應該是把這件事情推遲到較長時間的共同工作準備好了的時候再做)這就是在全世界目前樹立起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
真不好意思,你應該知道我是最反感教條的,你引用馬克思的原話對我不起作用,反而增加我對教條主義的鄙視!說句透亮的話,在革命條件遠沒成熱的情況下輕言革命,反對中央向中間靠攏的人,我疑心其墮落到不是鄧家的守護神就是急于想喝年輕人革命熱血的病人。你們的革命本錢在哪?冷眼靜觀極右賣國,與右派眉來眼去,熱衷于剿殺中間力量左轉的人到底是什么派?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三日
附件一會使黨墮落的思想路線
作者:吾將上下而求…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486 更新時間:2007-11-2
佚名作者發表《秋石客:左中右都是變化的》,說“最近幾年來,秋石客的一元三分九段論的提出,以及對胡錦濤政治理論解讀為中間理論,遭到左右的夾擊很正常,因為左右都是二元思維,他們不承認中的存在,即使承認中的存在,也以中要向左右移動而與否定,這些左右派的理論其實都是錯誤的。”說“秋石客的觀點是:胡錦濤的中間道路主要修正的是鄧江極右路線,而只有先糾正極右路線,才能談得上進一步回到毛澤東的路線,這是對右派大不利對左派小有利的改良路線,左派有什么理由非要加以拒絕呢?”
現在左派中一些人宣傳折衷主義,我認為這是左派的危機,不能沉默讓其蔓延。這會不會影響左派的團結呢?我不知道中國現在是不是有個團結的左派,但是我肯定地說,如果沒有批評與自我批評,搞一團和氣,自由主義,是不可能有團結的能夠戰斗的左派隊伍。
人群里有左中右,道路也有左中右,這是常識。任何事物都會是變化的,自然左中右也是變化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觀點。我們不會否認常識和辯證觀點。在這個問題上,我和秋石客沒有分歧,盡管我不恭維他舉的例子。
我和秋石客的分歧在哪里呢?在于他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徹底,把現象、具體的策略,上升為“中”的哲學來肯定,是他對于辯證法的不正確了解。這里我舉幾個例子說明他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徹底。
例如,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中”是什么,就是“不革命”,能說不革命能夠戰勝反革命,達到革命嗎?
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抗日和降日之間的“中”是什么,就是“不抵抗”,能說不抵抗能夠領導抗日斗爭,戰勝日本軍國主義和漢奸,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嗎?
例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中”是什么,是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等等,毫無疑義,無產階級應該爭取中間階級的支持或中立,但絕不是要向中間靠攏,搞中間路線。無產階級按照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的要求,不可能戰勝資產階級,相反地只能壯大資產階級。
例如,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中間道路是什么,是克林頓、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黨的民主社會主義?實際上仍然是資本主義。
秋石客說“毛澤東……從來既反左又反右,不做一步登頂之蠢事,與國民黨合作,分土地給農民,搞共同綱領等,沒有一件是共產主義,但都是奔向共產主義的必要途徑,總之,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是懂得不能一步登頂的,必須經過中間地帶。”這里表現了秋石客雖然說“左中右是變化的”,但是不會實際運用。辯證法要求從事物的發展、變化中來觀察認識事物,認識事物的作用、它們的具體性質。與國民黨合作,分土地給農民,搞共同綱領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左,不是右,也不是中;但是放到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它就變右了,成了“穩定新民主主義秩序”,秋石客是十分擁護毛澤東的,他應當知道毛澤東對這個提法的批判。秋石客還忘記講一個根本的決定性的因素,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沒有這一條,就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舊民主主義,它已經喪失了革命性,繼續下去是反革命。必須指出,毛澤東不是“反左又反右”,而是反右又反“左”,這個引號一除去,毛澤東就變成了反馬克思主義者!
秋石客有不少的糊涂概念或不正確的表述,除了說毛澤東“從來既反左又反右”,還有如“當資產階級處于被統治階級時,資產階級是左派,當資產階級成為了統治階級,資產階級就成了右派”等等,都是觀念不清楚的不正確說法。
秋石客認為“胡錦濤的中間道路主要修正的是鄧江極右路線”,我現在不能再把自己的一廂情愿的東西附加在胡錦濤身上,只能說,無論事情是不是這樣,都不能給予肯定。“中間理論”或“折中論”,就是介于左右之間的一種混亂的、無一貫原則的折衷主義。我在《左派的危機》針對秋石客的論點作了分析批判,健康不允許我向過去那樣寫的很多,我想,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他給威·白拉克的信中這段話,對于當前的討論,很有現實意義:“我的義務也不容許我即使只用外交似的側面方法來承認一個我認為極其糟糕的、會使黨墮落的綱領。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所以,既然不可能——而局勢又不容許_這樣超過愛森納赫綱領,那就干脆締結一個反對共同敵人的行動協定好了。但是,制定個原則性綱領(應該是把這件事情推遲到較長時間的共同工作準備好了的時候再做)這就是在全世界目前樹立起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
附件二:左中右都是變化的
最近幾年來,秋石客的一元三分九段論的提出,以及對胡錦濤政治理論解讀為中間理論,遭到左右的夾擊很正常,因為左右都是二元思維,他們不承認中的存在,即使承認中的存在,也以中要向左右移動而與否定,這些左右派的理論其實都是錯誤的。
究竟存不存在中間事物,秋石客在其《新思潮》一書中舉了五十例說明了中的事物客觀存在,這里再舉些例子。
以自然景觀為例:
譬如登山,誰都知道目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是欲登這個凌絕頂,必須一步一步地登上去,必須經過從山底到山頂的中間地帶,這種常識,被反對者忽略了。
再如冬天冰河的解凍,盡管春天來了,但冰河卻是慢慢的消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化冰為水,要有個中間過程,這一點,左右人物都是不承認的,他們說的和做的都是妄圖實現由冰到水的一次性跨越。
以政治斗爭史為例:
毛澤東是左派無可爭議的高手,他欲實現共產主義,從來既反左又反右,不做一步登頂之蠢事,與國民黨合作,分土地給農民,搞共同綱領等,沒有一件是共產主義,但都是奔向共產主義的必要途徑,總之,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是懂得不能一步登頂的,必須經過中間地帶。
鄧小平是與毛澤東不同的無可爭議高手,他搞改革開放也實行的非一次復辟登頂策略,是先在農村尋找突破口,然后在沿海建立市場經濟據點,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最后達到他的目的,堪稱策略大師。
就當前中國右派占據主流的情況下,作為胡錦濤要糾正新自由主義的錯誤政策,解決許多百姓關注的問題,該怎么辦?顯然也是不能實現一次登頂的,因此提出了正確的先向中間靠攏,后繼續向左移動的方針政策。
對中國的一些左右傾分子而言,是理解不了毛、鄧、胡的,他們反對“中間”道路的客觀存在,每天要做的事就是革命與反革命,是食古不化的。
說中間階級是變化的,是向左右移動的,這是個事實。但左右何嘗不變化?也是變化的。
作為階級,統治階級地主階級被打倒,就成了被統治階級,被統治的資產階級就成了統治階級,同樣,統治階級資產階級被打倒,也就成了被統治階級。當資產階級處于被統治階級時,資產階級是左派,當資產階級成為了統治階級,資產階級就成了右派。
作為個人也是如此,汪精衛在反清王朝時是個左派,到了日本人時又投降了日本,成了漢奸、極右派。在文化革命中許多老同志反對文革,是右派,可到了改革開放后又反思改革,成了左派。
總之,對左中右的理論和實際,正確的看法應該是承認左中右是個客觀存在,左中右互相轉化,而不是不承認有中間派的存在,或者只承認中間派,但認為中間派有變化,會向左右移動,而看不到左中右都會變化。
秋石客的觀點是:胡錦濤的中間道路主要修正的是鄧江極右路線,而只有先糾正極右路線,才能談得上進一步回到毛澤東的路線,這是對右派大不利對左派小有利的改良路線,左派有什么理由非要加以拒絕呢?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六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