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論科學發展》導讀
網摘編發
引言:毛澤東論科學發展,篇幅是24頁,選入了毛澤東從1937年至1962年的文章和講話,共選入34篇文章和講話的節選。
這部分節選主要概括了五個方面的思想:
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
2.社會主義經濟法則是發展生產
3.正確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矛盾
4.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
5.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確總結經驗
第一部分,對毛澤東論科學發展的總體認識
精讀這些重要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發展,是從毛澤東時期就有的科學思想,不同時期的政策雖然不同,但是都是符合當時的國情,符合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符合實際的。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在他生長的那個年代,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后,但是毛澤東同志在當時卻可以發表諸多論科學發展的先進理論。他一系列關于科學發展的論述,盡管當時還沒用到“科學發展”這幾個字,但我們仍可看到他思想深處關于中國發展的歷史性、科學性、前瞻性思考。
第一,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較早。當時的中國,剛剛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脫胎而來,人們的思想禁錮很深,發展的元氣大傷,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落后的農業經濟是當時中國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社會主義剛步入發展的軌道,真正的建設年代時間不長,中國共產黨人還沒有那么豐富的發展經驗,特別是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還不夠豐富,走入城市、發展經濟的思想剛剛提出,人們尚在“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思想的籠罩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同志以他對中國發展的深邃思考、特有的洞察力,敏銳地看到了中國經濟社會朦朧中前進的路徑、發展的曙光。他較早認識到: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不能走前蘇聯的老路,要有中國自己的符合經濟規律的發展模式,要求全黨學會發展經濟。這在他1937年《實踐論》、《矛盾論》,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1955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等著作中都有論述。
第二,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較深。盡管當時中國所處的發展位置,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發展經驗不足,但毛澤東同志通過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深入探討研究,通過對當時世界上“兩個陣營”發展經驗的批判繼承,已經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要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有強大的經濟積累,必須懂得經濟發展的法則,必須更多地向發展先進的國家學習,必須“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設備,盡可能地改善勞動組織,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倡關心群眾生產、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必須統籌兼顧,注意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等,這些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與科學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可謂源有活水、生動深刻,足見當時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發展的較為透徹的認識。
第三,對科學發展的認識較全。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發展要遵守客觀規律、不能照搬照抄的論述,全面豐富,涉及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各個層次。橫向看,其論述從國外到國內,從工業到農業、商業,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沿海到內地;縱向看,從歷史到未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全部涵蓋其發展的論述中。
鑒于中國當時的歷史條件,盡管毛澤東有關科學發展的理論現在看來還不夠完備,還不能充分概括當今豐富生動的社會發展實踐,但其指導和借鑒意義依然很大。
第二部分,對毛澤東論科學發展的具體解讀
十七大報告把科學發展觀內涵用四句話加以概括: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而我們通過閱讀毛澤東論科學發展的重要論述,可以看出,在毛澤東思想里頭早已經包涵了科學發展觀的若干要素。
首先,是關于第一要義是發展的觀點。
科學發展觀首要的是發展,要牢牢把握著這個中心不放松,而如何發展問題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正如毛主席所說的:“各國根據自己的特點決定方針政策,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的特點結合起來。中國的經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即使是好的經驗,也不一定同別的國家具體情況相結合。照抄是很危險的,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導向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回顧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沒有照抄照搬外國的東西,而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道路。當然,在這條道路也是不平凡的,曾經有過“西方西化”,有過經濟特區的擔心,有過對改革的不認可。但最終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統一思想認識。也正如毛主席所說的“我們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的多。如果不優勝,舊制度就不會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三十年改革之初,我們要求發展是又快又好,而現在我們提出了又好又快,雖然只是一個字的改變,但意思完全不同,后者是在好的基礎上加快發展。不追求一時的高速度,不出現大起大落,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發展就要解放思想,就要在解決矛盾中前進,在不違反規律的前提下探索各種途徑,只要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才能少犯主觀錯誤,前進的道路是光明的。
其次,是關于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觀點。
我們這幾年都強調以人為本,這是體現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提到,共產黨員要善于同群眾商量辦事,任何時候也不要離開群眾。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黨一定要每日每時關心群眾利益,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群眾的領悟水平和當前群眾的迫切要求。凡是違背這兩條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敗。
同時,毛澤東同志的“人本思想”,是以人民為本,劃清了兩個界限。
一方面,劃清了和中國古代人本主義的界限。中國古代有很好的人本思想,我們有可以繼承的方面,但是不是整體的繼承。比如孟子有個重要思想“君輕民貴”,皇帝、君王是第二位的,他是擺在第二位了,提出“貴民”,民為貴,要“愛民”,甚至在中國戰國時期有一本書《管子》里面就說:“圖霸業之所使焉,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要圖霸業,就要以人為本,這個本理順了,國家就鞏固了。但是這些人本思想和我們近代的民主觀念完全是兩回事,不同的。
因為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以君主為本位的,以君主、皇帝為本位,是告誡君主水能載舟,水也能覆舟,你要愛護老百姓,你要不愛護老百姓,水能翻船的,他的位子就坐不穩。而我們不同,我們是以人民為本位的,這個界限我們要分清楚。
另一方面,劃清了和資產階級的人本思想界限。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就很講人本,在中世紀曾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這個人本主義一般來說是以資本為核心,前面是以君主為本位,這個是以資本為本位,它是以金錢、資本為本位的,它要求“以人為本”,就是我有錢了,應該和你平起平坐,爭地位,所以說資產階級革命年代也是朝氣蓬勃的,但是它和我們不同,不同在于,它的最終目標是奪取政權,取得了政權,就用這個政權為他一個階級謀利益。我們不同,我們是尊重人民主權。我們的“以人為本”就是以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這就解決了我們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的成果歸誰所有的問題。
第三,關于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必須重點學習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重要思想。
1956年4月24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題為《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
這篇講話的核心思想,就是正確處理事關全局的一系列矛盾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時至今日,重溫這篇講話,我們仍然可以深被文中閃爍的思想魅力所打動。文中所體現的辯證思維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給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方法論。
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對我國來說,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當時只有蘇聯的經驗可資借鑒。他們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在當時的歷史背景條件下,自有其正確的一面,但忽視了其他經濟門類的發展,這就產生了片面性,帶來了負面后果。有鑒于此,毛澤東提出了協調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在處理重工業、輕工業、農業的比重關系上,毛澤東指出: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少些、慢些,至少基礎不那么牢固,幾十年過后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后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基礎更加鞏固。
在處理沿海工業與內地工業的布局關系上,毛澤東指出:我國工業過去集中在沿海,這是過去歷史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現象,新的工業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工礦,有些可以是大型的。好好地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老底子,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
在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上,毛澤東指出:國防不可不有。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以后還應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這些論述,充分體現了毛澤東運用矛盾對立統一的法則,觀察、分析、處理事物的辯證思維。他在處理上述各項重大矛盾關系中,既看到它們各自不同質的內在要求,又看到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一面,從而把它們作為國民經濟整體發展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來把握,力求在發展中保持相對平衡,促其發揮相輔相成的積極作用,達到協調發展的目的。毛澤東的這一重要指導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建成了獨立自主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在航天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兩彈一星”上天,打破了美國核壟斷的地位,為世界和平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堅持協調發展的思路,樹立科學發展觀,防止低水平的盲目重復建設,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第四,關于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的觀點。
毛澤東提到,提高勞動生產率,一靠物質技術,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這三者都要緊抓不放,統籌兼顧,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正確處理好不同利益群體的分配關系,是促進社會主義鞏固發展的重要方面。1956年,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己經基本確立的條件下,在如何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上,毛澤東提出了統籌兼顧的重要指導思想。
毛澤東指出: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個方面。我們歷來提倡艱苦奮斗,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時我們也歷來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資也要適當調整,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縮小上下兩個方面的距離。我們對農民的政策,不是蘇聯那種政策,而是兼顧國家和農民的利益。我們的農業稅歷來比較輕,工農業產品交換,我們采取縮小剪刀差,等價交換或接近等價交換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益中,國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農民拿多少,以及怎樣拿法,都要規定適當。
毛澤東最后總結指出:總之,國家和工廠,國家和工人,工廠和工人,國家和合作社,國家和農民,合作社和農民,都必須兼顧,都不能只顧一頭。無論只顧哪一頭,都是不利于社會主義,不利于無產階級專政的。這是一個關系到六億人民的大問題,必須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間反復進行教育。
在這里,毛澤東是把處理好分配關系作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政權的政治原則問題來看待的。第一,國家要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要鞏固,就要有積累去搞建設,這是個事關全局的大頭,必須要顧,不能動搖。但同時又不能忽視廣大工農民眾的切身利益和消費需求,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把總體收益中的國家積累和社會消費的比例,確定在一個比較適當的水準上。第二,勞動者工資福利待遇的提高和勞動條件的改善,不能脫離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允許的程度,但在可能的條件下,不注意解決群眾的切身實際問題,不關心群眾疾苦,不盡力去改善他們的勞動和生活條件,則是官僚主義思想作風,必須加以反對。第三,提高工資福利待遇,首先要考慮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生產一線的勞動者,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上下兩個方面的距離應該逐漸縮小。這樣才有利于體現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有利于凝聚人心,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有利于體現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性質。
毛澤東關于統籌兼顧的重要指導思想,為我國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本原則,從而調動了廣大生產勞動者的勞動熱情,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今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何處理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關系,同樣有個統籌兼顧的問題。而且只有堅持統籌兼顧的指導思想,才有利于理順各種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總之,通過對毛澤東論科學發展的重要論述的深入學習,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發展觀貫穿于我們黨的幾代領導集體,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具有明顯的承繼性。正如胡錦濤總書記2006年4月2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講的“科學發展理念是在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在承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最后,以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來源﹕海勃灣黨建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