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繼學:關注建構和諧社會中資本下的勞動!
──寫在05年兩會召開之際
巫繼學[人本經濟學-自主勞動網.中國經濟學(www.economics.com.cn www.wayee.com )互聯網首發]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農民工總數已逾1.5億,成為第二三產業真正的主力軍?,F今中國農村,有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這意味著有七到八億人與農民工有直接經濟關系,加之農村家庭與城市家庭的親情聯系,在當代中國有十億以上的人口關系著農民工!在建構和諧社會中這意味著什么?它不僅僅是三農問題中的一個重點,它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經濟關系的最為基本、牽動經濟社會面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關系。
僅僅注意到有1.5億以上的農民工是遠遠不夠的。這1.5億農民工所在企業,基本上是私有經濟中的非公有制企業,那末農民工面對的基本上都是私企老板,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典型意義的勞資關系。非公有的私有經濟在我國,目前已經占據半壁河山[1],私有資本在市場經濟中事實上成為最為活躍、最具張力的能動因素,它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之巨大,是毋庸置疑的。
龐大的私有資本,龐大的農民工的勞動,由此結成的勞資關系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經濟關系。這種關系產生的影響力,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所以我想說,勞資關系的和諧是和諧社會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和諧。
幾乎無人否認,勞資關系目前在中國是最應受關注,最應該下大力氣進行調整與校正的。在農民工進入市場并勞作于企業的全程,幾乎都存在勞資矛盾的隱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性別歧視、地區歧視、語言歧視等等)與欺騙(雙方信息不對稱),勞動合同的簽訂不規范, 使用童工,工資待遇偏低與拖欠工薪,考評與升職中的弊端,工作環境與居住條件惡劣,工作日超長與休假太少,福利與法定保險沒有保障,處罰過重與性侵犯,工傷處理中推卸責任,等等。近年來,經常見諸各種媒體的是,勞資關系在這些領域此起彼伏的矛盾、沖突,釀成事端的報道也不絕于耳。為此,各級政府領導以及相關職能部門一直為此付出著極大的努力,試圖化解矛盾。
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基本的、原生的層面是勞動與資本的配置。正是在勞動力市場上資本買到了勞動力,從而在經濟運行中建立起勞資關系。從表面上看,一方是資本所有者,一方是勞動力所有者,資本雇傭勞動兩者似乎是平等的。特別是在一紙雙方認同的勞動合同的形式下,這種平等性更給人以假象。然而,在私有經濟下,勞動力是被雇傭到私企中的,現在流行叫給老板打工。你隨時都可能被“炒魷魚”,你的欲奪大權在老板手里。所謂我主動辭工,我把老板炒了,這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微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這種說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除非你是一種曠世奇才的稀有資源,否則走一個穿紅鞋的,會有十個穿花鞋的候任。其實,在本質上,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撇開現實生活中各自的社會地位、話語權、社會影響力、社會關系、物質財富支配權這些本來的天差地別不說,資本離開了勞動,資本家仍然可以生存一個時期,而勞動離開了資本,勞動者就無從生存。特別是在勞動力資源過剩的經濟背景下,資本與勞動之間的不平等加倍擴大,無限延伸。這種本質上的不平等,使農民工一開始就成為勞資關系中的弱勢 方,成為市場經濟中的弱勢群體。
資本的本性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即剩余價值),這就暗含了一個固有趨勢:盡可能多地獲得剩余勞動,而且盡可能少地支付成本。這并非那個老板個人的錯,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趨勢使然。所謂勢在必行,與老板的道德無關。任何一個人,無論他的個人信仰與品格如何,一旦成為資本的人格化,就具有了資本的這種本質品格。人與人不同,老板與老板不同,但差別不是質上的,只是量上的,只是風格與方式方法的不同,只是在本質相同意義下的老板個人偏好。
由于勞資關系在當今中國愈益成為重要的經濟關系,因而勞資關系和諧程度,直接影響經濟運行的良性程度,從而最終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和諧程度。勞資關系的影響力,第一層發生在企業,直接關乎勞資雙方切身的經濟利益;第二層勢必涉及經濟生活,或者在區域經濟中產生影響,或者在行業中產生影響,但最終都會在宏觀的整體上發生作用,或資或勞,或利或弊;第三層最終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無論是良性的影響,還是惡性影響,最終都 必然波及社會生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向世人展示了勞資關系惡性發展必然導致的結果。這不能不引起人們對其的嚴正關注!
校正勞資關系,使之兩勢均衡,和諧相處,通常有兩種方略。一是通過經濟政策規范企業資方對待勞動者的行為,即合理限制資本的本能張力;二是勞動者組織起來,通過合力與資本博弈。應該說, 人類有數百年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積累,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調和勞資關系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須的。勞資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外部經濟環境與內部公司治理的變化、特別是勞資雙方力量對比及博弈狀況而不斷變化。但勞資關系應當有一個社會認同的底線,這個底線有三個基本要素:對資方講,必須保證資本的合理贏利;對勞方講,必須保障其生存即勞動力的再生產;綜合地講,必須保證資源 有效配置企業正常運行。
呼吁各界有志之士,關注建構和諧社會中資本下的勞動!
--------------------------------------------------------------------------------
[1]“非公有制經濟在行業分布上以輕工紡織、普通機械、建筑運輸、商貿服務等領域為主,現已開始向重化工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拓展。在40個工業行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行業中的比重已超過50%,在部分行業已經占到70%以上;在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已占主體地位。 (陳永杰:《非公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02月0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