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教義”給中國好機會
--------------------------------------------------------------------------------
● 鄭永年
“推動全球自由”和“結束全球暴政”是美國總統布什第二任期就職演說的主題。在近日的《國情咨文》中,布什的口氣有所軟化,但這個主題并沒有變化。
布什最近的一系列講話已經引出了全球范圍的反響,有人喜歡有人擔憂。無論擔憂或者喜歡都有其現實的理由。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擴張性霸權,其政策導向必然產生全球范圍的影響。
布什最近的演說主題和其第一任期之內的演說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這些演說所展現的內涵,我們姑且稱其為布什“教義”(doctrine)。這個“教義”的中心就是用帝國主義的手段來推行美國人所界定的民主與自由,或者說是民主帝國主義(democratic
imperialism)。
民主帝國主義意識形態(tài)
如果說老牌帝國主義強調的是經濟利益和領土上的擴張,那么民主帝國主義在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上的利益。
和老牌帝國主義一樣,民主帝國主義也同樣具有無限擴張性。不過,人們對美國的擔憂與其說是民主的擴張,倒不如說是美國使用先發(fā)制人的手段的武力征服。
布什“教義”不僅反映了布什本人和眼下在美國政壇占主導地位的新保守主義意識形態(tài)定位,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冷戰(zhàn)后美國國家利益認同的變化及其隨之而來的調整其國際戰(zhàn)略的客觀需要。
盡管美國國內也存在著強大的反對布什“教義”聲浪,但畢竟還是美國人把布什再次推上總統寶座的。在沒有建立起一個能夠符合美國最大國家安全利益的國際體系之前,作為唯一全球性霸權的美國很難停止以單邊主義方式作戰(zhàn)略調整的努力。
傳統上,美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在自由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交替進行。自由主義傾向于用多邊主義和經濟外交等方式在全世界推行自由民主,比較側重于發(fā)展基于民主自由的軟力量。而現實主義則比較側重于實力政治,以軍事對抗軍事。
在冷戰(zhàn)期間,保守主義已經漸漸崛起,用軍事實力來遏止蘇聯的軍事擴張是保守主義的主題。這充分體現在里根任總統期間美國和蘇聯之間進行的軍備競爭。但也正是因為當時有蘇聯集團的存在,美國霸權必須體現其“善”的一面,尤其是對美國的盟友來說。
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導致了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崛起。新保守主義實際上綜合了自由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要素,并把此理想化,變成了一種以推行美國民主自由為核心的具有原教旨主義色彩的理想現實主義。
保守主義不僅已經占據了美國外交話語的主導權,而且早已經體現在布什第一任期的美國對外政策中去了。用單邊主義的方式摧毀薩達姆政權是一個例子。由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主導的美國軍事戰(zhàn)略大轉移也是一個例子。很顯然,布什在第二任期繼續(xù)留用拉姆斯菲爾德等人,就是要他們業(yè)已開始的美國國際戰(zhàn)略大調整。
布什“教義”會對中美關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很多觀察家認為這個以推翻“暴政”和建立“自由”政體為核心的“教義”足夠讓中國擔心了,說不定中國是美國下一個目標呢?
美國一些官員也直言不諱,認為應該在人權、民主和政治自由等問題上對中國施加更強的壓力。
這種擔心并非沒有道理。早在第一任期開端,布什政府就把中國視為美國潛在的“敵人”和競爭者。布什政府當時把首要外交重點放在如何圍堵中國這個“共產主義的最后一個陣營”。但正當美國氣勢洶洶圍堵中國的時候,恐怖主義開始向美國襲擊。一夜之間,美國不得不掉過頭去對付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恐怖帝國了。
但理性地看,布什“教義”既是對中國的一種威脅,也有助于中國崛起機會的出現。
布什在第一任期里界定了三個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即伊拉克、伊朗和朝鮮。現在,這個名單又變長了,增加了古巴、白俄羅斯、津巴布韋和緬甸等等。不過名稱也換了一個,從“邪惡國家”變成了“暴政國家”。
教義導致“軟力量”迅速消失
從伊拉克的經驗來看,要征服美國所界定的“暴政”國家并在那里建立民主自由政體談何容易。更為重要的是布什“教義”包含著一些致命弱點。這個“教義”會導致美國“軟力量”的迅速消失。
美國的軟力量的基礎的確是其民主和自由為核心的意識形態(tài)。但當推行美國式的民主自由只是作為一種幌子的時候,很難讓其他國家和人民來認同和接受。
實際上,自從美國實行單邊主義以來,美國的國際軟力量已經大大減弱,就連美國傳統歐洲盟友也開始和美國分道揚鑣。進一步言,“先發(fā)制人”的布什教義必然驅使美國成為一個毀滅性的惡霸。
當美國可以隨意摧毀一個自己界定為“暴政”或“失敗國家”或“恐怖國家”的時候,必然造成處于弱勢地位的主權國家的“人人自危”。當美國視這些國家為敵的時候,這些國家也必然視美國為敵。
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美國的反恐戰(zhàn)爭幫助了九一一事件以后中國的崛起。當美國拋棄了多邊主義和經濟外交等等傳統國際價值的時候,中國在這些方面的實踐已經為中國贏得相當的國際空間。
再者,美國的國際戰(zhàn)略調整在一些方面對中國國家利益構成直接威脅的同時,也在另一些方面為兩國的合作創(chuàng)造出較大的空間。只要中國自身的國際戰(zhàn)略調整得當,中美關系的發(fā)展不僅不會因為布什“教義”而導致像布什第一任期新上任之初那樣的迅速惡化,反而會朝著正面的方向發(fā)展。
·作者是在本地任職的中國學者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