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全國總工會成立八十周年
劉實
全國總工會自1925年五•一成立以來,進行了艱苦的斗爭,也得到了勝利發展。我從親身感受上談幾點作好工會工作的體會。
一、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
我國的工人運動、工會工作,是在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中開展的。特別是革命的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結合起來,就使工人階級得到馬克思主義的武裝,使工人運動、工會工作具有了鮮明的進步性,具有了徹底的斗爭性。我自己就是在黨的教育和革命前輩感召下,從一個學生走進工廠做工的。
皖南事變后,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的重慶,工廠中的共產黨員和進步工人,有的轉移到根據地,有的隱蔽起來,黨與工人群眾的聯系幾乎斷絕。我進工廠從學徒做起,進一步當工人,在工人中交朋友。當時重慶的工人來自上海、北方、武漢等淪陷地區,一些工人參加過重大斗爭,他們向我講述斗爭情況,也講到許多斗爭經驗,給我很大的啟發和教育。我在工廠中交朋友,有了幾個進步工人形成據點后,就轉移到另一工廠交新的朋友,和我建立聯系的進步工人也不斷轉移到各廠去交朋友。從1942年到1945年,在重慶的一些工廠里,以進步工人為核心,團結周圍群眾展開斗爭。重慶民生機械廠是個造船的大廠,這個廠的工人在進步工人的精心組織下,就從特務、工賊手上奪取了工會領導權,使工會成為工人自己的組織。1945年2月,重慶發生了國民黨特務田凱打死電廠工人胡世合的事件。黨直接領導電廠職工開展了斗爭,有進步工人所在的工廠也發動工人進行了有力的配合。因為工人掌握電力、交通、軍工等重要生產、運輸部門,顯示出強大的力量,迫使國民黨當局槍斃了特務田凱,重慶工人斗爭取得了勝利。到1945年秋,黨領導進步工人建立了黨的外圍組織——重慶工人民主工作隊,一些進步工人成為共產黨員。
解放初,我在武漢工作。大批解放區的干部,早解放地區的青年知識分子,當地參加工作的學生和社會青年,在黨的領導下,深入工廠、商店,與所在單位的骨干分子結合起來,發動群眾,使工會組織很快建立起來,展開工作。
我體會,知識分子如果不與工人群眾結合,就只能是孤家寡人,就只能坐而論道。我回顧自己的一生,為能成為工人階級中的一員,為能成為工會工作者,引以為榮。
二、依靠積極分子進行深入的群眾工作
工會組織可以發號召,做部署,但是工會的基礎工作是進行深入的細致的群眾工作。每個工人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工會就要一個人一個人的做工作。這么細致的工作,工會怎么進行?這就要依靠生活在工人群眾中的積極分子。
工會積極分子在完成自己的生產和工作任務之后,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毫無報酬地為群眾服務。他們不計名利、日日夜夜、任勞任怨地進行社會義務工作,他們對于周圍群眾的生產、生活、學習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工會積極分子得到工人群眾的熱忱愛戴,稱他們是“雪中送炭”和“雨中送傘”的人。工會依靠積極分子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體現了群眾路線的實質。
工會積極分子所以對承擔的社會義務表現高度的熱忱,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把職工組織起來的工會作用有深切的感受。他們認識到一個單個的工人力量是有限的,而工人組織起來,就能運用集體的智慧和集體的力量來辦好工人的事情。開始,職工從自己的需要參加了工會活動,進一步想到自己應該給大家做些事,從一個參加者變成一個組織者,這就要懂得政策,講究工作方法,還要向工作中的阻礙做斗爭。在這種情況下,工會組織的關懷和幫助是他們成長的一個決定性的條件。工會只有信任他們,放手地讓他們進行工作,同時給他們以切實的指導,如召開吸收積極分子參加的各種會議,為他們舉辦各種業余的或短期脫產的培訓班,使他們不斷地提高工作能力。
1956年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是二千二百萬人,工會積極分子就有三百四十八萬人,每六個職工中就有一名工會積極分子。依照工會法的規定,有職工二百人,可以設一名工會專職干部,而二百名職工中就有三十多名工會積極分子。工會積極分子人數是多的,作用也是大的。1957年8月,全總召開了工會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對工會積極分子代表進行了表揚和獎勵。
三、既維護權益,又開展教育
解放初期,工會組織所以能普遍建立起來,展開工作,是在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下,從職工群眾切身的迫切的要求著手,加以有力的解決直接相關的。現在印象仍然很深的,在碼頭工人中開展的反把頭斗爭,在紡織廠女工中開展的反搜身制斗爭,由此而進行了民生改革。當時,在改善勞動條件、生產安全、衛生、參加企業管理等方面,不僅有自上而下的部署和要求,而且有自下而上的群眾發動,這就使職工的合理要求容易得到解決。
我回憶,職工感到最深切的是實行勞動保險,職工的生、老、病、死、傷、殘,在當時的條件下有了保障。職工群眾從心里感到,比生個兒子還強。實行勞動保險,正是由工會組織具體進行的。
工會在維護職工權益的同時,進行了大量的教育工作。解放初,普遍地開展了掃盲工作,進一步又開展了業余教育。同時,進行了提高生產技能、參加企業管理的活動,還進行了簡稱為“猴子變人”的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這些活動,使職工的文化、技術、政治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增強了職工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工人階級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自覺力量。
我還想談到的是八十年代初期,由上海職工發起而后在全國興起的振興中華我工讀書活動,自愿參加的有一千多萬人。由蘇州職工發起而后全總作出決定,在全國普遍開展的興趣愛好活動。這些活動,對提高職工群眾的覺悟、提高職工的文化素養、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都起著明顯的作用。
這里粗略地談到既維護權益、又開展教育,是想回顧工會走過的路程,以便進一步總結工會的歷史經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