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了解 白益民 先生是從其《三井帝國在行動》一書,當時可以說是一口氣讀完,這次閱讀《瞄準日本財團》同樣是一口氣讀完。
白益民 先生是當代中國知名的日本研究專家,讀他的書絲毫感覺不到美國學者著作那種常見的大大咧咧;也不像歐洲學者著作那樣好像很有歷史厚重感,但現實意義不強。讀 白益民 先生的書能夠感受到罕見的認真、細致、嚴肅、資料翔實,以及為國家前途命運著想的憂患意識。
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就有“經世濟民”的“士”傳統,而 白益民 先生,之前的 鐘慶 先生,以及 郎咸平 先生,無疑都是當代中國“士”的優秀代表。
白 先生在書中對中國的“憂患派”愛國學者及媒體人進行了高度的肯定,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而“商戰”無疑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最大外患,其實中國并不缺乏研究“商戰”的先驅性學者,當年撰寫《盛世危言》的 鄭觀應 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學者,其廣泛提倡最后經 康有為 先生總結為“以兵滅國,國亡而民存,以商滅國,民亡而國隨”的商戰思想曾經在中國也風靡一時,顯然 白益民 先生的思想與 鄭觀應 先生沒有傳承關系,但是兩人都出身于外資企業,鄭觀應曾經是總買辦,白益民長期在三井工作,類似的社會現狀以及相似的生活經歷,都使兩位學者發出了相同的呼聲,《瞄準日本財團》以及之前的《三井帝國在行動》無疑是當代中國的《盛世危言》。
當代的中國雖然在短期內不存在“以兵滅國”的危機,但“以商滅國,民亡而國隨”的危機卻日益危重,當代“商戰”可以分為“產業戰”和“金融戰”兩部分。 郎咸平 先生為我們揭開了“金融”的危害性,希望中國不要再重蹈“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及“東南亞經濟危機”的覆轍,而 白 先生則從更微觀的層面指出了中國的產業危機。
對于日本模式,筆者也有過研究,確切的說筆者屬于“看空”日本那一派,但這與 白益民 先生的研究并無絲毫的矛盾,因為筆者看空日本是從政治的角度,是從日本政治的不穩定,政府制定政策的盲目性,短視性來分析,而 白益民 先生是從經濟的角度分析。
日本政局如此之動蕩,日本經濟泡沫危害之大,如果放在其他國家早已混亂不堪,但是如此深重的災難面前日本人的正常生活受影響不是很大,其根本原因就在 于白益民 先生反復強調的日本特殊經濟結構—日本財團經濟體制所致,這是日本社會的穩定器。
其實最應該學 習白益民 先生這本書的是那些為國家制定政策提供參考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國企業家們以及企業家的管理者,特別是國企的管理者們,當前的中國正面臨轉型,民營經濟向財團發展存在這先天不足,但中國的國企完全可以轉型綜合商社的形式發展。
中國的主流經濟學者大多對產業發展規律研究不深,因此對產業發展的看法大多不靠譜,中國產業為什么始終升不了級? 白益民 先生在書中指出這是被日本通過布局給遏制住了,日本雖然放棄了表面的張揚,但在暗中卻一點也沒有停止擴張,而是不斷地完善著自己的零配件生產、加工與供應體系,將優勢集中到零配件這一不易為人所覺察的領域,通過向各國的民族品牌提供精美而高質量的零配件來反客為主式地占領各國的市場。這個問題日本比美國對我們的壓力更嚴重,這真正點出了事情的真相。日本掌握著世界上的高端產品核心零部件生產,這才是最重要的。這與筆者曾經指出中國產業升級“功夫在詩外”,“打造自主品牌和企業重組解決不了產業升級問題”的觀點不謀而合,其實當時筆者指出的是汽車行業,其實其他行業,比在消費電子行業等,也是如此。
當代中國之積弊越來越深,中國日益滑向“中等收入”陷阱,安樂意識以及“安樂派”學者為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則是對當前中國最有意義的警醒,當代中國最急需的就是那“一躍”,而 白 先生的書,則是中國實現這關鍵性“一躍”的支點。
翰嘯
2010-8-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