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被強奸為產業(yè)化的時候
當教育被強奸為產業(yè)化的時候,中國的教育業(yè)已淪為賺錢的工具,它不再是高尚的職業(yè),令人敬仰的職業(yè),而是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吞錢魔王。
中國的老百姓素質以驚人的速度退化,讀書的人群越來越少,根據(jù)調查顯示2003年的國民讀書率下降了8.7個百分點,僅為51.7%。
一個長期不讀書,高中生的水平將在10年之內變成小學生,大學生變成中學生,反過來,一個長期讀書、思考,僅有小學基礎的人將會有相當于高中或大學的文化知識水平。
中國學校的學費、雜費之高,到了普通老百姓經濟無法承受的程度,僅高中的正常學費是1000元,而且不包括服裝費、班費、補課費、寄自行車費,更不包括擇校費。盡管收了擇校費,學生素質培養(yǎng)如何呢?實在堪憂,學生普遍反映學而無用,特別是走上就業(yè)崗位的大學生,用工單位大多感覺名不副實。
中國在任何時候都喜歡稱自己是強國,經濟上又如何如何的高速發(fā)展,可教育上卻是十足的侏儒癥患者,我們的媒體鮮有公布國家的教育投入。美國1995年的教育投入是5045億美元,而他們的總人口只有兩億多。
我們的失學兒童是成千上萬,這一點在大城市的人們還不知道,就以四川西部地區(qū)的甘孜,阿壩,涼山為例,每個村落都有群一群的失學兒童。這些失學兒童全部是因交不起學費而在家放羊、打豬草。是他們不想上學嗎?筆者作過調查,在被訪的人中都是10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是一個口氣:沒錢上學。
教育產業(yè)化的直接受害者是全中國的平民百姓,間接受害者是整個中華民族。一個民族如果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群體就會喪失創(chuàng)造性,永遠從屬別人。
看看中國尖端科技領域,有幾項高科技是中國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架飛機,核心技術總是外國人的,中國人只能造外殼,中國的產業(yè)大多是含金量極低的制造業(yè)。我們不普及教育,我們就永遠產生不了美國硅谷的科技城,我們不普及文化,就永遠在低水平,低效率,低工資的圈子里游蕩。
中國本身是一個窮國,教育產業(yè)化使中國老百姓更窮更苦,看一看今天的三口之家為供一個學生過的是怎樣的日子,一日三餐的營養(yǎng)搭配不談,出門的穿戴只能是整潔,不談漂亮,容顏不問保養(yǎng),只要洗干凈就行了。教育產業(yè)化逼得老百姓過著中世紀的生活。
在街頭、飯店、集市隨地吐痰、擤鼻子的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大學生,我經常會遇上這類人,實在不便譴責他們,他們沒有受到教育,公德教育更是不成為學科的范圍。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鬧,旁若無人地打電話、接電話幾乎是常態(tài),看見這些低素質的國民在國內的公共場所尚且如此,那么去了國外呢?歐洲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公共場所里總會醒目的看到只用中文寫的“請勿隨地吐痰”的冷冰冰的告誡語,據(jù)說這些提示語多是針對中國大陸的人員和留學生,聽到這些丟人現(xiàn)眼的中國大陸人,我很痛心,這些都是教育不到位惹的禍。
更有可惡的是,禁止民間辦學,尤其是為民工子弟辦學,許多民間自發(fā)辦的小學,官方全部以師資質量不到位而強行關閉,使民工子弟大量失學。不僅如此在城市大量削減學校,把中學變成職高,把普通中學變成重點中學,或校與校合并,僅成都一個城市消失的中學就不下10所,相信全國各地的都差不多,這樣的教育模式能培養(yǎng)出中國的人才嗎?而中國能培養(yǎng)出人才的北大、清華等高校名府畢業(yè)的多半學生一留美就再也不復返,難怪人家說中國的名校是美國人才的基地,好的通通走掉。可悲??!我們的教育,你什么時候不再收取高額的學費,還老百姓一個受教育的清靜環(huán)境。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