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科爾施關于社會化和工廠委員會的思想

周穗明 · 2007-08-05 · 來源:新青年
工人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20世紀初期,各種社會主義思想共存。對工人運動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敎條主義的或正統的社會主義思想和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修正主義。科爾施認為,這兩種思想都難以取得社會主義的現實結果,它們本身的缺陷已經預示了他們在實踐中的無用,因此,除了這兩種社會主義思想以外,還應該考慮到第三種形式,即「實踐社會主義」的思想。「我把這第三種形式簡單地叫做『實踐社會主義』,為避免誤解,我要首先說明,我對這個詞組的第二個詞與第一個詞是同樣重視的。在這里,我的意圖決不在于偷換或淡化社會主義思想,也不在于重新確立『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1就這種意義而言,科爾施認為,威爾布朗特的主張和費邊社的見解比那些教條主義的或修正主義的思想更接近「實踐社會主義」。

受費邊主義影響,科爾施反對那些消極觀望的社會主義思想。他指出,實踐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反對那些在社會主義者和非社會主義者中間廣泛流行的毫無生氣的觀點,它們只強調人是環境的產物,而忘記了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它們只看到資本主義發展的自然過程,而忽略了人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把資本主義的發展看作是與人無關的事情。與此相反,「實踐社會主義強調,真正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唯一手段,就是人的自覺的活動以及準備實現這種過渡的信念」。2迄今的經制度由于內在的矛盾遭到了破壞,但要在更高的形式(社會主義的形式)上重建經濟生活,沒有積極的思想和意志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否則,只會產生混亂,重復以前周而復始的資本主義──危機──戰爭的發展過程,而不會產生新的社會制度。

既然社會生活是由人來改變的,那么,人們就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行動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這就涉及到社會變革的范圍問題。科爾施把問題提得很明確:對已有的制度作怎樣的改造,才能使新的制度適合最一般的社會必然性呢?3改良主義者提出了一種社會政策。這種社會政策的基本估計就是,為克服面臨的危機,為創造未來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就必須盡可能地恢復資本主義經濟。沒有這種經濟,就無法保障最必需的生活需要,也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任何意義上的文化。許多人認為這種社會政策是可行的,即為了社會主義的長遠目標,必須在具體政策上做一些策略性的讓步。所以這種社會政策又被稱為現實政策。科爾施認為,這種社會政策是一種幻想。從現實的利益看,資本主義經濟并不能保障解決現實的問題,資本主義又作為一種理想的生存條件,并不是適應所有的人的。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資本主義仍然存在著剝削、貧困和痛苦的一面。恢復原來的制度只能是歷史的重演。從科學的角度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同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在根本上是難以調和的。這樣說來,社會主義者就不能停留在思想和愿望中,把自己當成一個策略家,而是必須自覺地成為實踐社會主義者。應該對社會主義有這樣一種認識,即關于社會主義的科學、信念和準備是同社會主義的行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實踐社會主義。

如此一來,實踐社會主義便與當時影響較大的兩種社會主義思想發生沖突: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再重復經典作家的教導,但對這些教導的真實含義卻完全沒有領悟。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僅會造就社會主義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條件,而且在資本主義之樹上還會結出社會主義制度的果實,直到有一天,這個果實會瓜熟蒂落。他們就這樣把科學社會主義僅僅看作是科學的學說,沒有看到它同時又是一種積極的、革命的行動。「就此而言,實踐社會主義決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與其說它是科學,還不如說它是創造性的意志和行動的準備。」4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修正主義者則主張發展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成長起來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學說,它完全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內容。這種學說與國民經濟學的立場是一致的,即都把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看作是物質生產的永恒的原則,是任何革命都不可更改的社會基礎,社會主義者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科爾施認為,科學社會主義從根本上說,是反對這種非科學的、非社會主義的學說的,實踐社會主義正是根據分配關系無可避免地取決于生產關系這一科學認識獲得徹底的行動意志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社會主義又是科學的、以科學認為基礎的社會主義。

科爾施意識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社會主義目標的沖突是明顯的,社會主義根本不可能從資本主義身上自然地產生出來,因此,實踐社會主義者的任務就是要竭盡全力進行社會主義的準備「在德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社會化,實現社會主義。」5

那么,采取怎樣的方式來實現社會主義呢?在科爾施看來,社會化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具體步驟。科爾施在他1919年寫的《甚么是社會化?》一文中,對社會化的目的、任務和具體形式作了綱領性的說明,提出了一個「工業自治」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設想,其主旨在于由生產者直接管理生產和分配過程。科爾施主張,全國工業的任何部門都由一個協調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工人委員會來管理,每個工廠在它所屬的部門中享有有限的自由,即有樣對生產量、勞動條件和收入分配作出決定,以此來體現全體勞動者的利益。科爾施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社會化,其含義就是對生產進行新的調節,以達到以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來代替資本主義私有經濟的目的。」6社會化的任務就在于把私有主排除在生產之外,確立社會主義公有經濟,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由甚么人來把現有的生產資料用于生產,生產在怎樣的勞動條件下進行以及生產成果以怎么樣的方在全體生產者和消費者當中分配。

按科爾施的設想,社會化應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和由此帶來的勞動的解放;第二個階段是勞動的社會化。在第一階段,改變生產數據的占有形式,使其成為公有財產,在原則上歸全體社會成員所有,從而使勞動者從生產數據私人占有的形式下解放出來。由于在這一階段上,勞動力還是屬于私人的,勞動者還只能在社會生產成果中享有與自己勞動的質和量相應的份額,也就是按自己的勞動量領取報酬,因而這一階段的特點將是:企業參加者按不同等級分紅的方式,參與分享共同生產的成果。在第二階段,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都成為公有財產,生產成為完全自治的過程,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能力對社會生產作出貢獻,并按自己的需要分享共同生產的成果。

顯然,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是社會化的首要步驟。在科爾施看來,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消除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在原則上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一條道路是,從單個資本家的權力范圍中奪取生產資料(沒收),把生產資料置于公職人員的權力范圍內(國家化、市鎮化以及其它還有待于討論的形式)。」7也就是以剝奪的方式把生產數據的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在科爾施看來這是真正徹底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條道路,即「在不沒收所有的主的生產數據的情況下,以內部改變生產數據私有制的內容,把按照迄今為止的私法的觀點是屬于資本主義私有主的私有財富的生產,在以后當作公法的事情來看待,對生產的調節不再是私法的所有主僅僅依照其私人權力才有權去做的事情,而是一定的、公法的機構如按專業和地區劃分的工人、企業主以及聯合的工人和企業主的協會(工作集體、同業公會)都有權去做的事情」。8

伯恩施坦就是第二條道路的代人物。他就主張通過改良的辦法,逐漸把生產、經濟生活納入公眾的監督之下,運用法律、法令等手段,使公眾日益牢固地參加對經濟生活的支配,從而達到生產數據社會化的目的。科爾施批判了伯恩施坦的主張。他指出,在這里,伯恩施坦把社會化和社會政策混同起來了,而這種社會政策又是以肯定資本家的私有制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調解資本家的權利與公眾的要求之間的沖突,幻想通過對資本家的權力在社會政策方面加以限制,便可以使私有制逐漸轉變為公有制。實際上,「不立即或逐步地把私有主從社會生產過程中完全排除出去,就沒有生產資料的社會化!」9沒有飛躍和劇烈的轉變,社會政策永遠也不可能轉變為真正的社會化。

科爾施還分析了生產資料的社會化與財產分配的區別。他指出,如果社會化進行得不徹底,不在改變生產數據所有制問題上采取革命性的手段,那么社會化就會變沒有多大意義的、不徹底的措施,變成一種在不改變所有制性質前提下的勞動者與私有主之間的利益分配。這些不徹底的措施,包括考茨基提出的建議,即對大規模經營的土地實行國家化,這些土地上的企業可以作為私人企業,向國家租用土地繼續經營;包括指望善意的資本家把企業收入的一部分付給自己的工人;也包括選派一些工人代表參與由資本家控制的生產和營理。所有這些措施,都沒有觸及社會化的真正含義,就其實質來說,是與工人階級的真正利益相對立的。

實踐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生產資料的社會化,是由兩種不同的、為實行真正的公有制而對私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的變革組成的,即首先「把生產數據從單個私人所有主的權力范圍轉到某些社會工作人員的權力范圍」,繼而「為了全體人員的利益而對社會生產的現領導的權限作出公法上的限制」。10

這里,科爾施對社會化和國家化、生產者合作社等公有制形式作了區別,認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與國家所有制決不是一回事,同樣,生產者合作社等公有制形式也是不完善的。國家所有制,即把資本家的企業收歸國有,由國家派人管理,它僅僅意味著把資本家的私人的權力轉變成為全體人員的公共機構的權力。在國家所有制以及類似的還不完善的公有制形式下,必然會產生兩種利益的對立,也就是消費者利益和生產者利益的對立。在這種情況下,極易產生片面注意某一方面利益的弊端。眾所周知,通過對生產數據的占有,可以獲得對生產過程以及生產成果分配的支配權。對這種支配權,從國家化的立場來看,必然傾向于消費者的利益,主張由代表全體消費者的公共機構控制生產過程,并把全部社會生產成果分配給全體消費者;但從生產者的立場來看,就會要求生產過程由生產者來控制,勞動成果歸生產者所有。在前一種形式下,公共機關取代私人資本家成為生產過程和勞動成果分配的統治者,不能為生產創造新的社會條件,生產者依然得不到解放。科爾施明確指出:「如果由中央政府或地方當局雇用的官吏代替私人資本雇傭的經理,那么,工人階級不會變得更自由些,獲得更人道的生活和勞動方式。」11在后一種形式下,進行勞動的生產者獲得對整個生產過程和勞動成果的完全控制,從全體社會成員的立場來看,它只是私人資本家為生產者代替,是一種生產者資本主義。

因此,以建立真正的公有制為目的的社會化,既不應該把私人資本的各種權力完全交給代表全體消費者的公職人員,也不應該把這些權力只交給進行勞動的生產者。監于他們之間利益的對立,就必須如前面所說的,考慮「為了全體人員的利益而對社會生產的現領導的權限作出公法上的限制」。確定一條合理的界線,以便消除利益的對立。在這里,關鍵在于「使每一種特殊的所有制完全從屬于全體人員的利益」。「對于這種特殊的所有制來說,關心生產成果按適合社會各部分人的利益的方式進行分配,以及一般說來,把生產、經濟生活置于公眾的監督下,仍然是必要的。只有這樣,社會生產關系的發展,才從個人的所有制,經過部分社會的特殊的所有制,向整個社會的公有制繼續發展。」12

對不完善的公有制加以公法上的限制,使其體現社會各部分人的利益,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就會達到一種新的、比較完美的形式,即工業自治。科爾施在這里所說的工業,是指任何有計劃的經濟活動,也包括農業在內。科爾施認為:「工業自治在于,在任何工業中,一切從事勞動的生產參加者的代表,取代迄今的私有主或由私有主指定的生產領導者,成為對生產過程進行統治的執行者,與此同時,由國家的『社會政策』強迫生產數據私人資本主義所有制接受的對所有制的限制,則繼續向著有效的全體人員的所有制發展。」13這種工業自治,可能通過如下途徑實現,或者是對國家所有制加以補充限制,以體現直接生產者的利益;或者是對生產者團體的所有制加以國家法律的限制,以體現全體消費者的利益。

按科爾施的估計,「對于目前情況具有更大意義的是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用工業自治的方式可以使很多尚未成熟到,或者也許永遠也不會成熟到實行集中的『國家化』的工業立即社會化,立即轉變為社會的公有制」。14在以這種方法實行社會化的工業中,自治有不同的形式:1.包括有關工業部門一切企業的聯合體,與國家的集中管理相比,具有只由對消費者利益的必要照顧所限制的自治權:2.單個企業在其所屬的聯合體之下,具有有限的自治權:3.在企業聯合體以及各個企業內部,直接生產者享有有限的自治權,可以獨立地調節他們自己的事務。具有這些自治權之后,生產過程基本上可以說是自治的過程了。接下來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這種生產體現全體消費者的利益。科爾施設想,「通過公法保證消費者組織參加決定會格」,「參加管理生產」,15便可以使各方面的利益協調一致。這樣一來,消費者組織也參加了工業的管理,與生產者組織一起,決定生產及其分配形式。在工業的總收益下,劃分出一部分供從事勞動的生產者支配,而另一部分,則以不同的方式,用于全體消費者的更一般的目的。

與國家化相比,工業自治才是真正的社會化。在工業自治中,社會生產關系得到調節和改善,「官僚主義的公式化和僵化一掃而光,個人積極性不但沒有被窒息,反而還盡可能地得到提高」。16而且,隨著工業自治的進一步完善,在全體社會成員中會培養起一種自覺的意識,一種公德心。至此,真正公有制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科爾施把這個過程稱為「從公有經濟的第二階段的過渡」。

科爾施強調,國家化不是社會化的根本含義所在,它無法調節好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盡管在社會主義的初始階段,需要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指導生產,即需要一種「自上而下的監督」,但為了體現真正公有制的特點,重要的是輔之以「自下而上的監督」。在科爾施看來,「能夠可靠而又迅速地實現這兩個要求──自下而上的監督(經過全體)和自下而上的監督(經過直接參加者)──的道路,是現在人們提得很多,但卻很少理解的『委員會制度』」。17只有建立委員會制度,并堅持其雙重任務所規定的基本原則,自上而下的監督和自下而上的監督才不致于相互敵對,社會主義才能避免深刻的沖突和分裂。在這里,科爾施賦予了工人委員會雙重的職能。

除此之外,科爾施還認為工人委員會是私有制向公有制過渡的組織力量。科爾施確信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難以兼容的,他從一開始就不把工人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放在參與組織資本主義生產的權利上。他指出,資本主義的發展,盡管容許工人有一定的參與組織生產的權利,但這些權利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這些權利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發展到妨礙資本家贏利的程度「就是說,如果工人把這些權利理解為比取得據點以準備最后斗爭更多的東西,那么,這些所謂參與的權利實際上不過是一張帷幕,它可以長期掩蓋資本家對勞動共同體的統治,直到資本家由于客觀關系的原因不得不拋棄這張帷幕而公開地實行自己的階級統治的時候為止。」18因此,工人委員會決不能以這種參與的權利作為唯一目的,否則就會流于改良主義的幻想。

從實踐社會主義的觀點來看,「工廠委員會不再僅僅是工會在現存的資本主義階級社會內部為保持『雇傭工人的地位而進行斗爭的輔助機關』,而是工會在工廠中,進而在工業部門中扎根的一個『前哨』。這些工廠和部門今天還掌握在階級敵人手里,必須通過革命斗爭從他們手中奪回來,交給在政治上、經濟上有組織的無產階級監督并最終進行統一管理」。19只有通過不懈的斗爭,才能在工業民主的基礎上確立無產階級的勞動憲法,逐步實現使國家政權為自己服務的無產階級的真正的委員會制度。

可以看出,科爾施在論述社會主義問題時,是把它當作新的階級政權問題、社會關系改造問題對待的。因此,科爾施的實碊社會主義思想便有許多合理之處。首先,社會關系的改造和委員會制度問題,是當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問題、也是重要問題之一。科爾施的觀點對清洗費邊主義以及受其影響的德國改良主義的影響起了很大作用。在這個時期,科爾施除了繼續贊同費邊主義的能動思想和科學精神以外,對費邊主義的清算是徹底的。尤其在資本主義能否不加改變地發展為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可以說科爾施己經采取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其次,科爾施對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作了明確的劃分,指出現「國家化只是社會化的一種形式,社會化的所有形式只有起到了我們認為是工業自治形式的調節社會生產關系的作用時,我們才承認它們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社會化」。20在國家化這種不完善的社會化形式下,科爾施要求加強自下而上的監督,建立委員會制度,以保證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完善。科爾施的這些思想,應該為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對待社會主義問題時所必須重視的歷史創見。

也應該看到,在1920年前后,科爾施的思想還處于轉變時期,他的社會主義思想自然也就有一些相互沖突或不徹底之處。科爾施提出了不同于改良主義的實踐社會主義道路,對這條道路的基本藍圖也作了輪廓性的描繪,但科爾施在這里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如何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科爾施還是缺乏「實踐」精神的。科爾施一再強調,要通過無產階級的斗爭,一下子或逐步地改變私有制,但在他的具體設計中卻變成了這樣一些途徑:「1.首先是通過國家立法和區鄉的命令使個別生產部門社會化的政治行動;2.其次是積極地參加非強制性的以自由競爭方法在合作法方面所做的努力;3.第三是工人階級的經濟政策行動,它力圖通過簽訂工資合同和通過強行按照協議承認工會和選舉產生的工人代表在各個企業的參與決定權,促進資本主義私有制內部的改革。」21科爾施重視無產階級的有組織的行動,把工人委員會視為工人階級的根本組織形式,但他又明確指出,作為第三種社會主義形式的實踐社會主義,其「意圖決不在于創立一個新的政黨」。22在他看來,工人委員會可以起到組織無產階級的作用。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科爾施實際上在探索一種西方式的社會主義道路(后來確實是這樣)。可是,20年代初的科爾施傾向于左派立場,甚至否認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中的過渡階段,對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轉而持肯定的態度。這種矛盾現象,表明這一時期科爾施社會主義思想的過渡性和不完善之處。

注釋
1.《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83頁。
2.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84頁。
3.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86頁。
4.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87頁。
5.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89頁。
6.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99頁。
7.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05頁。
8.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06頁。
9.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06頁。
10.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17頁。
11. 科爾施:《社會化問題論文集》,法蘭克福1969年版,第22頁。
12.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17頁。
13.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18頁。
14.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19頁。
15.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20頁。
16.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22頁。
17. 《革命前后的社會化問題》,《科爾施全集》第2卷,第164頁。
18. 《工廠委員會的勞動法》,《科爾施全集》第2卷,第313頁。
19. 《工廠委員會的勞動法》,《科爾施全集》第2卷,第345頁。
20.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21-122頁。
21. 《科爾施全集》第2卷,法蘭克福1980年版,第125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6.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 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天天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 伊伊久久综在合线视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