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立場決定觀點,道德高于科學

風行九天 · 2010-10-13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立場決定觀點,道德高于科學  

   

——讀懂中國:《中國大形勢》踐履的誠信本色之五  

   

3.經(jīng)濟學急需回歸常識  

翰嘯明確指出了“凱恩斯主義經(jīng)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最大的缺陷就是忘本,忘了發(fā)展之本。經(jīng)濟發(fā)展之本是發(fā)展生產(chǎn)力,也就是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這個結(jié)論恰恰是對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實踐本質(zhì)的回歸,也是“真理只有一個”的最好實證。  

但是,在這里,我們必須界定清楚常識的感官“反映”和思維直觀的兩個前提條件。并不是常識的就只是眼、耳、鼻、舌、身經(jīng)常看到、聽到、嗅到、味覺、觸到的物質(zhì)性、結(jié)構(gòu)性;還有思維直觀到的規(guī)律性、本質(zhì)性。  

勿庸諱言,這個時候也就不可避免地牽涉到了人類的社會性,再單純地從“自我“的感覺出發(fā)早就已經(jīng)不夠用了。那么,立場決定觀點,必然地、也必須地要浮出水面。所謂:“虎毒不食子”、“子不嫌母丑”的真理性則上升到了道德的層面,而超越于科學的真理之上了。  

這時,我們發(fā)問,西方經(jīng)濟學的三個階段論中,為何只有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被分離出來?這正是前引的《共產(chǎn)黨宣言》中的關(guān)于“決裂”的那段話所表明的共產(chǎn)黨斗爭哲學的根本立場:為了解放全人類。  

也就是說,本質(zhì)上,經(jīng)濟學既不是一個資本套利的學術(shù)問題,也不是金融證券市場的操盤技術(shù)問題,而是立場問題、道德問題。是為自己活得更濫更自由,還是讓整個人類活得最好的問題。也只有這時,我們才能理解老子的憂傷:“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及老子之所以出關(guān)西游的對腐敗統(tǒng)治者失望情緒的蓋棺論定。悉達多不亦復如是嗎?  

由此,筆者自身也去掉了一塊心疑,就是關(guān)于哲學定義的確定與否問題,起初也以為是單純的學術(shù)問題、智力問題,后來才發(fā)覺學者們都上了大當了,是被西方的所謂大師們因不得破解宇宙的生生秘密,缺乏正確宇宙觀從而厭世仇人的情緒所誤導。  

尤其是當我們下了“哲學是解脫人類身心困惑的生活觀和思維式法論,是事物構(gòu)形生成、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概括和總結(jié)”這一定義之后,一些問題也就相跟著浮出思維境域的水面(這與理念上帝“在水面上行走”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兒)。  

生活觀,必然涉及生活方式,自然宇宙觀,人怎么活好?誰應該活好?人類社會怎樣建構(gòu)才能使全體人民活得幸福的問題。  

思維式法,則標志著人類認識的高度和社會的文明程度。解決不了這一問題,從生活實踐獲得的科學知識體系中的最高原理就只能被稱為公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科學知識體系中的最高原理才可以上升為公道:大道,常道,恒道。  

   

顯然,懂得科學知識的是知識分子;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公理體系的才是科學家,真理的獲得者。但是只有解決了思維式法,建立起以公道為基礎(chǔ)原理的科學哲學智慧體系的,才有資格稱為大哲學家(科學哲學家)、有道的人。只有掌握并踐履公道的,才是有德的人,道德的人,也才配得上大智慧的稱呼。  

遺憾地是,一方面,西方學者局限于“質(zhì)點中心說”宇宙觀,字母語言的社會文化歷史,除了萊布尼茲、伏爾泰、狄德羅、魁奈、杜爾哥、歌德、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少數(shù)人類的脊梁、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因為中學西漸從而跳出了黑格爾所稱的“圓圈”(當代的“希格斯粒子”)的束縛外,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并沒有擺脫歷史的宿命,從而陷入偏執(zhí)思想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最悲哀的恰恰是黑格爾。在已經(jīng)找到了“中介”這一跳板,本當有所作為之際,卻因其“西方中心論”的觀念束縛,被“上帝”——“自我”的超人意志這一封建枷鎖,無功而返。成為“打不走,罵不走,牽著才走”的一條“死狗”。  

中國則不同,陰陽觀(即太極陰陽原理、大道、恒道、常道)、五行生克(物理學)、八卦時空(數(shù)學宇宙模型)及陰陽六十四卦生象符號思維模式、思維方式、思維式法、思維建筑智慧體系的確立,恰恰完成了這一使命,并被孔子儒學轉(zhuǎn)化運用到了人文社會之中。  

這才有了中西方歷史的不同歷程和文明等級的根本差異。  

   

如果說到中國文化的不足,則在于在“心”的困惑解決或陶醉于精神的享受之后,朝廷對解決“身”的困惑問題不但未予足夠的重視,只將其列為“小學”,有時甚至有意打壓民族自身的“科技創(chuàng)新”,雖然“科舉制度”提拔了眾多優(yōu)秀的治國理政的杰出干才。于是,也就自然留下了蠻族入侵,李約瑟難題,包括“西學東漸”后的屈辱歷史,使得21世紀的中國和西方站在了互有長短,因而必須取長補短的同一起跑線上。  

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陣營解體,最根本的不是社會主義者的立場有問題,而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在學術(shù)上本身有缺陷。這一缺陷,又只有中華傳統(tǒng)的陰陽觀才能彌補。也就是說不論什么革命,立場和學術(shù)都是不可分家的,立場決定進退的方向,學術(shù)決定勝敗的程度,立場與學術(shù)的正向運動才能開辟人類社會民眾參與的廣度。“大浪淘沙去,抵柱立中流。”中國共產(chǎn)黨高舉起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旗幟,不但是正確的,也是艱難的。認識不到這一點,那么必然就會重蹈中國革命時期左傾盲目主義或右傾機會主義的覆轍,給中國人民的建設(shè)事業(yè)帶來災難和禍患。  

歷史不能假設(shè)。不從根本上找原因,而糾纏于“朋黨”恩怨,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給人民群眾帶來長久痛苦。一如翰嘯所言:“將時間與精力研究一些深層次東西會更有意義。”  

要求每一個中國人達到這一境界是不現(xiàn)實,也是做不到的。但是中國學者,必須成為天下主義者,才能完成大自然所賦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中國學者只有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堅守住中華優(yōu)秀文明傳統(tǒng)的陣地,才能為人類開辟新的未來。  

   

附:《原道》韓愈(《古文觀止譯注》,詮釋有大改動,文責自負)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孟縣人。25歲中進士,29歲應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征為屬官。后官至吏部侍郎。  

韓愈生活在中唐時期。當時社會危機四伏,藩鎮(zhèn)割據(jù)和朝廷內(nèi)部的權(quán)力爭奪,成為直接威脅唐王朝的兩大禍患,更兼政治腐敗、經(jīng)濟凋敝,人民苦不堪言。韓愈維護中央集權(quán),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比較關(guān)心人民疾苦,曾上書要求減免災區(qū)賦稅,罷除宮市。被貶為地方官后,還曾贖出過一些債務(wù)奴婢。韓愈站在正統(tǒng)儒家的立場上反對佛教和道教,曾因上書勸阻迎佛骨觸怒唐憲宗,幾乎被殺。  

韓愈是當時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者。他提出“文以載道”的主張,反對南北朝以來華而不實的文風,反對當時流行的駢文,提倡學習先秦兩漢的“古文”,要求變革文體。在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下,在文壇上開展了一個古文運動,使文體為之一變,促進了散文的發(fā)展。  

本文是韓愈的一篇著名哲學論文。  

唐朝中后期,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的熱心提倡,佛教、道教泛濫成災,僧侶、道士中的上層人物擁有大量寺院田產(chǎn),勾結(jié)官府,兼并土地,剝削農(nóng)民,形成一個特殊的大地主階層,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韓愈在本文中從維護國家利益的立場出發(fā),以正統(tǒng)的道德倫理觀,猛烈地抨擊佛道二教。  

這篇文章大開大合,有破有立,反復論述,氣勢充沛,有如大江奔流,一瀉千里,代表了韓文的主要風格。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對自然生命體廣泛施予護持就是仁。遵循自然生命體固有的生成、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而不扭曲就是義。由此而得出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本質(zhì)、法則、規(guī)律的定義、公理、公式、公(大)道,才可以稱為道。已經(jīng)形成了完整的認識體系、思維式法,而不再依賴具體的實例來提示啟發(fā)以明確真理,才稱為德。仁和義是感官知覺可以確實把握的真(位)范疇;道和德是思維直觀才能通過想象力界定的在(格)范疇。(也就是說,道和德是人類社會超越于物質(zhì)世界、即機械自然界的位格品質(zhì)、高尚情操。)所以,在人類社會本質(zhì)和法則規(guī)律的意義上,就有了君子和小人的范疇規(guī)定之分,以及趨吉避兇的品質(zhì)情操禮儀規(guī)范之別。老子之所以蔑視一些社會上的禮儀規(guī)范,并不是要廢棄它,而是認為其不符合機械的自然的規(guī)律性。坐在井里觀察天空,說天空有井口那么大,(是立場原因)并非天本身真的就只有井口那么大。老子既然把直接對個體的小恩小惠稱做仁,將個體孤立的發(fā)展、變化法則當作義,那么,他對一些社會禮儀規(guī)范的蔑視,也就是自然的了。老子所說的道,是物質(zhì)科學的真理,不是我所說的人類社會的公道;老子所說的德,是科學的知識體系,不是我所說的大道位格品質(zhì)體系。凡是我論及的大道位格品質(zhì)體系,是個體與整體相得益彰的中庸智慧,是人類社會整體民眾共認的公義啊!老子所說的道或德,是個體的仁與整體的義相分離,個體的“自由放任”罷了。】  

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立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不惟舉之于其口,而又筆之于其書。噫,后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周公的大道哲學體系,是隨著孔子去世,秦始皇焚書坑儒而逐漸衰落的。以道家為本,兼采各家學說,注重守成無為的黃老學盛行于漢初。主張“眾生平等”、“有生皆有苦”,以個人獨自超脫生死為理想境界的佛教盛行于晉、北魏、梁、隋之時。那時論述道德仁義的學者,不是劃入“為我”的楊朱一派,就是歸附“兼愛”的墨翟思想體系;不是修行跨進道門,就是出世逃遁佛教。尊崇那一家,就指責這一家;抬高自己的學派,貶低別人的知識;自己學派的觀點怎么說都是對的,別人的學派正確的觀點也要污蔑。那么,后代學人若執(zhí)意尋求仁義道德的究竟,又該何去何從呢?道家說:“孔子,是我們祖師的學生。”和尚說:“孔子,是我們佛祖的弟子。”研究孔子儒學的人,常常聽到這些說法,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也就被其熏陶得妄自菲薄了。于是鸚鵡學舌道:“先圣孔子也曾經(jīng)向他們學習過啊。”這可不止是嘴上說說而已,白紙黑字有證為憑。那么,后代學者如想界定仁義道德的范疇,又該以哪家以何人的解說為誠信權(quán)衡呢?荒誕,人們的好奇心太容易誤入歧途了。不探求本原的構(gòu)形本質(zhì),不考察變化流行的歷史規(guī)律,錯把例外當必然,能不誤人子弟!】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nóng)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y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湮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quán)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圣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古代民眾分為士、農(nóng)、工、商四類,現(xiàn)在民眾成了士、農(nóng)、工、商、道教徒、佛教徒六類。古代施行教化的只有士一類,現(xiàn)在施行教化的卻有士、道教徒和佛教徒三類。種田的只有農(nóng)民一家,吃糧的卻有六家;務(wù)工的只有工人一家,使用器具的卻有六家;經(jīng)商的只有商人一家,可是依靠他們搞商品流通的卻有六家。這又怎能不使人民困窮而去做賊偷盜呢?古時候,人民面臨的災難多種多樣。直到圣人出現(xiàn),教化民眾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知識和道理,民眾才得以相生相養(yǎng)。之后,圣人要么做君主,要么做教師現(xiàn)身說法,不但帶領(lǐng)人民群眾驅(qū)趕了豺狼虎豹毒蛇猛獸,還建立起了邦國社會,開辟農(nóng)業(yè)實現(xiàn)定居。冷了,就教人民做衣裳穿戴取暖;餓了,就教人民種植莊稼蓄養(yǎng)牲畜充饑。在樹上睡覺經(jīng)常掉到地上,住在潮濕的洞穴里又常常鬧病,圣人就教百姓建造房屋。培訓工匠,以打造民眾使用的器具;設(shè)置商賈,以利人民互通有無;采集醫(yī)藥,以救死扶傷;制定葬埋祭祀的規(guī)矩,以增進長幼恩愛;規(guī)定尊卑禮節(jié),以維護社會正常運轉(zhuǎn)的秩序;制作音樂,以疏導郁悶調(diào)適心情;創(chuàng)制憲法,以促進政通人和;嚴格刑律,以鏟除那些強暴之徒。因為有互相欺騙的事情發(fā)生,于是就制作符節(jié)、印璽、斗斛、權(quán)衡,以作為憑信。因為有相互搶奪的事兒發(fā)生,于是就建造城池、盔甲、兵器來進行捍衛(wèi)。為了防范災害苗頭,預防患難發(fā)生,圣人總是長謀遠慮。現(xiàn)在卻有人胡說:“圣人如果不死,強盜就會不斷產(chǎn)生。砸爛斗斛,折斷秤桿,人民就不會相互爭奪。”唉!這都是些不長腦袋的人說的話啊。如果古代時不出現(xiàn)那些圣人,人類早就滅亡了,哪里還會有你的今天。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人類沒有足以抵擋冬冷夏熱的羽毛鱗甲,也不具備強硬的爪牙以與猛獸爭奪食物。】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yǎng)之道,以求其所謂清凈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所以,君主是發(fā)布詔令和督察憲法執(zhí)行的;大臣是遵照君主的詔令為國家的長遠建設(shè)和利益而服務(wù)于民眾的;民眾是生產(chǎn)糧食棉麻,制作器具、交通商貿(mào),以實現(xiàn)人民幸福生活現(xiàn)實保障的。君主不能發(fā)出正確詔令和嚴格督察憲法的落實情況,就失去了作為君主的執(zhí)行力;大臣不能按照君主的詔令以國家的長遠建設(shè)和利益及時解決民眾所遇到的問題就是瀆職犯罪;民眾不能完成職業(yè)操守所規(guī)定的生產(chǎn)糧食棉麻、制作器具、交通商貿(mào)的現(xiàn)實事務(wù),就應該受到懲罰。現(xiàn)在人們的說法卻是:“一定要拋棄你們政府的君臣,遠離你們的父子,杜絕互相幫助、互相愛護的仁義道德,才能跳出虛幻的現(xiàn)實世界進入天國成仙成佛。”唉。這些麻木的人幸而出生在夏、商、周三朝之后,沒有直接受到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大道中庸社會律法體系的貶斥和嚴懲;也很不幸,沒有出現(xiàn)在公三代之前,因為沒有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所尊崇的大道中庸社會原則的映照和糾正,可以是非混淆,顛倒乾坤。】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何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經(jīng)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堯、舜的帝號,禹、湯、文、武的王稱,雖然名義上不同,但是作為圣人的質(zhì)素、要素是一致的。夏日穿藤葛布衣,冬天著錦帽貂裘;渴了喝水,餓了吃飯;事件雖然不同,但作為常識知識和聰明舉動到哪里都是一樣的。現(xiàn)在有人說:“為什么不能像原始社會那樣自由放任呢?”這就像責難冬天穿裘皮衣服的人說:“為什么不穿簡潔清爽的葛藤短衫呢?”或者猶如責備餓了吃飯的人說:“為什么不喝水,省錢又省事,還一樣填飽肚子呢?”  

《禮記·大學》有言:“古圣先賢很早就認識到,想用恰當?shù)乃枷胛淖置鞔_闡述自然規(guī)律的本質(zhì)運動屬性,而又要取信于人,必須先用這一理論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想讓自己的理論誠信于人,必須先用這些道理把家族宗親管理得當。想讓自己的方法策略為家庭宗親服從,必須先自己言行一致。若要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必須首先端正思維。若想端正思維,必須先樹立踏實正確的人格志向。”也就是說,古圣先賢所說的端正思維,樹立正確的人格志向,正在于人類社會超越于禽獸的智慧所在。現(xiàn)在一些人所謂的學術(shù)思想,卻是拋棄天下國家集體的利益,毀滅天然倫理綱常的胡謅。以致:做兒子的,不把父親當父親;做大臣的,不把自己的君主當君主;做百姓的,不做自己應份的事兒。  

孔子作《春秋》史傳的時候,把那些習用夷狄禮儀的諸侯,都稱做夷狄;采用華夏王朝禮儀的,才稱做是中國人。《論語·八佾》上說:“即使設(shè)立了君主的夷狄,也比不上華夏沒有設(shè)立君主的諸侯國政令通達。”《詩經(jīng)·魯頌·悶宮》吟到:“對西北方野蠻兇殘的戎狄民族要采取武力打擊的方式使其屈服和平;對東南方狡詐無賴的荊舒民族要利用智謀策略懲罰教訓使其改邪歸正。”現(xiàn)在,朝廷不但施行夷狄的慣習,而且讓他凌駕在先圣的文明教化之上,這不是讓我們自己扔下優(yōu)良的道德傳統(tǒng)和智慧力量而成為野蠻的靠武力壓人的暴徒么?】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nóng)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yǎng)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那么,先圣的教化是什么呢?在道德品質(zhì)和思想情操上就是:對自然生命體廣泛施予護持就是仁。遵循自然生命體固有的生成、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而不扭曲就是義。由此而得出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本質(zhì)、法則、規(guī)律的定義、公式、公理、公(大)道,才可以稱為道。已經(jīng)形成了完整的思維式法,而不再依賴具體的實例來提示啟發(fā)以明確真理,才稱為德。  

在文獻著作方面有《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春秋》;在法律規(guī)范方面有禮儀、協(xié)律、刑法、詔令;在民眾的職業(yè)區(qū)分上有士、農(nóng)、工、賈;尊卑位格有君臣、父子、師友、賓主、兄弟、夫婦;在衣裳服飾方面有麻布和絲綢;在居處住所方面有房屋、宮殿;在飲食烹飪方面有糧食、蔬菜、瓜果、魚肉。整個體系的規(guī)律很容易清楚明白,教育方法也簡便易行。所以,這套制度用在個人身上,順暢而吉祥;用到集體組織上,正義而公道;勝于思想交流,和氣而愉快;把她用到國家和整個人類社會的治理上,到處都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所以,一個人一生都能過得很幸福,終老足壽不會留下任何遺憾。郊祀是為了感謝上蒼,設(shè)廟祭則是為了與祖宗共享太平成果。  

也許有人要問:“這個道是屬于什么樣的一個知識體系呢?”答案是:“這就是中華大道哲學位格品質(zhì)體系,是道德智慧的,而不僅是知識的,更不是過去所說的道和佛的宗教信仰。”堯?qū)⑵鋫魇谖耐酢⑽渫酢⒅芄晃耐酢⑽渫酢⒅芄珜⑵鋫魇诳鬃樱豢鬃訉⑵鋫魇诿陷V。孟軻死后,大道哲學的道德智慧也就失傳了。荀況和楊雄選擇的雖然也是這一道德體系,但是并沒有全部精通。雖有闡發(fā)卻不詳盡周密。周公以前,傳授大道哲學思維式法的都是君主,所以能夠普遍得到推行。周公以后,傳講大道哲學思維式法的都是臣屬,所以只能靠其學說的知識體系而流行。那么,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樣做才可以繼承她呢?回答是:“不堵住佛老宗教思想的泛濫成災趨勢,儒學就不能實行;不禁止佛老宗教的迷信崇拜,儒術(shù)就不能被正確執(zhí)行。操作的方法有四:讓教徒還俗,恢復常人性情;把他們的經(jīng)書燒掉讓其研習科學、哲學及社會禮儀規(guī)范;將寺廟道觀重新建設(shè),改造成適宜民居;用古圣先賢創(chuàng)立的大道哲學智慧啟迪教化他們的心靈。如此,社會上的鰥夫、寡婦、孤兒、老人、殘疾者就都能幸福生存了。這樣做人民百姓就會覺得公平,因而必將積極響應。”】  

   

現(xiàn)時代,人們對美元濫發(fā)的詛咒,并沒有觸及到資本主義社會結(jié)構(gòu)最惡劣的根本點上。因為問題不在于貨幣符號的如何發(fā)行,而在于商品經(jīng)濟固有的規(guī)律,決定了貨幣的噬血本性、及給人帶來的物化、工具化。  

認識不到這一點,即使華爾街與紐約同亡,還會有新的東京、倫敦、柏林、莫斯科、巴黎或新德里來重蹈覆轍。  

所以,在世貿(mào)規(guī)則體制下研究“經(jīng)濟學”,人類只能被物化、工具化、缺德化,只能讓印鈔機牽著鼻子走,互相爭斗不息,而活不出人的本質(zhì)來。  

所以,我們不但要清楚什么是空想社會主義,也必須要清楚什么是萬惡的資本主義。  

那么,關(guān)于“別野”和“小產(chǎn)權(quán)房”的解釋就當如下:一個農(nóng)民,或一個農(nóng)民家庭,在農(nóng)村蓋起的房屋——家,無論是土坯結(jié)構(gòu)、草繕的;還是磚瓦結(jié)構(gòu),由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只要其不成為商品,而只是做為自己的勞動產(chǎn)品存在,再破也是一種別野——自由的天地,是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即自然存在,是永續(xù)的。除了被自然災害所禍,是不被剝削的。但是在城市,一個人無論購買了多么豪華的別墅,因其畢竟是種商品,所以終歸逃脫不了“小產(chǎn)權(quán)”房強制拆遷的下場。就是說,這個所謂的產(chǎn)權(quán)、所有權(quán)、只是暫時的,不可持續(xù)的。無論是其被以更高的價格賣掉,還是被以貨幣補償形式挪動,包括稅賦、及物業(yè)的服務(wù)以貨幣交換的形式實行,都免不了“剝削”的存在。  

也就是說“剝削”不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而是在作為交換的尺度貨幣這一一般等價物的流通之中。  

產(chǎn)品→奉獻,主體性,道德尊嚴。  

商品→貨幣交換,客體性,物的價值量。人,沒了。  

   

所以,在當下,老歐洲不但處境艱難,面子更難堪。  

大不列顛,早就被它的奴役所造就出的叛逆棄兒美國玩弄于股掌之上,為了能夠爭一口刮掠的骨湯不能不一再一日三變臉,成為美國的打手和可憐的跟班兒。直到今天,不知悔悟。歐羅巴,文藝復興的精神和勁頭哪兒去了?上帝死了,尼采也就滅亡了嗎?   

死與生俱來,狂妄與敗亡同在。這不是在玄哲學,而只是對“不屈意志”這一軍演代號的科學解讀。與死亡抗爭的正確途徑不是保有現(xiàn)存的已經(jīng)腐爛了的肢體或理念教條,而是尋求化作另一本質(zhì)的有益生命。  

   

懂得了大道哲學,有了宏大而文明的思維建筑,政治、經(jīng)濟的決策者,才可能進入機械化、自動化、人性化;才能造就多位一體的國家體制,社會機制。  

那么,國士者何?道德君子也!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nóng)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nóng)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情人伊人久久 | 最新国自产拍在线 | 亚洲国产视频67 | 日本乱辈伦视频 |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