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共產主義理想該如何實現?
如果把共產主義描繪為:“人人擁有滿意的工作,個個擁有完善的醫療保障,戶戶擁有舒適的住房,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教育機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貧富不再懸殊,社會公平公正,政治民主透明,腐敗了無蹤影,人們心情舒暢,世界和平共存”,則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配合和平的外部環境,是有可能實現這樣的理想的,具體如何操作?以下為本人的一點粗淺的想法:
一、政治體制
1.黨內民主
中國要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黨的領導只可加強,不能放棄,即加強黨的組織、機制、民主制度建設,用科學民主的制度保障黨總是實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保證黨永遠保持革命性、戰斗性和生命力,這一切完全有賴于黨內民主的實現。
黨內民主的實現首先要求有一部以民主思想為核心的黨章,黨章是黨的憲政綱領,是黨組織的行為規范,是黨員的行動指南。黨章中將黨的領導體制應明確為中央、省、縣三級委員會,各委員會由黨代會投票產生,任期四年,常委只能連任一屆。其它政權機構同為一屆任期四年,在黨代會后一年換屆。中央委員會由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組成;省委由常委、省委委員組成;縣委由常委、縣委委員組成,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全會,研究決定重大事項、總結和檢討年度工作。常委由書記、人大主任、政協主席、行政首長、宣傳部長、紀委書記、組織部長七人擔任,不設副書記,總書記兼國家和中央軍委主席,地方黨委書記兼任駐軍黨委第一書記,保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常委候選人的產生:①中央常委候選人的產生,在本屆委員會屆滿前一年的全會上選舉成立選舉委員會,負責監督下一屆常委候選人的產生,每一個有意愿競選的候選人由規定數量的本屆黨代會代表聯名推薦,組織部門就履歷、紀檢部門就廉潔度、宣傳部門就民意方面聯合進行初審,提出公正的初審意見公之于眾,選舉委員會以不計名投票方式產生每個常委兩位候選人;②省委常委由新產生的中央常委按同樣的程序確定每個常委職位的兩名候選人;③縣委常委由新產生的省委常委以同樣方式確定每個常委職位的兩名候選人。侯選人再經新一屆黨代會全體代表不計名投票產生正式常委,候選人在投票前應發表自己的政見,進行辯論,接受質詢。人大、政府、政協三職由人大、政協投票產生。常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講團結,更講分工和制約,書記為常委會議的召集人,負責主持制訂本區域的發展規劃和監督但不干涉其他常委的工作,并對其他常委的廉政情況負總責,此一程序為黨內民主競選程序,是黨內民主的重要體現形式。
各行政、司法機關及社會團體的黨組成員實行黨員直選,形成類似人大的監督作用,設黨組書記,不設副書記,行政領導不進黨組。黨組對人事具有表決權,對財務和本部門重大事項有監督權,但不干涉行政領導人職權范圍內的日常工作。黨組成員不是領導職務,除書記常設外,其余不常設,使群眾有更大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上級組織人事、紀檢監察、人大每年對下一級常委班子成員和本級各部門每名公務員就其各方面的表現進行公平、公正和公開的量化考核。考核內容應十分具體,考核結果必須讓每一位被考核人心服,并作為其競選領導崗位和進行提名任命的重要依據,其表現如何,看其考核情況一目了然。
2.機構改革
實施分省、撤市、強縣、并鄉戰略,只設中央、省、縣三級政權結構,鄉為派出機構,由縣委及政府授權,承擔一定的管理職能。分省則因美國與中國面積相當尚有50個州,分省可以避免諸侯坐大與中央爭權,利于長治久安;撤地級市同樣必要,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強縣是民富國強的基礎,不強縣,奢談強國。
3.權力機關
真正確立人大最高權力機關的地位,受監督者不進人大,避免自己監督自己。應將國資委(國有資產委員會)置于人大監督之下,變一府兩院為一府兩院一委,以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國情。
制定《國有資產保護法》以保障國資委擁有對一切國家所有和政府投資形成的資產的監管權,監督國有資產的安全與保值增值,每年向本級人大提交國有資產監管報告。國有資產包括土地、資源及所有由政府投資形的資產,國有資產自主管理,政府不再進行生產和建設項目的直接投資,按政府提案,人大審議批準,國資委實施的程序操作。
腐敗產生的根源在于權力過度集中和缺乏制約及監督。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屬于人民,代表人民的是人大,不是政府,政府是管家,不是主人,不能讓國有資產成為政府的第二財政,當前居高不下的固定資產投資率和越發嚴重的污染問題就有各級政府亂作為和不作為的責任。
4.政府職能
嚴格界定政府職能,政府職能是維護社會穩定、發展公共事業、維持公平正義,維護人民的利益,不參與經濟事務,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只須為經濟發展創造公平,有序、高效的環境。拋開腐敗因素,政府為政績考慮產生片面追求政績的短期行為沖動,使其追求眼前利益勝過長遠利益,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精簡機構人員應撤銷編辦,訂立《人員編制法》,一府兩院一委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均由各級人大核定,定崗不定人,競爭上崗。政府根據核定的編制列預算,編制的增加,由本級政府向人大提案申請;政府和人大可以提案減少編制數。各級黨委辦及相關部委的人員編制由黨的委員會核定,一經核定不得隨意增加。
當前的各級黨政機關人員至少可以精簡一半,但也不可急于求成,爭取5年時間每年減少10%,部分退休,部分不能勝任工作的,則補償后分流,標準可定為0.5—1萬元/年,補償款由各級政府自己負擔,逐步分流,避免大的振蕩。
財政支出一律實行實行預算管理,經人大審議核準后方可開支。政權機構的運行成本控制在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內,如不得超出財政收入的50%等,人頭費根據中國的國情可以東西部有別,如東部可以核定在人平每年4萬元以內,中西部則核定在人平每年3萬元以內,辦公經費核定在人平1000元以內,包含房租、水、電、辦公用品、車輛消耗、招待費等一切日常開支在內,節約歸己,超支不補,以節省開支、減少浪費、杜絕腐敗。固定資產投資由政府和人大代表提案,人大審議后國資委實施,為國有資產。
成立行政事務局,所有許可管理事項一律到行政中心集中辦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減少暗箱操作等腐敗行為。
5.反腐敗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生下來就想做貪官,所以,腐敗絕非人性貪婪,皆為制度之失。中國的腐敗多因人事安排和官商勾結,官員 “提撥任命”制度是腐敗的根源,須建立民主競選機制及政商分開的經濟機制方能遏制腐敗,打通政壇與外界的交流通道,實現雙向交流,避免近親繁殖和任人唯親。落選或屆滿的官員自謀出路;打破政府對經濟部門的控制實現政商分開,使經濟部門按經濟規律自主運行。
在實行黨內民主,建立競選制度,任期制,強化集體領導,弱化黨委書記的絕對領導地位,避免一言堂,一切重要事項票決,過程透明,并為其決定承擔責任。出臺《中國共產黨廉政工作責任制度》,各級黨委班子成員對分管領域的廉政工作負責任,黨委書記對本級黨委各常委的廉政負責任,如有常委因腐敗被查處,則黨委書記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直至引咎辭職;政府首腦應對本屆政府的組成人員和由其提名而任命的各行政部門負責人的廉政工作負責任,其中有人因腐敗問題被查處則政府首腦承擔相應責任,直至引咎辭職;各級組織部長應該為下一級黨委(黨組)書記的廉政工作負責任,因為他們應擔負對下級黨委(黨組)書記的考察職責,包括日常的考察和年度的考核,其中主要就是廉政情況,如下一級黨委(黨組)書記因腐敗問題被查處,則該組織部長應承擔相應責任,直至引咎辭職;各級紀委書記應該為本轄區的廉政工作負責,其所轄范圍腐敗問題嚴重,不查處、不向上級黨委報告,廉政工作嚴重不作為,就應追究該紀委書記的責任,這樣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方能建立起全方位的反腐敗機制。
腐敗既然是制度之失,腐敗則情有可原,建議對腐敗等經濟領域的犯罪量罪定罰,按貪瀆額1萬元/年處刑,貪一百萬就判100年,一千萬就判1000年,既不殺他,又可以警示后人引以為戒。有檢舉揭發立功行為,認罪態度好的視情節可處20年以內有期徒刑,令其放棄狗急跳墻的念頭,獲得自新機會。
二、經濟體制
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政治上堅持黨的領導和經濟上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二者缺一不可,是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公有制經濟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經濟以資源(包括土地、礦產、林業等)、公用事業(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公路、鐵路、航空、通訊等)、金融業、軍工裝備制造業等五類為主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約三分之一以上,適當參與對國家利益有重大影響的競爭性行業;集體所有制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為輔,第二產業為補充,同樣要謀求占國民經濟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
私營經濟作為公有經濟的補充,它包括民營、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第一、二、三產業皆可參與,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約三分之一左右。
公有經濟只須明晰資產,不存在明晰產權問題,公有財產為全民和集體所有。公有經濟的管理模式應具有社會主義特征,即體現黨的領導,黨委與董事會合一,經黨代會選舉產生,國資委行使國有企業監管權,但不插手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對國有企業的考核注重于人平效益指標,董事會對企業經營目標負責,管理人員由董事會聘任。
當前我們急需發展集體經濟以解決“三農”問題。集體經濟不應盲目追求高速度,不以牟利為唯一目的;以第一產業為基礎,第二、第三產業為兩翼,滿足生存和生活需要為核心,休閑、養老、療養為主軸,商貿、物流為補充;追求環保、健康、節約為理念,充分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契機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應為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經濟,由全體集體社員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它以農村為主體,集體土地為載體、資金為紐帶、企業為支柱,謀求共同富裕,為公有制經濟的形式之一,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國營企業,像江蘇華西村、河南南街村那樣就是集體經濟,只是它們都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需要推廣。
集體承擔每名社員大部分的教育、醫療、住房費用;興辦公共食堂,以利節約和倡導健康飲食;住房由集體建設,人平約30平方米,適當收取租金;集體負擔社員的養老,不提倡高工資,但生活有保障,無后顧之憂。
三、收入分配體制
當前收入分配問題矛盾突出,造成貧富分化,社會不公,影響社會穩定。我認為理想的收入排序應當是公務員收入最少,保障穩定;國企員工收入根據效益在公務員10%上下浮動,保障基本穩定;其他人員自謀收入,稅收調節,保障由自己負擔。
以減少腐敗,縮小貧富差距為目標,設計了一套示范性的公務員收入分配方案:21歲起薪,收入由工齡工資+職務工資+績效工資構成。工齡工資起薪1600元/月,每年加20元,隨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調整;職級分股長、科長、處長、副廳長、廳長、副部長、部長、副總理、總理九級,一級加100元/月,其它副職在正職的基礎上減50元;績效工資不超過該地區平均工資的30%,公務員績效工資沒有區別,企業員工可有一定區別;工資支出不超過財政收入(企業利潤)的40%。以20年工齡的廳長為例,每月工齡工資2000元+職務工資500元,年為30000元,如績效工資5000元,則年總收入為35000元;20年工齡的普通公務員,年工齡工資為24000元,沒有職務工資,績效工資5000元,則年收入29000元,相差6000元;新員工收入為年工齡工資19200元,績效工資5000元,共24200元,收入有一定差距,但尚能接受。
當前盛行一種說法,外資青睞中國是因為人工成本低,即勞動力成本優勢,我擔心這是一個陰謀,更應該強調的如行政效率優勢、基礎設施優勢、市場營銷優勢(中國的大市場)、法律體系健全優勢、政局穩定優勢、低物價優勢等少有提及,卻為什么一味的強調低收入優勢?要知道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并非中國,而是美、英等國,它們的勞工成本并沒有優勢,正是因為其在市場、行政效率、健全的法律等方面有優勢。一方面勞工成本優勢被無限放大,一方面又是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都知道劇烈的貧富差距會引起社會動蕩,導致消費不足,仍一味的強調勞工成本,壓低勞動者工資,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西方國家搞亂中國的一個陰謀了。只有民富才有國強,民窮則國必亂,因此只有貧富差距縮小,勞動者收入增加并不斷拉近與發達國家的收入差距,勞動者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都與國際接軌,才算是真的富強,否則中國就永遠只能算是發展中國家,永遠只能靠低勞動力成本和廉價資源與別人競爭,成不了世界強國,并難以為繼。
四、軍隊
軍隊應以抵御外侮和抗災救災為主要職責,在法律范圍內行事,堅持毛澤東軍事思想,堅持人民戰爭,堅持黨指揮槍。人民戰爭的前提必須是萬眾一心、同心同德,如果腐敗泛濫、物欲橫流,難以想象人民戰爭會是怎樣的,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能靠無產階級組成的人民軍隊來捍衛。
軍隊領導也由軍隊政治和紀檢部門參照地方黨委的考核辦法聯合進行考核,考核作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軍委委員、四總部和各大軍區級政治與軍事主官由軍委主席提名,中央委員會表決任命;大軍區級以下,師以上政治與軍事主官由中央軍委根據考核評分提名,軍委主席任命。團以上部隊設黨委,連營設支部,黨委委員由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政治委員任黨委書記,不干涉軍事主官軍事指揮權,但對日常工作有監督權。
五、教育體制
建立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高中教育助學金,高等教育獎學金制度,摒棄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思路以及高中階段的文理分科。素質教育是一個模棱兩可的詞,感覺就是特長教育,技能優先教育,鼓勵大家劍走偏鋒,或藝術、或體育、或外語、或文學不一而足,不求全面發展,這對國家、對社會沒有任何好處。以前的德、智、體、美、勞五好學生的提法就很清晰全面,素質教育下被扭曲的教育生態以為人民所垢病,太多形形色色的有償學習班,學生成了老師賺錢的對象,正常教育氣氛遭到破壞;高中階段的文理分科也是中國至今難以培養出大師級人物的重要原因,功利化和填鴨式教育,不注重創新人材培養是中國教育界的固疾。
六、住房制度
之前進行的國企改革導致腐敗橫行,住房改革導致貧富懸殊,教育改革導致社會不公,醫療改革則致民怨沸騰,都需要調整。
現行的土地出讓方式和土地出讓金制度,沒有起到體現和維護土地國有這一社會主義最基本特征的作用。土地是國有資產中最有價值的資產,是社會主義的基礎,既然土地屬于國有,是一種資產,即該由國資委管轄,不應該是政府資產。現行的土地管理方式有一個難以處理的難題,即土地出讓期限滿后怎么辦?再收出讓金,恐怕難以接受。
建議改土地出讓為出租,取消劃拔地,除農業用地和公益設施不用交租金外,其他用地一律繳納土地租金,包括機關、商用、居住、工業等非農用地,租金不一定很高,但可實現永續經營,也能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更不存在期滿怎么辦的問題。
住房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靠市場化無法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目的,有人明言房地產企業是以滿足富人需求為目的,可中國卻是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國家。其實讓國有和集體企業來滿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是可能的,國有或集體企業投資建設住房,然后出租給老百姓,如果一棟住房使用壽命是50年,計劃以30年租金收回投資,剩下20年就是收益期,何樂而不為呢?既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又實現公有制資產的保值增值。
七、醫療制度
之前進行的市場化改革中,以醫療市場化最不為人接受,所謂苛政猛于虎,看看醫改后,是如何把我們的人民醫生由白衣天使變為金錢的奴隸,淪為魔鬼,就一目了然。這種無錢等死,有錢送死,小錢小治,大錢亂治的醫療體制,毀了我們的健康,害了我們的國家,達到敵人無法達到的毀掉中國,滅亡中國的目的。
社會主義的醫療系統不應以牟利為目的,必須全部事業化,聘用制,建立三級保健體系,第一級為鄉鎮(社區)保健院,村(居委會)設醫務室,負責保健、預防和常見及慢性病治療;第二級為市縣國有醫院,負責定期體檢和較重病人的治療及搶救;第三級為省部級醫院,負責危重病人的治療及醫學研究。人均繳納30元/月的醫療費,全國每年近約4000個億,國家無需再貼多少錢,國民在哪里繳費就在哪里享受,繳費后全免費治療,所有人建立醫療檔案,制定所有病種的醫療路徑,大力發展中醫藥以節約醫療費用,著力進行預防保健和飲食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醫保局負責資金管理,按15:10:5分配醫療資金,嚴格控制費用,節約受獎,超支處罰;衛生局負責醫務系統管理,對醫務人員進行日常管理與考核,對有違醫德,玩忽職守造成事故的醫院和個人進行處理,根據人民群眾對醫院的考評進行獎勵或處罰。
八、臺灣問題
臺海如果因為臺獨事變而發生戰爭,必須將其定位為人民戰爭,人民戰爭按照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本意我認為就是爭取人心的戰斗,即我們能否爭取到臺灣民眾的心是我們能不能打贏臺海戰爭的根本所在,毛主席早說過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是人,不是幾件武器,有人認為我們對臺灣在武器上已經占有優勢,所以解放臺灣只會是唾手可得,輕松解決的問題,先不說驕兵必敗,美國人的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是前車之鑒,其經驗教訓應該足以讓我們清醒,足堪借鑒。
要爭取人心,首先必須在政治、法律、道德層面占領制高點,即我們必須做到仁至義盡,讓臺灣人民、讓世界人民知道我們政治解決臺海危機的誠意,基于此我們有必要對臺獨作出清晰地法律定義,我不認為某個人、某政治團體為一己之私喊出來的口號就是事實,即陳水扁、民進黨,甚至國民黨大喊的臺灣獨立只是在吹口哨走夜路,壯自己的膽。所以建議:將其憲法中關于名稱、國土界定的改變和臺灣實質進入聯合國作為臺獨事變的兩個要件,其中任何一項的實現就是臺獨的實現,就必須采取非和平手段予以制止,在這兩個要件中第二項比第一項改變要難,第一項要改變,要修改臺灣的憲法也決非易事,這樣我們就不必總是隨幾個小丑起舞,避免處處被動應付,真正掌握處置臺獨事變的主動權。在政治層面獲得主動權以后,也要輔以其他手段遏制臺獨,如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手段,必須對支持與反對臺獨的人和組織有所區別,扶持反臺獨的力量,抑制支持臺獨的力量,應該讓臺灣人都知道支持臺獨就是自外于中華民族,就不能從大陸獲得任何好處。
以上是沒有發生臺獨事變時的應對手段,如果發生了臺獨事變,或修改憲法,或進入聯合國,即關于臺獨定義中某一項被突破,我們就不得不使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但是非和平手段是否就單是指軍事手段呢?并非如此,跟臺獨分子并不只是斗勇、斗狠、斗實力,還是要斗智,像速勝論與核平論就是極其幼稚和極端有害的。首先速勝論有驕兵之嫌,驕兵必敗早以為歷史事實所證明,速勝論的前提是全面戰爭,而致全面占領,先不論全面戰爭的結局如何,是否能夠兵不血刃,不產生伊拉克戰爭式的后遺癥;也不論美國是否出兵干預;單說全面戰爭最符合美國利益這一點就應該慎重行事;核平論就更不值一提,喪心病狂者才會想著用核武器對付自己的同胞,用在自己的國土上。
既要避免全面戰爭,又要拋棄核平論,面對臺獨事變我設想的應對預案是:
一、發起外交攻勢,發布外交聲明,聲明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任何人和國家不得干預,若干預則為侵犯中國的主權,視為侵略戰爭;
二、發布告《臺灣同胞書》,告訴臺灣同胞,破壞臺海和平的罪魁禍首是臺獨分子,臺獨分子是全民族公敵,呼吁臺灣軍民起義反抗臺獨分子的倒行逆施,爭取臺灣人民對反臺獨措施的支持;
三、對臺灣實行武器禁運,用水雷封鎖臺灣的出海口,使臺灣的軍艦出不來,回不去,對臺灣實施圍而不攻,以圍待變。對空中交通則不予封鎖,允許臺獨分子攜款潛逃,如果他們真的潛逃,則無異于不戰而勝;
四、宣布決不先開第一槍,臺獨分子撞南墻不回頭,向我們開第一槍,也要有承受第一擊,造成一些損失的心理準備,如果真的遭受了第一擊,則可以昭示天下,我們已付出了極大的耐心,是臺獨分子邁出了罪惡的第一步,我們是被迫反擊;
五、攻擊應以定點清除為主要作戰手段,首先癱瘓臺灣的軍用機場,使其空軍喪失戰斗力,然后是導彈陣地,海軍軍艦因被封鎖在港口,如果不攻擊我們則不予理會,如果攻擊我方則予以擊毀,極力避免對民用設施和平民的攻擊,哪怕是我們多承受一些損失,也要盡量減少臺灣平民的損失,罪不在人民;
六、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打敗敵人的方式是里應外合,在島內是否有我們的支持力量是我們能否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成果的關鍵;
七、如果沒有強敵干預,解決臺灣問題當是有一定把握的,而我們采取政治攻心加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方法解決此問題,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只有全面戰爭,讓臺海永遠成仇,臺海永世不得安寧才能使美帝國主義的利益最大化;
八、以上是在美國沒有正面干預情況下的設想,如果美日兵戈相向,那中國的敵人就變成美日,那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有決死的勇氣了。所以能不能圓滿地解決臺灣問題,最關鍵的環節是我們與美國的實力對比,臺灣問題就是中美之間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與美國全面抗衡的能力與決心,那么想要解決臺灣問題將是一句空話,甚至將因此而影響中國的命運。
九、外交
中國外交工作的指導思想還應該是毛澤東“三個世界”理論,中國仍須立足第三世界,團結第三世界,依靠第三世界,核心是維護正義,共同發展,對內謀求共同富裕,對外追求共同發展,不能一切都利益化,一切為市場和資源,像一只經濟動物,避免重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弱肉強食,霸權殖民的老路。外交作為內政的延續,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中國的外交不能太自私自利,應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而非外延擴張式發展道路,即不追求財富的無限膨脹,以老百姓富足安康為發展目標。
十、關于民主
實行民主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由之路,民主是社會進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產物,即社會發展超越封建社會階段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后,代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地位的君權制度被推翻,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資產階級信奉的“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博愛”理論,強調人人生而平等;實行的市場經濟制度,奉行市場競爭,市場交易要求交易各方地位平等,必然要產生一種制度與之相適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制度,最好的只能是民主競爭和權力制約制度,即人人都有選舉和被選舉權,以及將權力分散互相制約。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基礎上建立的新的,進步的社會制度,必然要對資本主義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有所取舍和揚棄。社會主義實行人民民主專政,資本主義的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制度必然被舍棄,但其民主選舉和權力制約的思想應為我所用,且要進一步完善,因為沒有民主監督,任何權力都將走向腐敗與獨裁,社會主義沒被資本主義打敗,卻因為集權和腐敗,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沉痛地教訓必須吸取。
我認為民主制度包括民主選舉和民主管理兩部分,民主選舉是手段,民主管理是目標,沒有民主選舉的過程,就沒有民主管理的結果。只有有過程,有結果的民主才是完整的民主,光有過程或光有結果,都不能算是完整的民主,說不上是真正的民主,臺灣的所謂民主,就是典型的光有民主選舉的過程,沒有催生民主管理的結果,導致民主亂象,是偽民主。
民主也有階級性,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一種協商機制,資本主義實行的是資產階級民主;社會主義實行的只能是無產階級民主。在資本主義國家,其實行的是金錢民主,是資本家及其代理人的民主,是調和利益集團之間各種利益矛盾的工具,無產階級沒有也不可能有機會獲得真正的民主;真正的社會主義必然是以無產階級為統治階級,只能實行無產階級民主,即人民民主,它調和的是人民內部的矛盾,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當家作主,即通過黨內民主選舉為手段,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達到民主管理的目標,實現大多數人的民主。
后記: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領袖是毛澤東,這是無可爭議的,毛澤東思想的旗幟永遠都不能丟,但毛澤東還不完美,中國仍亟待產生一位更為偉大的領導人,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要讓江山屹立不倒則難上加難,誰能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以使中國只能朝著共產主義方向一往無前的前進,他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更偉大的領導者。
可以說中國人用毛澤東思想創立新中國,用鄧小平理論建設新中國,還需要創立另一套民主制度理論來鞏固新中國。
Email:[email protected]
Bog: http://chenminlin.blog.china.com/index.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