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林彪曾經說過“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此話用于矛盾論開篇的第一句一點也不夸張。開篇毛是開門見山的把結論給擺了出來。毫無疑問這個結論是關于辯證法的繼列寧后突破性的總結。以下是一些證明材料:
1936年毛澤東在讀西洛可夫和愛森堡的《辯證唯物論教程》就寫批注說“辯證法的本質即對立的統一法則”。1938年毛澤東在寫《辯證唯物論》時,只是提了一下恩格斯的辯證法三規律,而沒有加以任何評論。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以《矛盾論》重新出版時,他把提到恩格斯辯證法三規律的地方都刪掉了;而且,在再版一開頭就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
1964年8月在與康生和陳伯達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最終對恩格斯的三個規律提出了批評:
“恩格斯講了三個范疇,我就不相信那兩個范疇。(對立統一是最基本的規律,質量互變是質和量的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根本沒有)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同對立統一規律平行的并列,這是三元論,不是一元論。最基本的是一個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就是質和量的對立統一。沒有什么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事物發展,每一個環節,即是肯定,又是否定。奴隸社會否定原始社會,對于封建社會,它又是肯定,封建社會對奴隸社會是否定,對資本主義社會又是肯定,資本主義社會對封建社會是否定,對社會主義社會又是肯定。”
1965年12月,毛澤東再次提起這個觀點:
“辯證法過去說是三大規律,斯大林說是四大規律。三大規律,一直講到現在。我的意思是,辯證法只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矛盾的規律。質和量,肯定和否定,現象和本質,內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必然和自由、可能和現實,等等,都是對立的統一。哪里有并列的三個基本規律?”
毛澤東對斯大林的批評尤為明顯,認為其思想誤區就是不把事物看成是彼此相通的統一體。他在讀蘇聯教科書時說:
“列寧死后,蘇聯的辯證法少了。是說少了,不是說沒有。他們有時強調斗爭不講統一,有時強調統一不講斗爭。這兩種片面性都是形而上學,都是缺少辯證法。他們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認矛盾的發展和轉化,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還是矛盾,怕講社會主義社會有階級斗爭。”
在1957年1月對省委書記的講話中,毛澤東明確對斯大林辯證法四個特征的哲學缺陷提出了批評。他說:
“斯大林講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有四個基本特征。他第一條講事物的聯系,好像無緣無故什么東西都是聯系的。究竟是什么東西聯系呢?就是對立的兩個側面的聯系。”
毛澤東對于普遍聯系規律是完全持否定態度的。例如我們和非洲獅子至少存在著萬有引力,但這樣的聯系實在次要又次要,還有也許我們呼吸的空氣中有非洲獅子呼出的二氧化碳,影響我們健康,但這間接又間接。因此一定要說我們和非洲獅子沒有聯系也不是事實。但是毛澤東說過,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我們和非洲獅子的矛盾實在次要又次要,可以忽略不計。
毛澤東接著說:“斯大林第四條講事物的內在矛盾,又只講對立面的斗爭,不講對立面的統一。” 毛澤東說,各種事物有矛盾的兩個側面聯系,斯大林在辯證法上有錯誤,“否定的否定”,十月革命否定了資本主義,但是他們不承認社會主義會被否定,我們認為天下是穩定的,又是不穩定的。社會主義有一天也會消亡。毛澤東批評斯大林:“他過去說,技術決定一切,這是見物不見人;后來又說干部決定一切,這是只見干部之人,不見群眾之人。他講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好處是提出了問題,缺點是把框子劃死了,想鞏固社會主義秩序,不要不斷革命。如果說有一個社會上層建筑不會滅亡,那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同宗教一樣了。母親肚里有娃娃,社會主義社會里有共產主義萌芽,沒有共產主義運動,如何過渡到共產主義?斯大林看不到這個辯證法。”
毛澤東說,馬恩列都努力學習當前和歷史上各種東西,并教人們也這樣學。斯大林差些,否定德國哲學(康德、費爾巴哈),因為德國打了敗仗,也否定德國軍事學。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祖宗。斯大林實際上是形而上學,不承認對立統一?!逗喢髡軐W詞典》第4版有一個“同一性”條目,反映了斯大林的觀點?!对~典》說,“這種現象,例如戰爭與和平,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生與死,沒有同一性,因為它們根本上是對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就是說,這些具有根本對立面的現象是不具“內部聯結”的和不能互相轉化的。這是完全錯誤的。正如對立面的這種斗爭和統一,斯大林就是聯系不起來。列寧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特殊手段,和平是戰爭的結果,政治是和平時期的斗爭。戰爭時期醞釀和平,和平時期醞釀戰爭。
毛澤東還批評說:“斯大林教壞許多人,他們有很多形而上學,不承認對立統一,思想硬化,因此政治上犯錯誤。偶爾有不同意見就排斥,反革命只有殺頭,誰對蘇聯有不同意見就叫反蘇。”
1965年毛澤東對李達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上批注,一再重申“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的觀點,認為“其他范疇,如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規律中予以說明”。毛澤東告訴李達:“不必抄斯大林。”
由此可見,這個結論并非是照搬照抄馬恩列斯,而是毛的一次突破性的總結。
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提出總的論點后作者提出了六個分論點即:1、兩種宇宙觀,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5、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6、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第二段:作者并沒有承接上文,而是轉到當時學術界(想想當時的環境,毛居然還能關注學術界的問題,可見毛的思想真的不好把握)的一個問題: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
并指明: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這其實是為文章的后面埋下了一個大伏筆,同時也是呼應當時的黨內教條主義思想的現狀。此舉實為文章大家所為!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⑴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⑵。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⑶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