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誠新書為日本侵華翻案,為汪精衛叫屈 ZT
曾任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和鳳凰衛視評論員的馬立誠最近出版的新專著《中日戰爭的啟示與思考》一書中,對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大加誣蔑,對敵后游擊戰爭大肆歪曲,甚至在書中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進行辯護。更不能容忍的是,馬立誠還對中華民族一百年來的最大的漢奸敗類————汪精衛進行“平反”。目前,許多內地包括香港的學者對馬立誠肆意歪曲歷史、為日本軍國主義搖尾的言論表示憤慨。但馬立誠至今仍對這些指責仿佛“不以為然”,并稱自己“無意掩蓋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這段歷史”,而僅僅是“要還原歷史真相”。馬立誠說“自己僅僅是一位學者”,他不是漢奸,他是“從學者的角度重新認識這段歷史”。目前,馬立誠的這本新專著已經開始在日本出版發售。
以下是該書的內容簡介:
書中開始,馬立誠對戰爭以前的國際形勢和中日兩國的各自國情進行了概略的描述。馬立誠也承認是日本軍隊挑釁在先,中國軍隊還擊在后。但馬立誠隨后話鋒陡轉,認為中國政府也應該對戰爭爆發承擔一定的責任:因為中國政府過分縱容反日人士甚至慫恿人民進行反日活動。而這也是導致激怒日本的重要因素。(回想起前幾天馬立誠接受媒體采訪時,似乎也是這番論調!)
然后該書開始對中日戰爭的進程進行了大略的敘述,基本涵蓋了戰爭期間的所有大事件,但唯獨沒有具體提到“南京大屠殺”。而僅僅以一句“由于戰爭進行的異常慘烈,中日雙方軍隊傷亡也異常慘重,所以難以避免的導致中國大量無辜平民傷亡”一筆代過(不知馬先生是寫書太累以至于忘記了,還是故意漏掉讓我們來“補充”?)。
該書中間則敘述了在日軍占領區的情況。馬立誠認為:日軍在占領這些中國城市農村的初期,尤其是沒有遭到太多抵抗的地區,紀律大多數是比較嚴明的,而且也確實為占領區的人民作了諸如發放糧食、修繕設施、開辦學校、維持治安等方面的好事,而且日本人對這些地區的管理也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后來由于游擊隊的出現,是這些地區重新變得不安定起來,因為日軍不斷遭到襲擊,甚至是沒有武器的日本平民也遭到了襲擊。馬立誠說:這種襲擊行為對于世界上任何占領國都是不能忍受的恥辱。所以,沖突重新發生,平民傷亡在所難免。而平民的大量傷亡又導致這些平民的家人和朋友更加仇視占領軍,所以這導致了“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這一點與現在的巴以局勢十分類似。
該書最后也是所謂的戰爭“理性思考”部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針對汪精衛的所謂“冤案”!馬立誠認為:首先,汪精衛是中國政府內部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其次,汪精衛在南京重新建立“維新政府”也是為了解救千百萬處于戰爭深淵中掙扎的人民,挽救瀕臨崩潰的“國民政府”。再次,汪精衛確實也是為了中國的利益而甘愿冒被人斥責為“漢奸”的危險,與日本進行和談的。這其實是“曲線救國”的一種策略。最后,馬立誠得出了汪精衛是“民國版的姜伯約”的“高論”,“雖曲身降魏而心存漢室中興”的“愛國者”!
縱觀全書,真是“觀點新穎”,“思維獨特”,如果再把馬先生前幾個月的“高論”聯系起來,真是讓人“茅塞頓開”而佩服的“五體投地”了。當今眾多所謂“理性”學者中,馬立誠先生的“功力”恐怕永遠要高人一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